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末之光徐光啓——上天留給明朝的唯一復興時機

明朝的統治被滿人推翻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明朝晚期整個朝廷都呈現出一片頹勢,原來不被看好的異邦小國紛紛崛起,而明朝卻日漸衰落,在當時的很多擁護明政府的人心中,這完全是老天要亡明朝,但其實上天也並不是一點翻盤的機會都沒有給明朝,上天賜予給晚明最大的禮物是一個人,如果明政府可以利用好這個人,那明朝的統治想必還可以持續很久很久,這個人就是——徐光啟。

相信大家在上學時對徐光啟都有所瞭解,因為徐光啟這個人在各種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數學、地理、歷史課本中都經常會提到他的事蹟,通過課本上的只文片語或許我們不能完整的體會到徐光啟對明朝的重要性,但卻足以看出這個人有多麼優秀!在晚明一片頹廢的形勢下,徐光啟的出現,其實就給明朝的天空帶來了一抹光亮。徐光啟生在松江府的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受到了倭寇的洗劫,家裡一直很困難,但是徐光啟卻並沒有因為困難的生活而自暴自棄,反而一直十分刻苦,在家裡人的支持下早早的考上了秀才,不過在這之後一段時間裡他的好運氣似乎被消耗光了,導致這之後的考試他一直屢考不中,不過他也沒有止步不前,轉頭就去了南京教書。

明朝:明末之光徐光啟——上天留給明朝的唯一復興時機

想必上天對於不會被輕易打倒的人也是欣賞的,到了南京之後,徐光啟接觸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展開了一段新的人生際遇——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成為了徐光啟的好友,他帶著徐光啟接觸了很多新鮮的科技產物,比如三菱鏡、自鳴鐘等,這些都讓一直學習八股文的徐光啟感到十分新奇,他並不像其他的老學究一樣抗拒結束西方的事物,反而被深深地吸引了,最後甚至加入天主教成為了天主教徒!

明朝:明末之光徐光啟——上天留給明朝的唯一復興時機

雖然開始崇尚洋務,但徐光啟的科舉之路並沒有中斷,幾年之後徐光啟終於考上了進士,並進入了翰林院任職,按理說進了翰林院就應該認認真真研究學問,但徐光啟的做法完全相反——他完全放棄了之前所學,轉頭去研究真正的"實學"了!他把利瑪竇也叫來了北京,虛心向利瑪竇學習水利、地理、天文、算法之類的實用學科,更是提出了很多改革建議,不過由於官職太低,他受到了很多官員的排擠,這些很實用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用。之後他與幾個好友合作開始翻譯西洋的著作,他們堅信從文化入手,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這些實用的學科,明朝的現狀就會改變。

明朝:明末之光徐光啟——上天留給明朝的唯一復興時機

徐光啟不僅在做學問時有熱情,在軍事方面也很有見解,當時努爾哈赤出兵進犯,明政府忙於應對,徐光啟就提出應該重視火器的研製,因為他在跟利瑪竇交流的過程中接觸過外國的火器,深深地知道火器的威力之大,不過徐光啟的想法並沒有被重視,反而由於太過先進,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因為研究火器需要投入太多,當時國家大權很大一部分都掌控在魏忠賢手裡,魏忠賢當然不能容忍徐光啟分走一杯羹,所以不僅不支持,還上奏彈劾徐光啟,導致徐光啟心灰意冷,直接向皇上辭了官,回老家研究農業去了。

後期的徐光啟主要將重心放在了農業上,在經歷了一番朝廷的昏暗之後,他將老百姓的生活放在了首位,他認為生產水平決定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於是潛心研究農業,先後創作了《泰西水法》、《甘薯疏》等農學著作,最重要的是徐光啟將甘薯引進了家鄉,本來甘薯從國外傳進國內之後只在沿海地區種植了一些,徐光啟發現甘薯產量大,對土地要求不高,並且可以作為主食,於是在家鄉進行了幾輪試種,最終在明朝得以大舉推廣,農作物產量得以大舉提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口大幅增長了。

在徐光啟回鄉不久,朝廷的部分官員其實就意識到了徐光啟的重要性,畢竟朝廷還是需要有人幹實事的!幾年之後,朝廷又將徐光啟找回來了,當時的徐光啟由於心繫百姓的安危,也就答應了朝廷的召回,但當時他已經七十歲了,雖然滿腹才華,但一來精力有限,二來權柄還是掌握在奸佞手裡,所以徐光啟能做的很有限,不過徐光啟仍然盡最大的能力去工作,兩年之後就因為過勞而死了。

徐光啟像一道光照亮了明末的天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著當時的社會,但當時的明政府卻並沒有珍惜他,就這樣錯過了唯一可以翻盤的機會,也是天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