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7308932718
《水浒》《三国》有个共同点,就是大致符合历史。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最后被招安,历史上的三国演义最后归晋朝。
这样一来,结果就已经成了定局。所以对于梁山好汉、蜀汉英雄的渲染,只能在书的前半部分,因为越靠后面就越逼近史实,如果不能及时收笔,那必然写成了架空同人。拿《三国》来说,诸葛亮在前期一直算无遗策,但是避免不了关羽、刘备、张飞之死。
《水浒》也是一样,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梁山好汉元气未伤,徽宗是否敢铲除宋江?如果不能铲除宋江,面对两年后的靖康之变,他们是否能够胜利呢?要知道,梁山好汉可是几乎灭了辽的。在读者看来,辽和金都是外族,区别不会太大,凭什么横扫辽人却打不过金人?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迅速瓦解。《水浒传》前身《大宋宣和遗事》就说了宋江被招安征方腊的故事。而征辽的故事本身就是《水浒传》插入的爽文,这个不能动。田虎、王庆更是晚出《水浒全传》的。那么在《水浒传》成书的时候,最适合瓦解梁山好汉的地方无疑就是征方腊。
从情节来看,方腊军也有优秀之处。比如说利用南方丘陵地形的伏兵诡计,这个是一直活跃在中原的宋江军完全没接触过的。方腊军为了保卫家园,斗志当然也比客场作战的宋江高。同时宋江、卢俊义兵分两路,大概也是一个战略失误。加上底层人民惨胜底层人民,也还说得过去。
林屋公子
梁山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征辽归来的那几天,108兄弟无一损失,全军上下兵强马壮,人心振奋。
但可惜好景不长,方腊一战几乎折损2/3员战将,后期又经朝廷里奸臣诬陷,没几年梁山兵马就彻底失败了。所以,方腊一战是梁山命运的转折点。为什么梁山会失败的这么惨,归根到底,3点原因。
第一,方腊和梁山的实力不相上下
对他们两边来说,最划算的应该是“合作”,一起推翻宋朝的统治,然后再分天下或者最终决战。但在小说里却被塑造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大宋王朝消除了两大隐患。
第二,水土不服、不占地利
梁山属于山东地界,108个兄弟们也都是北方人。但方腊当时主要在南方。要知道,在北宋时期,南方还基本是蛮荒之地。
如果不是南宋时期的大规模迁移和开垦,南方也不会发展起来。所以,在当时南方各类毒蛇猛兽、天气多变,108个好汉很多人都不适应,最终,光病死的就有11人,连仗都没怎么打就死了。
第三,兄弟义气,抵不过战场实力
有个词叫“乌合之众”,说的就是一群残兵败将去打仗,如果打赢了,那还军心振奋,一鼓作气战斗力很强,但如果打输了,就溃不成军,逃跑的比谁都快。
梁山108兄弟虽然没有逃跑,但士气却非常低落。尤其是某个兄弟战死以后,士气低落到冰点。原本10000的战斗力也就能发挥出了3000,这样的结果一定是要灭亡。
不过,梁山征讨方腊惨胜而归,都是作者在小说里的情节设置需要,我们没有必要那么纠结就好了。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千城Slash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一点问题的是,在征方腊过程中,如果算战死的将领应有59人,再加上后来病逝的有6人,总的死伤应该只有65人。
接着讲一下会造成梁山好汉在战场上战死过半的原因。
其一,方腊一方实力不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方腊是一股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领导的起义军之所以能够让宋朝害怕,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方腊军队的实力实在不可小觑,几乎有很多敌方将领的武力都能与梁山众好汉匹敌,这也不能怪征方腊会导致如此惨重的损失。
其二,一开始出现有人员伤亡,没有及时安抚军心。
梁山泊108好汉尽管很多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却情同兄弟姐妹一般,一旦有好汉战死沙场,就让在世者心寒和悲痛,进而失去取胜之心和决敌之斗志,在战场上没能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其三,作者的有意为之。
在水浒全传中加入了征田虎和王庆的故事情节,但估计不是作者所写的内容,作者在写梁山好汉征方腊过程损失惨重,打败方腊之后又离散的离散,被奸臣害死的害死,自杀的自杀,梁山起义至此算是失败了,作者可能要让宋江等众好汉保留着忠义的名节,这样就不能让好汉们无一人伤亡地归来,因为归来后必然会有奸臣会再次陷害他们,他们进而会再次起义造反,这就与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表达的忠义相违背了,如果真的这样,梁山的众好汉其实死的很冤,这也是水浒想要向世人展现的一部堪称悲剧的史诗。
个人喜欢看水浒中的中英雄好汉义气豪爽,嫉恶如仇,惩奸除恶,真是无比大块人心,他们都同样被逼上梁山,同甘苦,共命运,他们只是想要在一个与世无争的水泊梁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却被迫为了“忠义”而为早已腐败无能的国家卖命,最终迎来自己命运的终结归宿,尽管如此,他们在面对死亡和痛苦之时,我相信他们依旧毫无后悔和畏惧,他们死也死得像一个好汉。
乱世史诗
很高兴能狗回答您的问题,水浒传是我最喜欢读了名著之一,我对水浒有颇有些研究和想法,至于朝廷派人征缴梁山,梁山好汉一个也没有伤亡,征缴方腊却死了一大半,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出征和被征讨是有区别的!
