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電視台《梨園春》節目爲什麼可以收視長虹?

商丘人不知道的商丘事


說真的,《梨園春》現在的收視率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題目中說它收視長虹我是心存疑問的。不過,作為一檔戲曲類綜藝節目,能活到現在,並且還能繼續下去,已經是一個奇蹟了,即便是央視,能堅持24年的綜藝節目也屈指可數,曾經的《曲苑雜壇》早不見了。



那麼《梨園春》為什麼到現在這麼受歡迎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河南或者說豫劇龐大的戲迷群體。不要小看戲迷的力量!在《梨園春》開辦擂臺賽紅火的那些年月裡,不少省外的電視臺也開始跟進,開辦當地主要戲曲劇種的擂臺賽,但多數持續一段就辦不下去了,因為後來沒人來報名參賽了,沒的辦法,戲迷就那麼多。但河南或者豫劇的戲迷就不一樣了,河南人雖然年輕人看戲的不是太多,但目前五十歲以上的人群基本都愛看戲,豫劇的戲迷除了河南,周邊省市甚至更遠的地方也有很多,有這樣龐大的戲迷群體,養火一檔戲曲欄目並不困難。



二、河南戲的魅力無窮。《梨園春》並不拒絕外來劇種,唱河北梆子和評劇的都拿過年度的總冠軍,對於這點,《梨園春》足可以標榜自己夠公正,不排外!但《梨園春》的重心還在河南戲上,不得不說,我們的河南戲整體發展還是很給力的,有那麼的經典劇目和名家,而且,《梨園春》在發展和變革的同時,河南戲也在不斷髮展,他們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促進的。目前的河南戲,還有不少資源在等待著《梨園春》來開發,比如豫東調,比如沙河調等等,只要人們愛看河南戲,《梨園春》就有活著的理由啊。

三、《梨園春》欄目的不斷創新。當然了,這種創新未畢盡是好事,比如《梨園春》改來改去改到現在,反而破壞了擂臺賽的完整性,比如我至今仍懷念早期《梨園春》的守擂,再比如《梨園春》的五年擂主爭霸賽和十年擂主爭霸賽的過度消費,讓《梨園春》後面舉步維艱。但變總比不變強,適當聽取下戲迷群眾的心聲,而不是全憑著領導的喜好來,總是好的!



最後,我想說一句,其實我已經很久不看《梨園春》了,不知道其他戲迷最近一次收看《梨園春》是在什麼時候,我是在去年夏天。


戲劇說


眾所周知“豫劇”是河南一個比較傳統的節目,而《梨園春》的節目宗旨就是發揚中國戲曲文化、河南豫劇文化等……以戲迷擂臺賽的方式把這檔節目呈現在大眾眼前!



《梨園春》自1994年一開播就深受領導、專家、觀眾的一致好評,漸而成為了河南衛視的一個名牌欄目,居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




《梨園春》對繁榮電視文化、推動河南戲曲文化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梨園春》的影響下,各地電視臺的戲曲類欄目和戲曲頻道也相繼推出,所以說《梨園春》在戲曲節目中更佔著主導地位。《梨園春》這檔節目還曾先後獲得眾多獎項:“星光獎”、“金鷹獎”、“蘭花獎”等等……也是一檔中國生命力最強的電視節目之一!



河南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位居全國各地戲曲文化之首。是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隊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成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而《梨園春》節目的創立更把河南豫劇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作為一名河南人,希望“自家節目”能真正的“收視長虹”吧!雖然它不及各種綜藝節目那麼火熱,但它也代表著一種民族文化,理應傳承。


Sunshine娟子


說道《梨園春》,每一個河南人都不陌生,第一印象首先想到的是兩位耳熟能詳的主持人——龐曉戈和倪寶鐸。

 

《梨園春》是河南衛視於1994年推出的戲曲類綜藝欄目,至今已經有24年的歷史了,欄目主要以豫劇為主、並彙集全國各地不同戲曲劇種,以戲迷擂臺賽方式呈現的一檔戲曲綜藝旗艦欄目,目前已成為中國電視界戲曲欄目的第一品牌。

 

