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十),建議收藏!

道德發展理論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十),建議收藏!

一、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

(一)基本觀點

皮亞傑通過一些對偶故事的觀察實驗,揭示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進程,把兒童的道德分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兩種水平,把兒童的品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自我中心階段

自我中心階段(2~5歲)是從兒童能夠接受外界的準則開始的。這時期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環境區別開來,而把外在環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規則對他來說不具有約束力。皮亞傑認為兒童在5歲以前還是“無律期”,顧不得人我關係,而是以“自我中心”來考慮問題。

2.權威階段

這一階段(5~8歲)也稱作“他律期”。該時期的兒童服從外部規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範,把人們規定的準則看作是固定的、不可變更的,而且只根據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

3.可逆性階段

這一階段(8~10歲)的兒童已不把準則看成是不可改變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間共同約定的。兒童一般都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話,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兒童已經意識到一種同伴間的社會關係,應當相互尊重。準則對他們來說已具有一種保證他們相互行動、互惠的可逆特徵。同伴間的可逆關係的出現,標誌著品德由他律開始進入自律階段。這一時期也稱作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道德發展到這個時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權威。當然這個時期判斷還是不成熟的,要到十一二歲後才能獨立判斷。有人稱該時期為道德相對主義或合作的道德。

4.公正階段

這一階段(10~12歲)的公正觀念是從可逆的道德認識脫胎而來的。他們開始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獎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各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

皮亞傑認為,品德發展的階段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連續發展的。兒童品德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應用時加以界說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並不表明發展的連續統一體的中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十),建議收藏!

(二)教育價值

1.重視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2.不阿年齡階段的兒童需採取不同的德育方法。

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一)基本觀點

科爾伯格編制“道德兩難故事”作為兒童道德判斷的工具,對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進行了研究。科爾伯格將道德發展階段劃分成3種道德水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後習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兩個階段,即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前習俗水平

該水平兒童的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他們為了免受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定的行為準則。根據行為的直接後果和自身的利害關係判斷好壞是非。

階段1: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根據行為的後果來判斷行為是好是壞及嚴重程度,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讚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階段2:相對功利取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和許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認識上都處於前習俗水平。

2.習俗水平

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夠著眼於社會的希望與要求,並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已經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準則,能夠了解社會規範,並遵守和執行社會規範。規則已被內化,按規則行動被認為是正確的。

階段3: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並儘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讚賞的行為。

階段4: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範,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範去行動。

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處於習俗水平。

3.後習俗水平

達到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斷已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有了更普遍的認識,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和個人的尊嚴,並已將此內化為自己內部的道德命令。

階段5: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處於這一水平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範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但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階段6: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準進行思考。在根據自己選擇的原則進行某些活動時,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在這個階段上,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

科爾伯格認為後習俗水平一般要到20歲以後才能出現,而且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十),建議收藏!

(二)教育價值

1.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提倡的是一種公正、民主的原則。在進行道德教育時也應體現出一種民主化的教育氛圍,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教育對象相互之間都應該充分地體現出一種民主,彼此之間平等信任、相互尊重,改變傳統道德教育具有高低地位區別的道德教育方式。

2.遵循學生的道德發展規律

科爾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階段”論反映的是個體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般趨勢。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各具特點,在進行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應遵循學生的道德發展規律,只有抓住學生每一階段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促使學生向更高更好的水平發展。

3.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提倡民主化的師生關係,體現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平等地交流,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地學習。

4.採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

單一的教育方式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進行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倡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應注重教育者的引導作用,發揮教育對象的主體作用,將多種教學方式靈活地融合在一起,同時結合學生道德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啟發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