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八百里水泊梁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要想进入梁山必须长途跋涉还要行驶水路!朝廷来征缴梁山,此时朝廷的兵马人困马乏,梁山则可以以逸待劳,而且梁山好汉们还占据了地利的优势,所以梁山人马不需要多大损失就可以把朝廷的兵马拒之门外!
第二:朝廷下来的人来征讨梁上,大多都是左左样子,而方腊如果输了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方腊会做困兽之斗,殊死抵抗!
朝廷派下来剿灭梁山贼寇的人基本都被体制化了,大都抱着做做样子就行了,没有真卖命全力的去和梁山好汉硬钢。而梁山好汉如果失败了就会被“灭团”所以梁山好汉都会殊死抵抗,和方腊的境遇是一样的!
第三,还未开战方腊就抢先下手占得先机!
梁山好汉准备是先礼后兵的,方腊为了表定决心率先动手杀死了浪里白条张顺,万箭穿心而已,很多梁山好汉都比较气愤,人在愤怒之下容易发狂,说白了就是杀红眼了,就会很少去仔细想想,所以就很容易遭到暗算,很多人都是死于城防的鸿沟啊、滚木、雷石的机关之下的!梁山人马长途跋涉,这次方腊却是以逸待劳,所以剿灭方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实在是让人惋惜!
第四:方腊的手下厉害的角色也不少!
石宝、庞万春、邓元觉、王寅等等,也有很多得力战将!虽然没有梁山武功高强的人多,但是实力也不能小觑,相比之下算是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所以没有惨重的代价,很难拿下方腊!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觉得我的观点和大家的不同的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讨论,我会及时的看评论和一一回复的,喜欢我的可以点个关注!
小小孙说
一、历史上方腊起义规模很大,宋朝花了巨大的代价才予以平定;而宋江起义规模小,一个小小的济州太守张叔夜就搞定了。施老先生写《水浒传》多少参照了历史,写历史演义小说可以夸张,但不能太过分,因此,如果施老先生把《水浒传》写成梁山好汉征方腊得全胜、无一人阵亡而归,则《水浒传》会因太假而得不到流传。
二、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果宋江征讨方腊后,仍然得以全师而归,下一步,只能写宋江要么再度造反,而这是与《水浒传》主题…忠义…相违背的;要么是宋江率梁山好汉走上抗金救国的战场,而抗金历史在施老先生所在的明朝是为大众所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施老先生不能把梁山写成抗金主力,也不能写成抗金取得胜利,这样的情节和结局无法更加彰显宋江的忠义和梁山好汉的英勇,故施老先生选择了不写。
三、在上述两种思路指导下,施老先生只能写成梁山好汉征方腊遭到了重大损失,而这是施老先生不愿意又不得不写的结局,这样,对《水浒传》征方腊章节的潦草,就很好理解了。不过,施老先生在写宋江征方腊前就暗示了读者:前往征方腊时,梁山人马已经不是108将的整体了,梁山的离析已经开始。
洞庭一苇1188
方腊之所以强悍,其一凭战力;其二凭借政治攻势;其三凭优越的军事才华。方腊与宋江的唇枪舌战中,方腊明显占政治优势,宋江在政治上处于劣势!从其战略战术上讲,方腊所处之地易守难攻!从开始涌金门张顺谈判时惨死可以看出,方腊占尽了天时地利,甚至是人和的政治!
地利上方腊凭借两点:险山和恶水的天然屏障,无论歙州,睦州,还是乌龙岭,都是险滩恶水,易守难攻;人和是方腊具有八员得利战将:大将石宝,元帅邓元觉,兵部尚书王寅,镇国大将厉天闺,庞万春,吕师囊,司行方,这些方腊的得利干将,作战意图明确而坚决,在军事技术的操作上都是轻车熟路,技高一筹,优于军事吴用与公孙胜,在自己熟悉的地盘上攻杀梁山敌人,哪儿该固守设防,屯兵驻军,哪儿该纵马厮杀,快速攻取,早已是铁桶一般!而梁山108将只要进入方腊地界,犹如泥牛入海,纵是奋力厮杀,也会掉层皮下来!宋江若不得益于将广兵猛,必然惨败!因为在这场战役中,宋江损兵折将70人,死的比较惨烈的有阮氏两兄弟,解氏兄弟,时迁等,几乎全是钻入方腊军事圈套而死,方腊善用地形不说,战力勇猛程度丝毫不逊于梁山108将。方腊军力及战略布署达到了完美无暇的地步!