對於上世紀90年代來說,電視機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更不要說有一檔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綜藝節目了,所以《梨園春》一經推出,就受到熱捧。同時作為一個河南人,每個人都會哼上幾句《花木蘭》、《朝陽溝》等經典豫劇,而《梨園春》正好符合了廣大群眾的需求,不管是豫劇也好,還是越調、曲劇、京劇,正是這些綜合性的戲曲糅合到了一起,又以戲迷擂臺賽的形式來展現,讓欄目有了看頭;還有年終的、五年的擂主爭霸賽以及轎車等豐富的獎品,賺足了群眾的眼球,所以收視率也是節節高升。

 

縱觀現在,綜藝節目氾濫,娛樂圈是非紛雜,導致了綜藝節目的收視疲軟,觀眾也出現了審美疲勞,手機電視互聯網的普及,讓一切的事物都沒有了新鮮感。

 

作為河南人,還是希望《梨園春》欄目越辦越好,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為廣大戲迷群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節目。



東方今報



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自1994年開播以來,連續23年收視依然火爆,不僅是河南電視臺的王牌欄目,也是河南文化宣傳陣地的一張靚麗的名片,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河南是人口大省,豫劇作為河南的地方劇種,根植於中原深厚的文化土壤,有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影響力非常廣泛,截止目前,全國有豫劇劇團的省份包括:豫魯蘇皖、晉冀陝新疆、甚至到祖國的寶島臺灣,受眾近6億人,梨園春欄目以豫劇為載體,本身傳播廣泛,不僅組織在河南演出,還去臺灣、澳大利亞等演出,相互成就;

第二、梨園春欄目包容性強,不僅宣傳傳播豫劇等河南地方戲,還兼收幷蓄京劇、黃梅戲、晉劇、河北梆子、評劇、陝西秦腔等以及其他地方小劇種,為我國戲曲和文化的傳播、傳承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梨園春欄目緊跟時代步伐,二十多年來,節目編排形式、舞臺布建等不斷提升和完善,不僅老年人愛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孩子也喜歡看;

第四、梨園春欄目作為河南電視臺的王牌欄目,以宣傳傳承戲曲文化為己任,二十多年來收視長虹,獲獎無數,也和地方政府重視文化建設以及國家的支持密不可分!


李正立1


一、《梨園春》欄目概況

《梨園春》是河南衛視在1994年開播的一個以河南地方戲曲為主,彙集國內其他戲曲形式的戲曲綜藝類旗艦欄目。1999年3月《梨園春》欄目進行了全面改版,經過反覆實踐和論證,找到了一條以現代電視手段為表,傳統戲曲為裡,且能有機結合的道路。尤其是戲迷擂臺賽的設置,使節目具備了參與性和競爭性的特點。《梨園春》最早在中國大陸將“海選”的概念引入戲曲節目中,充分調動起戲迷觀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也使得欄目收視率不斷攀升。改版後的第一年,《梨園春》欄目平均收視率穩步上升到14.26%,居河南衛視播出節目的第一位,也因此成為河南衛視的名牌欄目。此後在固有節目框架的基礎上,不斷對欄目進行調整,2004年,先後組織了近20期特色鮮明的主題晚會,推出“2003年全年擂主總決賽”和“1999年—2004年五年擂主總決賽”;2005年,《梨園春》開始用全國視角辦欄目,舉辦“擂響中國—首屆梨園春杯全國戲迷擂臺賽”,連續7天在河南衛視進行現場直播,也開了河南電視臺首次使用數字轉播車對兩個演播室同時進行現場直播的先河。2006年8月,推出子欄目《擂臺緊急風》;2008年,推出子欄目《好戲天天看》;2009年,“十年擂主爭霸賽”貫穿全年。[1]這些改進,為《梨園春》欄目品牌的延伸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同時也為觀眾開拓了更加寬闊的展示平臺,進一步提高了觀眾的參與熱情。

2006年9月17日,《梨園飛歌》大型戲曲交響音樂會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舉行,開了我國電視戲曲類欄目跨國、跨洋直播的先河;2007年春節,《梨園春》進行了為期13天的南美巡演,為當地人民瞭解河南、瞭解中國搭建起一座文化橋樑。另外,《梨園春》還陸續開展了烏魯木齊戲曲周、北京戲曲周、臺灣戲曲周等活動,在中原乃至全國觀眾中不斷掀起收視狂潮。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GSM)統計:河南省平均收視率為25.9%,河南省農村平均收視率為40%,地區市縣平均收視率為35%,鄭州市平均收視率為18%;在全國各省市的收視率也不低於12%。這在河南電視臺的歷史記錄中都是罕見的,可以說,《梨園春》是以中原文化為基點、以戲曲藝術為內容的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欄目,連續20年的收視率不斷提升顯示了它的成功。

