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劉邦早年貪財又好色,蕭何、張良等人爲什麼還願意追隨他?

李依舅


說劉邦好色是對的,貪財是不對的,他貪酒,不是貪財。

劉邦為人性情豪爽,愛結交朋友,喜好施捨,慷慨豁達。但是這些性格的優點並不能掩飾他生活的窘迫,終日呼朋喚友,徘徊於酒肆市井,無所事事,連父親也罵他沒出息,比不上埋頭經營家中產業的阿哥劉仲。劉邦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很多年後,成為皇帝的劉邦有一回在酒宴上,以戲謔的語氣對老父親說:“父親大人常說我不會經營產業,如今我的成就與阿哥相比,誰多呢?”

劉邦的兩大嗜好是美酒與女人,而且一生未改。那麼他為什麼有一種魅力,能讓人甘心跟隨呢?

首先,他不甘下流。

雖然早年混得很差,但劉邦性格有很清高孤傲的一面。比如說,他只當了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官不大,但他很高傲,看不起縣衙裡庸俗的官吏,在同僚面前總是表現出傲慢的神色。

當時有個富翁呂公,舉家遷到沛縣,在家中設宴,招待各方人士。依當地習俗,赴宴時少不了要帶上見面禮,負責收禮的人,是沛縣的官吏蕭何,賀禮不足千錢者,只能就座於堂下,只有獻上厚禮者,才有機會成為上座貴賓。劉邦沒錢,但他不甘下流,我沒錢我也要當上賓才行,我才不甘心坐下座呢。於是他寫了一張禮單,上面寫著“賀錢一萬”,其實他身上分文沒有,只開出一張空頭支票。蕭何高聲呟喝:“劉季,賀錢一萬。”滿堂皆驚,呂公親自上前接迎。

劉邦這一忽悠,居然改寫了命運。因為頗懂相術的呂公看中他這種不甘居下的孤傲性格,這是能成大器的性格。所以呂公並不

追究劉邦賀禮的虛實,便拉著他入上賓座。劉邦也不客氣,昂然入座,沒有心虛與膽怯,甚至時不時出言不遜,羞侮座上的其他客人。

這次惡作劇後,呂公居然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看來呂公識人之才,不亞劉邦呢。

其次,劉邦有義氣。

當時秦始皇在酈山大建工程,從全國各地不停地徵用民力服役,沛縣也未能倖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徵集前往,領隊的人就是泗水亭長劉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酈山腳下早已是白骨累累,來自沛縣的苦力們對未來極度悲觀,名為服役,實則送死,與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兩兩地逃走了。

性情豪爽的劉邦並沒有為難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來越少,走到豐西大澤時,這支苦役隊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酈山,也交不了差了。劉邦轉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嗎?這個官不要也罷了,棄不足惜,乾脆就當一個浪跡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就這樣,劉邦把犯人苦力們全都放走了,有那麼十來個人無家可回,索性就追隨劉邦,在芒山、碭山一帶藏身。這是劉邦自由自在的逍遙歲月,這段歲月對他很重要,因為他第一次成為一群人的領袖。正因為他有義氣,所以大家才會跟他混。

其三,劉邦有驚人的天賦

題目說,為什麼蕭何,張良願意跟劉邦混。因為他有驚人的天賦。

張良剛去投奔劉邦時,就被他的天賦所折服。在起兵之前,劉邦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對行軍作戰也一竅不通,而張良卻熟諳《太公兵法》,熱衷於軍事理論研究。張良給劉邦講授兵法,劉邦只聽一遍就掌握了,並經常採納張良的計謀。可是張良跟其他人說兵法時,誰也沒有弄明白,他不禁感嘆說:“沛公的才能大概是上天授予的。”

劉邦的這種領悟力,是天生的,非常非常的厲害,思想非常敏捷,反應非常快。比如說,他被項羽的士兵射中胸而跌落馬時,卻按著腳說,小賊射中我的腳趾。反應如此之機敏,令人歎服。再比如說,他讓韓信前來會合,韓信卻跟他說要當齊國假王(代理國王),劉邦大怒,剛要破口大罵,張良踢了他一下,他就改口說: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這種反應能力,真是沒話說的。

當然,他還有很多優點,就不一一羅列了。


君山話史


這個貪財好色與蕭何、張良追隨不追隨他沒有直接關係。

舉個例子:你現在公司的老闆貪財,好色。但是該給你發的工資一分不少,甚至比其他企業工資還高,事情就放手讓你去做,這樣的老闆你願意不願意追隨上班?

