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之后
经济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因为经济腾飞,所以中国式教育就可以因此而邀功?是不是有些事后诸葛亮了?
中国式教育,从学前班到大学毕业,无一不是应试教育,无一不是用文化课成绩决定优良中差,这种只注重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就会对一个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建立所做的工作以及应有的关怀造成缺失,这种教育太功利了,这也造就了现代中国人功利性为什么这么强。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人民的辛勤劳动,而不是单单的文化教育所能决定的。那么问题来了,文化教育能影响一个人哪些方面的事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水平、艺术造诣、体育特长,以及所有因此而产生的衍生物,包括思想觉悟、逻辑思维能力、涵养、气质、身体协调性、身体素质等等。我要强调的是,自身教养、素质、自觉性以及三观并不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能够在社会上看到“霸座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低素质、低觉悟的人屡见不鲜,他只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好位置,占到了便宜,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甚至知道却根本不在乎。中国式教育,也许可以培养出更多高学历,高技术型人才(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也许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文明的进步。钱学森曾经对中国教育发出过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培养不出真正的大师?什么是杰出人才?我想那些为了“学士”“院士”这些头衔而绞尽脑汁“著论”的人,一定不会成为杰出人才。什么是大师?就是那些可以跳脱世俗眼光,全心全意投身于职业理想的人,与我们这代人最亲近的大师是谁?我能想得到的只有袁隆平,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在杂交水稻研究的一线工作中,1953年大学毕业,直到1995年因为科研成果,才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为功不为利,也没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卖给外国人。在中国式教育体系下,这样的大师,我们能找到几个?他们不仅仅是推动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更是推动文明的进步,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受到众人的敬仰。
所以,总体来说,中国式教育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尽管建国初期,战乱刚刚平息,国家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借鉴了日本当时教育体制的同时,需要用这种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快速有效的培养出新的血液。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个已经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国;一个百年计划已经到了下一个转型期的中国,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仅仅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更是一个有文明的人。再过几十年,我们就要再一次站上世界之巅,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后人依然像我们一样,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没教养而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深刻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了。
观光车1
一、德育教育是绝对失败的,培养出来的,是自私自我的一代。二、文化科技教育也是失败的,中国几大“名校”“尖子”生,每年毕业几万,至今对世界、对中国了无突出的贡献,使那个知识掌握在华人的脑袋里的话,成为笑话。三、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是农民工每年干五百天活干出来的,科技知识的含量不高,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在美日欧手里。
安平144796971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房地产,过度开发环境资源,透支人口红利、低端产品仿制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的老百姓并不富裕,富裕的是少数人。近年中国教育人口素质缺失严重,“利”字当头一切向钱看,科技最能检验教育的成果,想想中国近年来除了坚固的房价、高消费的义务教育、医疗,有哪一项民用科技引以为豪?汽车、高端电器产品、国防都是外国强大。
自由飞翔68320187
你根本不懂,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是建立在中国人多的基础上。试问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人们有中国人勤奋。但是这种出苦力的经济和教育科技有毛线关系。教育落后和失败是事实,不要和经济联系。你还是多看看社会,多看看世界,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淘淘者
我是学经济类专业的,下面简单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从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还是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在经济学界基本属于共识。经济学界对很多事情都争执不休,唯独对于最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这个结论争议不多。
说四十年前中国经济起点很低,这是实话。正是因为起点低,且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借助于改革开放,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释放出强劲的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因为这个“人口红利”巨大,才能持续数十年。
过去四十年,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主力其实是数量达到上亿的农民工,生产的产品也主要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这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推动;再就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其实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方面,制造(房子)的主力同样是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巨大的人口数量的城镇化,说白了还是“人口红利”。
我们引以为豪的互联网新经济、高铁等不过是最近十年才真正出现的,而且从整体经济而言,占比很小,并不是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四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其实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属性,主力并不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而恰恰是接受教育不多的农民工;当然,不能因此否定在这期间逐年培养出来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一大批人才的作用,实际上这批人才大致处于组织和管理层的角色。
正因为过去四十年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而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产业升级”才迫在眉睫。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必然是由“人口红利”过度到“高等教育红利”,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和产业升级,才有可能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
所以,过去四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证明中国教育是成功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倒是未来经济的发展,与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相关性大大增强,甚至可以说,未来经济发展如何,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依赖于中国教育的成败,依赖于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到底是“人”还是“人才”。
简而言之,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情况,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风雨燕园之百二十载
你以为经济高速发展四十年,教育功不可没?错,高速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生态乃至民生福祉为代价的。当然也包括利用WTO规则和国际有利条件。若说教育,也许教育产业化本身也对拉动GDP有贡献。
心仪远方
失败,就是失败,不要找任何理由。第一,不分青红皂白传统文化全部丢失。比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小学必读课本早已经没了踪迹。中国人没有了汉字的基础,不知道还是中国人吗?
