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評論:《要給「三公」經費驅「霾」》

短暫陰雨之後,今天天清氣朗,陽光燦爛。一則與“陽光”有關的新聞,同樣令人心情大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近日印發《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明確,“三公”經費決算公開應細化說明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的批次、人數,以及“三公”經費增減變化原因等信息。

誰都知道,我國的“三公”經費長期偏高,但是,公眾對“三公”經費問題也只是憑觀感,因為根本無法從行政部門提供的預算、決算數據進行合理性分析。從前這類數據基本上沒有單列出來,近年逐漸掀起蓋頭來,但還是像個大姑娘,羞羞答答,籠籠統統,公眾難聞其詳。一些部門數字很大,但因人員多,人均下來,也不算多,而一些部門數字不大,但人員也少,平均數可能很大。因此,外界很難判斷。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在精細化上精益求精、細益再細,小到部門買多少紙張都列舉出來,讓公眾查閱。

假如我們的行政部門能夠落實上述“工作要點”,將“三公”支出細化到人頭,我相信即使公眾只圍觀不說話,行政部門也不敢糊弄公眾。為“三公”經費驅“霾”,用透明度倒逼,這就是這個機制的優勢所在。有了規定,就要抓執行、抓監督、抓問責,抓典型、抓實效、抓長效,防止一陣風。如果說還有什麼期待,對行政行為的規範,最好能夠提升法規、規章的規格,提到法律高度,如此“法力”將大增。(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