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不用土」,產量高那麼多!這種做法,你身邊有麼?

很多設施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種植,已經不再需要土壤,而是改用了其他的一些東西來代替了土壤。高品質農業的種植,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不用土壤的種植,解決了土壤的土傳性病害,包括重茬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根據整個作物生長期,選擇性的調配作物所需的營養成分,用滴灌的形式慢慢供給。

無土栽培類型和方法有很多,我把在全球農業考察中見到的這三種給大家做個介紹。

第一水培。又名營養液培,我們把作物直接浸潤在營養液中,把它做好固定,它的根系就在營養液裡生長,營養液供給作物所需的水分、養分、氧氣等。根據作物的產量,我們可以人工配製出不一樣的營養液,按照作物整個生長期的需求,根據每個生長的節點,以達到作物的生長需求。

種地“不用土”,產量高那麼多!這種做法,你身邊有麼?

第二岩棉栽培。也屬於基質栽培,將植物栽植於預先製作好的岩棉中,巖面大多數是由60%的輝綠岩,20%的石灰岩,20%的焦炭,在1600攝氏度的高溫下融化噴成0.005mm的纖維,並壓成塊,使其重量在77—80kg/m3而成的無機固體基質。我們的植物定植到這個物體上,同樣也是根據植物生長期的要求和作物產量的需求,配置出不同的營養液用滴灌的方式,在整個生長期給植物供給。整個植物生長期結束,把岩棉進行回收,工廠消毒,粉碎之後重新制作。

種地“不用土”,產量高那麼多!這種做法,你身邊有麼?

岩棉栽培在荷蘭的設施農業中應用比較廣泛,我們看到他們種的西紅柿和辣椒品質和產量都很高,整個作物像工業品一樣,西紅柿種在岩棉上,每棵西紅柿都是無限增長,大約一個生長期要長18米,每一顆有44層,每一層六個西紅柿,六個西紅柿一斤,我們初步算了一下,大約一畝地能有70噸的產量。

第三基質栽培。基質栽培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有機的基質有泥潭、稻殼、樹皮等,無機的如蛭石、珍珠岩、巖面、陶粒、沙礫海綿土等,然後根據目標作物產量的需要,通過滴灌或者細流灌溉等方式,供給作物營養液。

種地“不用土”,產量高那麼多!這種做法,你身邊有麼?

這種做法我們在日本,臺灣經常看到。例如在臺灣種草莓,先搭一個架子,大約有1米2左右,便於過程中的管理和採擇,然後在架子上搭一個營養槽,把基質放在營養槽裡,就可以安排種植了。他們用的基質大多是從加拿大進口的,種植草莓不單方便管理,而且品質也比較高,病蟲害的發生也很少。

隨著科技的發展,設施農業從理論上講不需要用土壤作為種植的必備條件,在我們國家也有這種種植的方式,但從應用上還不夠廣泛,或許資金投入就是一大門檻。總體分析來看,無土栽培不失是一件設施農業長遠發展的高效模式,未來的經濟效益還是值得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