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一家人的「蘑菇帳」

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之年,2018年,貴州省上下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堅持“八要素”“六個堅持”“五步工作法”,積極開展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生動實踐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搬遷:一家人的“蘑菇賬”

黔西南安龍縣—中國蘑菇小鎮基地一角

“今年我家承包的是3個食用菌大棚,一年收入少說也有15萬元。”在安龍縣棲鳳街道九龍社區安置點的新家裡,測算起今年的種菌收入,陳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個頭不高、略顯瘦小的“80後”,目前是安龍縣感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

“這15萬從何而來?”

“一個大棚可種植1.5萬至1.8萬個菌棒,一個菌棒可產食用菌1.8斤,公司以每斤5元的價格收購,除去成本,管護得好的大棚一年至少可以賺5萬元。”算起大棚經濟賬,陳雄如數家珍。

這樣的收入要是在兩年前,是陳雄一家想都不敢想的。

2016年搬遷之前,陳雄還是安龍縣灑雨鎮下龍村一個普通村民。因為村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初中畢業後,陳雄就選擇外出務工。

輾轉廣東、浙江、福建等省,陳雄吃盡了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苦頭。

搬遷:一家人的“蘑菇賬”

陳雄和同事正在採摘已經成熟了的蘑菇

2016年12月,作為安龍縣棲鳳街道九龍社區安置點的首批易地扶貧搬遷戶,陳雄一家搬進了離縣僅5公里的新居,開始了新的生活。

也正是這年9月,安龍縣引進了富民鑫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流轉土地400餘畝,建起標準化養菌大棚300個,重點解決當地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就業問題。

在社區易地搬遷扶貧服務中心的協調下,陳雄和妻子夏朝現認領了3個大棚,開始了種菌工作。

“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搬出了偏遠山村,搬進了縣城,有了就業崗位,有了致富門路,我們應該懂得感恩。”陳雄說,這是社區搬遷戶共同的心聲。

感恩,陳雄和他的鄰居們落實在行動上。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灑雨鎮搬遷而來的陳雄、田迪、鄭紹朋、裴心全、婁倩等十餘人開始謀劃:如何利用已有的資源優勢,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2017年2月14日,“安龍縣棲鳳街道九龍社區感恩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陳雄擔任法人代表。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其中13戶參與大棚種植食用菌,承包大棚43個,佔地面積約43畝,菌棒64.6萬棒。

搬遷:一家人的“蘑菇賬”

蘑菇喜獲豐收,陳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根據政府、企業和合作社三方協商,安龍縣富民鑫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食用菌大棚建設和菌棒生產,合作社以成本價向公司賒購菌棒,鮮菌採收之後,企業負責回收,確保每棒利潤不低於1.5元。

“感恩合作社是誰取的?”

“我們13戶社員共同取的。”

“怎麼想到用感恩這個名字呢?”

“我們從農村遷到城市,從茅草房搬進新樓房,從傳統耕作轉到現代種植,一路走來,都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幫扶……”

陳雄指著合作社的標誌向記者介紹,“這是一雙手捧著的三個蘑菇,正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搬遷:一家人的“蘑菇賬”

感恩合作社社員正在將採摘好的蘑菇送往富名鑫公司

“進城夢、致富夢好像就在一瞬間,現在真的感覺幸福多了。”夏朝現說,“在家種食用菌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可以照顧老人,可以接送小孩,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溫暖的家,比什麼都重要。”

通過一年多的發展,感恩合作社正逐漸壯大起來。“加入合作社的13戶種植戶,少的有七八萬元,多的有十五六萬元,今年整個合作社的收入將達到200多萬元。”

“我們還將不斷吸收搬遷戶參與進來,共同發展,共同致富。”陳雄說,只有大家都發展起來,才能實現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掉隊,一個都不能少的脫貧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