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和南陽爭諸葛亮,那麼多年過去了最後誰是贏家?

南陽事兒


其實不存在贏家輸家,不要有這個爭奪的想法。因為諸葛亮留下的文化遺產,在襄陽和南陽都客觀存在。

歷史上隆中肯定就在襄陽了,這個沒什麼疑問的。《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的南陽是當時的南陽郡,比現在南陽市的範圍大得多。根據《華陽國志》,可以確定隆中是在襄陽西北二十里。而且當時南陽郡宛縣(今南陽市一帶)早被曹操佔領,襄陽一帶才是劉表的勢力範圍,諸葛亮的社會關係也都在這邊。

那麼古隆中就在今天襄陽市,沒有任何疑問,連南陽市委宣傳部在76年編寫的《諸葛亮小傳》都承認了。《中國歷史地圖集》主編譚其驤教授也認可了,連某位長者都在襄陽題詞“古隆中”,這還有什麼值得質疑的呢?

那麼南陽又有什麼呢?有歷史悠久的武侯祠。據說在東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在宛縣就拜訪了諸葛亮的故宅,之後在這裡就有諸葛廬、武侯祠的修建,唐代不少詩人在此都留下了名篇,宋金時期一度焚燬。今天的南陽武侯祠系元朝修建。注意,這裡雖然不是歷史上的古隆中,但武侯祠本身也源遠流長。

所以說,今天的南陽一再和襄陽爭奪古隆中,其實沒有太多必要,南陽有自己的武侯祠,本身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文化資源。與其花太多沒必要的口水,不如發展自己實際存在的資源。正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林屋公子


我支持國務院!我支持河南省政府!我支持南陽市政府!國務院說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河南省政府說“躬耕於南陽”不是今南陽市。南陽市政府說今襄陽隆中是躬耕地!

國務院編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諸葛亮“詞條說:“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往依荊州劉表。隱居南陽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隴畝…“該書沒有”臥龍崗“!


河南省政府組織編纂的《河南風物誌》說:“(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結茅隱居,他躬耕壟畝,攻讀史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很明顯,這裡所說的南陽系南陽郡,並非今日之南陽市。後人出於仰幕,於今日南陽建祠以祀。”


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說:“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諸葛亮在這裡度過了十個寒暑”。“小小的隆中實際上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所以他自稱‘躬耕於南陽’。”


1987年由南陽市博物館印刷的導遊性小冊子《武侯祠簡介》也說:“諸葛亮隱居在南陽的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

國務院、河南省政府、南陽市政府都承認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不相信政府還能信誰?


楚襄人


關於名人的地域之爭,曾經一度成為一種熱潮,甚至,西門慶也有人爭。相比而言,南陽襄陽諸葛之爭要“正經”的多。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或許沒想到,《出師表》這篇文章2000年後不僅成為了中學課堂要求必背的千古名篇,也導致了兩個地域之間的明爭暗鬥。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此南陽到底在何處?

東晉時期,襄陽人習鑿齒在其所著《漢晉春秋》一書中稱:“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此語既明確了隆中方位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又指明隆中歸屬為南陽郡鄧縣所轄。雖然這句話只言隆中為亮“家”,未指明即亮當年躬耕受三顧處,但後世一些學者常將此言作為亮“躬耕於南陽”的註解,爭論也由此而始。

唐宋時期,南陽諸葛廬、南陽諸葛亮已是名揚天下,大量文獻記載諸葛亮躬耕受三顧於南陽。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初,琅琊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徹底否定了習鑿齒等人的隆中屬南陽說,視隆中為諸葛亮“寓居地”。

南陽武侯祠是全國14個武侯祠建設最早的一座,北宋時期,規模不斷擴大,如今,每年前往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參觀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這是人民的選擇,遠勝於“徒有虛名”。


東方今報


這些年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我想都是贏家,南陽一直都是歷史名城,有沒有諸葛亮南陽都無法被遺忘,商聖范蠡,謀聖姜尚,醫聖張仲景,詩聖杜甫,智聖諸葛亮,這些都是南陽的驕傲,無形之中都得到了宣揚,南陽底蘊悠長,人傑地靈,雖然一直低調,但這樣更能顯示南陽的厚重感。襄陽這些年發展得很好,對諸葛亮的宣傳更全面,對襄陽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更好的了提升,有利於以後得發展。南陽也應該多像襄陽學習,好的資源也要多宣傳,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這點南陽確實要感謝襄陽,襄陽再怎麼宣傳諸葛亮,始終都繞不開南陽這個梗,無聲無息中也宣傳了南陽,雖然這並不是襄陽的初衷,但還是有要記得襄陽的好處,有個有錢任性的鄰居,也是無奈的事情,好在無傷大雅,共同發展吧!



