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稱霸蒙古高原的時候,蒙古、鮮卑、突厥、回紇這些民族都在哪,生活是怎樣的?

快樂語文76626


蒙古、鮮卑屬於我國古代東方大族東胡族系;突厥、回紇屬生活於匈奴之北的丁零部族。東胡、丁零皆為崛起的匈奴手下敗將,一被擊破,一被征服。

匈奴於公元前三世紀前後興起於大漠南北,興盛於秦末漢初,鼎盛於冒頓單于之期(約前209年——前174年)。匈奴英雄冒頓單于率領“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先後兼併東胡、月氏、樓煩、白羊、丁零諸鄰族,復佔秦時失去的河南塞,控地東盡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西伯利亞,南達長城。漢武帝以舉國之力抗擊匈奴,漢軍數次出塞擊敵,匈奴連遭重創,於前119年退出漠南,勢力走衰。匈奴極盛時,降服渾窳、屈射、丁零、隔昆、薪犁諸族,平定樓蘭、烏孫、呼揭等西域二十六國,那麼,匈奴稱雄蒙古高原之時,蒙古、鮮卑等民族都生活在哪裡呢?

一、蒙古族

蒙古部先世為東胡蒙兀室韋。蒙古族的族源主要有來自匈奴、突厥和東胡三種不同說法,中國學者大多屬於“東胡說”。蒙古出於東胡族,東胡被匈奴擊破後,部眾飄零星散,室韋部逃亡至啜水(今內蒙古扎蘭屯市、扎蘭特旗境內嫩江支流綽爾河;一說今內蒙古和吉林境內的霍林河)居住。室韋分為東室韋、西室韋、大室韋、蒙兀室韋等若干部(有九部、十九部、二十餘部等數說),分佈於東至今精奇里江,西至額爾古納河上游呼倫池,南界霍林河,北界鄂霍次克海的遼闊地區。蒙兀室韋居住於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流域山野森林中,以狩獵為生;大約八世紀以後,蒙兀室韋離開山林移居於斡難河(今鄂嫩河)上游的不兒罕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十三世紀初,蒙兀室韋大英雄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成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

二、鮮卑族

鮮卑族為東胡族系之一支,東胡敗散後,一部分部眾來到遼東塞外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北段;一說今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西大罕山;一說在今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茲克北、通古斯卡河南),於是以山名為族名,號鮮卑;與東胡另一分支烏桓部所固守的烏桓山(大興安嶺南端)遙遙相對。西漢初年,鮮卑、烏桓各自據山自保,但在西漢典籍中,只有烏桓之名而無鮮卑之號。蓋因鮮卑“世居北荒”,與中原王朝中間隔著烏桓,“未常通中國”,故為中原所晚知。漢武帝發兵連破匈奴,東部匈奴勢衰,烏桓遂趁勢進入匈奴東部之地,最北邊的鮮卑部亦隨之南下“填空”,入居烏桓故地。東漢和帝初年(89——91),北匈奴戰敗西遷,鮮卑各部漸漸向南內移,入據匈奴故地,收降北匈奴餘眾十餘萬落(戶),勢力漸盛。漢桓帝時,鮮卑在漠南建立部落大聯盟,分為東、中、西三部。兩晉南北朝時,其分支段、慕容、禿髮、乞伏等部先後在東北、華北、西北建立政權(段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原居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鮮卑拓跋氏先建代國,後復興建立北魏帝國,統一北方,與南朝對峙形成南北朝。鮮卑的孿生兄弟烏桓則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對漢廷時附時叛,207年,漢丞相曹操討伐遼西烏桓,大破之,遷其眾於塞內,悉入中原,漸與漢族等相融合。

三、突厥族

突厥的先世為丁零族。丁零亦稱敕勒、鐵勒、高車,原遊牧於匈奴之北,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居於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的丁零為匈奴所征服,匈奴置“丁零王”以統之。匈奴勢衰後,丁零協同烏桓、鮮卑等部幫助東漢朝廷擊敗匈奴,迫使其西遷。公元六世紀時,突厥遊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以南,因山形似兜鍪(古戰盔),俗稱“突厥”,遂用來為部落名稱。突厥初臣屬柔然,為其鐵工,柔然蔑稱其為“鍛奴”。546年,突厥酋長土門稱雄,擊破鐵勒部,收降其眾五萬餘落;復大破柔然,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建王庭於鬱督軍山(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段)。突厥全盛時期,疆域東起遼海,西抵西海(今鹹海,一說裡海),南至阿姆河以南,北過貝加爾湖,控制中西交通及絲綢之路,其威勢超過匈奴。隋文帝開皇二年(582),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兩汗國。630年,東突厥被唐朝所滅,唐在其地設六州,置雲中、定襄二都督府以統之。682年,東突厥餘勢復起,建立東突厥汗庭,又稱後突厥。774年,被唐、回紇等滅掉;前後共歷一百六十餘年。西突厥於657年為大唐所滅,共歷七十六年;唐在其地置都督府、州進行管理。

四、回紇族

回紇為古族名,是維吾爾族在唐代的譯名,788年改稱“回鶻”。回紇源出丁零,原居鹿渾海(鄂爾渾谷口),漸漸輾轉遷徙於色楞格河、土拉河、鄂爾渾河三水之間,歷臣服於柔然、突厥、薛延陀。647年,回紇首領吐迷度率眾歸唐,唐以其地設置瀚海都督府,唐太宗拜吐迷度為都督;其子婆閏襲爵後,助唐平定了西突厥。七世紀八十年代,後突厥復興,回紇分裂為兩支,一支臣於後突厥,一支南徙甘涼歸唐。八世紀二十年代,兩支回紇複合聚漠北。744年,骨力裴羅開創漠北迴紇汗國;汗國共存在一百零四年,傳十五主。九世紀四十年代,回鶻因天災與內亂,為黠戛斯所敗,汗國崩潰,部眾分為四支遷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