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近期鬧的沸沸揚揚的“水軍”事件讓吉利成為了眾矢之的。面對愈演愈烈的輿論壓力,董事長李書福不僅召開了內部會議,還公開發表了“內部講話”。

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然而,媒體對這篇《世界本來就那麼複雜 我們一定要安靜下來》並不買賬,認為吉利把董事長的“內部講話”進行公開發表和轉發的方式並不妥當,有炒作的嫌疑。

​更值得商榷的是,文章中存在多處有爭議的地方。比如,媒體反問李書福,“一方面說自己‘不在意’,另一方面卻又拿出那麼大勁頭和篇幅來指責對手。如果吉利方面沒有確切的證據,這樣的行為算不算是造謠?”

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還有聲音認為,李書福不僅沒有直接回答外界的質疑“吉利到底有沒有僱傭水軍”,反倒是指責同行故意抹黑吉利,這樣的邏輯難能講通。縱觀整篇文章,李書福的講話確有些“雙標”的意味,並且公關部也不該赤裸裸的將董事長的“內部講話”公開發表,以至於媒體認為這個文案是一場提前策劃好的營銷行為。

​但也如其所說,企業之間的“互黑”的確會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不利。不過,回首過往,向來快言快語的“汽車狂人”李書福經常對汽車行業發表個人看法,比如,他認為“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當時就有新造車企業高管回懟,稱“在趨勢面前,新舊國有自主品牌應該互相學習,不分先後才對,智能和沙發不矛盾”。

​如今的吉利更像是一個以過來人的心態教年輕人怎樣做人的長者,而實質上,我們不禁要反問吉利能否與百萬輛的能級相匹配,算不算是一個好品牌?

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當外界看到吉利的市場表現節節攀升的同時,其零部件供應商卻抱怨深重,紛紛指責吉利對供應商壓低價格、拖延貨款的行為。有供應商吐槽:“真想問問吉利,我們的項目都量產了,才付個首付款,這是什麼意思?走流程要走到我們破產嗎?”

​還有內部員工對媒體透露,在吉利採購部門工作,壓力很大,必須每天想各種辦法搞定供應商,否則就得下崗,而且吉利內部還有輪崗制度,強制部分員工到採購部門鍛鍊。在這裡,強迫供應商降低成本就像平常吃飯一樣正常。

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吉利汽車發佈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業收入達到537.1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66.7億元,同比增長54%。在利潤大漲的背景下卻爆出吉利壓榨供應商的新聞,這樣的行為的確有失契約精神,本該互利共贏的廠商關係,卻走向了惡性循環。

李書福的“內部講話”暴露出吉利汽車的公關短板?

然而,有消費者擔憂吉利強行降低供應商成本是否會影響產品質量。事實上,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比如,有著“最美國產SUV”之稱的博越經常成為投訴網站的熱門,除了油耗高、變速箱頓挫等問題之外,博越經常出現生鏽或者異響等小問題。而眾所周知,軍工品質一直是吉利對外宣稱的產品賣點,如今,這樣的惡性循環已經影響到了消費者對吉利的信任。

​最後,正如李書福所說,水軍造不出好品牌,打鐵必須自己硬,這句話是不是也應該與自己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