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一个Photoshop的幽灵,在中国摄影界徘徊了好多年了。 你可以反感它,却无法否认它作为“基本技能”之一,已经在中国影友当中落地生根了。随便找一个拍了一两年的影友,你问他会不会PS?他肯定挺自豪回答你,当然会呀!
会,还“当然”会,这份自信靠谱吗?
我们不妨看两个例子。例子一是江西省廉政摄影文化展示中的一件作品
《征税途中》,网络显示作者为“上高县地税局李安典”
例子二,源自知乎上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假、最差劲的图片处理是什么样的?”下面“布衣班长”的高票答案。(当然,这位“布衣班长”也是引用了他人处理的图片,这个真正的著作权来源,为了给人留面子,我们就不提了。)这件图处理前是这样的:
处理之后是这样的:
肯定不能说上面两位修图者“不会”PS。能做到例子二当中的效果,技术还很熟练呢!但是从作品呈现上看,这样的PS给作品加分了吗?显而易见没有。为什么明明“会”,反而弄出了这么烂糟糟的操作呢?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一个观点:所谓“会”有两个层次,一是“会操作 ”,二是“会选择”。
所谓“会操作”,就是需要把某个区域提亮,我就会用软件提亮;需要在某个部分加红,我就会加红;需要挪一个太阳过来,我就会挪过来……反正就是让我干啥,我就会干啥。学到这种“会”需要多长时间呢?飞哥查了一下北京某知名摄影学校的后期培训“基础班”,课表是这样的
5天基础课
1天:认识photoshop (软件优化设置,界面认知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2天:工具操作(选区工具、裁剪工具、修饰类工具的使用方法)
3天:图层和蒙版(了解图层之间的关系,掌握蒙版在图片里发 挥的作用)
4天:调色与修图的便捷方式(动作与批处理的灵活运用)
5天:路径与抠图(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复杂图像抠图的各种技巧)
2天人像精修
6天:人像精修(人像修图的组合技法,调色工具的运用皮肤 肌理与肤色的校正)
7天:人像照片转档与不同色调的技巧汇总 (不同场景下人像与环境色彩的搭配风格)
2天风光修图
8天:RAW格式图片处理 (RAW格式图片的解压缩、调整、输出) 废旧照片变废为宝的处理
9天:制作唯美风多多重曝光效果、图片二次创作、改天换地特效
大家看的出来,这个9天的培训班,真正学习“会操作”的部分,只有5天。如果考虑到培训总要注注水赚点钱,实际上5天都用不了。飞哥自己的经验是,自学基本操作用了一天半,据说这还不算是快的……为什么这么快能学会呢?因为这个层次的“会”其实非常低级,准确说是有一个天大的纰漏——
按照命令做什么效果,都能做;
自主决定“要什么效果”,我不会!
这种感觉,就像是明明有钱,但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保不齐会饿着肚子先买一万块钱擦屁股纸存着……有钱不会花,乱花,不能改善生活质量;有操作技术不会用,乱用,也不能改善作品质量。怎么改变这种恼人的局面呢?那就是要“学会选择”。
学会选择,就是知道自己需要用后期达到什么效果,知道这件事,难度就很大了。至少,你要知道三件事情:
第一,知道自己的主题。所有的作品形式是为主题服务,首先要知道自己作品究竟要传达什么想法,什么情绪?由此才能确定,哪些内容是需要突出,哪些又是需要舍弃的?哪些细节是希望读者第一眼就要看到的,又有哪些是“干扰项”希望读者不要注意的?什么样的色彩基调是有利于主题表达应当采纳的,什么样又是不符合应当回避的?如果说作品是一个人,主题就是“脑袋” ,没脑袋的身体再好看也只能叫腔子……认识这一点,才是用好PS工具的基础。
第二,知道自己的作品。说到底,Photoshop在摄影人手里是个后期修改错误的工具。你既然要修改错误,先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后期之前的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是有用信息缺失?视觉中心不明显?整体色调不适当?局部色彩管理有问题?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否则错的不改把对的改了,如同头疼吃泻立停,这病大概是好不了……
第三,知道基本的美术规则。艺术没有定法,但是什么叫“好看”什么叫“难看”,还是有相对共识的。怎么样做到“好看”也有前人的经验。比如构图,通行的构图法十多种,大致什么方法适合什么样的物象?比如色彩,大致什么色彩搭配会给观者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比如光,点光源面光源散射光源都是什么,透视又是什么?这些东西不要搞错,搞错了会闹笑话。为什么飞哥不一样一样仔细说?网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美学基础》才卖23块钱,阮义忠的《摄影美学七问》是26。这点儿钱的事,就不用折腾我了吧?
