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8年的稻谷的价格有下跌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知足常乐41418792


如何看待今年稻谷价格下跌?

今年的稻谷价格确实出现一定下跌,目前南方稻区新收获的籼稻陆续上市,地边收购价在1.1元左右,水分大的潮粮在0.8~0.9元左右,价格低于去年同期;而北方2017年产粳稻价格在1.4元上下,与去年同期价格持平,受托市价格下调影响,新稻上市后目价格有下跌趋势。关于今年水稻价格下跌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托市价格下调是今年水稻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稻谷价格下跌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南方标准水三等籼稻每斤下调0.1元,即早籼稻每斤调至1.20元/斤,中晚籼稻下调至1.26元/斤,北方粳稻标准水三等价格调至1.30元/斤。可以说消息一出,市场众说纷纭,目前南方陆续上市的籼稻价格验证了大家关于水稻跌价的猜测。下面是最新水稻价格,供大家参考:


二、水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大家一定会想国家为什么会调低水稻收购价格?除了推进水稻市场化销售的原因之外,其中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存问题,据了解目前国库中水稻陈粮大约在1.3亿吨左右,而我国每年的水稻总产只有2亿吨多一点的水平,可见库存量还是很大的,所以说调低水稻价格,缩减收购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由此看来,水稻的后期行情上行的概率不大。

三、总体看农民种植水稻收入减少有限。虽然调减了水稻托市收购价格,为了保护稻农的收入不减,国家对水稻主产区实施了种植补贴政策,有消息称籼稻区补贴100元/亩,北方粳稻区补贴150元/亩,如果这个补贴准确的话,对于稻农来讲,基本上能够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

总之,今年稻谷价格下跌已成事实,但大家也不要过于悲观,受今年水稻减产预期、进口量下滑等影响,后期稻谷价格有可能会出现回暖,预计籼稻应达到1.2元以上,粳稻应该处于1.3~1.4元之间。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


三农广讯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要说的是,今年的价格下跌并不是结束,可能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今年时间里,我国的稻谷市场价格还会继续走低。2019年和2020年,稻谷上市后的价格或许还不及今年的水平。

稻谷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急需调整。

其实,熟悉我国稻谷市场政策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实早在两年前,我国的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市场价格就已经出现了小幅度的走低,它其实已经是我国稻谷供需市场关系处于一个严重失衡状态的一个信号。


如今,我国三大稻谷品种——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都面临不小的供需失衡问题,急需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每年,我国的稻谷产量是不低,每年都在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则十分有限,供过于求的形式持续多年,造成国内稻谷库存量高企。

此外,由于我国的稻谷种植过于追求产量。忽略了质量,导致我国稻谷整体供应结构不良,低端稻谷供给过多且价格过高,但中高端稻谷价格不低但供给减少,导致我国每年要大量进口稻米来平衡国内供应结构。

据笔者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顽疾,直到2018年初,国家才下定决心,全面下调三大稻谷品种的收储价格标准,无一幸免。和小麦市场一样,长久以来,稻谷的托市收购价格标准直接影响国内稻谷购销市场价格,完全是一荣俱荣的状态,反之亦是如此。

所以,今年全国范围内的稻谷价格整体走低就是因此而来。

稻谷收储改革持续,未来价格将继续走低。

这不是我耸人听闻,而是国家收储政策进行的调整以后的必要反应而已,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先例的。早些年间,我国对于大豆和玉米的收储制度已经率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他们当时的价格变化趋势也就是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稻谷市场价格的大体走势。

首先,收储价格逐步走低,随后,收储政策直接被取消,改为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形式。最后,国内稻谷供需形势改善,市场购销价格逐步回升,这一幕是不是和这几年我国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很是类似?

没错,今天我国稻谷市场和购销价格所面临的境遇就和当年国内玉米收储改革正式开启后一样,面临着巨大的震动,也需要有人来忍受这强烈的阵痛。

希望国家能够及时下发稻谷种植者补贴,为稻农们止痛!


