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前終於明白,當年烏江岸,楚霸王項羽爲什麼放棄逃生?

蕾小敗


自古英雄都有惺惺相惜之心,項羽是劉邦最大的敵人,劉邦建立漢朝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項羽的奠基。項羽推翻強秦,何其轟轟烈烈,而其烏江自刎,又何其壯烈凜然。因此,項羽對於劉邦的震撼,是非常大的。而劉邦對於項羽的思考,也必然是長期的。

話說英雄落幕,無限淒涼。當劉邦處於楚漢之爭中,或身處漢帝之時,對權力的追求是最主要的。這個時候,劉邦自然不會明白項羽為何甘願赴死。

劉邦晚年,其心畢竟已累,其身畢竟已疲,大是大非大驚大險經歷過來,也就自然看開了。尤其是漢室地位已固,後顧之憂也基本不在存在,這時劉邦或許會發現解脫是多好的結局。而項羽在烏江自刎,其實也是一種解脫,和劉邦並無不同。

另外,劉邦死前的感悟,和劉邦的秉性也是分不開的。劉邦起於草莽,通過一系列未曾料想的機遇,才得以建立霸業。在這個過程中,劉邦能屈能伸,能隱能忍,能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裝孫做子都不為過。世間一切繁文縟節、尊嚴俊傑,對於劉邦是毫不相干的。

而劉邦為帝以來,地位不同往日,在乎的東西也就日漸多了起來,而不再簡單以“識時務”為唯一評價標準。在這個階段,劉邦自然開始形成一種帝王傲氣,越來越看中顏面、氣節、氣質這些東西。而這是劉邦曾經完全所未擁有過的。

因此,項羽大敗而刎,對晚年劉邦來講完全就是一種英雄氣概了。英雄自當如斯,如果項羽選擇逃跑或者委曲求全,對劉邦的震撼大概也就沒有那麼強了,而劉邦也僅僅把他當做一個失敗者,而不是英雄看待了。



蘇綻


曾經,項羽被逼迫到烏江岸,選擇自刎結束轟轟烈烈的一生。這樣的結果,正是劉邦想要的,自然歡歡喜喜開創了漢家的江山。可是劉邦也很疑惑,為什麼項羽放棄了乘船逃跑的機會,選擇自殺呢?或許得意滿滿時期的劉邦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到了最後,他卻知道項羽自殺的原因。

當劉邦臨死之前,才知道真正的英雄失敗之後,不會苟且偷生,而是想死得其所。想當年,楚霸王放棄逃生而求死,後有劉邦拒絕治療而求死。或許他們曾經是敵人,但是都是英雄,有著惺惺相惜的感覺。

眾所周知,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劉邦的野心很大,註定要與項羽決一死戰。可是,項羽終究是小看了劉邦,也沒有預料到自己的結局。在彭城之戰時,劉邦拉攏了56萬的諸侯大軍,準備討伐項羽。沒想到,卻沒有項羽的三萬人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只有十多人將劉邦護送逃走。

通過這一戰,可以看出楚霸王真的是名不虛傳,有能力帶兵打仗,以三萬戰勝了五十多萬,很厲害。可是,並不是只有武力強悍就能坐擁天下,這一點項羽有點欠缺。

這一戰之後,劉邦敗的很慘,對項羽更是恨得咬牙切齒。他下令,不管是誰擊敗項羽,都可以獲得一座城池。靠著這樣的恩惠,成功拉攏了韓信等人的幫助。在韓信的四面楚歌之下,項羽被逼上了吳江。他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自殺。

當項羽自殺後,劉邦坐上了龍椅。可是,逍遙的日子沒有過幾天,漢家江山面臨很多危急。殺了韓信和彭越,還有英布在造反。外面有匈奴正在虎視眈眈,隨時有可能會闖進來。後宮之中,嬪妃們你爭我鬥,一場場陰謀和算計,令劉邦不知道如何選擇太子。

沒有辦法,為了家國安寧,劉邦再一次上戰場。當他的胸口中箭,奄奄一息的回到宮裡時,看到的是呂后那一雙滲人的眼睛,令劉邦徹底失望。自己辛辛苦苦大半生,只為別人做了嫁衣。於是,他拒絕吃藥與醫治,一心求死。

想想劉邦,再想想項羽,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得知自己已經失敗,並且沒有了東山再起的能力,不是選擇苟且偷生,而是想死得其所。


讀唐史


我們來看看項羽自刎後到劉邦去世,這七年間發生了什麼。

項羽自刎於烏江後,劉邦還軍定陶,第一件事就是解除韓信的兵權,改封其為楚王。隨後為了安撫諸將,劉邦兌現戰前諾言,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 、燕王臧荼 、長沙王吳芮 、韓王信。