无论在任何方面方腊都占绝对上锋;梁山弟兄都处于劣势!兵法上的弊端:以逸待劳,以有威力对付无威力,以旗帜严整对付盲然。这是很明显的军事战术,梁山兄弟几乎全不占!后勤医疗神医安道全又不在,致死病死6人。
梁山对阵方腊惨败的另一大原因,朝中蔡京,高俅,童贯施以排挤,和穷寇恶追之计,唯一的左派张书夜被贬为庶民表面是梁山对方腊,其实朝中奸臣佞言,如宋江所说,我自幼读儒通史,不想成为罪人,我辈之死是朝中奸党所为!
风行君带你从细微处解读不一样的文史,欢迎欣赏
解闷日记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根源,我觉得是施耐庵笔下的水泊梁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梁山好汉的结局早就是施耐庵构思好的,在收拾完最后威胁大宋江山的方腊以后,已经是没有用武之地,应该走向灭亡了。
至于战争里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点,
一,方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的方腊,已经占据了江南,拥有了天下半壁,方腊本人也已经称帝,其实力不亚于宋朝。而且南方各类地形交错,在地理上方腊也是占得了防守的位置,处于上风。至于方腊手下的大将,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连斩梁山数将的石宝,万人敌的王杰,都不亚于梁山五虎将。
二,张清死的莫名其妙
宋江在讨伐辽国时,其未有损伤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有张清。辽国本来的勇将也有很多,林冲甚至也战之不下,但这些人都被张清一个一个石子给砸死了,死的估计也很憋屈。反观宋江讨伐方腊,张清一员猛将都没有砸死,反而自己被莫名其妙给斩了。我记的没错的话,应该是衣服被树杈挂住,导致被斩杀的。在丧失张清这个远程输出以后,真刀真枪难免会有损伤的。
三,作战战略一般
宋江在讨伐方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战略无非就是稳扎稳打,几乎没有奇兵和大战略。面对实力强劲,依托地形的方腊,无疑会折损很多的人马,梁山好汉折损过半符合战争实际。要知道,虽然梁山号称108好汉,但大将之才的没有多少,很多只能充当步兵头领,也就是个小军官而已。吴用在此次战争中也就派柴进去当个卧底,作为最后减少损伤的一步棋,作用虽有,但也不算多出彩。所以,以均势兵力稳步推进,能赢已是不易,损伤多一点十分正常的。
说到这里,还是想回到开头那句话,梁山好汉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不得不亡。
蜉蝣尘埃笑谈天下
是什么造成了打方腊的惨胜呢?
梁山好汉在之前的战斗中攻打史文恭和祝家庄,虽然是梁山是进攻方,但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来梁山的实力在二者之上,也就注定了胜利无伤亡的合理性。
之后对抗征讨的官军时,是守势,占据了地利。而且当时朝廷当时的军队要么是能战之人太少,比如当时的关胜和呼延灼,要么就是指挥者无能如当时带了大批将军的高俅军队。当时梁山利用的地势水泊,也采取了合适的战术如钩镰枪破连环马。总而言之是聪明的防守战。
打田虎,王庆时二者实力也不足守城。更有甚者,田虎手下竟有投降之人。投降的人成了打王庆的炮灰,让梁山获得了情报。这样梁山人马完胜。
征辽国是费了一番周折打的轰轰烈烈。其中更是有公孙胜施展道法的精彩演出,在对抗异族的战斗中,我们的宋先锋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在困难时九天玄女赐予其天书,可见这是老天的庇护(还能说什么😂😂),让梁山进退有据。
然后就是攻打方腊了,我们都知道当时宋江龙盘于山东而方腊虎踞于华东地区,两地气候相比于之前的征战地点对比更明显,山东干而冷,华东湿而热。宋军攻打方腊劳师远征,方腊以逸待劳。宋军为北军,很容易水土不服。就像赤壁之战的曹军一样。
梁山泊军为半腐朽官军加上梁山原班人马,方腊则是反抗意志坚决的起义军,导致方腊军特别顽强。梁山虽然108将不过出征人数不足,比较严重的是没有神医安道全和入云龙公孙胜的跟随。伤者没有有效的医治,也没有公孙半仙的火力支持。而且108将中并非人人都是真正的好汉其中确实有滥竽充数之人。反观方腊,阵容齐整。方腊,水浒传八大金刚 此八人为:兵部尚书王寅 镇国大将厉天闰 庞万春 吕师囊 方杰 邓元觉 司行方 南离大将军石宝。这几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鲁达对抗同为大和尚的邓元觉不占上风。同时方腊也有其他战将。而且上天也没有庇护宋江人等。方腊占地势,宋江不占,谢珍谢宝就是毙命于此。但即便如此宋江实力也略优于方腊,在一城一池的攻打中,宋军惨胜。奠定了梁山的悲惨结局。
有研究表明当时施耐庵写作是在杭州的西溪湿地,水泊梁山地理是以湿地为基础的。爱好水浒的人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图片来自影视剧照,仅为描述和评论《水浒传》作品)
大眼大世界
内战无豪杰、英雄和胜利者!
