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自主研發的Al晶片,能否完全替代美國的依賴?

紫瑤居士


阿里達摩院自主研發的Al芯片,能否完全替代美國的依賴?依靠一個機構要想完全替代美國的依賴,說得太理想了。

答案就是:不能替代!

達摩院成立的時間不長,其研究的範圍共計5大研究領域、14個實驗室,其領域主要集中於: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可以說涵蓋的範圍還是非常廣,但並不能包括所有的行業。從其架構來看,架子拉得並不小,中美新以色列等國家設立有分公司或工作地。


從目前達摩院的領頭人來看,特別是學術委員會構成,都是中美有名大學的教授甚至院長,並且均是院士級的人物。而且各大實驗室的負責人都是非常有來頭,而且成就不小的博士、教授,贏得過眾多榮譽與成就的人。可見達摩院的實力確實應該說是非常強的,達摩院成立至今也贏得過眾多的榮譽:研發神經網絡芯片-Ali-NPU、研製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囊括三項自動駕駛的道路場景分割任務第一、在SQuAD賽事上打破世界紀錄並超越了人類成績等等。

但要以一家機構之力來撼動美國在AI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並不現實。在人工智能領域芯片廠商對比中就可以發現,全球十大人工智能芯片廠商中,美國有6家上榜,而中國只有3家上榜,並且美國6家公司佔據前6名,中國3家公司佔據倒數三名。英偉達、英特爾、高通、IBM、微軟、谷歌等個個在AI方面都有不凡的成績。


在全球人工智能論文數量排名上雖不錯,但中國論文的質量(加權引文影響力)慘不忍睹。影響力只排名在34位,而美國加權引文影響力排名第4位,不過讓人欣喜的是中國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排在第1名,先有數量才有質量,也許論文質量以後會逐步趕上的。而在發表超過500篇論文的獨立機構中,中國也只有“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一家入圍。


在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全球頂尖50名大學中,大陸竟然沒有一所大學入列。大中華圈也就臺灣大學表現得還不錯,勉強排位在第30位。大學是很多學術研究成果,特別是基礎研究出成果的地方。雖然我們的大學和美國的大學有些不同,但總的來說大學的科研成果基本也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科研水平。當然也有研究機構出科研成果,但如果在各大排名上一直沒有身影的話,最多也只是在某一個方面有不錯的表現,涵蓋的範圍就不廣泛。

要想超越,必然要有相當的實力與基礎。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環境和氛圍,比如眾多AI企業數量產業佈局、研究機構以及人才隊伍、資本實力,顯然我們與美國在上面的差距還不小。如果沒有基礎,單靠阿里達摩院一家之力要擎住如此高聳的AI大廈,至少目前的能力還達不到。但要在某一個點上發力或領先,那還是有可能的,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達摩院集中全力攻擊一點,實現點上的超越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答案是不能。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的確是一家很強大的公司,但並不代表阿里巴巴無所不能。想要依靠阿里達摩院研發AI芯片擺脫對美國的芯片依賴無異於痴人說夢。阿里達摩院的實力相比於整個美國芯片行業,實力差距顯而易見。


1.芯片的種類繁多,阿里巴巴的方向主要為了滿足自身需求,不可能幫助所有企業都解決芯片需求

阿里巴巴佈局芯片產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阿里本身對芯片的需求。阿里巴巴提出“萬物互聯”的概念,強勢佈局物聯網。為了能在物聯網時代搶佔先機,阿里巴巴投入鉅額資金佈局物聯網芯片是明智的選擇。通過對物聯網芯片的佈局,阿里巴巴可以獲得相對於其他企業的競爭優勢,形成市場壁壘。阿里巴巴的投入也許可以讓該公司本身對芯片的需求內部解決。不過,想要幫助所有中國企業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那

