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xxf
李渊在嫡长子建成和功高盖世的李世民之间左右为难,做了很多事缓和关系,甚至曾有把大唐一分为二让兄弟俩分治的想法,但始终无法消除太子的不安和秦王的野心,两大集团依然明争暗斗不休。
626年,齐王元吉将带领李世民原部下北上抵御突厥,激化了矛盾,六月初三,李世民面奏弹劾太子秽乱后宫,李渊表示将严肃查究,第二日,李渊将裴寂、萧瑀、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建成元吉得知消息,不去朝堂而直接到皇宫要面见李渊辩解,行至玄武门,中了李世民集团的埋伏,太子齐王双双被杀,然后李世民分三步善后。
一,先正名份
在玄武门事件发生时,唐高祖正与众人在宫内的湖面上划船。这时,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来到,向李渊奏说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李渊询问周边大臣后,对李世民此举表示肯定,秦王府的兵马与建成元吉的亲信交战还没有停止,尉迟恭请求颁下敕令,要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李渊一一听从。三天后,秦王被立为太子。二个月后,李世民登基为帝。
二,斩草除根
大报复开始了,李世民把建成儿子李承道五人,元吉儿子李承业五人不分长幼全部诛杀,又把他们的女人纳入后宫,据说弟媳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十四子曹王李明,齐王府也赐给尉迟恭。本来还要诛杀建成元吉亲信,尉迟恭力阻才罢,于是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其他人一概不问。(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三,拉拢赏赐
玄武门之变后,原太子齐王手下纷纷出来向李世民请罪,李世民一一抚慰,太子铁杆薛万彻不至,经过多次派人开导,薛万彻也表示归顺,比较知名的是原太子洗马魏征,李世民让他担任詹事主薄,后来成为谏官铮臣,上演一出君臣际会传奇。
又对原班人马进行大封赏,任命政变功臣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授左卫率,程知节授右卫率等等,既论功行赏,又控制了朝内外,众臣各得其所,笑逐颜开。
南方鹏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及其智囊团精心策划的“阴谋”。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高超的政治阴谋↑
李世民能够赢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其实有点侥幸。假如李建成听从李元吉的建议,按兵不动,不入宫,只派人去打听宫中形势的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无法成功。
因为,李世民带着亲信九人和极少数的士兵在玄武门设伏,他拖不起,一旦李建成不出现,李世民运气好的话,只能仓皇撤兵,另想其他办法,运气不好,会被别人发现,走漏风声,别说对抗李渊了,就凭李建成太子府的兵力,镇压李世民都绰绰有余。
可惜,李建成过于盲目的自信,觉得宫中都是他(或者李渊)的力量,李世民闹不出什么事情来,最终导致惨死。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如何收场,李世民及其智囊团早就筹谋好了,并且坚决的执行了原先的计划,具体如下:
1、如何对待皇帝李渊派尉迟恭率领卫兵把李渊变向软禁起来,当尉迟恭穿着一身是血的铠甲(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尉迟恭亲手砍下了李建成的脑袋),率领杀气腾腾的士兵走到李渊面前时,李渊及其重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乖乖束手就范。
李世民当然不会和李渊撕破脸,他还要利用李渊的政治能量。六月初七,唐高祖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待李世民政治布局完毕,八月初九,李渊实行禅让,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得到了皇位。
2、舆论准备宫闱秘史真相是什么,就要看胜利者怎么编造书写了,尉迟恭把玄武门之变解释为——秦王因太子和齐王叛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现在派我来保护你们。
李渊怎么会信,太子造反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时候太子府的部队还在和秦王府的部队厮杀,尉迟恭请李渊下旨,命令各军听从秦王处置。
如此一来,舆论和政治环境迅速缓和稳定下来,太子府部队完全失去了斗志,放下武器投降了,李世民占据了绝对主导位置。
当然,为了把戏做足,李世民待形势稳定后找到李渊,上演了一出哭戏。