貪財不等於吝嗇,好色跟你張良、蕭何有什麼關係。你們兩個大老爺們還怕什麼色。

張良、蕭何為什麼追隨劉邦,其實《史記》中有寫

張良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張良跟劉邦出謀劃策,劉邦懂得,能用其計。其他人都不能。張良就知道劉邦是天授,於是只跟他了。

再看蕭何: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

——起義時一度大家推蕭何(縣衙秘書)和曹參(監獄獄長)領頭。蕭、曹怕被滅族,不肯,推劉邦。父老也承認劉邦遇到過許多怪事(斬蛇、七十二黑痣之類),然後占卜吉利、然後迷信,就推他了。

從他們二人自己的回答來說,劉邦不僅是天授之人,更膽識過人,這不正是領導人該具備的功能之一麼?

再來看出的價碼,一路封王封侯,後期劉邦也確實這麼做了,各種王,至於再怎麼收拾是另外一碼事情。

最後一點說到用人,張良評價劉邦一句話說的很正確:說有自尊的君子多歸項羽,愛利益的小人多歸劉邦。但世上君子少而小人多,所以劉邦能爭取到更多數。

而在劉邦用他們之前,他們是幹什麼的?

張良是一個刺謀劃家兼通緝犯、蕭何是縣吏。如果劉邦不是知人善用,哪還有他們什麼事。

按張良、蕭何心裡的話來說:劉邦是天授。天授者,天才也。


笑嘗歷史百態


貪財好色,是人的本性,關鍵在於是否合法合理。劉邦貪財,可是不偷不搶;擔任沛縣泗水亭長期間,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可沒人說他貪汙,也沒人告他偷搶。呂公請吃飯,劉邦沒帶一個錢,吹牛說出賀錢一萬!可他也沒有貪錢來送禮——所以,他比眼下的很多亭長都不貪錢。至於好色,他先娶呂雉,之前還有個相好的曹大家,後來又納娶了戚夫人等等,但也就如此而已,難道你指望古代中國的皇帝一夫一妻嗎?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劉邦這人早期名聲不好,第一是不愛勞動,也就是懶惰。見證人就是他爹,常說他不如哥哥會經營,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第二是與秦國當時的主流意識不太合拍,法家是此時的主流,可劉邦卻不學法,反而仰慕信陵君,早年還曾想投入信陵君門下做個門客,結果西行至大梁,信陵君已死,正好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在召納門客,於是投到張耳門下,兩人結成知己。等到魏國滅亡,張耳被秦通緝,門客皆散去,劉邦便只能回到家鄉沛縣。

但,劉邦最後能成大事,因為他擁有更多優點,最重要的,是寬厚大度。譬如說他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其他人在這個時候,或許就會暴怒、打人甚至殺人、激起事變,或是害怕、畏懼乃至自殺。可是劉邦的反應卻與眾不同,他停下來飲酒,喝完酒就把所有役徒都放了,為什麼?因為他覺得,反正人數不夠,到咸陽也是一死,不如各自逃命——正因為這份豁達,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這夥人便是劉邦起義的第一批擁躉。而在沛縣起義之後,身為文吏的蕭何、曹參,因為深恐舉事不成、被秦誅滅九族,就竭力推舉劉邦。劉邦卻不想那麼多,一口答應,為此才成了這支起義軍的頭頭。後來西征關中,大家都看好沛公做西征軍統帥,為什麼?無非也就是劉邦這人做人還不錯,比較寬厚,可以減少秦軍的抵抗而已。

