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晚上9點左右,一名步履蹣跚的老太向草坪上的井口走來,她戴花頭巾,手裡拿著一個空瓶,臨近井口時,老太見到眾人有些驚慌,“你們下井榦嘛?”老人腿腳利索,手勁很大,藉著記者們的閃光燈和手電,雙臂一抖,挪開井蓋,順著管子慢慢爬下井去。圖為老太太下井“回家”。
這位老人來自河南商丘,名叫全友芝,已經66歲了。來京第一年就選擇居住井下,靠撿廢品為生,已有20年。據全友芝說,她有兩個兒子都在老家,由於經常被丈夫和大兒子欺負,被逼無奈離家出走。全友芝說,她的丈夫兩年前從湖南來京也住在井下,但兩人並不住一起。我不想見他,也不想回家,因為怕他們打我。
雖然已年過六旬,但全友芝下井的動作還很靈巧。回到井下,全老太點燃一支蠟燭,拿出昨天賣廢品的錢,又數了一遍。20年來,她最多一年能存900元。
白天出去撿廢品,晚上就回井下居住。井下居住雖然方便,但也經常“東躲西藏”,“城管查得嚴,多次封我的井蓋,我只能換個井繼續住。”全友芝說,她在三里屯等地的井下也有“家”。
熱力井井口至底部深約三米,全友芝老人每天都要從這裡爬上爬下,井壁裸露的鋼筋已經鏽跡斑駁。
井下溼氣較重、有黴味,但20℃左右的溫度比地面上暖和太多。整個井底面積,不及一張雙人床面積大,上面有人走動時有土和灰落下。地上攤著兩床破舊的被褥、幾件卷著的衣服,還有鹽、鹹菜……這就是她簡單的“家”,沒有水、沒有電,只有五元一包的紅蠟燭微微閃著昏黃的燭光。
全友芝老人有很多個“井”,以方便自己臨時轉移。圖中是全友芝老人儲存物品的井口。儲物井的作用也不小,有的放被褥衣服,有的放塑料盆等日常用品,還有的是放塑料瓶等廢品的,攢多了可以拿到周邊去賣。
全友芝老人承認自己住井多年,當地的民政、城管、公安等部門也瞭解此情況,每當進行安全檢查時都會來此,給她聯繫過救助站,並提出可以把她送回老家或者幫她找別的地方住,為了讓她別再住井,有時還會把井封上。
老人稱,現在的生活雖然艱苦,但還能多存一些錢,去了救助站,就不能了。住在這邊附近的外國人很多,老人此生第一次吃到的麵包就是這裡的外國人給的,還有一位黃頭髮的外國女學生經常特意來給她送吃的。
前幾天有口井滲水了,她就換了口井住,結果有警察來問她是否需要救助,自己為了躲避,就又換了口井住。除了在這附近,她在三里屯也有“家”,只是很少住那邊。
附近多名保安和停車收費員談及井下“蝸居”人員,並不以為奇。保安王先生稱,他2007年在這上班就已發現有這麼一群人,“早晚從井下進出,男女老少都有,年齡最大至70歲,最小4歲左右”。“這群井下生活的人穿著打扮均像乞討者,還經常到飯店地下室蹭熱水喝。”
2013年12月6日,因為事件報導出來,全友芝老人所居住的熱力井已經被水泥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