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號稱有八大金剛,都是一些誰呢?誰最厲害?

孤劍遊俠208267179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這是後人對蔣介石手下幾名重要將領的稱呼,在當時並無此說。此八人都是國民黨中央軍高級將領,又都是原黃埔軍校教官,從北伐直到國共內戰都與蔣介石休慼與共,可以說是嫡系中的嫡系,他們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和張治中。

八大金剛中,每個人的綜合實力如何呢?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他們的簡歷。

1、何應欽

陸軍一級上將,早年留學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身,曾任黃埔軍校總教官,北伐和抗日名將,長期任職中樞,是蔣介石的主要助手。去臺後國民黨改組,何應欽退出權力核心,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其副手是國民黨內的另外兩名名將白崇禧和顧祝同,這是國民黨內最高名譽職務,由此可見何應欽地位之崇。

2、陳誠

陸軍一級上將,保定軍校出身,原黃埔軍校副官、教官,國民黨重要將領,北伐和抗日名將。抗戰期間,曾指揮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率部與敵苦戰,並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官;去臺後,陳誠受到蔣介石重用,先後擔任臺灣省主席、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長”、“副總統”等職,在臺灣實行土地改革,受到百姓歡迎,被呼為“陳誠伯”。

3、顧祝同

陸軍一級上將,保定軍校出身,原黃埔軍校教官、管理部代主任。顧祝同資歷甚深,也是北伐和抗戰名將,在著名的皖南事變中曾奉命圍堵新四軍;國共內戰期間曾任陸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長;去臺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與桂系名將白崇禧是兒女親家,其女兒嫁給白崇禧之子。

4、張治中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出身,原黃埔軍校學生總隊長、軍官團團長,參加過北伐和抗戰,抗戰初期任湖南省主席,任內發生長沙大火;抗戰結束後,參與國共重慶談判;解放戰爭期間,主政西北;1949年4月,作為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赴北平談判,談判破裂後留在北平,張治中是八大金剛中唯一留在大陸的一位。

5、錢大鈞

陸軍中將加上將軍銜。日本士官學校出身,曾任保定軍校教官,黃埔軍校教官、代理總教官,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戰;長期擔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抗戰期間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去臺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6、蔣鼎文

追晉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講武堂出身,原黃埔軍校教官,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日,抗戰期間長期擔任戰區司令官,因中原戰敗而引咎辭職,從此一蹶不振;去臺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7、陳繼承

陸軍中將。保定軍校出身,原黃埔軍校教官,曾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日,抗戰期間長期擔任中央軍校教育長(校長蔣介石);國共內戰期間曾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因與傅作義意見不合而被調離;去臺後退出一線,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陳繼承在國民黨內資歷很深,但職務和軍銜不是很高,可能與其長期從事軍隊教育有關。

8、劉峙

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出身,原黃埔軍校教官,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戰,是國民黨內有名的福將;解放戰爭期間,劉峙擔任徐州“剿總”司令官,與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等中共名將交手,一敗塗地;1949年後去印度尼西亞,後到臺灣。

綜上所述,蔣介石八大金剛應如此排名: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劉峙。

一得之見,還望諸位朋友留言討論。


民國年間那些事


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政、黨人才,為國民政府統治提供了不少精英。

一般來說,大家認為蔣介石有所謂八大金剛,分別是:

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

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建立開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常密切。蔣介石也有所謂的十三太保,是蔣介石成立的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成員,分別是:

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

他們都是一時無兩的俊傑,能堪大用。當然,也有人因過失被殺,如長沙大火酆悌被槍斃。
這些人籍貫不同,五湖四海,出身不同,學歷不同,性格當然也不同。但是大部分是黃埔系、浙江人或者蔣介石的侍從近臣,符合蔣介石的“黃浙陸一”的用人原則。

而軍事上以胡宗南、何應欽、顧祝同、桂永清、劉峙最為出色,行政事務上則首推陳誠,其次為張治中、戴笠等人。

他們基本都是蔣介石的效忠者與追隨者,雖然在坐大之後形成派系,影響了蔣介石的權威,但沒有反叛之心,所以都身處高位。陳誠一度被稱為小委員長。由於蔣介石長期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又加上他有意在黃埔軍校中發現一批自己信任的人才,逐步形成了勢力龐大的黃埔系,成為蔣發展勢力、維繫政權的重要力量。

儘管校長蔣介石與黃埔畢業生均有師生之誼,與所有教職員均有上下級關係,但只有被蔣介石看好重用,並甘願為蔣效力者才逐漸成為黃埔系核心成員。

而這些核心成員大多又是在軍校期間或東征、北伐時期被蔣發現、提拔,並引為私人親信,控制著國民黨的政局與決策。黃埔嫡系的高級幹部好幾百號人,陳誠(辭修)是蔣介石培植嫡系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正如戴笠評價:陳誠是是少數不要錢肯苦幹的將領,應多親近。