是不現實的。阿里巴巴的芯片只適用於一部分領域,並不能滿足其他行業的芯片需求。


2.阿里巴巴的投入有限

阿里達摩院號稱三年投入一千億,的確是大手筆。但是,這筆錢對於解決芯片難題是遠遠不夠的。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投入就接近1000億,依然無法讓華為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要說國內最希望解決芯片困境的企業,華為絕對是排得上號,而且華為的技術研發實力和研發經費都是國內頂級的。儘管如此,華為依然沒有辦法解決芯片問題。因此,阿里巴巴的投入能解決阿里本身對芯片的需求就很好了,想要依靠阿里達摩院一己之力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是不可能的。


3.芯片研發不是阿里巴巴的強項

雖然阿里巴巴也是一家高科技企業,但是阿里巴巴本身並不以技術見長。阿里巴巴在近些年在技術佈局方面有所完善,也有了阿里雲等成果。但是,阿里巴巴的強項主要在互聯網領域,芯片研發方面還是新手,並不見得能在短期取得突破。阿里達摩院想要突破核心技術,進行基礎技術研發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但是指望阿里達摩院完成對美國整個芯片產業的逆襲,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阿里達摩院可以是中國芯片產業崛起的一部分,但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挑戰美國整個芯片行業。


鎂客網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4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宣佈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中天微)。昨天也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

  達摩之“芯”

  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就提到,阿里研發的“阿里AI芯”將會很快面世,這將促使阿里雲的服務更加趨向穩定、可控及高效。既然AI芯片已經成為一個戰略性的賽道,作為巨頭的阿里怎會放過?

  據瞭解,達摩院所研發的Ali-NPU將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能更好實現AI智能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按照設計,該芯片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

  阿里達摩院研究員驕暘介紹,CPU、GPU作為通用計算芯片,為處理線程邏輯和圖形而設計,處理AI計算問題時功耗高,性價比低,在AI計算領域急需專用架構芯片解決上述問題。

  事實上,阿里巴巴對自研AI芯片的人才建設早有佈局。“自研AI芯片”已成為阿里佈局“中國芯”的戰略組成部分,目前達摩院芯片研發團隊,在美國、上海兩地已達數十人,預計年底將達百人。

  隨著中興事件的不斷升級,國內眾多企業都,各個芯片巨頭摩拳擦掌,創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比如,專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芯片、處理監控視頻的交通安防領域計算平臺等,另外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硬件的AI 芯片等需求也日益擴大。

  阿里AI芯片領域投資佈局

  其實早在2016年1月,阿里就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佈局的重要一環。中天微擁有針對各種嵌入式應用場景的CPU業務線,目前開發了7款嵌入式CPU,覆蓋高中低嵌入式應用,能夠以ing用語物聯網、數字音視頻、信息安全、網絡和通信、工業控制、以及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

  而在諸如AI芯片、人臉識別等領域,阿里投資了不止一家公司,畢竟BAT在數據量、資金量、號召力上都有一定優勢。

  2016年11月,阿里與騰訊一起領投了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的2300萬美元C 輪融資。Barefoot Networks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芯片,這種名為Tofino的芯片據稱比現在市場上任何其他芯片快兩倍,能以每秒6.5兆的速度處理網絡數據包。

  以AI和AI芯片為例,僅2017年已經公佈的投資交易就包括了:深鑑科技、寒武紀、耐能、曠視科技、思必馳等等。其中,阿里2017年8月投資的AI芯片公司寒武紀,因為麒麟970而被稱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AI芯片公司;AI芯片公司耐能,的相關數據顯示,它所需體積可以縮小至主流神經網絡芯片的1/40……

  阿里投資的這些企業,其產品應用場景各不相同:比如寒武紀的重點在手機業務,深鑑主要聚焦於安防領域。此外,國內科技巨頭如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也都陸續進軍雲AI芯片領域,不過暫時以投資動向居多。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吳甘沙說:一個芯片的成功它既包含了技術的成功,也包含了生態的成功和應用的成功。期待芯片的真正“強”國。


投資界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短時間內真的很難

四月份,消息出來了:阿里巴巴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這一款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這款芯片的研發的目標是未來將會更好的實現AI智能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

大家看到了嗎?這主要是為了人工智能的。而且是為了準備未來的人工智能的芯片。人工智能技術還在起步的階段,使用的場景並不多,技術應用範圍不夠廣。而這一款芯片主要是應用於提高人工智能場景的數據處理效率的。

那就註定了這不能大規模使用。

我們平時使用的芯片都是通用芯片,使用的範圍非常廣泛。這樣的好處就是降低適應和使用的成本,而且能夠大規模量產的,產量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但是人工智能芯片不一樣,你們看看谷歌、英偉達、微軟這些企業的人工智能芯片,都是貴上天的貨,而且產量不高。

你知道我國一年進口多少芯片嗎?