諸王很快聯名上書,請劉邦稱帝,劉邦自然是推辭一番,然後很“不情願”地在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

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初駐洛陽,後根據婁敬的建議,劉邦定都長安,西漢正式建立。

剛剛立國的西漢極其不穩,原因無他,七個異姓諸侯王的封國加起來比劉邦自己的地盤大得多,這對中央無疑是個巨大的威脅,劉邦也顯然要重新清算,讓劉氏江山穩固下來。

張耳和吳芮是自然死亡,張耳之子張敖還是劉邦女婿,但後來還是因罪被貶為侯,趙國封地收歸漢廷。不久,燕王臧荼謀反,劉邦親自領兵討平,燕國收歸漢廷。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韓國遭匈奴圍攻,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領兵征討,韓王信逃入匈奴,韓國收歸漢廷。

同年,楚王韓信被人告發要謀反。 劉邦藉口巡遊雲夢,逮捕韓信,將其貶為淮陰侯。 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韓信被呂后騙至長樂宮鍾室處死,夷三族。

之後,劉邦又逮捕彭越,又是呂后將其處死,夷三族。

韓信、彭越被誅,使得英布扯起了反旗,年邁的劉邦抱病徵討,將其領地收歸漢廷。

至此,異姓諸侯王中只剩下勢力最弱的長沙王,對漢王朝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劉邦也沒管它。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數年之間,劉邦將曾經的盟友悍將誅殺殆盡,而且猜疑心日重,對蕭何、樊噲等也起了疑心。然而,劉邦終於明白,即便是皇帝,即便是他,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彼時的漢王朝,異姓諸侯王的威脅暫告一段落,但北有匈奴,南有南越,西漢的國際格局相當不好。而且皇室內部后妃相爭,劉邦有意廢立太子,但太子羽翼已豐,跟劉邦聯手幹掉數位功臣的呂后更加不是省油的燈,廢立之事無疾而終。

劉邦在平英布之亂負了箭傷,在回京城的路上,他回了一次家鄉,作了他人生中最得意的文學作品《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或許是他自己誅盡猛士後的感慨吧。

劉邦強撐著回到了宮城內,雖然呂后給他找來了名醫,但他拒絕醫藥,一心求死。這時候的劉邦,終於明白項羽的處境,人力有窮盡,當真正一敗塗地後,又何必苟且偷生,不如死得其所。


平沙趣說歷史


我們來看看劉邦臨死前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異姓諸侯王先後造反,其中包括劉邦的發小盧綰,劉邦先後平定,最後一個平定的是淮南王英布,劉邦在平定的過程中,受到了箭傷,而此時劉邦年紀也大,所以這是造成劉邦去世的主要原因。

劉邦殺白馬,立下盟約,非劉氏者不能稱王,非有功者,不能封侯,這個就是著名的白馬之盟。

劉邦想改立戚夫人之子趙如意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劉邦無奈之下,只能跟戚夫人說,沒辦法了,然後讓戚夫人跳楚舞,他唱《鴻鵠歌》。

劉邦平定英布回來的路上,回到了家鄉豐沛,與家鄉父老飲宴多日,並且做了大風歌,讓家鄉的小孩子跟著大風歌跳舞。

劉邦病重的時候,有人跟劉邦說,樊噲要和呂后一起,等劉邦一死,就要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一氣之下,讓陳平和周勃到樊噲的營中,殺死樊噲。

呂后為劉邦找到名醫為其看病,劉邦就問能不能治,名醫說能治,劉邦就罵名醫說:我本來是個布衣,以三尺劍奪得了天下,這個難道不是天命嗎?我快不行了,這個就是天命,即扁鵲來了,也沒辦法的。劉邦就給了名醫五十金,讓他走了。

呂后問劉邦:蕭何之後,誰擔任丞相呢?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問:那曹參後呢?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一個不夠,需要再加上陳平,而周勃可以當太尉。呂后又問:那接著呢?劉邦說:以後的事情就遠了,誰也不知道了。

從劉邦臨死前的幾個事情,他可能明白了兩件事情:一,不管生前在怎麼風光,終究是要死的,一切都是浮雲。二,即使是皇帝,也有無奈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項羽,項羽為什麼要烏江自刎呢?在項羽最強的時候,都不是劉邦和韓信的對手,更何況天下已是劉邦的,即使項羽回到了江東,又怎麼可能東山再起呢?天命不可違呀,所以認命了。