劉邦的另一個優點,是能容人用人,認識到自己的不對就願意認錯改正。當時的劉邦,力量並不是最強。可是張良與他一交談,就有相見恨晚之意,為什麼?就是因為覺得劉邦能用人。酈食其說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還是願意追隨他,兩人相見一席交談,劉邦覺得這人不一般,便起身道歉,以禮相待。進入咸陽之後他也曾貪圖享受,樊噲勸他還不聽,可張良來勸,他就覺悟了,這就率軍退到了灞上,與秦人約法三章。

離楚歸漢的韓信,一開始只是做個小官,夏侯嬰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向劉邦推薦,劉邦也沒太大反響。後來蕭何也十分賞識韓信,多次向劉邦推薦,劉邦照樣不理。直至“月下追韓信”事件發生,劉邦才真正引起重視,終於任命韓信做大將。在拜將之後,劉邦詢問韓信有何良策,韓信為其分析三秦形勢,準確到位,劉邦這才大喜,以為得信晚。而最終劉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韓信。

所以不妨這麼說,有用人的氣度、方法,能容人不足,這便是劉邦的最大亮點。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很少能遇到劉邦這樣的人,相反更多的是嫉賢妒能的人、營私舞弊的人、虛情假意的人,這些人在管理的位置上太多,正是現實的悲哀。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劉邦這個人比較率真。

貪財和好色不代表沒有領導能力。

①劉邦自控能力很強。

劉邦打到秦國後,為了籠絡秦地老百姓的人心,美女一概不要、珠寶珍玩沒有取一件,全部放在倉庫裡。這與他貪財好色的平日表現大相徑庭。

②劉邦從善如流。

有一次,韓信擁兵自重,請示劉邦讓自己出任代理齊王。本來劉邦已經發火了。結果張良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做就做真齊王。他一舉把韓信穩住了。

③不吝嗇。

陳平每次都從劉邦那裡支取大量錢財。劉邦從來不聞不問。

相對比的,項羽吝嗇得很,據說官位的章子被他自己磨圓了都捨不得分封給別人。

做為一個領導人,以上三點必須要做到。劉邦恰好都滿足。


桂圈兒


劉邦確實在私生活方面不是個楷模,如同傳說的那樣,劉邦是個好色之徒,但是劉邦不是一個貪財之人,關於這一點史書上有記載: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
,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出自《資治通鑑》

由此可見,一、劉邦是個美男子,二,劉邦脾氣很好,喜歡結交朋友,出手大方。(但不一定有錢),三、劉邦好酒,好色。

劉邦終其一生有皇后一個,呂雉。美人(後宮官職)三個,分別為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后妃(沒有正式冊封)兩個,分別為戚夫人、薄姬。沒有名分的兩個,分別是曹夫人和趙姬。

為什麼說劉邦好色呢?分析一下這八個女人大家就能瞭解了。

呂雉不用介紹了,為劉邦正妻,明媒正娶,沒有可說的。石美人是劉邦屬下石奮的姐姐,被劉邦召入宮中為美人,沒怎麼寵幸過,也不多介紹了。

管夫人、趙子兒、薄姬三人是魏王豹的妃子,韓信打敗魏國後,劉邦將魏王豹的妃子全部都納入自己宮中,這算是一個汙點。

重點說說下面三個,戚夫人是劉邦在定陶期間看上的美女,當時呂雉被關羽關押在彭城,劉邦尋得新歡,把呂雉忘於腦後。這算是一個汙點。

趙姬算是劉邦最大的汙點,趙姬本來是趙王張敖的妃子,而張敖娶了劉邦的大女兒魯元公主,因此張敖其實比劉邦低一輩,但是劉邦卻和張敖的妃子發生了關係,最滑稽的是趙姬是張敖主動送過去的,你說可笑不可笑。這也算是一個汙點。

最後說曹夫人,曹夫人比呂雉的資歷更老,在劉邦早年未發跡時候就和劉邦廝混到一起,用今天的話說叫姘頭,後來劉邦迎娶呂雉,劉邦始終也沒有給曹夫人一個名分。曹夫人生下的兒子劉肥算是劉邦的大兒子,但也只能算是庶子,你說冤不冤。這也算是一個汙點。

通過以上分析,劉邦好色之名算是坐牢了,但劉邦不貪財,這是前提。那麼劉邦這樣一個浪蕩、好色之徒,蕭何、張良 為什麼還會追隨他呢?

