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港珠澳大橋上的陝西元素!

【新朋友】點標題下“華商網”訂閱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2018年10月23日,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這座橋,堪稱世界橋樑建設史的巔峰之作。建設困難之大、條件之複雜,可以說是全世界範圍內同樣規模的工程都沒有遇到過的,甚至有人說港珠澳大橋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足以見她的歷史地位。

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牛呢?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55公里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標準

42萬噸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樑,僅主體工程的主樑鋼板用量就達42萬噸,相當於10座“鳥巢”體育場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500人

21家企事業單位、8所高等院校組成了超過500人的科研隊伍,共完成項目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 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申請專利454項

“零傷亡”

港珠澳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過程實現海洋環境“零汙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

1200億

大橋工程全部投資1200多億元人民幣,是目前世界跨海大橋投資最大的工程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6.7公里

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主要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沉管對接而成

約76000噸

一節沉管在水中的排水量約為76000噸,超過遼寧號航母滿載時的排水量67500噸

7釐米

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的水深處對接,誤差在7釐米以內

30分鐘

珠海和香港的通行將從過去的陸路3、4個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壓縮到30分鐘車程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8級和16級

建設者們自主研製出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承載力月3000噸,可抵禦8級地震和16級颱風,為大橋安裝上了“定海神針”

這個超級大工程的順利完工,可以說是舉國之力的一場勝利,而這其中陝西元素扮演的重要角色,讓我們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也能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感到自豪和驕傲。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01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蘇權科,祖籍陝西省岐山縣,1962年5月出生,1988年9月畢業於長安大學(原西安公路學院)公路系橋樑與結構工程專業,隨後進入廣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從事科研、設計工作。

2004年港珠澳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全面啟動,蘇權科先是擔任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技術負責人,後擔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全面主持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

在蘇權科的帶領下,一百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發表論文逾500篇、創建工法逾40項,他本人也多次飛赴世界各地拜訪行業領軍人物,觀摩了上百座名橋;反覆論證修改了幾百本設計施工方案,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02

國測一大隊承擔大橋首級控制網布測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國測一大隊全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常年駐紮在陝西西安。本次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國測一大隊承擔了大橋首級控制網布測任務。從2008年9月23日至11月15日,國測一大隊技術人員僅用53天時間,就完成了粵、港、澳測區的踏勘和項目設計,為快速推進大橋首級控制網布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1月中旬,國測一大隊選派精兵強將,進駐港珠澳大橋測區作業。2009年2月10日,港珠澳大橋首級控制網測量項目提前完成外業工作,進入數據處理及資料整理和彙編階段。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2009年3月8日,港珠澳大橋建設籌備辦公室在西安主持召開港珠澳大橋首級控制網測量成果評審驗收會。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港珠澳大橋首級控制網總體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完全能夠保障後期施工需要。

身處西安的國測一大隊無疑是支“英雄大隊”,自1954年成立以來完成了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重力測量、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建設、西部無人區測圖、海島(礁)測繪、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測繪等工作,曾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201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回信,對參加首次珠峰測量的老測繪隊員建立的功勳給予高度讚揚,對以國測一大隊為代表的一代代測繪人作出的突出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03

中鐵寶橋為港珠澳大橋打造核心部件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總部位於寶雞的國內最大鋼橋樑製造商中鐵寶橋,承擔了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重達43000多噸的鋼樑和鋼塔生產製造任務,鋼橋樑總長2.6公里,兩座鋼塔高度超過100米,佔全橋鋼結構總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6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其中,兩座“風帆形”鋼塔的生產製造,是中鐵寶橋面臨的重中之重和難中之難。

為全面達到120年使用年限的要求,公司先後投入巨資對江蘇揚州、廣東中山生產基地進行了升級換代,對整個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引入了自動化生產線,配裝了焊接機器人,特別是將鋼塔在工廠整體制造完畢後,採用整體大節段吊裝的工法,這在國內橋樑建設中還是第一次。

最終在由第三方進行的無損檢測中,中鐵寶橋生產製造的鋼橋樑和鋼塔100%達到大橋技術標準,被國內橋樑專家譽為“開創了我國橋樑建設的新紀元”。

04

長安大學為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貢獻力量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及校友充分發揮公路橋樑隧道方面的專業優勢,根據工程建設的需求開展多項技術難題攻關。多支技術團隊為大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沙愛民、陳華鑫教授團隊承擔了“節段式沉管隧道路面關鍵技術”研究任務。這一科研項目針對節段式沉管隧道管節之間變形大的突出問題,設計提出了合理的路面結構和沉管接頭的路面材料設計方案,良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謝永利教授團隊承擔了“外海厚軟基大回淤超長沉管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項目中的兩個專題研究,研究成果為準確評估港珠澳沉管隧道在多工況條件下的基底回彈、沉降、縱向剛度變化情況以及沉管隧道剪力鍵的優化設計提供了重要支撐。

劉健新、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了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結構抗風性能試驗研究工作。團隊提出的主樑渦振抑制措施大幅降低了該橋主樑風致振動減振費用,實現了颱風期間橋塔施工的安全,確保了主橋工期。

“我有幸經歷了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橋樑建設。初期我們國家資源匱乏,材料技術落後,老一輩橋樑人員兢兢業業,因陋就簡,他們也有一種夢想要建世界上最好的橋、最難的橋。我們很有幸,在改革開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伶仃洋建了一座港珠澳大橋。我們可以告慰老一輩橋樑人。希望我們國家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橋樑達到世界一流橋樑的標準和水平。”

——蘇權科

不僅是咱陝西人,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施工,前後有超過2萬名工作人員為大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為他們每一個人點贊!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綜合華商報、寶雞日報、陝西日報等

骄傲!港珠澳大桥上的陕西元素!

(添加華寶個人微信:huashangwang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