七彩圖鋪


我說呢,襄陽老說諸葛亮是襄陽的,原來襄陽說古隆中在襄陽現在地域。

然後我有個疑問!現在區劃改變能把歷史給影響了??

杜甫自己都認為自己是洛陽的,現在鞏義屬於鄭州,所以就說杜甫是鄭州人?你確定杜甫不起來抽你?

南陽市作為南陽郡的歷史延續,不管古隆中現在在哪裡,東漢末年古隆中就是在南陽,諸葛亮南陽就是南陽,何必那麼多解釋。

以現在的地域解釋古代地域名人?鄭州吞了開封,鄭州就是宋都了?

切莫便下襄陽到鄭州呀!!!!


雒下書生


襄陽和南陽爭奪諸葛亮是在利益的驅逐下,假如諸葛亮本人沒有出名,就是凡夫俗子一枚,我想襄陽和南陽也不會為一個死了多少年的人,爭得死去活來的。

諸葛亮代表著歷史文化的魂寶,是一座城市對外展示的名片,身為南陽人個人觀點,就是襄陽在強詞奪理的爭,南陽到沒有說伸手到別人碗裡搶食物!

說說襄陽吧,襄陽為了經濟利益大肆修建古隆中,這些景點都是後期人工修建,岳飛的出師表也盜拓印南陽臥龍崗的,並且刪去岳飛的序言,不惜血本運作7次討論會,花費幾億成本對襄樊地名更改為襄陽市名字。

說說南陽吧,諸葛亮本是自己的,也不怕別人來搶,臥龍崗確實沒有襄陽的建造的氣派大氣,就每年一直在運作諸葛亮文化節。

  諸葛亮躬耕地究竟在什麼地方?請看三國志、岳飛出師表,看李白杜甫的詩,看歷史歷代皇帝的詔書。

南陽最受益,南陽不怎麼宣傳諸葛亮,而襄陽一直在宣傳,但最終結果各路名人都到南陽臥龍崗。

馬琳王浩劉國樑奧運冠軍組團來南陽臥龍崗

張豐毅到臥龍崗

樂嘉到南陽臥龍崗

歡迎你關注:南陽事兒 瞭解更多資訊!


南陽事兒


引用古人顧嘉衡一手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沒有所謂的贏家,共同開發三國資源才是最後的贏家。目前來說,襄陽佔據主導優勢,從學術界公認的情況看是在襄陽,而非南陽。但是倆地的歷史文人學者是紛紛引經據典,經常“隔空喊話”,互不相讓。

根據已故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唐長孺在1990年為《諸葛亮躬耕地望論文集》作序時的說法:“東漢末年劉表出任荊州刺史,曾經將州治所遷至襄陽。當時,南陽和南郡都是荊州的屬郡,漢水南岸瀕江的萬山是兩郡的分界山,萬山之東屬於南郡襄陽縣,萬山之西屬於南陽郡的鄧縣;諸葛亮躬耕的隆中,屬南陽鄧縣管轄,它在今襄陽城西20裡(即襄陽市所屬隆中)……這一切,魏晉南北朝史籍中有明確記載;與諸葛亮《出師表》中自己所說的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指東漢末年隆中屬南陽郡鄧縣)也完全吻合。”

另外我們 也知道,今天的南陽市,在三國時期並非叫南陽,而是叫宛城,和襄陽城一樣,同屬於南陽郡轄地。如今的行政地區把南陽劃為河南省,把襄陽劃為湖北省,就鬧出了這麼一出。

為什麼倆地熱衷於“爭奪”諸葛亮,無非有三點:一是:諸葛亮躬耕苦讀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之地,三是:隆中對策提出之地。這三點是核心,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戰略構思,自然也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可以說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以及諸葛亮本人,都是三國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具備巨大的無形資產。所以,明清時期都在爭論,至今誰也不服誰,也就不存在誰是最後的贏家。也許那一天,襄陽,南陽同屬於一個行政區,回到 南陽郡的管制,也許爭波就會平息了。


怡閱荊楚


這段時間,看到很多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爭的文章,讓人覺得奇怪,諸葛亮躬耕於襄陽隆中不是已有定論了嗎?教科是這樣說的,諸葛亮家鄉琅琊地方誌,他工作時間最長的成都地方誌分明記載了。。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襄劉表處。玄死後,諸葛亮躬耕於襄陽城西隆中。這表述的難道還不清楚嗎?就連南陽出版的《諸葛亮小傳》也承認,諸葛亮躬耕於襄陽隆中。著名的《隆中對》是諸葛亮的作品,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一個到襄陽投靠劉表的人,卻跑到宛城去了,這豈不是可笑?我們知道,你可以叫醒一個睡著的人,但你決對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可以斷定,南陽人還會爭奪下去,畢競誰也堵不住人家的嘴。但歷史是鐵的事實,其實全國人民心中都有數。就讓南陽(宛城)的兄弟們自娛自樂去吧!