先說蕭何,蕭何完全是自己幹不了造反的事情,於是把劉邦推到前臺作為自己的首領。關於這一點史書上這樣記載: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也就是說,蕭何是個文官,比較愛惜自己的名譽,也怕一旦起義失敗株連到親族,因此就推舉劉邦為首領,這樣的話自己的目標小一點。

這當然是蕭何早期的想法,後來蕭何和張良對於劉邦的評價基本是一致的,什麼評價呢?張良當時偶遇劉邦,於是以太公兵法試探劉邦,劉邦對張良所說的話極為贊同,常常採納張良的計策。於是張良意識到劉邦才是自己可以輔佐之人: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

能夠聽的進去謀士勸諫,這一點極為重要。為什麼這樣說呢?項羽和劉邦正好相反,項羽有一個謀士范增尚且不能善用,最後在離間計下竟然趕走了范增,這就是劉邦和項羽之間最大的區別。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邦確實是個好色之徒,但是劉邦並不貪財。雖然劉邦人品不算特別的好,但是劉邦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聽的進去謀士的勸諫,對身邊的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樣的優點能夠掩蓋自身好色、浪蕩的缺點,因此蕭何和張良雖然看到劉邦私生活有點不檢點,但亂世之中,這都是小缺點,劉邦虛心納諫、有長者之風、不弒殺,這使得蕭何和張良能忠心的跟著劉邦一起走下去,最後終於平定了天下。


每日趣評



“食、色,性也。”劉邦確實“好酒及色”,可是他也“寬仁愛人,意豁如也”。蕭何、張良等人願意追隨他,說明他是又領導能力和領導魅力的,還有他的說話藝術也很棒。

劉邦曾經去咸陽服徭役,然後遠遠地看到了無雙雄主秦始皇,羨慕得直流口水,嘆著氣說:“大丈夫當如此!”許多人將這幕說成是劉邦看到秦始皇后,便生出要取代秦始皇的想法,這是很牽強的,這句話只是劉邦對於位高者的羨慕和嚮往罷了。


蕭何:刀筆吏,應時勢隨劉邦,沛縣起事。

劉邦的發家要從呂公說起,呂公為躲仇家跑到了沛縣,縣令為呂公設了酒宴。劉邦聽說了以後,便想去蹭酒喝蹭肉吃,到了那以後,呂公見到劉邦,“大驚”,可把呂老頭給嚇壞了,趕緊起身去迎劉邦。劉邦痞氣瞬間上來了,更不客氣了,哼哼著坐到了上座。這場酒宴的負責人是蕭何,沒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蕭何,看到呂公吹捧劉邦,心裡可能有點小嫉妒,便說:“劉邦這人喜歡吹牛皮,做不成事的。”這是蕭何關於劉邦最早的評價,當然也可能是玩笑話,畢竟劉邦和蕭何是朋友。在陳吳起事後,劉邦說服沛縣百姓殺了縣令,然後當了沛縣的領導人,蕭何便順勢跟了劉邦。

事實上,在劉邦發家以前,蕭何給過劉邦許多幫助,在劉邦起事時也推選劉邦做領導。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讓劉邦如虎添翼。劉邦對蕭何的評價是:“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張良:張良下邳遇劉邦,士為知己者死。