自1928年至1958年,蔣介石傾心對陳誠之培植長達30年,非常信任,因而兩者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特殊的關係。

蔣介石對陳誠多年之苦心培植,使得陳誠逐漸對蔣產生了信仰,成為蔣之信徒,非常聽話,惟蔣命是從,而蔣亦視其為門生嫡系。

兩者的關係猶如父子,猶如君臣,陳誠也一度成為蔣介石排除異己的工具與爪牙,非常有意思。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所謂八大金剛,是指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等八人。他們都是從廣州黃埔軍校教官出身而起家的。在蔣介石軍事集團中掌握兵權的,後來大都是八大金剛門下黃埔第一、二、三、四期的學生。

至於說誰最厲害,倒不如說誰最能幹吧。我認為陳誠最能幹。他從1918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起,開始了終其一生的戎馬生涯。由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師長,而至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國民黨政權撤退臺灣後,更位至“行政院長”、“副總統”、副總裁。

其他七人,除了張治中留在大陸,成為北京座上賓外,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劉峙等人悉數去了臺灣,無一不是英雄遲暮,僅擔任一些“戰略顧問”之類的虛職,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

陳誠性格和作風上比較踏實、清廉和雷厲風行,主要特點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即“反共、忠蔣、愛國”。比起另外七位金剛,陳誠無疑是追隨蔣介石最久,最為忠誠又最受信任的得力助手。坊間傳說蔣介石曾經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雖然找不到原始出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如此。

周恩來在1936年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指出,陳誠是蔣介石“最能幹的指揮之一”,是“較好的戰術家”,是“好的實幹家”。無獨有偶,蘇聯軍事總顧問崔可夫在1941年同樣讚賞“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是國民黨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1965年3月,陳誠因肝癌病逝於臺北,鮮為人知的是,他的臨終遺言已經隻字不談“反共”,只說“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黨存俱樂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是年7月,周恩來到上海歡迎李宗仁歸來,在候機室談及臺灣問題時充分肯定“陳辭修是愛國的人”。


馮傑


顧祝同和何應欽、錢大鈞、蔣鼎文、劉峙、陳繼承、張治中、陳誠是老蔣的八大金剛...我今天主要來介紹下和平將軍張治中。張算是為國公合作出力最大的國軍要人,曾多次參加兩黨的會談...但是而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1 955年獲一級解放勳章。 一九五二年,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國防研究小組組長。

翌年一月,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同月,兼選舉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二月,任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十月,任民革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同月,任中蘇友好協會西北分會副會長。一九五四年七月,任民革西北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八月任一屆全國人大甘肅省代表;九月,任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十二月任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一九五六年二月,連任民革中央委員;三月,任民革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翌年二月,任民革臺灣和平解放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九六五年一月,任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一九六九年四月十日在北京去世,卒年七十九歲,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李三萬的三萬裡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是蔣介石從成為國民黨領導人後最為倚重的八位嫡系心腹,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他們共同的標識是黃埔出身,此八人及他們的學生,構成了蔣介石的中央軍的基本骨架,下面一一介紹:

何應欽:

貴州興義人,當年與蔣同讀於日本振武學校,比蔣低一級,算是蔣的學弟,黃埔時期又是黃埔副總教官,初期二人關係很鐵,蔣也視何為絕對心腹,把他最寶貝的第一軍軍長這金寶座交給了何,官做大了,何應欽的野心也有了,後來李白馮聯合反蔣,何誤判蔣大勢已去,態度曖昧,導致了蔣的第一次下課,蔣再度上臺後撒了何的一切職務,後來雖再度複用,但關係已不如昔,西安事變,蔣被扣西安,何是最堅決的主戰派,一副巴不得蔣成仁的姿態,更是寒了老蔣的心,此後逐漸被蔣邊緣化,抗戰期間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對抗戰的整體謀劃還是有較大功績,1944年被陳誠奪去軍政部長一職,僅任重慶行營主任一職,抗戰結束後被派去美國一年多,徹底邊緣化。

何是蔣早年最倚重的嫡系心腹,八大金剛之首,其軍事政治才能在八大金剛中也是翹楚。

顧祝同:

