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

中医常常讲“调神”。

很多人觉得调神很玄。为什么呢?

我们的认知过程中,思维用的原料(感受与概念),表达用的语境、知识体系、模式是现代版的,偏重文字、概念和理论、分科。但是,因为现代人缺乏对无形的神、气的感受与经验,教育过程中也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的概念,所以,让现代人面对既未感受过,也未接触过这类传统医学的概念的时候,自然是有困难的。

一些谦虚谨慎、心胸开放的学者会一边存疑,一边学习,并且小心地求证。这个求证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概念的澄清、理论体系的对比与重建,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在环境、人、事物的交接互动中,真实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的实质与现实世界的契合。

而习惯立足于已知去对待世界的大脑,往往盲目反对,这也显得僵化而封闭。

从心理学来说,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通常人都会心存恐惧。很多时候,反对是一种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条件反射,反对程度越高,说明内心的恐惧和心智的固化程度越强。

传统与现代,有着不同的思维程序。一个只装了excel 的脑袋碰到一个只装了word 的脑袋的时候,彼此都会觉得对方很玄,而且他们可能会立场统一地怀疑photoshop先生的世界观,认为他有幻视,需要吃药。也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崇拜得不得了。

关于调神,再换个说法,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现代研究认为,人的下丘脑下方是垂体腺,它是人体所有内分泌腺,包括胸腺、肾上腺、性腺的控制中枢,大脑控制人体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所以,假如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他的肉体功能也会相对和谐一点。这是近20 年来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叫做“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轴。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懂一些吗?其实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术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觉得挺科学的就接受了。

对于中医,现在大家比较关注一些具体的治病方法。但《黄帝内经》认为,治病是失常严重而不得不做的事,养生才是大道。

养生的方法很多,从形气到精神,不同层次。首先是养神。有句话叫作“精神内守”,“形与神俱”也是一个意思,即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

传说印第安人有个风俗,走得太快会停一停,白人就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印第安人回答:“走得太快了,我的灵魂跟不上。”

这类认识在《黄帝内经》里面是非常多的。被思想拖着的肉体走得太快,或是想得太远,就容易“魂飞魄散”,因而“形骸独居”,就离行尸走肉不远了。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像一个房间里,主人在家,小偷就不敢进来。精神内守的时候,人就像不漏气的气球,三焦会运转得很好。如果你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在思考,想得很遥远,心到处跑,而不在自己这里,晚上也不好好睡觉,那就是“开而不阖”的状态。如果一直处在这种状态,就会亏空。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

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所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所以中医认为一切病开始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形病。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这个状态,年纪大一点,经历多且还能“精神内守”的人容易做到。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简单、朴素了,神容易安下来,因为不折腾了。“狂心稍歇”,神就容易清净。故宫有乾清宫,“乾”就是天,天对应神、气,地对应肉体。《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里面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清净的时候,你的精神志意就相对稳定调和,阳气阖得住,邪气就不容易伤害你。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这里是讲精神失于专注稳定的后果,此谓自伤,会消耗我们的生命力。

壮士在文明社会

关于形、气、神的望诊,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学习,《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描述了不同类型的体质。人有“骨节之大小,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还谈到布衣匹夫之士和王公大人的不同,后者往往“身体柔脆,肌肉软弱”,不能耐受太强烈的治疗。我们现代城市里很多人的体质、心质都柔弱无力,体魄、心志不足,生活、学习、事业就会辛苦些。

简单来讲,“形”有轻重与厚薄,气有虚实开阖,神有定散、敏钝、清浊。

比如张飞、樊哙体形厚重,他们的气是什么样的呢?作为武将,大多是厚重偏实的。以他们应对危难的自如和灵活来看,神是相对定且敏的。

想象一下萧何。萧何的神肯定也是定和敏,更是清晰的。他的形气呢?跟武将相比可能稍微薄一点。

林黛玉,她的神很敏感,但很弱,而且不定,所以才会被细小的事物扰动,看到花落就触景生情。现在很多人还追求这个调调。这里有种美,但是病态的美,是生命力不足的表现。林黛玉的形气肯定是不足的。

还可以从传统的相学上来学习体会中医的望诊。相书上讲:形气神偏厚且定的人主富,有钱、有资产、有资源;形气偏清,尤其是神气偏清透干净且定的人,主贵。一般来说,出家人的神气也是偏清的,因为不入世;有风骨的文人、艺术家也有清逸之气,因为与自然交流得多些; 清官,因为洁身自好,有清正之气。神清一点,身体也就干净些,邪气少,即使邪气进来也不容易留下。

厚的人宽容一点,能容,能化。神气清是好事,如果太瘦、太虚,容易孤僻或者挑剔,容化的力量不足。各有长短,要取长补短。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从临床来说,厚重的人吃素淡一些比较好,因为厚重容易存东西,留邪气。现在问题来了:体质或神质偏厚重的人,气的运行是偏开还是偏阖?

听众们:阖。

李辛:对,他们容易阖,所以容易收聚东西。这个趋势就决定了他们未来容易发生的问题。

比方说张飞或者李逵那种体质的人,画里都是膀大腰圆的,喜欢吃肉、喝酒,他们的三焦是一个大锅炉,需要的水和煤很多,火力大、功率大,压力也大。他们要是活到50 岁以后,比较容易得什么病? 堆积的病。

听众:脂肪肝。

李辛:对。还有比如高血糖、高尿酸,如果脾气暴一点又不爱运动,容易得高血压。

这样的人气壮如牛,如果在古代去打仗,要背几十斤的兵器,戎马生涯能够化解掉内在的压力和堆积的力量。现代很多三高的人如果活在古代会健康很多。

我刚到北京生活的时候,买菜碰到个卖猪肉的北方男人,像古代的樊哙,夏天上半身裸露着,胸肌发达,都是毛,一身汗。我说来两斤肉,他很不屑地看看我,两斤?北方人一般都买五斤、八斤炖一锅。我说,人少,吃不了那么多。他说,好吧。手起刀落剁下一块,一称还就是两斤。

这在古代都是壮士,在文明社会是很憋屈的。哪怕以后他有钱了,喝拉菲、开宝马,跟很多小心翼翼的文明人周旋,那个雄壮的生命力还是没去处。

现在这个时代的城市生活,人们头脑用得多,身体用得少,坐得多,动得少,社会要求循规蹈矩。但很多人的内在是有像武将一样的生命力的,所以很多能量就没有去处。

城市里有香道、茶道、书画兴趣班、参禅打坐等活动,但是静的多,动的少,需要坐下慢慢练的多,痛痛快快出汗的少。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有文雅的一面,也重视勇猛精进、浩然蓬勃、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虽然书画、茶道也是表达生命的一种通道,但还不够,我常常推荐人去学武术,比如咏春拳、八卦掌、形意拳。这类把力量发出去的“阳性”活动适合厚实的人群,以及身心内部有能量,但没合适通道的人群。慢跑、徒步也可以。

生命力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达到开阖得当。开得出去,收得回来,得到一个“中和”的自然状态,不能瘀在里边。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出版。

...................................................................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于2018年5月在立品图书出版。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店有售。

当当购书 京东购书

...................................................................

第六章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五

当当购书 京东购书

................................................................

阅读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请移步QQ空间“李辛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