陳吳起義以後,張良想去留縣投靠楚假王景駒,沒想到在途中遇到了攻下下邳以西的劉邦,張良想了想,跟誰混不是混?於是投靠了劉邦,劉邦讓他負責後勤工作。張良研究過兵法,所以經常給劉邦獻計獻策,這時痞子和知識分子的差距便出來了,劉邦聽了張良的計謀,哎呀,小夥子可以啊,你這謀略很好,我喜歡。張良曾經也給人做過謀劃,可是他們都覺張良的策略不好,沒有聽從。這邊劉邦卻用了,張良瞬間在心中感嘆,老劉,還是你懂我啊,這可能是天意吧。這便是所謂的“士為知己者”。

張良在跟了劉邦以後,劉邦有時行事不經大腦,不過倒也聽得進張良的勸說,張良具備良好的大局觀,這點恰恰是劉邦所欠缺的。劉邦自己也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劉邦何以能得蕭何、張良等良臣好將的追隨?他具備領導應有的基本素質。

劉邦可謂深諳心理學,同時具備良好的說話藝術,簡稱會忽悠。劉邦在泗水亭當公務員的時候,負責押送服役的犯人去驪山,可是在途中很多人跑了。劉邦心想,這麼下去怎麼得了,恐怕還沒到驪山,這幫混球怕不是要跑完了,然後劉邦停下來喝酒,喝了幾杯,假裝喝醉了,便解開犯人,對他們說:“兄弟們,你們走吧,這事我老劉給你們扛了!”那幫人聽了很感動啊,你老劉這麼仗義,把我們當兄弟,咱也不能不講義氣,從今天起,咱跟你混了!然後沒過多久發生了斬白蛇事件,這件事經過加工後,被傳得神乎其神。

劉邦“裝模作樣”的功夫很到家,表面工作做得很好,樹立了光輝的社會形象。聽到楚義帝死了的消息,劉邦的表現更誇張,脫了衣服哭,而且哭得黑天黑地。在眾人勸他當皇帝時,劉邦這老小子心裡很高興,可還是要說:“哎呀呀,皇帝應該讓賢者當,這皇帝讓我當怕是不合適吧?”眾臣只好奶聲奶氣地誇他:“老劉你這人品我們還不知道?你是草根發家的,為了誅殺無道的秦朝付出了多少努力與汗水,你是正義的化身啊,你還論功行賞,等等,你不當皇帝怎麼兌現給我們的封賞?老劉你很適合當皇帝!”老劉這才笑呵呵地答應了。

劉邦具有出色的領導能力和領導魅力,雖然經常犯渾,常生疑心,可是卻也容得下人,即使容不下也不會盲目下手,也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劉邦看著痞裡痞氣的,表面看著很容易相與,可是他的疑心還是很重的。蕭何跟他夠熟吧?在劉邦在外打戰的時候,蕭何留守關中,可是劉邦不放心,經常藉著詢問工作動態的名義試探蕭何。當韓信說劉邦領兵能力不過十萬而自己多多益善的時候,劉邦心裡非常不爽,但還是能笑著問他為什麼,也仍然敢讓他帶兵打戰。

劉邦敢於並善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具有發掘人才的敏水眼光,並敢用和善用人才。老劉後來問眾人,為什麼他可以得天下而項羽卻不行?他們回答說,你老劉很傲慢,總是輕慢侮辱人,老項仁善,可是老項好大喜功容不下他人,也不能論功行賞,這點你做得很好,我們服你!老劉笑著搖頭說,這只是原因之一,我有“三不如”,這點不如張良,這點不如蕭何,這點不如韓信,我得這三傑,還敢用和善用他們,怎麼能不得天下?你們看看項羽,有范增卻不能善用,這下被我懟翻了吧?!


劉邦在打江山時的表現可圈可點,可是總體來說算是面面俱到,能夠做到人盡其才和物盡其用,蕭何和張良在他手下做事比較舒服,最重要的是,利益能有保證。反觀項羽,性格孤傲,自信膨脹到自負,在他看來,天下英雄惟羽而已,無人能入他眼,傲視天下。在項羽這種老闆手下做事是很累的,經常擔心被扣工資和炒魷魚。無論劉邦最後是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至少在過程中蕭何張良他們是有基本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證的,而且還能發揮自己才能,韓信正是因為得不到項羽賞識重用才投靠劉邦的,再加上當時劉邦經過斬白蛇事件的神化,他的個人威信是越來越強大的,奪取江山的機會也非常大,所以張良蕭何他們願意給劉邦打工。


吾與吾國


歷史永遠不會告訴你劉邦和劉備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戰亂的時候,說拉人就拉人,隨隨便便就能建立一支強悍的軍隊?你以為玩過家家嗎?