3、处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后世许多人都指责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杀戮太狠,主要是指李世民把李建成的六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哪怕其中年幼的才两三岁。
可他们要是对比其他皇权之争,会发现李世民已经算是尽可能心慈手软了,李世民斩草除根,彻底消灭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代翻盘的可能,但却没有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
↑李世民极为宠爱李元吉的王妃杨氏↑
李建成的次女李婉顺、五女和李元吉的四个女儿在以后都获得了县主的封号,并且大都嫁给了名门大族或功臣之后,李元吉的女儿文安县主甚至得以陪葬昭陵。
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还被李世民纳入宫中,并给李世民生下了皇十四子曹王李明,并且,曹王李明还被过继到了李元吉的后嗣,可以看出李世民内心愧疚和补偿的心意。
除此之外,杨氏还和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的生母一起抚养归仁县主。可见,李世民对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人是在绝对政治理性下,非常克制的进行了杀戮,当然,李世民这么做依然是残忍的,但相比历史上无数次满门灭族的悲剧来说,李世民的做法仍然是了不起的。
4、处置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集团武德九年七月初十丙申日(8月7日),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这说明,李世民对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属,基本上都是抱着包容的胸怀,纷纷予以重任的。
↑薛万彻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却最终死在长孙无忌之手↑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薛万彻,另一个是魏征。
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带领东宫府的士兵反扑秦王府,差点把秦王府拿下,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派人拿着李建成的首级赶来,薛万彻和手下士兵全无斗志,逃亡到了终南山。
李世民登基后,不计前嫌,不但重新启用薛万彻,还在以后把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薛万彻。薛万彻以后战功累累,证实了李世民的用人之明。
至于魏征,李世民不但不计较他之前屡次劝说李建成早点下手,反而重用魏征,并赢得了魏征的忠心。堪称君臣典范。
总而言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善后措施,杀伐得当,处置极为出色理性,把一场大唐帝国王位继承之战的惊天危机化作春风细雨,几乎没对大唐帝国产生负面的动荡,堪称政治才能的巅峰表现。
我见青史多妩媚
事实上李世民一辈子都没有完成善后。
对善后的问题,强烈推荐一本小说《兰亭序杀局》,脑洞真的很棒,也从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正经点:
玄武门之变登基,其实埋下了三个隐患:
1. 皇帝还能不能更加喜欢有能力的儿子?对李世民来说,这个问题就不简单了,九子夺嫡,大家只要能争取到李世民欢心,就有当皇帝的可能。这在李世民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玄武门之变以后,这件事变成了可能。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2. 嫡长子继承制度还要不要继续进行?
既然对李世民可以因为自己的战功,因为自己更得李渊的喜欢,因为自己的武力谋反就可以成为皇帝。于是太子李承乾肯定坐不住了,他也需要和其他的皇子争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太子的地位根本不稳。各种皇子虎视眈眈,下套耍阴谋,李承乾怎么办呢?后来李承乾就被逼谋反了。
3. 大臣扶持皇子的方式变了。
李世民手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天策府的那一群人,他们既然可以扶持李世民上位,换个人扶持又会怎么样呢?
好像也没关系对吧?
所以我们看到,李世民的儿子特别喜欢谋反。李泰、李佑、李㑮、李贞……甚至李承乾。
当年凌烟阁的功臣最后也参与了谋反。
所以恶的念头一旦开启了,想扶正?基本没影子的事。
就好像一个人一旦块钱赚习惯了,想回归过踏踏实实的生活?
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有写岸是说上就能上的?