钟情三农


截止9月上旬,2018年产的稻谷,早籼稻已经进入了收购的尾声,市场购销比较清淡,价格也是在托市收购底价水平偏弱运行;新产中籼稻已有上市,但数量还不大,对比去年同期,价格明显偏低,据网友反映,河南信阳地区的光山县收购价105元/百斤,江西抚州的崇仁107元,湖北石首调关108-109元,随州历山102元,沙洋县毛李镇107元。

不仅对比去年,新稻谷的收购价格明显偏低,再往前追溯,目前,国内的稻谷市场价格已经回落到2011-2012年前后的水平。在种植成本因为农药、化肥、人工、柴油等都出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粮价反而走低,使得农民的种植收益明显下降,种粮积极性也明显受挫,有机会的可以去南方水稻产区看看,原来的双季稻很多都改成了单季稻,原来的一些不好的田块已经抛荒不种,荒草丛生。



对于稻谷价格走低的原因,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大幅下调,尤其是2018年产稻谷托市收购价格,比去年下调了10元、20元/百斤不等,国标三等早稻120元、中晚籼稻126元、粳稻130元,其中粳稻的价格较比最高水平已经下调了25元/百斤。

不否认,在市场条件下,稻谷的托市底价不应该只涨不跌,但今年的大幅下调,除了幅度比较大不容易让农民接受之外,还没有充分考虑到种植成本的持续增加。托市收购政策即使是从保收益向保成本转变,但今年估计很多地区保成本也难实现。



二、最近这几年来(印象中是从2013年以来),稻谷托市收购政策预案年年启动,国库中收购了大量托市稻谷。由于稻谷的不耐储藏,使得这部分稻谷去库存压力很大。我们知道,前不久国家刚把一部分托市陈稻谷给了中粮集团,据说要用于深加工,今年4月份以来国家通过大幅下调托市陈稻谷拍卖底价,低价向市场投放。再加上,储备库里正常轮换的陈稻谷每年都在轮出,价格也比较低,最起码是低于当年的托市收购底价的,这都对稻谷市场价格起到了很强的抑制作用。

三、要说说进口,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稻米生产国,当然也是第一大消费国,原本国内的产量就可以基本满足国内的消费量,而随着托市政策的实施以及托市收购价格的持续上涨,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加,同期,大米消费的增幅有限,使得国内稻米出现了产大于需的格局。而反而在这个时期,原本我国只是进口一些泰国香米,调剂高端消费市场的进口格局,也随着2011-2012年以来大量低价东南亚普通白米的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水稻生产、稻米价格乃至整个稻米产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了解这个情况的朋友都清楚,来自于越南、缅甸等国家的低价大米,无论是海关进口,还是走私进来的,价格比国产大米都低很多。



所以说,导致我国稻谷价格走低的因素,除了供需基本面本身的影响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政策的压力,毕竟作为两大口粮品种,稻谷和小麦市场价格,这十多年来都是政策主导的;同时,随着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外大量出口,而中国的“价格高地”就给了这个机会。

稻谷价格的走低,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老百姓买大米的价格低了,并不是,市场上大米零售价并没有怎么降价;更大的影响是农民因为种粮收益的下降而降低了种粮积极性,对于南方的水稻田来说,一旦抛荒的多了、时间久了,再想复耕就难了。对于我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的消费需求来看,粮食多了确实财政、库存等压力比较大,而一旦少了,那可能影响更大、问题更严重。


粮小咖


粮食价格一直下跌,这是这几年的常态。

现在是市场经济,一直讲究优胜劣汰,个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规模太小,容易受到挤压,也难以打出品牌,品质良莠不齐。

但是,农业要发展,要现代化,然而农民在种着土地,就不可能搞大型机械化农场等类型。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农民自己放弃这条路子,另寻他路

这时候,粮食价格减少政策保护,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市场进来了,个体小户怎么可能竞争过大型农场,他们成本相对低啊,再说来点,扶持,那就更如鱼得水了

于是,农民会想着把土地租出去,用词不准确,各位见谅!

于是,到城市打工,到城市落户,到城市生活

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就会同步进行,甚至加快了

懂得不多,希望能帮到你。


眯眼瞧百态


对于一个依靠农业资源起家的大国而言,稻谷价格的持续下跌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令人堪忧!

现代农业发展成今天这个规模,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付出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稻谷价格的持续低迷,虽说是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决定权在市场。但有一点完全可以证明,市场经济给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伤害,甚至有时是灾难?

粮食是国之重器,也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农民如果舍弃土地不种粮食,农民种什么?农民如果种粮食赚不到钱,农民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将来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市场经济搞活了国民经济一点也不假!其它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运转中,如鱼得水,使某些单位或个人捞足了油水,捞足了资本。唯独粮食市场缺乏广阔的前景,农民手中的粮食长期受市场冷落和挤压!

中国的粮食到底是长期依赖从国外进口,还是自产自销?中国的农民到底是以种粮食为主,还是改种其它的经济作物?稻谷价格的下滑,无疑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害!中国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农村的未来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