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我有一张她的照片,泛黄的颜色里她调皮地叼着萧军的烟斗。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窗外的暮色已经沉了,有纷繁的气息落下来。我听到了传记电影《黄金时代》里童声的讲述,听到了寂静无声的年代里她孤单的开落。我第一次读萧红,是在两年前的秋季。《黄金时代》那个电影刚刚开播,汤唯饰演的萧红。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萧红和父母关系很疏离,但好在有爷爷照顾她。她有阔大的后院,有枝干粗壮直刺苍凉的树木,枝皮上有偌大的鸟窝,有成群的飞鸟穿过了层层的天空。她扎着细小的麻花辫,爬到高大的树上看每一只绒毛细小的鸟。冬天里有铺天盖地的冷,她瞅着它们同样的细小的乌溜溜的眼睛,她看到生灵。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在《呼兰河传》里东北经常下雪,厚厚的冰天雪地里结满了白色的窗花和冰凌。小女孩爬上高高的土质的窗台,她有荒草一样的童年。这座小城很小,只有两条街。

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店铺。有饰品店,有药店,有茶水店,油烟店,布匹店,和拔牙的洋医生。有淹死骡马和小孩的泥坑,有如此将生命在荒凉的乱世年代里,看成贫瘠的精神娱乐的谈资的人群。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没有帝王将相,没有才子佳人,她写庙会,写草台,写河灯,写碧水,从此起作家成为她终生记号。

庙会跪神,娘娘庙求子,嫁走的姑娘看着戏,草台上有兵车将相,有才子佳人。台下有攀比吵架,调笑和俚语。七月十五的时候,在呼兰河上放河灯。

一层层的波纹和水光在潋滟的灯盏下,像是烧起的烟火像是每个人留下的眼泪,也像是无穷无尽却零落雕残的祈祷。她却是如此的寂寞,母亲去世的很早,在草木凋零的秋冬。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她有爱护她的祖父母和偌大的院子,院子里结满了花和果树,开满了层叠的枝桠。夏日里黄瓜要开出黄色的小花,要爬上低矮的屋檐。冬日里荒凉的时空里,祖父抱着她吟诗。

她记清年轻岁月里的每一个字,那些白纸黑字上的精魂在她此后的时间里荡尽繁华却护她以落字为百世洛神。作家成为她终生的记号,也自此而起。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我爱萧红,爱着荒草丛生里的淡漠。易卜生写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出走,像是对生命的热烈拥抱也像是对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她离开东北,带着仓皇和满目的苍凉,她屡次被关起来被偏执的执拗着,接受关于家关于制度的裁决。

可是只要还活着就要逃离,她在狭小的屋子里写下过生死场,画过精致的画写过现代白话的诗。她的指尖如此冰冷文字如此温存,萧军说他在此刻看到了他生命中最美的女子。

看到了晚归的夕阳正好落在她憔悴倦怠的脸上,她非常聪慧。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呼兰河传让我常常想起那个跳脱的女孩子,小团圆媳妇。她才十二岁就结婚,胡家为了立威无缘无故地鞭打她,直到被跳大神的神婆拿开水烫死。萧红会不会想起这样毫不安稳的现世里我们即使看懂了一切,依旧会是愁云惨淡但是却骸骨不朽的余生。所以遂意,她会选择离去。

她常常抽烟,坐在鲁迅家平整的常有阳光的院落里。坐在一把简单的清凉的竹椅上,清浅的烟火在她指间散落了,年少的时候屋后的大伯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别人一说起绝后他就嚎啕大哭,可是抗战来的时候他那条血性的命宁可拼杀尽,洒在热恋的土地上。

我始终相信中国人真正的血性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冷漠和物质的凋零而破灭,身在一个物质饱满的时代里我们才有心思去考虑众多的烦忧和矛盾,而在纷纭的乱世里我们念及的却是现在的人们所极少想到的,尊严和品格。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鲁迅去世,沪战爆发,二萧分手,每一件事都几乎击碎她心口最柔软的血肉刺下无法愈合的伤痕。呼兰河传成为颠沛流离的一生中,萧红的巅峰之作。写作呼兰河传的四个月,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欢愉的四个月。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她还是穿着碎花袄的小姑娘。

还原真实的萧红,《呼兰河传》是她的生死处

看着树枝上的鸟儿,看着冰封的严冬的土地,看着全身都哆嗦的跳大神的神婆,看着孤寂的河灯在黑色的河水里流下去。听着远方空寂的锣鼓,听着野台子上热闹的大戏,听着孩子们削尖了脑袋也要看的不倒翁的表演,她好像回去了。回到了漫天的雪地里捧起雪花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