2014年的時候,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採訪。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鄧中翰表示,2013年中國芯片進口額超過了2000億美元。

這麼龐大的數量,這一顆人工智能芯片怎麼可能滿足。更不要說很多都是低端的應用,整臺機器都沒有這一顆芯片貴,怎麼可能用這一顆芯片。

更不要說,芯片研發是一件長遠的事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研發出來。即使你研發出來,還要想想怎麼找代工甚至厲害的能夠自己弄一個工廠,好像英特爾和AMD的。

還有,即使阿里有剩餘的科研能力,還是需要研發服務器芯片或者其他芯片。因為阿里有阿里雲,有大量的服務器,這些都服務器的芯片都是用美國的。你覺得阿里有剩餘的科研能力和生產能力為什麼不限滿足自己呢?


太平洋電腦網


完全不能啊。如果說把芯片產業比作是一整片森林的話,阿里的AI芯片最多隻能算是其中的一棵樹;芯片產業作為高端製造業的“皇冠”,是需要舉國之力推動的,光有阿里一家研發芯片肯定無法替代每年2000多億美元的芯片進口。


芯片種類繁多,包括CPU、GPU、FPGA、ASIC、DSP、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等等等等,而阿里達摩院的AI芯片只是其中的一種,並且研發AI芯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阿里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上的佈局;AI芯片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對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任務進行處理,屬於垂直領域的專用型芯片。


而且“阿里自主研發AI芯片”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事實上,阿里是通過投資或收購諸如寒武紀、中天微、Barefoot Networks這樣的AI技術公司,將它們納入到阿里體系內進行獨立的AI芯片研發,而不是自己本身從事芯片行業,這也符合阿里一貫的生態戰略。要知道,阿里達摩院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1000億對N個方向(例如: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等)進行研究,而華為去年一年就投入了約900億進行技術研發,依然無法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顯然,芯片產業並不是阿里達摩院一己之力能夠推動的。



高挺觀點


不能

目前阿里達摩院只是自主研發了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雖然Ali-NPU性能將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構AI芯片的10倍,而製造成本和功耗僅為一半,性價比超過40倍。未來,Ali-NPU的能力,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視頻、圖像處理需求,還可以通過阿里雲進行計算能力的輸出,賦能各行各業。但是這只是針對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這方面的芯片。

相比於美國的高通、博通、仙童、Intel等等,他們製造的芯片範圍非常廣泛,比如手機的CPU芯片、射頻芯片、WiFi藍牙芯片、基帶芯片等等,都是阿里達摩院不能比擬的。


張小澤


4月19日消息 阿里巴巴達摩院近日正在研發一款卷積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領域。此前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美企業向中興出售任何電子技術和通訊元件,這或將加速阿里在芯片行業佈局,解決當前中國芯片對外依賴問題。那麼,能否完全替代美國的依賴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繼續討論。

近段時間,中興事件被炒的沸沸揚揚,而當阿里宣佈這一消息時,中國“缺芯”的問題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我們先看有哪些廠商在做芯片。

1.華為 海思系列芯片

華為海思系列芯片被認為是國內芯片的最高水平。華為的海思系列芯片,是和中科院合作研發,搭載於華為手機上。

2.小米芯片

小米的芯片是和大唐聯芯共同研發,大唐聯芯和小米的合作顯然是雙贏的結果。對於大唐聯芯而言,尋找小米為合作伙伴,不僅可以獲得一筆資金,還為聯芯找到了穩定的搭載平臺,使其能夠複製華為麒麟、三星獵戶座的垂直整合模式。