第二,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有多少人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是有了工作又有几人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工作。我认为只要不是干本科专业的,都是失败,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而无用学它何用。
第三,教育不光是学知识,还要学道德规范,现在的一个教师节不知道老师收了多少红包,从小就培养孩子学会送礼还说不失败。
第四,中国人首先要学好中文,其次再挑选自己的所好,学了一大堆到头来什么也没学精,还给孩子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
人来到这个世上应该尽早的让他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他就会更早的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也能在奋斗中寻找快乐,也就不会有疲惫和压力。可现在多少大学生毕业后还在迷茫。
和事佬80
中国40年高速发展,就说是中国教育没有失败,这完全是错误的。凡是经过高考,大学毕业的人都会发现高考前拼尽全力,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开始放松,慵懒,抄袭,60分万岁,不学无术,一些非常优秀的苗子甚至变得一无是处。思想上开始腐化,本来积极上进,爱国爱民,进入大学接触西方文化后反而动摇,纪律涣散,没有组织性,美其名曰开放思想,搞活思想,积极引进,祸害社会。
手机用户26082613558
打了很长一段字,删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我该说点什么。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竟然让一群泥腿子有学上还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学学外国素质教育多好,天天逗着玩玩混过去,你开心我好过多好,该去技校去技校,不要想着有啥出息,平平淡淡才是真。然后想有出息的,该去背十几年债读大学背十几年债读大学。省的那么多人抢占了资源该觉得自己委屈了。
作为一个泥腿子,中国的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它分配给了我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成功的将更多我这样的泥腿子从小地方解放出来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以后,随着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宣传素质教育,宣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社会一定要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鼓励更多的加分项和特长加入高考,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泥腿子的孩子闭嘴,这样我的孩子才能干掉更多人有更好的出息。
中国教育有没有问题,有。可是你们所说的全都不是问题。
萧水
我老板的儿子先去日本读书,老板当时觉得去国外可以读的更好,可是去了以后发现其实和中国差不多要去好的大学也是要上海补习班的,日本学生其实在高中部时就已经明确了目标,一部分是要上好的大学的所以十分努力补习班天天去,一部分就是准备去二三流大学的,这部分人相对轻松点,老板的儿子感觉一样没区别,后来在高二时去了美国作为交换生去的,这下子老板的儿子开心了,我们老板说根本不用去补习班了,反而兴趣班和校外活动多了很多,而且学习也简单多了,他儿子感觉考大学不难,后来考上了说什么是克林顿的母校,我们老板高兴的不得了,他说要是在日本读书他儿子不一定会考上名牌大学,可是在美国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老板儿子回来放假的时候,他说日本和中国教育差不多,要出人头地就必须用功或者死读书上补习班要不停的督促自己去读书,其它事情什么都不要想,你活着就是为考名牌大学而生的,考上全家人快乐,考不上全家人丢脸这就是日本的感觉,可是去了美国以后,大家都不是天天去补习班的,大家去兴趣班很多比如钢琴比如足球篮球,比如画画,乐器,还有急救课,校外活动就更多了,比如去社区宣传禁毒什么的,还有劳动什么的,反正读书就是每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感觉轻松很多刚去的时候根本不习惯,过了一段时间才感觉习惯,高考日本看成绩,而米国看百分之五十是成绩,剩下的是看你的各个方面的校外综合成绩,也就是说你的校内成绩只要不是差的离谱,你读大学百分之百的,让他选择他跟愿意去美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