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脫離補貼政策 競價上網倒逼行業技術突破

近日,關於風電競價上網的討論一直在持續,之所以會產生這一討論,是因為,根據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從5月18日起,對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要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除了分散式風電項目可不參與競爭性配置,逐步納入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範圍。同時主管部門放開了對風電項目的“照顧”,推向競爭性市場,放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有專家稱,今年風電招標單價有的低至0.2元/千瓦時至0.3元/千瓦時,較之多年前0.8元/千瓦時的水平降了一半還多。風電現在已經具備了與火電等傳統能源競爭的能力。所以,風電行業(的補貼)該斷奶就要斷,一個行業不可能永遠靠補貼生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已經有企業公開表示,由於風電市場競爭導致淨利潤出現下滑。

風電上下游企業“回暖”存差異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最新統計,前三季度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達1219萬千瓦,佔全國新增裝機中的15%,發電量超過了2600億千瓦時,相當於去年全國總的風電發電量的87%,同比顯著增加,在全國用電量中佔比達5.2%。

我國風電行業今年的棄風率也在下降,各項數據均顯示,行業正在不斷的向好發展但需注意的是,受到補貼滑坡和風電電價逐步市場化的影響,下游風電場建設降成本的區域傳導至風機及零部件製造商,促使該板塊競爭激烈。

塔架製造商泰勝風能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樣大幅下滑,其所稱的影響因素之一便是,“相關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毛利率進有所下降。”

除泰勝風能外,華儀電氣在剛剛公佈的三季報中表示,前三季度利潤將減少,公司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500萬元到2500萬元,同比減少43%到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900萬元到1200萬元,同比減少74%到99%。

與秦勝風能一樣,對於淨利下滑華儀電氣方面稱,風電市場競爭加劇及部分項目的建設進度延遲,致使風電設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不過,有觀點稱,風電行業升溫,往往是下游先於上游。對此,有專家稱對於風電行業來說,在發電上網比較容易被補貼和調整電價,同時如果導入更多的售電開放市場,發電端很容易反彈。但製造端仍然是產能過剩,而且很難短期內實現技術研、突破,因此惡性競爭仍然很激烈。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風電上不了網的就真的上不了,但能上網的都能掙到錢,可是,設備端沒有差異,因此競爭很激烈。”上述專家稱。

而從發電端企業的三季度業績可以更直觀的印證上述專家級機構的觀點。

核心業務為風電場運營的銀星能源前三季度預盈0.59億元至0.65億元,實現扭虧。該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所屬新能源發電企業利用小時增加,營業收入增加。

與此同時,涉足風電場運營的金風科技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其自營風電場發電量同比增加;泰勝風能在與投資者互動時則稱,目前風電場投資積極;天順風能在預測前三季度業績時也披露,其在風電開發領域發電規模不斷擴大,利潤持續增長。

仍需要技術創新不斷提高

對於上述專家提到的惡性競爭,有企業內人士稱,“風電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補貼的逐步退出,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一些企業的發展,但更大程度上,會促使一些企業不斷加快技術進步與管理的優化,降低發電成本,參與市場競爭,但市場化競爭不應只關注設備價格,而應該考慮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成本,避免行業的惡性競爭”。

當前風電發展迎來新階段,面臨市場競爭、電價退坡、棄風限電、補貼拖欠、生態環保等諸多挑戰,設備供應廠商、開發商等整個行業都在積極面對,進行各方面的探索,但政策的持續性對行業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波動期,信心決定資源的配置走向。

而今,現在制約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根本轉變,成本和技術不再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下一步行業需要積極呼籲打破傳統電力體制機制中存在的障礙,繼續推動電力系統的變革。

但在新的形勢下,風電的發展既面臨與傳統能源的競爭,還面臨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擠壓。相對應地,本土風電項目建設也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如何應對新的環境,成為所有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風能將要回歸市場屬性,通過積極的市場競爭不斷進步。風電開發商未來或在競爭中,傾向於技術實力更強、發電效率更高的風機廠商。這需要更多的技術能力,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機組技術水平和質量,同時還要進一步控制成本。

风电行业脱离补贴政策 竞价上网倒逼行业技术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