顧祝同與蔣同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小了蔣四屆,後來顧於1922年投奔孫中山後與蔣介石,開始追隨一生,黃埔期間顧為教授部中校戰術教官,從北伐到中原大戰,顧逐漸成為中央軍的核心骨幹,中原大戰後調任警衛軍長軍長,成為蔣的皇家禁衛軍總司令,西安事變中又是營救蔣的行動中向宋家兄妹大表中心,蔣對其更信任有加,抗戰中是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後來又奉蔣之命籌劃了皖南事變,國共內戰期間為國防部參謀總長,後來隨蔣去了臺灣。八大金剛中,可以說顧是蔣最忠誠的一位良臣忠犬。

錢大鈞:

錢大鈞也是保定系,黃埔時期為兵器教官,1925年便是少將參謀,後來又任一軍一師師長,又長期任蔣的侍衛室第一處主任,可謂嫡系中的嫡系,西安事變中錢大鈞為保護蔣介石脫險被東北軍槍擊胸部重傷,1939年,卻因為私分公款被政敵拿做,蔣不得已將其解職,49年才複用任川康滇黔四省聯合"剿匪"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後隨蔣去臺灣。

錢大鈞對蔣比較忠心,才能一般,沒什麼大的建樹。

蔣鼎文:

蔣鼎文是蔣的浙江系,當年黃埔建校時,他不惜連降四級,從一名上校參謀到黃埔當上尉軍事教官,黃埔系加浙江鄉黨的身份讓他成為了蔣的嫡系,中原大戰中蔣鼎文的表現比較出色,被稱飛將軍,也是蔣的五虎上將,西安事變中他隨蔣在西安,被放回南京後又多次奔波兩地,表現極為出色,可惜抗日期間可顧大發國難財,身為一戰區司令長官只知斂財,不知抗敵,造成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再是心腹蔣也無法保他,被免職後再無所作為。

八金剛中蔣鼎文的軍事政治才能屬中下,不過是跟對了人。


陳誠:

陳誠也是浙江系加保定系,後來又在黃埔任教育系副官和炮兵科副官,自是蔣的心腹嫡系,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是蔣的第一紅人,人稱號小委員長,其培養的軍事將領人稱土木系,蔣家王朝在大陸不保,蔣又派陳誠任臺灣省主席,給自己鋪後路。可以說從能力到影響力以及地蔣的忠誠度,陳誠其實算八大金剛的第一人。

陳繼承:

陳繼承江蘇人,保定系,後在黃埔任教授部教官,前期較受蔣重用,1935年即授中將銜,西安事變也是蔣的追隨者,不過從抗戰開始,基本從事軍事教育工作,曾經短暫當過華北剿總副司令,後來和傅作義矛盾較大,被調離,八大金剛中他的名頭較小。

劉峙:

劉峙也是保定系,和陳繼承是同期,也是黃埔戰術教官,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中表現十分優異,是蔣介石何應欽後的第三任第一軍軍長,為當時蔣介石的五虎將之首,1935年就任河北省主席陸軍上將,成為封疆大吏,但抗戰中卻表現欠佳,人給了個長腿將軍的不雅號。但其實八大金剛中,劉峙的軍事能力最強。

張治中:

張治中也是保定系加黃埔教官出身,相比較其他七人,張治中算不上蔣介石的死忠,他有個外號叫和平將軍,特別在對共產黨人的態度上,他和蔣是有分歧的,他早期仕途較順,1928年便任國軍中央軍校教育總長,第五軍軍長,但到了抗戰時期,長沙一所莫名其妙的文夕大火燒掉了時任湖南省主席的烏紗帽,後來便與蔣漸行漸遠,他是八大金剛中唯一一位投向人民陣營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蔣介石部下的“八大金剛”指的是以下8人——何應欽、錢大鈞、劉峙、顧祝同、陳誠、張治中、陳繼承、蔣鼎文。其中,有兩個留日士官生(何應欽、錢大鈞),一個來自行伍(蔣鼎文),5個來自保定軍校(劉峙、顧祝同、陳誠、張治中、陳繼承),可見“保定派”是主體。

“八大金剛”中,劉峙和蔣鼎文可謂高開低走。兩人在中原大戰時風光無限,戰功顯赫,但可能是因為軍事理念落後,在後來的抗日戰場和內戰戰場,都顯得力不從心。

張治中非常出色,但長沙一把大火也許徹底燒燬了他的自信和能力。

顧祝同為人寬厚,待人以誠,用兵不溫不火,深得蔣介石信任。

陳繼承只是一個戰將,獨當一面的能力稍弱。

錢大鈞在中原大戰後甚少領兵,轉為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和侍衛長,後來的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代理主任,更多的是在蔣介石身邊工作。