酒骑风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其实处于劣势,在斩首行动成功之后,他急切需要安抚三方面的势力——唐高祖李渊、 太子和齐王的余部以及己方的论功行赏。
而这三步,李世民走得都相当稳当。
第一步,见李渊 正名分
这一步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此次政变善后的关键一步。
在当时,李渊对于此次政变是懵逼的。李世民需要一个人去告知李渊,政变的结果。他选择的人,是一身戎甲,杀气腾腾,曾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人头,浑身鲜血的尉迟恭。
可以想见,当时还在湖上泛舟的李渊,对于突然闯入的尉迟恭,是怎样一种胆战心惊。
当得知政变经过之后,李渊迅速做出来了决定——事已至此,选择支持李世民(李渊的心里未尝没有嘀咕,如果不答应这杀神难道就不敢弑君吗?)。要知道这个时候,太子的兵马正在报复性地猛攻秦王府,这个时候李渊的态度,决定了整个政变后续的走向,厮杀的长安也能迅速安定。
在获得李渊的认可之后,李世民才来到李渊面前,嚎啕大哭不止。这已经是表面功夫了。除了史书面子上好看一点,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步 诛亲侄 赦重臣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他们留下的家属和文武势力怎么办?李世民的选择很清楚。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属,李世民选择的是斩草除根,百余人全部被诛杀,后来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了他们的名字。嗯,还有他们的女眷,全部没入宫中。
而对于太子和齐王留下的文武势力,他选择的是接纳。
其中,武以冯立、薛万彻为首。这两个人有多牛逼呢?前面说到太子兵马的报复性攻击,就是以此两人为首。当时李建成被杀,他所带的兵马逃散,冯立就带人攻击玄武门,还杀了敬君弘,这个时候其实他已经知道己方已经大势已去,所以他在来战之前才说:“哪有生受(太子)的恩,在他死后就逃走的道理。”而在杀了敬君弘之后,他才说,可以稍微报太子的恩德了。于是,扔下兵器逃入荒野。
另外一个薛万彻,则更狠,你杀太子,我就杀你李世民全家,看到攻不下玄武门,直接去攻击秦王府,如果不是这个时候尉迟恭拿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赶到,薛万彻手下的人都跑光了,李世民一家我看也讨不了好。
就是这样两个人,李世民都选择了接纳。薛万彻知道自己闯的祸大,躲得最久,李世民多次派人安抚。当然还有谢叔方,懒得打字了。
文官就是以魏征为代表的文官。在后世,很多人都说魏征敢谏,太宗善纳。其实个人认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做了大半辈子的戏。魏征其实是太子的亲信,李世民要他这个牌坊,向世人证明我做的很不错,我胸怀宽广。魏征心里其实也很明白,所以愣头青一样总是跟皇帝作对,是的,他是镜子,也是鞭子,更是一个虚拟对手。然后两个人装着装着,装了一辈子就变成了千古君臣。然而,魏征死后,李世民甚至亲自推倒了为魏征写的墓碑(侯君集谋反一事另说),可见,这两个人都知道彼此需要什么,又都在互相忍让,只是最后李世民绷不住了而已(打辽东失败后李世民又把碑竖起来了,人才)。
在把太子和齐王这些文武大臣安抚之后,政局迅速稳定下来。后来他还专门下了一个命令,以前和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一律不许告发。
第三步 封众臣 高祖禅
然后就是对秦王府重臣的封赏, 秦琼、程知节、尉迟恭都封为大将,高士廉、房玄龄封宰相,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为吏部和兵部尚书,还有杜淹、封德彝等人,也得安排在重要职位上,可以说,迅速掌控了军政大权。
在这之后,就是紧锣密鼓的禅让程序了,先是李渊给裴寂写信,暗示自己要退位,随后撤销了李世民的太子(从当太子到被撤销,拢共也就22天),准备让他登基。再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李世民推辞,高祖不许,在父亲“慈祥”的注视下,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基了。
总结一下吧,曾经看到一个问题,君主为什么不把权臣杀了然后一了百了?其实从李世民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哪有那么容易啊?首先你要能迅速获得认可,平定政局,否则就是自己一家都被杀红眼的敌方士兵的报复行动给干掉,想想乱兵是怎么杀何进的?
其次,杀完人之后不是了局,关键是如何迅速安抚权臣留下的政治势力?他们会担心会不会政治清洗?你则会担心他们会不会反叛?拿什么来保证你们之间能和平共处?军队啊!!话说皇帝能迅速掌握军队,谁会甘心做傀儡啊?