管两个孩子太麻烦,一会我打那个打赢的就好了!省事!
宋江那厮帅兵征辽时,是在帝御外辱!上下齐心,精诚所至,故未有战将的损失!这和敌人不了解这支刚转正的军队和将领是有关系的!也算奇兵制胜吧!
但是征方腊确实典型的“狗咬狗一嘴毛”“两败俱伤”!用刚投顺的一群“土匪”去剿灭另一大波土匪,这真是朝廷的一个上上策!绝了!
宋江闹了那么多年就想“清君侧”!其实本意也不是想清!也就是想让高俅、蔡京他们正眼待见一下他们!这就是使得梁山的政策措施和日常工作没有核心的指导思想!没有终极暴力达成的理想目标!“替天行道”也可理解为免费为朝廷办事!不计报酬,只图制造舆论压力!促使自己尽早转正!
方腊是有理想目标的,而且差点成功!他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新的封建体系来代替宋朝的历史地位!这也是宋朝庭只是采用剿灭的方法,而不招安!这是根本仇恨!不可调解!必须武力消灭!
同为农民起义军的两只队伍打起来的结果就只有一个,宋朝庭受益最大!(记得《钢锯岭》电影里有句台词挺好:两个孩子打架,父亲一旁观战,母亲问他为什么不管!父亲说:管两个孩子太麻烦,一会我打那个打赢的就好了!省事!)
两只结构形式接近的队伍打在一起,大法、策略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大量的死伤很正常!宋江这伙能惨胜也是实属不易!如果方腊再多一个石宝可能战局将逆转!
十停折去七停!我记得是损失了72个战将!
还剩36个!(水浒传始终在围绕着36、72做文章)
回头看看近代史,损失于抗日战场的名将远不及先后打了好几次的内战损失的多!
杜陵闲人
《水浒传》,看着就感觉是英雄的悲哀,从古至今都是英雄除了流血,还要流泪。《水浒传》虽然是本小说,却反应着现实的黑暗,更折射了朝廷的腐败!官逼民反,像如今太平盛世,一般百姓有口饭吃,能够勉强养家糊口,是没有人愿意去造反的,毕竟谁愿意去冒杀头的危险去做个刁民!只有乱世,民不聊生的年代才有人造反!中国人的韧性很强,生命力很顽强,但不代表朝廷官府就能无穷压榨盘剥。蜜蜂很勤劳,辛勤采蜜,采蜜人怎么着都要个他们留口蜜吃,要是全部拿跑了,蜜蜂除了饿死就是飞跑了,要么就造反了,中国人就像蜜蜂一样勤劳,任何统治者都要给他们留口吃的,否则也是要反的。魏征给李世民写的信,有句话成了千百年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说回水浒,梁山好汉大部分都是被逼上去的,如林冲就是典型的,像林冲要是放在现代,绝对是家居好男人,甚至会被捧成所谓的“国民好老公!”他武艺高强、人品端正、谦虚低调、在外尊敬领导、在家亲爱老婆、有份好工作、有车有房........本来是幸福的一家,可龟孙子的高衙内等一帮杂碎改变了他的人生,被他弄得家破人亡,还要赶尽杀绝,只好落草做了个强人!梁山其他人好不容易有在水泊梁山里,有了个好去处,谁不会珍惜呢!水浒里其他的三伙其实也是性质差不多,大家都相安无事,所以梁山好汉108将在没征方腊之前基本没有一人死亡!但朝廷里那些会挑事的奸臣们就坐不住了,挑得几虎相斗,这几伙人实力都差不多,死拼之后基本死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征了方腊后,梁山上也没几人活着了,之后朝廷的狗官们就妥妥的了,活着的也是几个老弱病残,掀不起什么幺蛾子,人都是光了,颁块破牌子,破奖状,顺便还能彰显下朝廷的威望,宋廷的主子们会做生意啊!可对梁山呢,有个毛线用,人都死绝了,要这劳什子牌子有嘛用?梁山上本来聚结的是一帮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结果被宋廷狗官们当枪使,死了白死。要是他们打的不是方腊而是辽人抗击外辱,或许千百年后他们依旧是民族英雄,可这么整来也就成了一群没脑子的蛮人!看着水浒就觉得悲哀,英雄为嘛流血还要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