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老賴」或將無處可逃!首批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徵信

P2P“老賴”們的日子不好過了。

近日,首批網絡借貸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被納入央行徵信系統,面臨失信懲戒,共涉及逾期金額近2億元。

據稱,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納入徵信工作將會持續開展,估計很快就會確定好第二批名單並納入徵信系統。

首批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央行徵信系統

網貸發展十餘年,惡意逃廢債一直是行業頑疾。尤其是近期以來,一些P2P網貸機構風險頻發,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加劇了P2P網貸行業風險。所謂惡意逃廢債,是指有還款能力,但是不履行還款責任的行為。

據央行相關人士介紹,經網貸平臺和各地金融辦篩選審核後,目前首批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可向3900多家接入的放貸機構提供服務。同時,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同步納入了百行徵信系統,成為近期百行徵信將推出的特別關注名單的一部分,供已簽約的241家機構便捷查詢。

P2P“老赖”或将无处可逃!首批恶意逃废债信息已纳入征信

據介紹,首批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中,超八成是個人,企業借款人不足兩成;大部分借款逾期兩年以上,最大逾期金額超千萬元。

這就意味著,這些P2P“老賴”們的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姓名或企業名稱、身份證號或統一社會信用編碼、手機號碼、累計借款金額、逾期金額、是否失聯等,將被4000餘家金融機構掌握,並根據信息可以限制“老賴”們以後的融資行為,包括房貸、車貸、個人消費貸款及其他一些金融服務和公共社會服務等。

有專家表示,這將對一些心存僥倖,等待P2P平臺資金鍊斷裂倒閉,以逃脫還款義務的借款人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平臺倒閉並不意味著債權和債務關係的消亡,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一旦成為“老賴”,今後再融資的渠道將受到重重阻礙。

在加強對“老賴”失信懲戒的同時,監管部門對“老賴”的認定進行了細化。根據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相關懲戒通知,篩選標準包括:企業借款人和個人借款人金額較大者優先、逾期時間超過6個月、已進行合法必要的催收、有證據表明借款人具有還款能力且拒不還款。並要求在納入央行徵信系統前,重點網貸平臺向社會公告惡意逃廢債重點借款人名單,給予兩類失信人員一個月寬限期。

據報道稱,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納入徵信這項工作將會持續開展。逃廢債信息須經P2P平臺、當地金融辦及互金整治辦篩選和審核,估計很快就會確定好第二批名單並納入徵信系統。

推動小貸公司、網貸機構全面接入徵信系統

央行表示,徵信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央行將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進互聯網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網上信用環境。

P2P“老赖”或将无处可逃!首批恶意逃废债信息已纳入征信

據介紹,為防範化解P2P網貸平臺風險、對惡意逃廢債失信人進行制裁,首批P2P網貸機構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名單已納入徵信系統。在此基礎上,央行還將推動小貸公司、網貸機構全面接入徵信系統,實現彼此間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快速識別和有效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另外,央行表示,將審慎發放個人徵信牌照,推動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與央行徵信中心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實現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電商等領域的信用信息覆蓋。

此外,在國內外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央行表示,正研究和規劃對數據服務商的規範管理,以應對互聯網發展熱潮帶來的個人信息濫採、濫用問題,促進信息的合理流動和商業化應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據介紹,截至8月末,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已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日均查詢企業信用報告29萬餘次、個人信用報告477萬餘次。

監管層多次發文打擊網貸逃廢債

9月,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平臺按5大標準篩選惡意逃廢債名單,並鼓勵各地公告失聯跑路平臺高管、逃廢債黑名單。這是監管部門首次明確網貸“老賴”(惡意逃廢債)標準,相關黑名單會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針對互金行業“老賴“的相關規定和動作,這已是監管部門近幾個月來第二次明確提及。今年8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P2P平臺儘快報送“老賴”信息。

一處失信,終身受限。隨著“信用社會”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腳步,包括央行徵信黑名單、中國互金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黑名單、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在內的相關征信系統接連出臺,百行徵信掛牌成立等。這些舉措有利於提高行業的風險防控水平,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打擊“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等亂象,有效避免平臺間“共債”發生。對於投資人來說,建設“信用社會”也意味著可以更加放心地進行投資,使互聯網金融進入良性循環,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