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甩帽」勁不松

脫貧“甩帽”勁不松

脫貧“甩帽”勁不松

廣西日報 2018-10-23 ■ 本報報道組 記者 韋鵬雁 執筆 本報報道組

10月17日早上7時許,馮麗仙帶著孩子騎上電動車,從龍州縣龍州鎮城南幸福家園出發,十多分鐘後來到霞秀小學。目送孩子進入校門後,她騎車返回,8時左右來到小區一樓的一家小賣部上班。

馮麗仙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她說:“住進來差不多滿一年,成了真真正正的城裡人。”城南幸福家園是龍州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559戶2300餘人。馮麗仙一家四口於2017年11月入住,100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只掏了1萬元。

城南幸福家園位於龍州城南進城大道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宜商宜居。馮麗仙一家原住在八角鄉隴均村隴助屯的泥瓦房裡,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新居舊房差別巨大,但搬遷前馮麗仙還是有擔憂:“在家裡還有幾畝地,怎麼也能吃飽飯;進城了開支大,要是沒活幹,買米的錢都沒有。”

但進城沒過多久,擔憂就煙消雲散了:不僅務工機會多,還有專門針對搬遷戶的招聘會。馮麗仙為了照顧家人就近找了現在這份工作,愛人則在一家批發店裝卸貨物。上個月,馮麗仙工資1900元,愛人有2500元。

一人就業一家脫貧。龍州利用粵桂扶貧協作契機,與廣東省鶴山市合作,讓城南、城北兩個安置點189人就業;建成5個扶貧車間,引進企業2家,讓155名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龍州是我區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1年至2017年減貧10959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91%。成績巨大,但龍州上下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崇左市委常委、龍州縣委書記秦昆說:“扶貧攻堅永遠在路上,我們要繼續跟蹤幫扶,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能致富。”該縣從就業創業、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互市貿易、鄉村旅遊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0月17日下午,龍州公安部門、相關鄉鎮幹部在水口鎮共宜幸福家園召開現場會,商討搬遷群眾戶口遷移、便民政策落實等事項。

共宜幸福家園位於水口口岸邊,與越南一山之隔,安置了777戶搬遷戶。龍州通過“易地搬遷+邊貿扶貧+扶貧產業園+駐邊守疆”模式,讓搬遷戶搬得出、留得住、有發展、能致富。水口鎮鎮長左濤介紹,通過給搬遷到邊境安置點的搬遷戶發放邊民互市證,引導其參與互市貿易及邊貿服務增加收入。據統計,搬遷戶通過邊貿扶貧,人均每月可增加收入1600元以上,達到“借邊發展、靠邊吃邊、穩邊固邊、興邊富民”的效果。

在上金鄉卷縫屯,農民梁福海正為即將到來的榨季做準備。他走在甘蔗地旁,看著一根根粗壯的甘蔗,臉上露出笑容。初步測算,他家今年10畝“雙高”甘蔗地產量超過70噸,比往年多30噸左右。

2017年,梁福海一家脫貧了,但今年各種幫扶政策都沒少,特別是縣裡出臺的甘蔗低產改造獎補政策(每噸獎勵50元、總數不超3000元),激發了他的種蔗積極性。加上妻子劉彩霞到扶貧車間打工,家裡的收入明顯增加。兩口子感嘆:“黨的政策真好,扶我們脫貧了又再送一程。” (記者 韋鵬雁 執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