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換馬甲」提前備戰「寒冬」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梁倩 鍾源)《經濟參考報》10月10日刊發題為《房企“換馬甲”提前備戰“寒冬”》的報道。文章稱,多家房企在資本市場展開融資行動。10月來,雖然有長假,但假期過後僅2個工作日,房企宣佈的融資計劃已經達到數百億元。同時,包括萬科、保利在內的12大房企進行更名去地產化。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2018年房地產企業銷售依然有望刷新歷史紀錄,但還款期即將集中到來、市場觀望情緒漸濃,考驗著房企的“過冬”能力。同時,房企銷售業績漲幅逐漸放緩,隨著資金壓力加大,融資需求上漲。在規模化競爭格局下,房企對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

萬億融資“保溫”

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後,僅10月8日、9日兩個工作日,已有多個房企發佈融資計劃,融資總額超過數百億元。

10月8日晚間,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境外子公司向境外專業投資人增發1億美元的高級無抵押定息債券,票面利率9%。同日,旭輝控股集團發佈公告,公司及附屬公司擔保人就額外票據發行與瑞士信貸、光銀國際及東方證券(香港)訂立購買協議。額外發行於2022年到期為3億美元的5.5%優先票據。四川藍光發展公告稱,25億元公司債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批文。

9日,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證監會批覆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30億元的公司債券。世茂房地產發佈公告,其將發行本金總額2.5億美元於2021年到期的優先票據,票面利率為6.375%。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目前海外融資成本明顯上漲,疊加匯率的波動,房企資金風險壓力可想而知。

截至9月底,今年僅信託、發債渠道,房企融資額就超過萬億元。具體來看,信託方面,根據用益信託數據顯示,2018年1至9月,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3106只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同比上漲161%,發行規模6572.38億元,同比上漲57.9%,較2016年同期的1954.75億元增幅高達236.2%。

發債方面,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30日,154家房地產企業共發行400只房地產信用債,規模4044.55億元。比去年同期149家發債房企的260只2661.3億元的發債規模,發行只數上增加了53.8%,融資規模上增幅高達52%。

下半年以來,房企融資呈現加快態勢。7至9月,房企在國內市場分別發行49只、66只和51只債券,融資規模分別為470.7億元、708.32億元和558.35億元。國內房企三季度通過債券市場共融資1737.4億元,佔前三季度總規模的近43%,相當於去年全年的一半多。

房企紛紛“換馬甲”

除加速融資外,多個房企開始去“地產”元素。根據房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發佈的研報,2018年以來,至少已有10家房企啟動更名工作,去除“地產”“置業”等字樣,用“集團”等字樣取而代之。

9月12日,保利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全票通過,同意公司將名稱變更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月初,萬科旗下的城市公司“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除保利、萬科以外,今年以來,朗詩綠色地產更名為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中駿置業”更名為“中駿集團”;“大連萬達商業地產”更名為“萬達商業管理集團”;“龍湖地產”更名為“龍湖集團”;“時代地產”更名為“時代中國”;“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美的地產”更名為“美的置業”;“中航地產”更名為“中航善達”。

多家房企回應,進行變更的原因是擴大經營範圍。業內人士也指出,房企更名並不意味著轉行,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不再是遍地黃金的階段,發展轉向是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最終目的或是為了融資。“現階段涉房地產的融資監管較嚴,經營範圍擴圍可以加大融資力度。”

穆迪近日發佈的報告也指出,通過分析47家開發商的業績,以12個月為一週期,預計2019年底房地產開發商的加權平均毛利潤率將降至30%-32%,而今年年中時,該數字仍為32.9%。報告認為,下降的原因是多個城市限價及土地成本上升。另外,較高的再融資需求將繼續對開發商的流動性產生壓力。

需注意的是,除了擴大經營範圍外,確有一些房企在逐步收縮地產業務。9月28日,嘉凱城公告稱,公司及其子公司擬以整體掛牌起始價不低於審計淨資產3.55億元的價格,通過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旗下5個房地產項目。更名為中天金融的中天城投也在出售中天城投100%股權後,再度以46.12億元的現金代價,轉讓貴陽中天企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

債務集中到期推升房企風險

張大偉說,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貸款的緊縮,房企融資難度明顯加大。雖然目前房企因為2016年替換了部分高成本資金,資金鍊依然寬裕,但調控持續,房企資金壓力漸顯。他認為,2018年四季度,房地產企業最重要的工作將是融資。

而讓房企提前“儲糧”的原因,便是債券集中償還期即將到來。《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四季度房企到期債券992.1億元。其中,今年10月到期額便多達417.7億元。

除了年底的難關外,對房企來說,更需注意的是2019年的償還高峰,2019年全年到期償額多達3597.3億元,同比增長近7成,其中明年一季度便迎來高達1043.3億元債券到期。穆迪分析師楊昱穎表示,由於銷售疲弱和信貸環境緊張,低評級開發商未來6到12個月的到期債務將面臨較高的再融資風險。

債務風險已初顯。中弘股份10月8日晚間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55.87億元(近期公司及子公司償還了部分借款)。公司目前正在與相關債權人協商妥善的解決辦法,並且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

早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多家知名房企就表達了對融資的擔憂,碧桂園指出,年初就做好了收緊的準備,公司的現金餘額下降到了2000億元。據悉,碧桂園目前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5.81%,相比2017年底上升0.59%。

日前,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的內部講話也透露出市場的現狀。“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鬱亮表示,目前集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戰略研討,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