金海緣31057275


講點理,好不好?

漢承秦制。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在行政區劃上仍然推行秦朝的郡縣制,但漢初分封諸侯王,因此亦同時實行封國制,即郡國並行。到了漢武帝時期,隨著郡國調整和開疆闢土新置郡縣,到了元封年間約有110個郡國,都在朝廷轄治之下。這樣的局面,給統治管理帶來了難度。為了保證政令暢通,糾舉汙吏,漢武帝開始把全國除了京畿附近以外的一百餘個郡國分為十三部,每部置一刺史,巡察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後又增設司隸校尉。隨著刺史職權不斷擴大,治所亦逐漸固定下來。從京官逐漸變為地方官員 ,與郡縣形成隸屬關係,“刺史”更名為“州牧”。漢朝地方行政建制逐漸由郡縣二級制演變為州--郡(國)--縣三級制。

漢末,以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諸郡為司州,總共十三部。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隸校尉部)、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冀州、幷州、幽州、荊州、揚州、交州、涼州、益州。

荊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長沙 桂陽 武陵 零陵

南陽郡:秦置。三十七城(縣):宛、冠軍、葉、新野(故名新都)、章陵(故名春陵,漢世祖更名)、西鄂、稚、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陽、平氏、棘陽、湖陽、隨、育陽、涅陽、陰、酇、鄧、山都、酈、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順陽、成都、襄鄉、南鄉、丹水(故屬弘農郡)、析(故楚白羽邑,有武關,故屬弘農郡)。

南郡:秦置。十七城(縣):襄陽、當陽、江陵、秭歸、中盧、編、華容、邔、宜城、臨沮、枝江、夷陵、州陵、州陵、夷道、巫、很山(故屬武陵郡)。

江夏郡:漢高帝置。十四城(縣):西陵、西陽、軑、鄳、竟陵、雲杜、沙羨、邾、下稚、薪春、鄂、平春、南新市、安陸。

長沙郡

:秦置。十三城(縣):臨湘、攸、荼陵、安城、霝阝、湘南、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醴陵、容陵。

桂陽郡:漢高帝置。十一城(縣):桂陽、郴、便、耒陽、陰山、南平、臨武、含眶、湞陽、曲江、漢寧(漢順帝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秦昭王置,故名黔中郡,漢高帝更名。十二城(縣):漢壽(故名索,漢順帝更名)、臨元、元陵、元南(漢世祖置)、孱陵、零陽、充、辰陽、酉陽、遷陵、鐔成、作唐。

零陵郡:漢武帝置。十三城(縣):零陵、泉陵、營道、營浦、令道、桃陽、都梁、夫夷、始安、重安(故名鍾武,漢順帝更名)、湘鄉、昭陽、烝陽(故屬長沙郡)
很明顯諸葛亮不是在現在的南陽市。所以請不要爭論,不要爭論,所有的證據我都有擺出來。


萌萌噠姑姑


這個答案恐怕全國網友都是心知肚明,諸葛亮在襄陽生活十年的事實從古至今都有記載。

遠的不說就說建國後的河南省相關部門和今南陽市組織部都曾公開闡述過諸葛亮在襄陽躬耕十年,有據可查。

前些年襄陽被評選為《中國三國文化之鄉》和全國首個《中國三國文化研究基地》等榮譽稱號就是對襄陽的肯定和對歷史上的襄陽在三國時期的所付出及優越歷史給的表彰。諸葛亮生活的年代恰巧就是三國時代。

許多50後、60後以及七零後、八零後對襄陽的瞭解遠大於對南陽的熟知度。

有人會說襄陽是一座會講故事且退步的名城,其實不然,襄陽為啥會講故事?源於襄陽曆史文化多姿多彩,讓歷史上許多的文學家不得不借用襄陽打開個人知名度。

古有羅貫中,今有香港金庸,他們的著名寫作裡離不開襄陽。如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再如新時代經典著作《神鵰俠侶》,在這兩本名書裡無時無刻提襄陽。

在《三國演義》中大概三成的文章與襄陽有關;《神鵰俠侶》中的全國俠義之士齊聚襄陽共抗大敵。

儘管有人會說一些書籍把襄陽捧成了神話,這也不盡然。

因為我認為襄陽在歷史上有著輝煌成就才能被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所懷念。三國時,蜀國丟掉襄陽使得偏居西南。南宋時,襄陽大戰成為當今世界戰爭史的一篇知名論述。南宋丟掉襄陽的後果直接導致亡國。

襄陽的底蘊可以從華夏第一城池可以體現出來。作為全國少有的城牆基本完好的歷史文化名城,想想都知道誰更有說服力,至少可以站在城牆上遙望清幽漢水浮想聯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