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程硯秋三事

劉乃崇

劉乃崇,天津楊柳青人,著名戲曲理論家、評論家、收藏家,幼嗜戲曲,見聞頗廣,閱戲極多,與梨園名宿王瑤卿、荀慧生等及各地方戲曲名家相交深厚。編輯《新戲曲》、《劇本》、《戲劇報》,兼事戲曲評論,佳文頻出。著作等身,見聞廣,戲極熟,有“問不倒的戲包袱”綽號。

一、程拜梅為師在哪年哪月?

 近讀一文,述考清末民初陳瀏《睇海樓詩》中收有贈一些京劇藝術家的詩,極有價值。其中說到"關於程硯秋的六首,作於己未(1919)"。錄有《贈程郎》和《又贈》兩首,詩中有"上壽爭誇舞態新,散花重現掌中身。"等句,其按語為: 風按:己未,程硯秋十六歲,程比梅小十歲,拜梅為師是次年(1920)的事,此時已私淑而上演了梅氏的新戲《天女散花》。…… 這裡涉及到程硯秋拜梅蘭芳為師的時間問題。因我記得應是1919年,此言1920年,乃檢閱了一些書中的記述。

有關程硯秋三事

程硯秋早年之《戰蒲關》 

 何時希《梨園舊聞》(收在《京劇談往錄三編》)中有《程硯秋學藝成名》一節,記有羅癭公因同情程硯秋而借了錢為程從榮蝶仙處贖身,程"既離榮門,則衣、食、住、學戲轉無著落,則有李釋戡等介紹為梅蘭芳之徒。……時約民國四年後事,尚名程豔秋時也。此皆釋戡丈為我言之者。"臺灣丁秉燧《菊壇舊聞錄》中所記為民國七年(1918)三月羅癭公為程贖身,"並且轉介各名士捧場,命程師事梅蘭芳,再從王瑤卿學戲。"上海江上行《六十年京劇見聞》中有《訪吳富琴談程硯秋》一節,記吳先生談的:"我十七歲出科,十八歲那年(1921)和程硯秋同搭慶興社高慶奎的班。……那時他已結識羅癭公先生,由羅介紹向梅蘭芳執弟子禮。因而時去梅家走動。"這幾份材料中沒有指出程拜梅的具體時間,只限在1915年和1918年以後, 1921年以前。 

 程先生自己的記述當是可靠的,在《程硯秋文集》中有兩文說到此事。《我所走過的道路》 中說: 在十四到十六歲時,這三年中癭公師曾給我訂下每日的課程表:……後來嗓音漸漸的恢 復,又拜在梅蘭芳先生門下執弟子禮。 

 《我的學藝經過》中說: 我十七歲那年,羅先生介紹我拜了梅蘭芳先生為師。前文是以實際年齡紀年,十四到十六歲之間,應是1918年到1920年之間,沒有說拜師的具體時間。後文中有的地方說的是虛 歲。程先生生於1904年元旦,也就是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因此他的虛歲應比實歲大兩歲,那麼,十七歲也就應是十五歲,是1919年。

有關程硯秋三事

梅蘭芳與程硯秋

 梅先生在《追憶硯秋同志的藝術生涯》一文(收在《梅蘭芳文集》)中也說: 我們訂交的時候,硯秋才十七歲。那時他剛倒倉,在家休息,羅癭公先生帶他來拜我為師,希望我對他有所幫助,我曾給他說過《虹霓關》、《女起解》、《玉堂春》等劇。 

 這裡說的十七歲,自然也是實歲十五了。 近十年中,出版過兩本程先生的傳記。胡金兆《程硯秋》中說:"程豔秋十五歲時,拜梅蘭芳為師,這是羅癭公的精心安排。"塗沛《程硯秋傳》中說:"為了豔秋的深造,羅癭公把豔秋引薦給戲劇界兩位有名望的藝術家,一位是首屈一指的旦角藝術表演家梅蘭芳,一位是戲曲教育家王瑤卿。豔秋十五歲這一年,向梅蘭芳行了弟子禮。"兩書中都說的是十五歲,可能都是根據程先生的文章所記。 