3.珠海的炬芯科技

炬芯科技主要是做消費類產品芯片,包括音頻、多媒體、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

4.聯發科的MTK

聯發科是臺灣一家科技公司,是全球十大IC設計廠商唯一的亞洲公司,而其生產的MTK手機芯片,主要是做低端市場。

那我們再看阿里巴巴達摩院正研的這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芯片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此款芯片的研發,未來將會更好的實現AI智能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

阿里這款Ali-NPU將主要用於滿足視頻、圖像處理需求,並可以和阿里雲相結合,通過阿里雲進行計算能力的輸出,進而通過雲服務滿足其他行業的需求。

分析認為,到2020年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46.16億美元,約佔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12.18%。人工智能大勢之下,芯片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同時AI芯片是人工智能淘金熱中的“賣水人”而人工智能革命也將引起芯片業格局的重新調整。AI芯片可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突破美日韓技術包圍圈的戰略領域。

“自研 AI 芯片”是阿里佈局“中國芯”的戰略組成部分。目前達摩院芯片研發團隊,在美國、上海兩地已達數十人,預計年底將達百人。此前,阿里已經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中天微等多家芯片公司。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下,不少中國科技企業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制裁的中興。而從國家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來,國產芯片的研發也必須加速了。中國只有科技強大了,中國才能硬起來,強硬沒有硬就強不了。

至於說完全替代美國的依賴這個說法還是不夠準確的,我們需要芯面貌,實現彎道超車,不僅僅是阿里一家做芯片,更需要萬眾一芯,擰成一股繩。


AI中國


不請自來。

去IOE是是阿里馬雲先提出來的,最後做成了,並做出了阿里雲,解決了阿里的核心難題,小型機算力和成本問題(小型機計算能力和高成本)。

從馬雲成立的平頭哥半導體,可以看出,馬雲還是想解決雲計算算力和硬件成本問題(量子計算機,量子芯片,ai芯片等),以達到理想的“(獲得)無限計算能力”,為將來萬物互聯(物聯網)提供高速或低延遲計算響應。

經典計算機(芯片),基礎專利及其應用專利大部分掌握在美歐手裡,他們有先天優勢和強大的專利壁壘,不好突破。但將來萬物互聯時,經典計算機計算能力已不能滿足萬物互聯場景應用需求。

量子計算,ai芯片(可能)是未來計算機(芯片)發展的方向,阿里馬雲在這個時候成立平頭哥並向量子計算,ai芯片方向發展,在美歐專利壁壘沒有形成前加入競爭,成功的概率應該很大。

經典計算機(芯片)不可替代,中國也不可能在這個方向超越西方,專利壁壘在那裡,人家不授權,你什麼也做不了。


柏樹灰歐


不請自來

我可以說不能嗎?

歐美等國芯片技術已經成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做了知識產權保護,中國企業想在一段時間內去超越歐美已經做出的技術做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那是不現實的。

總所周知,不管是阿里和阿里達摩院都沒有涉及過通信技術行業,如果就靠收購一箇中天微加自己的達摩院就想超越,未免有些不切實際!芯片製造研發,比的是科技 人力 財力,阿里短時間都做不到。目前最好的就是國內已有的幾家芯片研發企業聯合一致對外,這可能回加速中國企業芯片研發速度


眾謀不懈


芯片不是一家公司、幾家公司投入個上百億千億短時間就能突破的,個人認為,芯片是一個戰略性產業工程,基礎的不穩必然無法支撐產業的崛起;我國芯片技術與西方最大的差距在於基礎的研究,這也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拋開這些,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打水漂,正如董大媽宣稱格力投入數百億美元造芯也不過是個口號、表示一下對國產芯片的支持罷了。

要想芯片產業的整體突破,必須以國家扶持為主導、相關產業公司為載體、量化細分,集中人才、資金去攻克相關技術難題,再推以民用、服務社會,形成良性循環,一步步做大做強,到時候超越西方也是指日可待了。

關注我,誠信互粉,粉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