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從出彩到精彩從教改到校改 一機一小三年上演「翻轉大戲」

點擊上方藍字「包頭教育在線」一鍵關注包頭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臺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从出彩到精彩从教改到校改 一机一小三年上演“翻转大戏”

從民主路二號街坊進入,沿著區間路前行百餘米,右轉到頭,正對著的便是一機一小。其校名中的兩個“一”字,無聲地講述著學校的歷史淵源——該校是原一機廠的第一所子弟小學。歷史既包含輝煌與榮耀,同時也難以抹去發展的艱難:三年前,該校生源從最高時的近千餘人降到了600 多人;三年後的今天,該校生源又增長到了近千人,重新變成了一所社區居民認可的“家門口的學校”。這樣的變化,背後則是學校正在上演的,從“出彩”到“精彩”的“翻轉大戲”。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从出彩到精彩从教改到校改 一机一小三年上演“翻转大戏”

改變,既鼓舞幹勁也改進幹法

坐在辦公室裡,每當凝視窗外的校園,一機一小校長孫華惠目光停留最多的地方,是操場主席臺上的“本真教育”背景牆。這是她為學校定下的教育發展觀。對於這四個字,她的理解是以師生髮展為本,尊重規律,求真立美,探索真知,努力激發師生的自主、自由、自覺發展和增強意識。秉持著這樣的教育觀,學校確定了“讓每一個生命精彩,讓每一位學生出彩”的辦學理念。“當初我從一機二小副校長調任一機一小時,青山區教育局領導對我說,一機一小寄託著幾代一機人的光榮和夢想。受各種因素影響,學校發展一時陷入低谷,但這塊曾經的金字招牌絕不能倒,安排我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儘快重塑形象,讓學校和師生步入新的發展期,成為新的優質教育資源。”憶及當初,孫華惠記憶猶新。

要想教好學生,老師首先要振作精氣神,強化師德師風,提高業務水平,形成團結一心、比拼趕超的良好氛圍。孫華惠表示,“我們的很多老師出身於一機,或者是一機的子弟,所以說到重振學校,老師們打心眼裡贊同。”

提升首先從教改開始,而教改則從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開始。為提高集體備課效果,從三年前開始,該校就在青山區範圍內率先開啟集體電子備課制度。集體備課的好處是集思廣益,老師們可以更好、更便捷地互通有無,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從而使老師們之間的業務水平更加均衡,並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身為自治區學科帶頭人、包頭市名教師的孫華惠又對老師們的講課方法和技巧等進行指導,和大家一起反覆研究,確立了語文“1+2+3”和數學“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從而逐步使課堂效率得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更成了內蒙古“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一個主題推薦內容;再加上強化精細化管理,要求老師們做到作業全批全改,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輔導,學校教學質量逐漸有了明顯提升。

教學,既教育學生也影響家長

從“出彩”到“精彩”,看似簡單的理念,但要想做到卻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通過系統的課程體系達到教育目的,也需要日積月累的規範養成教育讓學生形成自覺自願,同時還需要家校共育,學校家庭的共同培養、共同教育。

經總結、提升和凝練後,該校創建實施了基於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出彩課程體系”。出彩課程以培養“五彩少年”為育人目標,形成了“有德行、愛閱讀、善思考、尚藝美,強身心”的五大核心素養,並確立了與此相對應的五大課程領域。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是一機一小學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學校養成教育在孩子們身上潛移默化的具體表現。“通過評選優秀班集體、選拔環保小衛士、治安小衛士等活動,我們的學生變得懂羞恥,知榮辱,人人爭當‘五彩少年’和‘謙謙少年’。”孫華惠說。

曾幾何時,一機一小的家長們怕見老師,孫華惠到任後,極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每學期家長學校的“開學第一課”,她都要親自登臺講課,告訴家長們怎樣給孩子做榜樣,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長進課堂,為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家長們所講的既有生活技能類的,也有拓展知識面的,還有利用一機特有資源講高科技的,比如縫沙包、套被子、乒乓球技巧、機器人實物課、坦克模型講解等。“家長課堂”豐富多彩的同時,家長們也深有體會地說:講課不是個簡單事兒,當老師們真是不容易。

說到學生素質和素養的培養,孫華惠說:“我的願望很簡單,就希望某天我從學校片區街坊裡再看到學生,即便他們不穿著我們的校服,僅從其良好行為表現上,我就能認出他們是一機一小的學生。”

轉自 | 包頭教育 李學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