歷史簡單說


項王31歲坐天下,少年得志,不把任何人放眼裡。秦軍主力從未與任何反秦軍隊作戰,換言之,說不定項王曾認為他們是害怕自己。一個能力特別強,又不把他人放眼裡的人遲早成為眾失之的。而這種人心裡承受能力是極差的。猶其是被自己能力差得多的人打敗,那種不甘心,不服氣的心裡很重。烏江自吻完全是沒有面子過江,當然,也是寧願玉碎,不為瓦全。再說,項王過江,坐的是手動劃的小船而已,漢軍追上的可能性很高的。高祖老成,軍事雖比不上項王,但智慧一定高的。兩人相比,已成定數。史書記上說,項王勇冠三軍,衝鋒陷陣時,時常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這是君王該做的事嗎?君王就應該君臨天下,坐在後面思考,不能使性子做事。項王失敗,是天數。


紐約猛鼠


些許薄論,哈哈。

第一 史記記載,自刎前,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命運這東西說不準,很多事情發生的有些人就信命了。

第二 一朝天子一朝臣。手下兄弟盡死,最愛的女人也亡命。無心求活,稱王天下。

第三 重情義,好氣節,更沒有臉回江東。

這三點我認為第一點最重要。

項羽起兵,背水一站以少勝多的典範,可能後來他自己也心有餘悸,自以為天意。換句話說,運氣不好也確實難以取勝。從此人生開掛,打的直到進了咸陽。這成功的中間,有多少項羽自認的運氣我們不得而知。

四面楚歌的時候,對士兵說到,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且殺了幾個回合。確實證明了他的勇猛無敵。

一個人做成了很多平常人看來不可能的事。他敢說沒有運氣的成分。當一個人一直失敗,好朋友經商掙錢,一帶他就賠錢,出事,這也不能說沒有氣運成分。

他之自刎,無非是覺得天意讓他敗,曾經幫他,以後他沒有未來的。就算過了烏江,從此一定畏手畏腳。心已死。


得道張和尚


劉邦死前明白了項羽的死,那就說明劉邦死前經歷和項羽相似,所以才有所感悟。劉邦死前做過什麼呢!

劉邦死前平諸侯之亂,親人兄弟相繼罹難。這其實才是最讓他痛惜的。而項羽恰恰是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於他而言最愛的人和最親的兄弟手足都死了,即使奪得了這天下,又能換回來什麼呢!


隨緣20320467


項羽是個英雄!!!

因為那顆英雄的心和英雄的傲氣使他選捀了放棄生路。

像項羽那樣的英雄,只為笑傲天下而活。雖然以前他也曾寄人籬下,聽人號令,但那時天下大亂,他知道有朝一日他能夠有號令天下的希望。

因此,他衝破險阻,一步步蹬上巔峰!

但是垓下之失,使夢想徹底破滅!此時久經戰火而人心厭戰,縱然得江東父老相助,也只是苟延殘喘。

劉邦巳成氣候,再戰下去,除了增添人民的災難之外,並無扭轉天下的希望。

所以他選捀了死!!!

作不了王者,就作個英雄!!!一個悲情的英雄!

在項羽眼中,他為天下而來,既巳不能得天下,就死!如同我們為買菜而去商場,既然確定商場無菜,就回!

這就是英雄!





龍嘯九天令


老話講,一人一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自己能懂,別人一般都是瞎猜,幾乎沒有人會懂另一個人的全部世界。所以我認為劉邦一生都不明白項羽的為人這很正常,如果非要說劉邦在臨死前忽然明白了項羽為啥會自刎烏江,我覺得這也是劉邦的對項羽的有一個認知,至於是否正確還要兩說著。

人心本來就隔肚皮,做事兒本來就兩不知,要想一個人能明白另一個人的心思,太難了!


喬治85744078


曾經寫過一篇愛情小說,就是關於霸王烏江自刎原因分析的,以下為部分片段,獻醜了。

最後一次模擬考試的語文卷子上,有古文《項羽本紀》。項羽在《鴻門宴》裡被我們認識,從那一刻起,霸王走進了我的眼中,虞姬走進了你的心中。我感嘆於項羽頂天立地,駿馬名騅,美人刎頸,英雄末路,不過烏江。你為虞姬惋惜,美麗的花總是凋謝得太匆忙,來不及珍惜,就已只能追憶了。考完試,在鬆口氣的間隙,你又給我出了道難題。

“卷子上霸王烏江自刎的最主要原因是怎麼回答的?”你一臉認真嚴肅的問我,沒有一丁點玩笑的成分,眼角還掛著淡淡的哀傷。

“英雄末路。”我回答的很簡潔,卷子上寫的也很簡潔。我簡單的以為你不知如何作答,故作隨意地想安慰你一下,給你一個不需要理由的溫暖。

就在那一霎,你瞟了我一眼,陌生的眼神,好似看到了我體內掩藏的那個陌生的我。我渾身戰慄了一下,那個隱藏的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你是怎麼寫的?”看你靜默不語,任時光煎熬著,等待你審判的我,我只能討好的去問你。