我们回头看前面举的负面例子,就是这个“三个知道”弄成了三个“知不道”。先说说《征税途中》,作者本意是反映税收人员的艰苦环境,歌颂他们的无私奉献,那么从观感上就要以真实质朴为上,读者相信了画面的真实性才会被感动——这个时候,大量用photoshop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了。
再看作者的处理方式,从表达上讲,脚下的瀑布天上的红霞,这些过度的超出读者承受能力的夸张,都明显破坏了画面的真实感,对作者的主题思想形成严重的反效果。从美术上讲,大家帮我看一看,要让瀑布和红霞同时达到画面中的效果,天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再看这两个小女孩,原片我挺喜欢的,背景看似杂乱但是生活气氛浓,人和环境也结合的起来,人物情绪饱满动作自然,氛围也挺可爱,最多是面部稍稍偏暗需要略加调整(其实东南亚人的皮肤就是这样,个人看法也可以不调整),然后去掉画面下面虚的那一小条东西。
但是调完之后呢?为什么这么像恐怖片 ?不怨你,这种一片没有细节的死白背景里,两个白花花含含糊糊的小人,嘴里还吸着一袋不知道什么血红血红的东西(整个画面就这一点色彩突出啊),给读者的暗示太明显了,这玩意儿我看也是恐怖片……只能说修图者没有美术知识,或者说没有审美能力吧?
听完我分析,是不是觉得这两件后期做的特别不好?但是,操刀者不是基层高手就是网上名师,资质正经不差呢!事实上,飞哥所见90%以上的影友都在会操作不会选择的层面上。别笑别人了,先看看自己,前面“三个知道”,你都知道吗?
除了前面的“三个知道”,其实还有不和PS操作直接相关的“第四个知道”——别把希望寄托在PS身上。
飞哥见了太多影友拍摄马虎,PS精心,觉得反正我能P呢,拍的“水”点不怕。这可是大错误。PS是“修错”工具,就像图片的医生。看医生大家都知道,小病医生可以治愈,大病医生只能缓解,抬个死人去,医生最多帮你联系个炉子……我们再举个例子,修图者是我的同事徐晓刚。原图是这样的:
修完是这样的:
这组片子网上对晓刚是有批评的,不过我认为修图本身并没有大问题。按照一百分计算,原图只能打10分,修图之后可以打30分。涨了20分,已经是修图的极致作用了,然而30分其实还是烂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片子本身错误太严重。
原图错误有二,一是整体光的效果偏暗。细部不突出,这点后期做了调整;二是焦点跑了,画面后面的“舞”字没有信息量也没有特殊审美,读者一定会首先关注灵动的孩子。但是人脸虚的一塌糊涂,直接把读者看恶心了。这么个虚法,至少Photoshop目前还无力解决。拍出烂片想用后期救活?这真比逼着医生“生死人肉白骨”还不靠谱。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我主要想说的,其实是三件事:
第一,多数影友的“会PS”其实是会操作不会选择,这对提高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帮助;
第二,之所以学了很多年PS还是不会选择,别只抱怨太多“名师”
只教你操作不教你选择,你也没想着多学是不是?;第三,PS是工具,不是万能工具。光想要“一招鲜”,就离倒霉不远了。
说到名师了,补充一句,老有人问我后期课程多少钱算是“合理”。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查查钱元凯的后期色彩管理课程,为避免广告嫌疑我不具体说,你看看他收多少钱。反正比他权威的老师我不常见,比他贵的班,那就……算了你们自己看去吧!
文末放个老片子,刘宽新的《天宫》。这是20年前,中国人刚知道有photoshop那会儿的作品了。今天看已经不能说创意热辣前卫,但是借鉴意义不减当年。他和前面那一堆的反面例子对比,区别在哪里呢?欢迎在留言里讨论。
最后说一点“闲话”。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肆无忌惮的份上她说:“你所有的不过是框架大略的知识和妇孺皆知的正义”。
这句话刺伤我了,兜头一拳的既视感。不是因为她说的不对,而是正好打中了我的痛处。老朋友都知道我出身于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也闯过了司法考试的独木桥,但因为本生家庭带来的胆怯不敢独立于体制,自废了一身好功夫。在机关十几年,加班加点勤勤恳恳的审批会员起草文件,青丝转眼就成了秃头。我这点本事,是这几年晚上十点之后两点之前,每天花几个小时凑起来的,很多时候不能叫“学问”,只是一些“道理”。所谓“道理”人人都应该明白,只不过我嘴快先说了而已。原来“朋友”眼里,我是这样不堪呐!
那个晚上我灰心的一个字写不下去,想着自己究竟还能干点什么。奉献型人格嘛,还是习惯性去想这个行业需要什么,突然,又欢喜起来。圈子里一小撮自命清高的大师,并不怎么关心千百万一窍不通的影友。
这千百万人最需要的,难道不就是“框架大略的知识”?至于正义,有就应当维护,而且越“大陆化”的越应当维护。连妇孺皆知的正义都没人放在心上了,难道还不做点什么吗?还要犬儒一般把脑袋夹在卡巴裆里缩着忍着吗?好吧,我知道我这点本事,实现“把自己写进摄影史”的理想希望渺茫。面对现实,辜负了前半生的老兵,在自己选定的战场上打空弹匣,就算是圆满吧!
所以呢,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后面的宣传词改了(啰啰这么半天,其实就是改了一宣传词,念书人就是矫情)……
閱讀更多 攝影週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