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我一直都說,要為《芳華》寫點兒什麼,先是看了電影,接著是鋪天蓋地各式各樣的《芳華》影評,懷舊的、批判的、感動的、痛心的,潮水四面八方瀰漫而來,人從地球被剝離,遠遠發配到了外太空,東西南北都是北,又都找不著北。我覺得不行,還是得買本小說回來看看,看看原著,看看嚴歌苓是怎麼寫的。

當代的小說家,嚴歌苓是很高產的一位。這不是因為她天生故事多,而是勤奮。在美國經過專業的寫作訓練,嚴歌苓一直很勤奮地寫寫寫。美國的寫作訓練會執著地向你植入一個觀念:寫作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這和我們以往認為的作家主要靠天賦是那麼不同。有天賦的人有,勤奮的人也有,而天賦加上勤奮,就會讓既缺少天賦又常態性犯懶的普通人望塵莫及。這幾年嚴歌苓的小說一直在出版,還時不時被改編成影視劇,《天浴》、《梅蘭芳》、《金陵十三釵》、《陸犯焉識》、《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這麼一長串作品,足見她的勤奮。

難得的是,嚴歌苓沒有在勤奮中套路自己。有些聰明人忍受不了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勞動,於是總結經驗、摸索捷徑,久而久之,那些看起來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都不免沾染上了慣性的油滑。但嚴歌苓沒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和前一部不一樣的作品。她擅長寫女人,但每一個女人都是一個和前一個不一樣的女人。她擅於捕捉細膩的微光。《小姨多鶴》裡,日本姑娘多鶴隻身一人流落在異國他鄉,沒有親人,她就生孩子,“她要為自己生出親人來。”這一句話如震耳的轟鳴,轟開了熱鬧喧譁的浮沫,露出人性蒼涼的底色。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嚴歌苓是深諳人性的,她的小說感性的細膩中自有理性的冷峻。她要讓我們看到的,是縱橫交錯,剪不斷理還亂,是難以用善惡是非分辨得清清楚楚的真實的人。好的小說家都不是塑造角色,而是角色帶著她走。嚴歌苓既有作家對現實的冷眼旁觀,又有女性對生活的細膩柔婉,或許還有些天生的母性,溫柔慈悲。她跟隨著何小曼怯生生的眼睛,到了女孩子們如花般盡情綻放的文工團,怯懦敏感遇上大膽肆意,便是一場硝煙四起的恃強凌弱。何小曼的身上,有著青春期女孩的全部脆弱,也有著青春期女孩的全部倔強,她能夠選擇的捍衛尊嚴的全部方式,就是在沉默中保留自我,保留對父親的徹骨思念,保留對劉峰的深切理解,保留即使被她人嘲笑、踐踏,卻仍然倔強冒芽的對美、對愛的渴望。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小說《芳華》讀下來,感覺前半部的筆墨給了劉峰,後半部則深情凝望著何小曼。劉峰被文工團的男女們戲稱為“雷又峰”,幾乎團裡所有人都接受過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他不斷獲得榮譽,卻也不斷地在青春荷爾蒙膨脹的文工團被擠兌、架空。走過青春的人總不由慨嘆“年輕真好”,可年輕究竟好在哪裡?好在可以迷茫,可以犯錯,可以拼著熱氣蒸騰的一腔孤勇去愛,去恨。然而劉峰實在是太好了,他和所有人混沌胡鬧的青春之間隔開了一條政治正確的鴻溝,一端是自私任性,另一端是無私豁達。年輕最是叛逆,挑戰權威,與正統為敵。

無處安放的躁動想要揭開一切虛偽的面具,證明“其實你也沒什麼大不了”,於是劉峰因為擁抱撫摸丁丁,成為眾矢之的,所有人在痛批劉峰的同時長噓一口氣:原來偉光正是不存在的,是人終究會露出小辮子,水平面上再是一派安穩平和,水下依舊是暗礁森然。剝去劉峰“模範”的外衣,他也不過是個荷爾蒙驅使著的有著七情六慾的流氓混蛋罷了。

