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
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但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
關於司馬光的文字中,
他從來沒有講過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
是童年的一件事。
在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
有一天他和姐姐一起給一個青核桃去皮。
姐倆忙活了半天,
也沒把核桃皮剝下來。
姐姐有些氣餒,
就先離開了。
這時來了一位老僕人,
他打來熱水,
把青核桃燙了燙,
然後很輕鬆地就剝下了皮。
老僕人剝完核桃皮就走了,
只剩下小司馬光在那裡擺弄著核桃玩。
這時候,姐姐回來了,
她驚訝之餘,
問:這是誰剝的呀?
小司馬光抖了一個機靈,
得意地“承認”是自己剝的。
沒想到,
司馬光的父親突然出現了,
他嚴厲地對司馬光說,
我一直都在旁邊看著呢,
你怎麼能說謊呢?
不說謊,做一個誠實的人,
這就是司馬光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教誨。
正所謂
愛子,教之以義方。
不說謊,做一個誠實的人,
就是司馬光的家風。
“誠”這個字,
司馬光不僅終生踐行,
他還把這顆種子傳遞給學生和後輩。
這顆摯誠的種子
是在司馬光童年時期,
當他在擺弄青核桃的時候,
當父親大喝那一聲的時候就種下了。
良好的家風培育人,
它培育美好的種子,
人們從家裡邊把這顆種子,
又帶到了更廣闊的領域,
影響到更多的人,
從而營造出來一個更和諧、
更美好的社會風氣。
在《資治通鑑》裡有這樣一段話,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意思是,
如果你不用道義來引導孩子,
那就不是愛孩子,
反而是害了他。
這句古訓的背後,
是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資治通鑑》
記載了一位糊塗的父親,
他就是十六國時期
後趙的統治者石虎,
石虎立兒子石宣為太子,
但是他更溺愛另一個兒子石韜。
於是這位糊塗的父親,
讓兩個兒子按日輪流處理國家大事。
石韜不是太子
竟然也享受太子的待遇。
對此,司徒申鍾非常擔心,
他對石虎說,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可石虎溺愛石韜,
根本不聽申鐘的諫言。
當太子石宣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時,
暗中派人刺死了石韜,
石虎查明真相後,
立即命人殺死太子石宣。
兄殺弟,父殺子,
人倫慘劇,莫過於此。
後趙也逐漸衰落,終至亡國。
在中國的歷史上,
還有許許多多
嚴格家教、廣為流傳的經典。
比如我們熟知的孟母三遷、陶母退魚、
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
他們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影響著自己身邊的人,
教育著自己的後人。
忠厚傳家家長久,詩書繼世世代香。
作為父母,
我們要把良好的家風傳遞給孩子,
引領孩子,
扣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
邁好人生的第一步臺階,
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舞臺。
閱讀更多 永念綠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