杀完权臣之后,你有没有一个完整而强有力的班子去迅速填补权臣死去后的政治空白,否则国家依然会处于动荡之中。
看懂了这些,也就能明白李世民则一路走来,如何的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萌萌的糯包子
由于李世民最终当上了皇帝,把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史料篡改严重,好多史料应该与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一致了。
简单了说李世民毕竟是一代英主,是中国封建王朝少有的明君,他为后世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受后人的敬仰,中国人在记录历史的时候自主不自主的,就会用春秋笔法来达到到为尊者讳的目的。
但李世民毕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不想为人所知的一面,首先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前期是有功劳的,但是他到哥哥李建成绝对不会是一事无成,他们的父亲李渊肯定不是一个碌碌无为是人,李渊、李建成父子应该在他们起兵前期的主要指挥者和领导人,到了大唐建立以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肯定不会再干那种冲锋陷阵的事了,这些活就由老二李世民来担当,所以老二李世民的功劳逐渐超过李健错误,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在统一中国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所以在大唐初年就形成了以太子李建成为首的一派势力和以秦王李世民为首的另一派势力,这么两派势力相互组建就成了竞争关系,一直到水火不容,至于说哪一派更好,我认为都不错,这个可以从两派的代表人物就能看得出,太子党是魏征,魏征是什么人有目共睹,秦王党是房杜,杜如晦死的早,房玄龄可是千古名相对代表,另外看不属于这两派的优秀人物当时的表现,如李靖、李绩等他们都不偏不向,也可以看得出太子党和秦王党都是得罪不起的。所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谁做皇帝都不会很差。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李渊的态度很让人难以琢磨,按理说在封建社会在立储的问题上一向都是很微妙和危险的事情,太子位置更是最危险的职业,往往老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的储君能够平平安安顺利接位都会做出一些十分惊人的举动,例如汉景帝为了让汉武帝刘彻继位,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比如打压废太子刘荣的势力,整治桀骜不驯的周勃,留遗诏给窦婴,这在历史上都有记载,就算李渊看不到,那么前朝杨勇和杨广两位兄弟之间挣储也是很惨的,杨坚在废了杨勇后我,为了保护杨广,几乎是把杨勇囚禁起来,最后是活活饿死啊,这件事李渊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李渊不仅没有打压李世民一派的势力,反而加官进爵,命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授予兵权成立自己的一套人事班子,让李世民的有直接挑战李建成的资本,我想李渊可能有一种作为父亲的无奈,他的两个挣储的儿子都很优秀,手心手背都是肉,无法下手处理一个,只想着父慈子孝,不要让他们老李家出现前朝老杨家发生的兄弟相残的悲剧。
但是皇权这个最至高无上的诱惑,简直是在腐蚀着人心,面对唾手可得的无上权力,李建成一派和李世民一派终于在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激烈火拼了,结果是大家都以知晓,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尉迟恭杀齐王李元吉,自此悲剧便一发不可收拾,尉迟恭带兵刃入宫名为保护李渊,实际原因李渊自己心知肚明,无奈李渊忍受巨大悲痛,一月后认命李世民为太子总览大唐所有事宜,武德九年九月便主动让位于李世民,李渊就去做了那九年的太上皇去了。
兵败的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家人被屠杀,李世民早已无亲情骨肉之心,为了以绝后患,先后杀死了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两府的女眷全部充没入宫。
对于两府的亲信和官员,李世民采取了赦免和拉拢的手段,启用隐太子一党的魏征,迅速稳定了国内形势,随后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接纳人才,通过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盛世。
但是对于玄武门之变可以说为李世民的后世子孙留下来一个非常恶的先例,那就是“皇权”不仅可以继承而且是可以争取来的,后来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和他的另外一个儿子魏王李泰,还有吴王李恪都想通过非常手段争取太子之位,再后来武则天也是通过非常手段夺取大唐的天下,几乎将太宗后代屠戮殆尽,再后来中宗李显为了从新上位发动神龙政变,再后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诛杀纬后,再后来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几乎是软禁他的父亲李旦,再后来太子李亨擅自跑到灵武继皇帝位,再后来……,恐怕整个大唐王朝在皇位继承人的选定上都伴随着血腥和杀戮,我想这是太宗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所没有预见到的吧!
晴空万里143673632
胁迫父亲立自己为太子。
赦免太子齐王之臣。拉拢父亲老臣。平衡几方势力。
诛杀太子齐王亲属。
几个月之后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