“因為愛情,最心愛的人已為自己刎頸,江山可以再打,虞姬卻永遠離去,人生已沒有過江的意義,不如自刎,給自己也畫上終止符,靈魂或許還可以追上不遠處的虞姬。”你平靜的說完,好似刎頸的是你,在激流澎湃的烏江邊,在萬千漢將的包圍中,你用虞姬刎頸的寶劍,緩緩滑過頸下。終結了一段前無古人的神話,留下了一個後無來者的傳奇,鐫刻了一個千古傳唱的愛情。

一席話,在我內心激起千層浪。膚淺,這是對自己的唯一評價,不用你道破。之前我還愛看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想現在我明白了,不肯過江東,是誰瓦解了你捲土重來的鬥志。英雄難過美人關,愛情的魔力,可以操控你手中那把寶劍,是再奪天下,還是與美人共赴黃泉,全在一念之間。

“如果你是項羽,我是虞姬,你是和我雙雙刎頸,還是一起渡江?”不容我多想,你已經開始窮追不捨,想要看穿那個隱藏的我。

我是項羽,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豪傑。在秦末的亂世,一杯烈酒,燃起一腔的熱血,百萬秦軍不過等閒,八千子弟兵,縱橫南和北,山河在刀尖成型。鉅鹿破釜沉舟,咸陽分封諸侯,彭城西楚霸王,滎陽楚河漢界,史冊已刻不下我的豐功偉績。然而此刻的垓下,四面楚歌聲聲,風也在營帳中游走,把歌聲帶到每個將士的耳中,心中。楚歌如刀,聲聲砍在心坎上,砍掉了視死如歸的鬥志,削去了手中那柄隨霸王出生入死的槍。此刻剩下一群思鄉的將士,還有一手失落的河山。只有胯下的踏雪烏騅,神勇如初,何人奈我何。楚帳中的虞姬,也就是你,縱我力拔山兮,奈若何?

我在等你的答覆,不管是渡江還是自刎,我都會隨你,就像當初你義無返顧的隨我征戰南北。

賤妾何聊生。你取過我腰中懸掛著的寶劍,蓮步輕挪,衣袖翻飛,和著帳外的楚歌,獻上此生最後的舞曲。以生命的那一刎,完成最後的舞姿。劍尖滴落的殘紅,和著我眼角滾落的淚珠,匯成千古最終極的愛情。

飲劍楚帳,是你給我的答案,在這個絕望的冬天,在楚歌結束的一霎那。我站在你命運的邊緣,無力迴天,哀傷成怨,復仇的怒火燃燒著我每一根髮梢。我要用萬千漢軍的鮮血來祭奠你的靈魂。虞姬慢走,在奈何橋畔等我,我會帶著八千子弟兵送你過橋,在三生石上,刻下我們來世的姻緣。

緊握我的霸王破陣槍,跨上我的踏雪烏騅,朝著烏江的方向,殺敵,前進。子期揹著你的屍體,眼裡的怒火早已燒乾了淚珠,只有手裡的寶劍上下翻飛,不管漢軍如何哀嚎。他要把妹妹送到烏江,讓你順著烏江去尋找奈何橋,在那裡結束你悲慘的此生。怒火灑遍了我們經過的每一處漢營,漢軍見到我那面獵獵大旗,早已魂飛魄散,潰不成軍。

烏江滾滾,和那年我們渡江北上時一樣。當年的八千熱血兒郎,如今只餘幾十騎。當年談笑風生的虞姬,已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只有胯下的烏騅如初。不願讓烏騅陪我赴黃泉,它還有用武之地,託舟夫送它過江,尋找一個可以推翻漢家江山的英雄,再續自己輝煌的篇章。

烏江竟然成了我們此生的終點。東流的江水,澎湃,如初;霸王的那杆槍,縱橫,依舊。胯下的烏騅,如飛,狂奔,過江時的風采,不減;熱血的八百兒郎,怒吼,激戰,流血,陣亡,在身後,不遠處。虞姬已逝,霸王心死,山河已成浮雲,隨處可棄,此生意義已盡,離去,去另一個世界繼續創造奇蹟。

滾滾的烏江,洗刷盡此生的輝煌,帶著虞姬、霸王,東去。身後不願獨生的烏騅,嘶鳴著,躍入江中,追去。河岸上還有八千子弟兵的英魂在狂奔,追隨先主,榮耀來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