拉軍隊,需要威望,需要人脈,需要得力干將,更需要大量的輜重糧草裝備維持。所以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一動,日費千金。這些都需要大商賈們鼎力支持,哪是一個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所以,實際上,劉邦年少就相當出名。在當地的黑白兩道上都是頭面人物,而且經常結交社會名流俠士。不要說社會上的混混不敢不聽他的命令,就是縣衙也到處遍佈劉邦的耳目,縣令對他也十分忌憚。

所以,呂雉他爹這樣見過世面的望族,連官員都紛紛前來巴結的人,對待劉邦卻十分熱情,即使劉邦一無所有,依然自願將女兒下嫁給他。

蕭何與張良,同樣是看出了劉邦黑白通吃,非凡的領導氣質,手下一大幫得力助手,必能成就大事,才會死心塌地德跟隨於他。



大風觀瀾


早年劉邦起家,能建立大漢王朝,裡邊的玄機真是挺耐琢磨。眾所周知,劉邦出身於農村,有著特殊的農民智慧。他應該是覺得種地沒啥出息,史載,這是個不安分的農民,甚至很有些無賴氣。但是,仗義,有朋友,能聚人氣。

《楚漢傳奇》劇照,陳道明飾演劉邦


秦朝時,劉邦任沛縣泗水亭長,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小派出所所長。身為小公務員的劉邦,對秦朝暴政也是深惡痛絕。他生活於底層,對於民間疾苦、婚娶稼穡有許多同情與理解。這決定了他的反抗是內心的需求而不是純粹外界加予的。後來,他得了天下,採取與民休養生息政策。將士兵都遣散回家,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免除奴婢身份,恢復為庶人。漢初實行的十五稅一制,就是輕徭薄賦政策的例證。此外,在統治思想上,獨尊儒術,將仁者愛人的仁德教化推向全國。可以說,暴秦的統治,暴秦的二世而亡給後來的漢朝統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樣的思想傾向和從政方針決定了劉邦可以吸納蕭何、張良這樣的經世致用之才。他們有相對一致的思想抱負,這是其合作和成功的基石。

蕭何相


劉邦的性格豁達大度、不拘一格、豪爽機警,簡單來說,他是至情至性之人,說他貪財好色跟小家子氣的貪小財好小色是決然不同的。他家貧,不可能視金錢為糞土。他當了亭長,四十多歲未婚,卻在見到當地望族呂公的姑娘呂雉時才娶她為妻。據說,呂雉一家相中了他的人才——英雄氣概也。他對呂雉能下嫁他是充滿知足和感激的。這點,在後來,呂雉擁有莫大的權力,呂雉成為皇帝制確立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可見一斑。應該說,呂后不是一下子會掌權的,得劉邦給她提供“學習鍛鍊”的機會。

對於跟他打江山的蕭何韓信,他在領導時候,也講究藝術。據他的言辭可知,他是非常會使用懷柔包容計策的。如對張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如對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蕭何做著秦朝的官,跟劉邦打天下,既是正義心使然,更是劉邦的人格魅力,做大事的能力和魄力,讓他心甘情願跟隨。


老照片


貪財好色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缺點,但是對於政治人物,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人不會只因為私德好去跟隨一個政治人物。

或者換個比方,假設你的上司愛錢又好色,是個油膩的中年人,但他有擔當能攬事情,管理能力強,業務能力出色,每年能帶領你們獲得極好的業績,導致最後你們的團隊獎金拿的是全公司最多,你還要不要跟他?我想你多半還是會為自己的利益而跟著他,而不會有什麼道德潔癖。