二、成功的原因

《梨園春》欄目在傳播中國傳統戲曲劇目時,把傳播的劇目定位於傳承中原深厚的戲曲文化,並因此獲得了成功。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欄目特別注重保持劇目的本來面目,使得對劇目熟悉的、不熟悉的受眾都可以對其有較深的瞭解,滿足了受眾瞭解、欣賞傳統戲曲文化的需求。其次,《梨園春》還挖掘、推廣了一些瀕臨滅絕的地方劇種,如河南道情、宛梆、大調曲等,還有省外的劇種如陝西眉戶、彎彎腔等,使一些深受地方戲曲文化浸潤的受眾對其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成為《梨園春》的鐵桿粉絲,保證了《梨園春》的收視群體。再次,欄目利用電視媒體的傳播平臺,發揚光大戲曲文化,一些劇情和劇種介紹、展現,使戲曲文化得到傳播,也使受眾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戲曲文化的認識,為戲曲文化培養了一批新的愛好者,為《梨園春》欄目,也為戲曲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中國戲曲研究所的仲呈祥稱,在戲曲逐漸衰落的時刻,是《梨園春》延續了戲曲的生命。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席導演張文龍說,對於河南來說,辦好《梨園春》的意義無異於保護殷墟的意義。河南是一個戲劇文化深厚的省份,戲曲資源豐富,受眾群體龐大,這樣一檔戲曲欄目從開辦之初就不存在缺乏市場的問題,獲得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梨園春》不僅注重加強欄目自身的內涵建設,還定期舉辦外出表演類活動,特別是近幾年來,堅持走出去到臺灣、悉尼等地表演演出的做法,將我國的戲曲文化進行了最大範圍的傳播,獲得了很高的社會美譽度,也進一步提升了欄目的品牌影響力,為《梨園春》欄目的收視率和品牌競爭力的穩步提高拓寬了道路。

《梨園春》欄目不斷推陳出新,幾年來,先後打造了《梨園春》《擂臺緊急風》《好戲天天看》等子欄目,舉辦“中國豫劇節”等大型戲曲文化活動,拓寬了欄目品牌,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種品牌凝聚力,共同擴大《梨園春》欄目的影響範圍。

《梨園春》欄目平民文化色彩濃郁,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裴豔玲說,《梨園春》真正的魅力就是展現老百姓自己的藝術,這種形式喜聞樂見,也是其生命力持續長久的原因。戲曲擂臺賽的節目形式,平民化的主持風格,大量的互動環節,接近民眾日常生活的劇目,既活躍了現場、愉悅了受眾,又拉近了欄目與受眾的距離,這種作為媒介四重銷售之一的按摩內容銷售,能極大地提高當下生活壓力巨大、生活節奏較快的受眾的滿意度。

三、存在的問題

(一)節目現場觀眾狀態有明顯的引導跡象,現場氣氛控制力有待提高。在節目現場,觀眾的情緒狀態有明顯人為導引的痕跡。例如在需要觀眾喝彩鼓掌的鏡頭時,主持人有時直接主動要求,而不是通過話語引導或現場氣氛推動所產生的觀眾情緒狀態的純自然流露,這樣會使得屏幕前的受眾產生一種被矇騙的做戲的感覺,同時也顯現出節目主持人調動、掌控現場的能力有限,受眾會進而將這種情緒轉化為對節目本身的不滿,從而影響節目的播出效果,降低受眾的滿意度。另外,兩位主持人配合不夠默契,有搶話甚至是各說各話的現象。

(二)各部門協調不足,直播節目現場節奏過快。《梨園春》的許多擂臺賽直播中,都有主持人不停地傳遞信息,受眾反應時間過少,甚至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其結果是受眾在根本不瞭解主持人所表達的意思時,演員已經開始演出,勢必會給受眾心理帶來不適的感覺。尤其是當下多數受眾都是抱著娛樂的心態來觀看節目,過快的節奏會加重受眾的心理壓力。直播節目現場節奏把握不當,主要是由於欄目組各部門工作未能協調到位,諸如演員沒有在後場準備停當、道具管理沒有分配到人等一些不該出現的情況所導致的。這樣會增加主持人的壓力,從而影響其正常的現場把控能力。另外,由於《梨園春》舞臺展示的大多是名家名段,缺少對整部戲的介紹和了解,場面簡化,內容單薄,不利於全面欣賞戲劇之美,觀眾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而不能真正地“看門道”,影響了欣賞戲劇的環境,沖淡了戲劇文化的內涵。