 為梅先生編寫的年譜也有兩種。朱家溍、朱文相《梅蘭芳年譜》(載《戲劇論叢》1984年3期,可惜沒編完)中所論和王長髮、劉華《梅蘭芳年表》(收入《梅蘭芳藝術評論集》),中同在民國八年(1919,已未)條中記有:那年梅26歲,"經羅癭公介紹,程硯秋拜在梅門下 執弟子禮。"說梅先生那年26歲,也是虛歲。 

 程先生的次子永江編寫的《禦霜年譜》(載《戲劇藝術論叢》第二、三輯,也沒編完,其中註釋每有訛誤)中把程拜梅的時間也記在1919年。而其根據的材料除去程先生的文章外,還有兩件我們所看不到的,一件是"1954年末發表的年表",一件是"1955年之親筆年表"。如此程拜梅的時間在1919年則可肯定了。 

 但從這個《禦霜年譜》中還提供了一個值得重視的信息。那就是在這一年的2月8日到10日間,還有2月19日羅癭公從寧滬等地寄給程先生的兩封信。前一信內容有:"又看了王靈珠的《春香鬧學》,甚好,比你先生差不了多少,比韓世昌強得多了。"註釋中說:"此處'你的先生'指喬蕙蘭先生。"喬蕙蘭生於咸豐九年(1859),當時已60歲,早已不演戲,此處"你先生"看來應是指梅先生。後一信內容有:"小鴿子要與梅先生的小鴿對親,你師徒二人是親家了。"已明確梅、程是師徒關係了。羅癭公離京南去是在2月7日以前(《禦霜年譜》中有羅在2月7日自南方來信),可證明程拜梅是在1919年2月7日以前。 

二、《春閨夢》的原作者是誰?

 在很多書裡提到程硯秋演的《春閨夢》時,都寫明是金仲蓀(如胡金兆《程硯秋》、塗沛《程硯秋傳》、《中國京劇史》(中卷)、《京劇劇目辭典》等)。 

 但我在30年代初,曾聽說《春閨夢》一劇的原作者姓魏。當時我母親有些閨中女友,時相過從,其中有被大家稱為魏大太太、魏四太太兩妯娌。聽她們說,《春閨夢》初稿是魏大太太的先生寫成。魏先生還曾贈給我家一本他的詩集,經過60年,詩集已佚,魏先生的名字我也記不清了,此事一直記在我心裡,惜無旁證可稽。

有關程硯秋三事

程硯秋之《春閨夢》 

 近閱1936年在北平出版的《半月劇刊》(沈聞雅主編)第一期,編者在一篇評《荒山淚》和《春閨夢》的文章後面加一按語:《春閨夢》劇本初稿,系父執魏瑗父先生遺作。描寫兵兇戰危,頗具深心。今觀徐其祐君此作,因以追念前輩文采,不無懷慕人琴之感。 這就證實了我在少年時留下的印象不錯。不知還有沒有可能瞭解魏先生的名字、身世和他寫《春閨夢》初稿經過的人。 

三、程硯秋何時登泰山?

 老友著名攝影家張祖道拿來他在泰山絕頂所攝照片,照片上是在一塊石褐上刻有"禦霜"兩個大字,下綴"程硯秋"三個小字,石碣立於山石一角之巔。祖道兄告訴我,這是他在泰山主峰玉皇頂上發現的,亟攝下留念。祖道問我程先生何時曾登泰山,我答不上來。 我就此事問過曾為程先生寫傳的胡金兆、塗沛二位,他們也不知程先生登泰山的時間。塗沛在《程現秋傳》中記有程先生在濟南、青島演出的情況,那是1932年,其中不僅有程先生在山東演出時受到觀眾歡迎的記事,還有軍閥張宗昌給程先生六萬元遭拒絕的記事(這件事,胡金兆的《程硯秋》書中也有所記,只是在1931年前)。當然程先生改名硯秋是在1932年元旦,其後又改字為禦霜,1932年赴山東演戲時即可能登泰山而刻石,但其時奔走於膠濟之間忙於演出,未必能有時間。 後聞雲燕銘說,她在濟南演出時,程先生曾去看她的戲,當時程先生自南方演戲後北歸,因天津發水,火車不通,困居濟南。那是哪一年呢?雲燕銘一時也沒有想清楚。天津發大水,當是1939年,但是否程先生那年到過南方,也不知那年是否登過泰山。但"禦霜"二字正合程先生那時的心情。 

 今將祖道兄所攝照片發表,請識者有以教我。

 

 (《中國京劇》1996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