把這個領導換成劉邦,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當初劉邦在鄉里就是做亭長,說明他本人本來就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押送犯人路上不忍犯人喪命跟著犯人落草說明他很講義氣。沛縣有人起義殺了縣令,蕭何、曹參等人都不敢做主,眾人請劉邦做主,劉邦當仁不讓,說明他很能負責任,做老大。

就這樣當上老大,領著兄弟們把腦袋別在腰上起義反秦,再和項羽對著幹,此等氣魄歷史上也沒幾個人。

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很懂政治,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每當團隊遇到危難時,能做出正確抉擇,挽救整個團隊的命運。為了團隊的生存,他不惜當著項羽的面說,你既然抓了我的父親,把他煮了,就請賞我一碗。等到韓信在齊國打算申請自立為代理齊王,劉邦雖然生氣,但在張良勸說下還能封韓信為齊王,可以說是能屈能伸了。

他就這樣奪取了天下,可以說是帶領了最成功的創業團隊了。看看現在千分之一的創業成功率,你就知道劉邦當時有多麼不容易。除了他貪財好色的缺點之外他的人格魅力還是很強大的,而且等到攻破咸陽,能剋制自己的缺點,封存寶庫,不接近婦女,自制力也很強。

說他濫殺功臣,其實他的老班底蕭何、曹參、周勃、樊噲都沒死,混的也都好,張良也得到善終。你跟這樣的老大有前途,為什麼不跟著他呢?


地球知識局


劉邦是被後代讀書人嚴重貶損的皇帝,他奠定了強漢的基礎,對歷史有巨大的的貢獻。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評論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

阮籍猖狂,窮途末路,說劉邦成功是:世間沒有英雄,才輪到他。(其實是影射司馬氏政權)。後代讀書人以訛傳訛。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原本是遊俠,曾追隨張耳。因秦始皇統一六國,對原本六國貴族進行通緝。張耳陳餘跑路,劉邦只好回家。(還有秦禁止老百姓自由遷徙,五戶連坐,十戶聯保)。劉邦才不得不應試當了低級官差。秦刑法繁雜,劉邦作為底層執行者,不可能沒文化,他作【大風歌】,可見多才藝。真正的白手起家,真正的大器晚成。

劉邦為人寬厚,充具優良人格魅力。對專制下的官本位本無好感,所以當地官員幾乎都受過他的調侃,甚至戲弄。

他不可能沉迷酒色,要押送徭役到邊關,千里迢迢,沒有相當體質,根本不行。48歲了,現代人幾個這個歲數還有這種能耐,比如後來楚漢相爭,經常帶頭衝鋒陷陣。

陳平也是被醜化最嚴重的一個。陳平不事農產,依靠哥哥。可又長得高大俊美,別人問他嫂子,你叔叔怎麼養得那樣雄壯,他嫂子很不高興,說“吃秕糠吃的嘛”。因為嫂子不待見,他哥哥把嫂子趕走。

灌嬰周勃始終跟隨劉邦,見陳平從項羽那邊逃過來,劉邦整天和他泡在一起(基佬的節奏),很嫉妒,跟劉邦說,傳言陳平“盜嫂貪金”。

真的嗎?其實,陳平為鄉里分肉,很是公道,為鄉里父老所稱讚,嫂子又被哥哥趕走,怎麼可能盜嫂呢?他離開項羽時,把項羽所贈的金銀財寶以及官帽原封不動留下,怎麼會是貪婪之徒呢?

可是,劉邦問陳平為何貪汙金錢,陳平大大方方說:“是真的,我投奔你來,身無分文,上下左右都要打點,隨時都要花錢,你要覺得我是貪汙,那我把錢還上就走”。劉邦還是挽留他,並任他花度。

陳平是情報專家,需要很多諜報人員,(比如收買對方關鍵人員,分化項羽部下),很多花費上不了檯面。他獻了六大奇策,對劉邦的幫助一點都不遜色張良,蕭何。

輪到他當了宰相,就可以看出他人品了。(可以讀史記【陳丞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