(三)育新方面過於保守,商業色彩較濃。《梨園春》欄目開播20年來,一直是龐小戈和倪寶鐸主持,主持風格變化不大,太長時間的主持似乎已經磨去了他們的激情,同時受眾也容易產生視覺審美疲勞,一些受眾已經開始對《梨園春》產生厭倦。正常的擂臺賽或省內的晚會現場,《梨園春》會邀請一些擂主參加節目,但是在外出表演中,欄目組往往推出的都是一些名角,這樣會導致名角斷層和節目水平的參差不齊,不利於戲曲藝術及《梨園春》自身的發展。另外,隨著節目知名度的提升,商業色彩越來越濃,現場的廣告牌、主持人的服裝贊助、節目中間插播的廣告,甚至擂臺賽的獎品都有贊助的成分,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沖淡了觀眾的好感度。

四、提升河南衛視收視率的方法與措施

河南衛視其實也存在著與《梨園春》欄目類似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河南衛視要發展自己,可以借鑑《梨園春》的成功模式,堅持以弘揚中原傳統文化為突破口,發揮自身優勢,同時要注重創新,用創新模式改進傳統文化,提高其鏡頭表現力,帶動河南衛視的發展。

(一)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擴大按摩成分。首先,在媒介的四重銷售模式中,按摩信息的銷售是最為重要的銷售內容之一。[2]據發佈的2011年省級衛視創新節目來看,娛樂節目成為省級衛視應對競爭的有力武器。因為電視作為娛樂工具的本質屬性和電視觀眾對“享樂”的普遍追求,在新聞生產侷限性相對較大的情況下,娛樂節目生產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措施,這點在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的成功中也得到了有力佐證。

其次,河南衛視作為文化大省的上星頻道,當然不能丟棄其優勢文化資源空搞娛樂,那樣既難凸顯我們的優勢,也難辦出有特色的欄目。可以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擴大按摩成分:一方面,用現代文化革新傳統文化。關於這一點,其實已經有港臺音樂人為我們開闢了道路,例如當下很流行的陶喆的《蘇三說》、信樂團的《one night in北京》,這些都是藉助於戲曲藝術改編的現代歌曲,卻在青年人中大為流行,傳唱率很高,很好地傳播了中國的戲曲文化,也調動了青年人的戲曲熱情,中國的戲曲以後可以適當地採用這種形式培養戲迷。不過,這在河南的豫劇中還沒有出現,如果《梨園春》蒐集此類曲目播出,會獲得很好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河南衛視也可以探索相類似的戰略實施,比如讓一些明星參與固定節目諸如電影介紹等欄目的主持,讓一些群眾參與社會性新聞的播出製作,拉近河南衛視與受眾的距離。

再次,提高按摩成分的品位。要提高電視臺的綜合實力,必須提高受眾的層次,如果僅僅在一些低層次、低學歷受眾中推廣,是不能在全國競爭中獲得最終成功的,而要提高受眾的層次,首先要提高的就是節目的品位,特別是按摩節目的品位。現實情況是,河南衛視的按摩節目通常只在低層次的大眾中得到關注。例如收視率很高的《情感密碼》,它所講述的只是一些在言情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所謂的感人故事,看了開頭對結果就有八九分的猜測,這樣的故事只能滿足文化層次很低的受眾群,在文化層次較高的受眾中很難得以推廣,這樣就很難提高廣告客戶的水平,在競爭中就會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河南衛視在今後的節目策劃中,一定要注重節目的文化品位,逐步培養一批高品位的受眾,形成良性的雙向互動。

(二)文化細分化。現代受眾更要求藝術表現個性化,所以用一類綜合性欄目去滿足所有的受眾或者是很大的一個受眾群不太可能取得較高的收視率,要想在媒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獲得成功,必須細分市場。

