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委书记在《群众》刊文:更大力度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省委书记娄勤俭视察调研阜宁时提出“工作力度应当再大一些”的指示精神。

近日,《群众》杂志刊发中共阜宁县委书记、县长徐华明的文章,介绍了阜宁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的经验与下一阶段的目标。



阜宁县委书记在《群众》刊文:更大力度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是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阜宁村庄形态分布散、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农房存在安全隐患、抗灾能力较差,大力推进集中居住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客观要求。

阜宁2016年8月启动了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补齐农房安全质量短板,真正让广大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两年来,累计完成投入24.6亿元,拆除危旧房30762户、占全县农房总数的13.7%,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点166个、16909户,已开工165个、交付91个,解决了农民居住安全问题,改变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土地效益,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委书记娄勤俭视察调研阜宁时提出的“工作力度应当再大一些”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康居工程建设。

坚持系统谋划,明确推进路径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康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注重统筹、久久为功。对全县22.5万户农房,逐一进行评估登记,建立“一户一档”,排查出B、C、D级危旧房屋79804户,比例高达35.5%。对全县2102个自然村庄进行评估摸底,按照整体拆除退出一批、填平补齐改造一批、特色村居保护提升一批的思路,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调整,由县规划局牵头,研究制定康居工程布点规划,统筹考虑集中居住点规划选址、建设规模、房型设计等,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二是注重风貌塑造。更加重视与村落文化、周边景点、民宿旅游相融合,打造相对统一的“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新中式阜宁民居风格,既彰显鲜明特色、唤起美好乡愁,又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三是分步推动实施。在2016年6517户D级危房全部拆除,2017年重点推进B级、C级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打造1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1条康居工程示范带。


重抓关键环节,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突出群众自愿。坚持人民至上,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安全账、环境账,做好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更多群众支持参与。对有改善住房需求的群众,按照“有求必应”原则,全部纳入康居工程实施范围,不强拆一户、不强迫一户进集中居住点。提供5种安置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重点引导进城入镇,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在拆除农户中,有30031户选择进城入镇、集中居住,占全部拆除户的97.6%。对集中居住点建设,不搞“一刀切”,尊重群众意愿选地址、定房型、定面积,并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质量监管。

二是突出政策激励。坚持“镇村不增加一分钱负担”底线,按照县定原则、镇定细则要求,将奖补资金统一打包到镇,由各镇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对进城入镇、集中居住等退宅农户,出台农房拆除、农户安置、购房贴息等奖补政策;对镇区、村居,出台基础设施配套、宅基地复垦、完成任务等工作奖励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度残疾户“四类人群”,整合各类资金,实行托底安置,2038户困难群众不花一分钱住上新房。

三是突出资金保障。成立县美丽乡村建设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争取康居工程专项贷款6.2亿元。利用省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县政策,两年来共净退出闲置宅基地13853户,户均宅基地面积从全县的0.6亩降到集中居住点的0.38亩;复垦耕地15107亩,净增耕地10620亩;在省补充耕地交易平台交易补充耕地指标4735亩、13.3亿元,交易增减挂钩结余指标600亩、4.8亿元。用好县域内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等政策,实现土地增值收入9800万元。

四是突出组织推进。坚持宣传发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相结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各挂钩1个镇,镇党委书记各挂钩1个村,打造先导工程、示范工程。建立“周通报、月汇报、季观摩”制度,定期召开正、反现场会,推进工程高效建设。强化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重抓问题排查、处置、销号,建成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提升康居内涵,推动全面振兴

紧扣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将康居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和特色做法抓实抓好。鼓励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兴办高效设施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兴办设施农业点38个、7810亩,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开办无环境和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34个,吸纳本地农民就业1970人。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集中居住点常态长效管理,出台小区管理办法,推行垃圾分类处置,集中居住点在全县农村率先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大力实施康居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工程,采取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职能部门挂钩、一套政策扶持等办法,加快推进5个县级和12个镇级示范村建设,以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活村、生态立村、党建强村“五大工程”为引领,打造一批个性鲜明的产业兴旺特色村、环境优美特色村、基层党建特色村、乡风文明特色村、法治建设特色村。

紧扣乡村振兴,强化规划引领,聚力攻坚“退、改、建”三大任务,是我县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突出退宅还耕,大力度引导群众进城入镇

搞清楚“哪些人要搬”,深入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4类重点对象,对“空关房”和污染源、水源地、生态红线附近的农户,以及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零散居住的农户,力争每年再退宅还耕1万户。

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结合省、市政策,围绕“人往哪里去”,完善政策体系,突出精准激励,突出城镇化规律,突出“四化”同步和城乡融合,加大退宅户购买保障性住房、集镇商品住房和拆迁安置存量房等奖补力度,探索将已有城镇房产新退宅农户纳入奖补范围。

针对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政策扩面、资金筹集难度加大的实际,在用足用好省、市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边远镇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县城或重点镇区使用、实现土地增值收入,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以不同形式参与康居工程建设,不断拓宽“钱从哪里来”路径。

推进村庄改造,整域制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逐步把工作重点由集中居住点建设转到村庄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上,每年改造提升200个规划保留发展的村庄,改善2万户群众住房条件,提高聚居水平,打造一批新型社区。

认真研究“房子怎么建”,选址上,总体控制新建集中居住点,必须新建的原则上安排在已建点扩建、镇区和传统小集镇周边以及高铁高速沿线新建、依托现有村庄改造穿插新建;房型上,在严控宅基地规模和立足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在较大集中居住点新建三层或多层住宅;配套上,加强水电气网、交通绿化、菜场超市、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策、资源、资金向集中居住点和规划建设村庄倾斜,让老百姓生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创建美丽乡村,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20字”总要求,每年创建30个产业特、村民富、文化兴、环境美、组织强、治理好的宜居宜业乡村。

充分考虑“稳得住、能致富”要求,拓宽增收渠道,鼓励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兴办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产业小镇、特色田园乡村、民宿经济示范点等,把搬迁群众融入到产业链中,确保搬迁农户有稳定的保障、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

大力开展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六整治六提倡”活动,精心培育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民俗文化等,提升乡风文明,促进有效治理,让广大农民在推进康居工程、促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摘自《群众》2018年第19期,原标题为《更大力度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作者:徐华明(中共阜宁县委书记、县长)

阜宁县委书记在《群众》刊文:更大力度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