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四環外,四惠橋東南角,道路錯綜複雜。拐入一條小路,忽見路面上用醒目黃色標註“尚8”,順路前行進入園區,嘈雜旋即拋在身後。這裡曾是北京元件九廠,原來的廠房和宿舍,如今變身為尚8文化集團旗下的設計家廣告園,影視製作、公關策劃、互聯網創業公司紛紛入駐。“工業遺存+文創園”模式,正成為城市文化的新景觀。新華1949文創園、中關村768文創園、萊錦文創園、電通時代文創園……近年來,北京市因勢利導,喚醒沉睡的工業遺存,將時代記憶與城市發展相融。(9月11日《北京日報》)
隨著北京的重新定位,北京將退出經濟中心,漸趨強化政治中心特別是文化中心的定位。由於曾經是經濟中心,北京廢棄的老舊廠房越來越多,如何利用老舊廠房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那就是讓老舊廠房為城市文明做貢獻。眾所周知,包括老舊廠房以及廢舊設備是工業文明的一部分,現在都是工業遺存,老舊廠房不是隻有開放房地產一條路。工業遺存更不是隻有一種回憶,還是近現代工業文明的見證者。在我看來,讓工業遺存變身城市文化新景觀,是城市工業遺存的最好歸宿。
隨著經濟的轉型和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廠、礦山公司將面臨如何發展的問題。是利用原有廠區設備走文化之路呢,還是推倒搞房地產呢?有些地方多是把搞房地產作為首選,其實,有些廠區礦區是不適合搞房地產開發的,比如煤礦區和鐵礦區,地下礦道密佈,發展房地產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資源枯竭的礦區利用原有礦區嘗試走一條工業生產之外的文化之路,或許是明智的選擇。比如,東北工業基地和山西的煤炭基地,當資源枯竭時,企業都需要轉型,關閉企業讓職工下崗絕不是科學決策。工業遺產也是亟須開發和保護的“富礦”,我們應該像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把工業文明傳承下去。
在我看來,工業遺產之所以成為當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記憶,一是工業遺產見證近現代工業文明的歷史。比如,位於石家莊市平山縣北冶鄉沕沕水村的沕沕水電廠舊址,是工業遺產,更是不該遺忘的紅色文物。二是工業遺產見證當代文明的發展。有人說“工業遺產是閱讀城市的重要物質依託”,而我以為工業遺產還是當代城市發展和工業文明的“參照物”和一分子,因為沒有歷史比較,就無法見證文明的進步與發展。近年來盛起的城市建設,本該是城市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工業遺產的屢受破壞,城市“抄襲、模仿、複製”的“千城一面”,“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裡城外一個樣”。如此城市建設何來美感何談文明?因此,我們要尊重和珍惜城市的歷史傳統、地域風貌,保護已有的工業遺產,在城市建設中立足和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彰顯出一個城市所獨有的文化韻味。
曾經有人說過,對文化的破壞是最大的破壞,文化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在中國工業遺產聯盟秘書長周嵐看來,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問題正在慢慢引起大家重視。“無論政府層面還是普通百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包括工業遺產在內的文化遺產的重要性。”當然,“在工業遺產保護方面,我們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與相比國外,國內工業遺產保護甚至可以說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好飯不怕晚,只要開始重視就是好事。陽煤三礦的豎井主、副井井架及主提升設備已屬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正委託某團隊對“三礦實施發展旅遊項目”制定可行性研究報告。
工業遺產是當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記憶,也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年輪”。當看到作為工業遺產的在重慶市綦江縣打通鎮松藻礦區的3臺蒸汽火車曾經被當廢鐵賣了時,一位網友痛心地說:“請保存這記錄著城市的歷史足跡,正是它們為我們保留著曾經的美妙記憶,抑或是心酸的創業年代。”是的,工業遺產記錄的歷史不該忘記,更不該把記錄歷史的工業遺產遺棄。工業遺存“是留給子孫後代豐富的財富,並不是包袱”,我們現在強調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誠信精神,大多在工業中都存在,它們不僅是工業文化的一部分,更應該是傳承、傳播下去留給子孫的精神財富。有人說,忘記歷史就等於忘本,其實,忘記工業遺產也等於忘記文明進程的軌跡。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對歷史的繼承與發揚,工業遺產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還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對工業遺產應有足夠的敬畏感和具體的保護措施。
閱讀更多 我以我心寫我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