首先,細分內容。例如在《梨園春》欄目中,擂臺比賽可以將不同的劇種分類比較,因為不同的劇種有著不同的表現力,很難將其拉平均進行比較。只有細分,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開,才能真正地做到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其次,細分受眾。可以創新性地製作出一批受眾群很小的節目,例如只評價喜劇電影的電影推介欄目,這樣就可以獲得這部分受眾的好感,保證穩定的收視群,而中國的受眾總體有十幾億之多,任何一個小的受眾群都可以保證節目的正常收視率,從而獲得一定的廣告客戶,維持欄目的正常運轉。

(三)加強雙指揮鏈的協調。只有控制好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協調關係,才能製作出優秀的節目。而控制協調關係,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良好的規章制度。在各部門,要有詳細的工作流程,並且具體地分配給負責人,如果出現問題,應該有嚴厲的懲罰措施;在上下級之間,管理者要運用好權變原則,根據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管理對象選擇不同的管理方法,並且預測不同方法的效果,最終選取一個最好的方法,否則只能導致電視臺的發展走向死衚衕。

(四)解放育新思想。育新代表著電視臺的發展活力,也能為電視臺的發展培養後續力量,不然,一個電視臺的繁榮只能是一個時段、一個時期的繁榮,不能持續下去。而育新要從兩方面來著手:首先是主持人,河南電視臺應該不斷地扶持新的主持人,不斷地更新節目形象,防止觀眾產生視覺審美疲勞。應該給予這些新主持人機會,不要太多地顧及失敗的可能性,因為也許對於節目本身而言的失敗,在受眾心目中是一種新奇的形式,會激起他們收看的慾望。其次是用一系列新的文化節目來實現河南電視臺推廣中原文化的宗旨,目前河南衛視的文化內涵只是體現在如《梨園春》《鑑寶》等個別節目中,這樣很難像湖南電視臺在全國受眾中形成娛樂全中國的印象,所以當下河南電視臺的主要任務在於推出一系列新的文化節目,例如製作出介紹中原傳統文化的欄目,相信會很快確立河南衛視的形象。

(五)確立全球戰略。只有勇於競爭、勇於走向全球,才能爭得一席之地。所以,河南電視臺也應該確立全球戰略。但在推向全球的過程中,首先要在同時段,在國內、國外推出不同的專場節目,這樣才能迎合當地口味。其次,目前河南衛視在國外多是演出類節目,沒有真正的正常類播出節目,這樣就會限制河南電視臺在海外的發展。再次,應該聯合國外一些類似的節目共同播出,這樣就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

(六)轉變廣告營銷模式。首先,要多增加嵌入式廣告,不能在直播節目中穿插過多的錄像廣告,這樣會使受眾產生厭煩,轉看其他節目,以致節目收視率過低。其次,整合廣告,排除一些不適合欄目的廣告,以免廣告給欄目帶來不好的影響。再次,組織專業團隊發展新的文化。例如在《梨園春》中,組織專業的戲曲創作人編寫新的劇目或者戲歌,在節目中插播,取得成功後,就可以賣出版權,獲得相應的收益。

借鑑《梨園春》欄目的成功經驗,積極提升河南衛視的收視率,創建宣傳中原文化的電視品牌,是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宣傳、推介中原文化的一項重大課題,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放肆去High


梨園春怎能再青春?

〈舞臺〉要多用紅,黃,暖色調,現在的黑,藍冷色調人看了提不起精神,看看原來的梨園春舞臺,山西走進大戲臺的舞臺光色佈置多誘人。

〈採音〉沒有改版舞臺時還聽著可以,樂隊的音質清晰,現在聽著霧濛濛,板胡音也弱化了聽不清,樂隊挺大一堆西不西中不中的,裡面板胡,笙,司鼓,梆子四核心音量太小,這還是豫劇樂隊嘛?

