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梁争度
其实周朝灭亡商朝一共分了两步,首先是武王伐纣,之后是周公东征。每一次征伐之后对待商朝残余势力的方法都是一样,那就是恩威并施。
现代人想象中的摘星楼,俨然是纣王暴政的“纪念碑”。
先说第一次,由于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商朝内部早已经人心涣散,以至于“八百诸侯”的联军打到朝歌时商朝的社会气氛已经到了:
“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诗经•荡》)。
就是说从贵族到平民,全都像夏天蝉一样叽叽喳喳地抗议,像是煮开的水一样沸腾,都对纣王绝望了。所以后来牧野之战,商纣王兵败如山,而朝歌一直是“大都无城”,城市防御全部靠周边的贵族守护,但这些贵族早已恨透了纣王,根本无心为他而战。所以当周武王率领诸侯来到朝歌郊外,见到的是“商庶百姓,咸俟于郊”(《逸周书·克殷》)的场面。商朝贵族和百姓们在郊外静静地守候,见证着历史。对于这些在暴政之下忍辱偷生多年的人,周人是同情的,并且一直在尽力安抚。
汉石雕画 周公辅成王
不久,武王崩,成王年少,叔父周公摄政。原先商纣王的余孽在纣王之子武庚带领下联合对周公不满的管叔、蔡叔联盟反扑。但是天已弃商不到三年这些反乱就都被周公平定。据《逸周书·作雒》说周公东征一共平定了十七个反乱诸侯。而《孟子》则说周公从中原向东直到大海,一共膺惩了五十个诸侯。到底有多少个,总之,商纣王的支持者们一败涂地。 胜利的代价十分高昂,即使周人也是损失惨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没有之一)周公深知战争时要勇敢的和对手决一死战;战后则必须要救助所有的幸存者。
所以,在灭亡商朝之后,周人把商朝的土地分封给周人诸侯,而原先的商人诸侯分别去担任周人诸侯的封臣,比如《左传·定公四年》就记载鲁国获得了“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这六个原商朝诸侯,原先的内部组织结构并没有被拆散,也就是说之前的君臣关系仍然没变,只不过原来是殷帝的诸侯,现在是诸侯的封臣,级别是下降了,但原有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没有变化。
康侯簋,铭文记载了一位商朝的贵族如何担任周人诸侯的司徒。
而汉朝人刘向所撰《说苑·贵法》中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这种除恶务尽的态度正是对周人膺惩纣王同党时的态度。而之后又记载了周公对于殷商遗民的宽容。: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陳大舍
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向姜子牙询问对这些殷商的遗民该如何处置呢?姜子的回答可以说是让人毁三观,他是这样说的:‘爱其人者,兼爱其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这句话什么意思,简单就四个字:斩草除根。没错,姜子牙认为,殷商王朝是我们的死敌,那如今殷商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谁又知道剩下这些殷商遗民里面有没有反对我们的人,那为了稳固政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统统杀掉,以绝后患。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亲会觉得不这太像姜子牙说的话吧,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给人感觉姜子牙是那种特别超脱的人,怎么会出这样的昏庸残忍的主意呢?而且看《封神榜》、《封神演义》等影视剧,里面的姜子牙是那种能力特别强,但却特别平易近人的人。
但事实上,我认为姜子牙之所以劝周武王把殷商遗民杀尽,其实是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十分相吻合的。因为他本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人。
为什么这样讲,看他怎么对自己老婆马氏就知道了。
我们知道姜子牙是70多岁才开始走上人生开挂之路,早年他一直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整天是在江边钓钓鱼什么的。其实按一个平常人来说,姜子牙前半生,不,应该是差不多整整四分之三人生都是一事无成。对于这样的人,相信很多人都很难接受,那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同样也是无法接受像这样天天说自己将来会有大作为,然后啥活都不做,就连钓鱼都只能钓那最蠢的鱼的老公。所以马氏决定离开姜子牙。
可谁曾想,在六十古来稀的社会,姜子牙竟在70多岁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所以马氏心想,这死鬼说的话原来是真的。所以她又跑回来找姜子牙。当然这马氏这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也是不妥的,姜子牙当然是拒绝了她。拒绝本没错,可偏偏姜子牙一个举动说明他的小心眼。他将水泼在地上说,如果马氏能把这水收回,他就同意与马氏复婚。结果马氏在地上收了一滩的泥,最后还被姜子牙嘲笑,覆水难收想要复婚那是痴心妄想。
所以说姜子牙他虽然是一个全能型高人,但他骨子里也是一个十分小心眼,利益至上的人,那所以他建议将殷商遗民全部杀光一点也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