世事就是這麼荒涼,真正的流氓混蛋們一邊忙於造神,一邊更熱衷於把神推下神壇,摔個粉身碎骨。劉峰的人生因為一抱一摸而萬劫不復,所有人都忘記了,他們曾經切切實實接受過他的好,糖餅還在空氣中飄蕩著絲絲甜香,費心費力做好的沙發還等著在炊事班馬班長的婚禮上大放異彩,可是劉峰就這麼在所有人憤恨的揭發和批判中默默收拾行裝,發配到偏遠的伐木場。臨走時,只有何小曼敢來給他送行。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劉峰對何小曼來說,是冰冷之中感受到的唯一溫暖。這個從小跟隨母親改嫁,在夾縫中小心翼翼狹縫存身的姑娘,是那麼渴望愛,渴望關懷。本應該享有的愛大段大段缺失,留下的空白令她變得如同一頭驚恐的小獸,時時手足無措,時時縮緊自身。她的皺皺巴巴在一派舒展的女兵中顯得那麼格格不入。沒有人喜歡她,甚至還有人趁機以踩她一腳來表示自己的高傲與合群。唯有劉峰,不嫌棄她溼漉漉的汗臭,不嫌棄她終日慌張不定的神情,寬容大度地溫柔託舉起她,託舉起一個女孩七零八落的自尊。

讀完《芳華》,唯有這兩個人和他們的命運沉浮最令人牽肚掛腸。作為作家,嚴歌苓保持了她的真誠與深刻,她借蕭穗子、郝淑雯之口,一遍又一遍地表達著對劉峰的懺悔。劉峰一直是善良的,他緘默著許多人不堪的秘密,緘默著他對林丁丁的愛,丁丁的兩次婚姻皆以失敗告終,這個一心憑藉婚姻過上好日子的上海姑娘最終獲得的是在別人的豪宅裡寂寞地孤寂。有的人越是年歲增長,越是脂玉一般溫潤冰潔,如何小曼;有的人越是老去,越是庸俗破敗,如同丁丁。劉峰一直不去見丁丁,也不看丁丁的照片,他守住對丁丁的愛,更守住丁丁的芳華,這何嘗不是對丁丁最深沉的愛,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而何小曼則在她裝病被髮配野戰醫院的那一刻,倔強地表達出了與文工團裡她們的不屑為伍。她守住了自己的善良,可心卻在戰爭的殘酷面前被摧毀得七零八落。戰爭的傷痛疊加於命運的傷痛之上,徹底摧垮了這位又一次被強制推上神壇的普通人,小曼的瘋癲如同另一場高原之上的高燒,在她的潛意識深處,或許這是帶著她逃離這個充斥著虛偽與假話的世界的唯一辦法,最好辦法。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相較而言,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則在這些人性的悲涼之上加上了一層昏暖的濾鏡。或許是他的文工團生活實在太順風順水,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回憶;亦或許是他熟知如今中國的電影市場,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最能獲得大多數人的鐘意。他的鏡頭下,文工團青春無敵、美麗難擋,滿屏的靚麗光潔給人以巨大的視覺衝擊力,激發出本能的對美好胴體的喜愛,電影院裡,無論男女,都在一開場就全神貫注,淪陷在視覺盛宴裡。

而接下來的故事,馮小剛則有條不紊,分頭擊破。懷舊的,跟隨者文工團解散前最後一場酒宴哭得傷春悲秋;喜歡戰爭片的,則被極富衝擊力的炮火紛飛轟炸的震耳欲聾;現實的會發現,只要年歲增長,所有女神的歸宿都是大媽;而細膩敏感的則被劉峰和小萍(書中的小曼)在車站前的溫暖相擁所感動……馮小剛真是人精,他太瞭解,觀眾需要什麼、想看什麼了,一部《芳華》八面玲瓏,獲得極高的票房,這是馮小剛的能耐。

馮小剛的《芳華》與嚴歌苓的《芳華》,孰優孰劣?

嚴歌苓和馮小剛算是在文工團的題材上一拍即合,兩人都有過文工團的生活經歷,創作這個題材,源於懷舊。區別在於,一個是把人性徹底鋪張開來;一個則是加上一層濾鏡,打上了暖色的柔光。

只不過,加之以柔光,卻仍然遮掩不住那底色的荒誕,隱藏的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