〈字幕〉字體碼數偏小,省內人看老劇可以不看字,年輕人看戲詞才懂劇情,不然一頭霧水,省外人更的靠字懂劇。

〈樂隊觀賞〉其實看樂隊演奏的鏡頭還可以再多點,這樣節目才看起來立體豐富,河北的絕對有戲欄目就是這樣,什麼都是景色,觀賞樂隊也是藝術享受。

〈廣告〉觀眾席裡的廣告牌做的太次了,幾元的成本吧!也不統一,一家企業一個樣子亂糟糟的,廣告牌鏡頭時旁邊假歡迎觀眾,假鏡頭也出來了,這根本就是鏡頭拼湊,這種行為很反感,做節目要如做人品,廣告太多了。

〈評委〉看看什麼人都可以當評委,修鞋的,廚子,瓦匠都行,還有中原第一醜女,真醜,中原第一胖子,嘴真雜,兩人把收視率毀的差不多了,換臺吧反胃。

〈主持〉我喜歡程誠的主持風格,不拘謹,不掩飾,真人真情,24年了,有些工作人員已經人心疲憊,可以大換血,要有幹勁的。

〈外省曲種〉要想演到2000期,必須把外省藝術也得安排進來,專門節目後段設一個小環節,光唱豫劇能堅持唱幾期而不頻,節目嘛要收視率放第一,才談豫劇保護,節目都死了,你用什麼工具保護。

〈選段〉寧願把那幾個老段子唱到吐,也不讓其他劇目藝人,漏漏面,難道豫劇就那幾個人,幾個段子了,感覺想護著哪些門派似的,水深啊真不懂。

〈名角〉必須兩星期請一次名家唱20分鐘戲,包括外省劇種,增加觀賞性。

〈平民〉除了打擂主,還得有群眾推薦板塊,推薦到誰誰就可以去唱唱,平民舞臺平民推薦多好,唱段上應該把常唱的和規定唱的分開,都唱經典段子,那容易頻繁過多,節目不新鮮就不好看了。

最後說兩句,河南衛視臺原來臺標好看溫馨,現在的採音不清,樂隊板胡與笙音量不大,板胡音色很一般,不是優等好板胡,謝謝。





戲曲宮殿


10年以後全國才真正的進入到網絡時代,也就是說10年以後的梨園春就走下坡路了,因為網上的娛樂節目太多了,有很多人都追求自己的新寵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些年齡大的老年人和一些真正的豫劇迷在看,但不能說豫劇生命力不夠強,那些真正的豫劇迷那個愛呀!那可是雷打不動,正因為有這些真正的豫劇迷其樂在豫劇的這片天地中,使得梨園春仍舊能夠收視長虹,再加上豫劇受眾區域多,要想使梨園春這個欄目冷下來那可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有的人說梨園春的評委團不該用其它劇種的評論人,這誰說的可不對呀,一個好的單位就是要能納入和推出,這個梨園春應該說做的還是挺好的。還有人說梨園春欄目裡不該有這不該有那,在這裡咱說呀,不管是啥只要是圍繞著戲曲曲藝的應該說都沒錯,你不喜歡只能說是個人愛好不同或者是那個節目不夠好而已,總的來說,梨園春是一個受眾區域非常大的欄目,她要讓受眾群體喜愛就得吸收和推出,所以就要有改變,如果你真單純的喜歡哪一種劇,你可以到網上搜,我們現在是網絡時代,網絡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書劍36


梨園春首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河南人對地方戲基本都耳熟能詳,全國各地有河南人的地方基本上都能聽到河南戲曲。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播基礎,這些年梨園春欄目節目質量縮水太大,說的比唱的都多,而且都是廢話連篇,炒作翩情無底限,擂臺賽缺乏公平,而且都是傳統老唱段,唱了一年又一年。沒有著重發掘流派傳人,功利性名顯,希望欄目組不拘一格,將河南戲曲的保護和傳承做的更好!因為是鄉音,才能泛起鄉情!


禪意隨心


小時候每個星期天爸媽都圍在電視機旁邊看梨園春,那時候的主持人是倪寶澤老師和龐曉戈,一個幽默風趣,一個青春靚麗,很受觀眾喜愛,印象最深的是齊夢瑤和孔瑩,都是英雄出少年!上學後不經常看電視了,後來在看這個節目都覺得不是那個味了,總覺得少點什麼,現在每次看到河南衛視的梨園春還是莫名的激動,畢竟那是家鄉的味道,希望梨園春節目越辦越好,河南父老一切安康!


梔夏驚豔了時光


河南電視臺不重視培養人才,編導創新不足。靠“梨園春”這種欄目吃老本己經不行了。如果臺領導還沒有危機意識,讓能者上愚者下,抓緊扭轉下滑的局面,今後的下場很可能就象現在的紙字媒體一樣。最後給“梨園春”提個建議:還應該象最紅火那幾年那樣競爭打擂,少點無關緊要的評論和彎彎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