這樣算下來,“八大金剛”中最出色的就剩下兩個——何應欽和陳誠。

先來說何應欽。

何應欽的生平和履歷,大家可以百度,筆者就不囉嗦了。他生於貴州,是黃埔軍校的總教官和總教育長。相比蔣介石的嚴厲,他更寬厚,和老蔣剛好形成互補,因此得到了一個美名——“何婆婆”。大家可不能小看這個“何婆婆”,在國民黨中,尤其在黃埔學生心目中,除了蔣校長以外,就屬“何婆婆”勢力大,基本是蔣校長之下的黃埔第二人。

這位“何婆婆”也不是善茬,在北伐和西安事變的時候,曾給蔣校長“下藥”,企圖置蔣校長於死地,自己取代之,可惜都以失敗告終。老蔣明知“何婆婆”很多時候並不是和自己一條心,但由於何的威望以及在黃埔的影響力,也拿他沒啥辦法,恨他,可也要用他。

何應欽歷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1934年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行政院長,最終於1987年10月在臺北壽終正寢。何應欽和蔣介石合作、鬥爭了一輩子,最終平安離世,不得不說這位“何婆婆”真不是一般人。

再來說陳誠。

他是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人。他的情況更特殊,按道理來說,不該得到老蔣器重——陳誠的領路人是老蔣最恨的死敵之一、黃埔教育長鄧演達。在黃埔軍校,幾乎沒人敢與蔣介石分庭抗禮,但鄧演達可以。陳誠是鄧的心腹,又是鄧一手帶進黃埔的,蔣介石怎麼會用對手的人?

陳誠能轉運,靠的是東征。東征軍不利之時,他憑藉三發炮彈,擊潰敵軍,從此進入老蔣視線,開始了飛黃騰達的人生。若干年以後,當鄧演達被捕時,陳誠以自己的全部功勞和當時的職位,向老蔣請求放老鄧一馬。老蔣沒聽,還是殺了鄧演達,卻沒有為難陳誠,更沒有懷疑他。可能在老蔣心裡,像陳誠這樣的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人。

抗戰時,陳誠出任湖北省主席兼任第六戰區司令官,是少有的文武一肩挑的人。在任期間,由於他開會過多,有人用他的名字和字寫了一個對聯:陳腔濫調,誠哉斯言;“橫批:”辭多不修“。陳誠知道後只是微微一笑:很好,很有才,以後我少說幾句。陳誠主政期間,有功是大家的,有過自己背,這一點深得第六戰區的將士和湖北省官員的信任。第六戰區成為模範戰區,湖北省成為模範省。

1947年8月,蔣介石又委任陳誠為東北行轅主任。不過這一次,陳誠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因為他遇到了林彪。連戰連敗後,他又得到一句嘲笑他的順口溜:陳誠真能幹,火車南站通北站。”(南、北站均在瀋陽市內),以諷剌陳誠的窘境。東北的國大代表甚至在南京提出殺陳誠以謝國人,為了保護這名愛將,蔣介石不得不把陳誠調走。

陳誠的軍事能力稍遜,但政治能力還是出色的。到了臺灣以後,他先後被任命為臺灣省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並兩度被選為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院長”。他以“行政院長”的身份推行土地改革,並在1952年底正式發表“耕者有其田”政策的主要內容,農民以合理補償的方式獲得地主的田。即通過國家主導的方式,以一種溫和的補償方式,將大量地主的土地分配到佃戶手中,進而產生了大量的自耕農,並因此深得臺灣人的信任。

1965年3月5日,年僅67歲的陳誠因肝癌在臺北去世。他的一生是愛國的,也是清廉的。很多人覺得,如果陳誠長壽一些,或許臺灣問題早就解決了。

1. 孫宅巍:《陳誠傳》

2. 熊宗仁:《何應欽全傳》

3.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蔣介石手下,有結義三兄弟,四大元老,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如果三千黃埔軍官,這些是蔣介石起家的主要資本。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他們都說創辦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在蔣介石的事業中,起到了核心和骨幹的作用。

1,何應欽。

何應欽是蔣介石的頭號親信。蔣介石說過,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何應欽。黃埔軍校創辦時,何應欽擔任了總教官,抗日戰爭中擔任了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後來,蔣介石又讓他當了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不過分的說,何應欽就是蔣介石的大管家。

但是何應欽對蔣介石並不是完全忠心耿耿。寧漢合流時,蔣介石受到桂系軍閥攻擊,何應欽沒有支持蔣介石。蔣介石氣憤的對關麟徵等黃埔人說,何應欽要造反我,你們上山當土匪,我當土匪頭子!

何應欽第二次傷害蔣介石,是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囚禁,何應欽不顧蔣介石安危組織西征軍討伐張學良,要置蔣介石於死地並且取而代之。

也正因如此,何應欽在赴臺後被解除權利,再也沒有往日輝煌。

2,顧祝同。


顧祝同原屬於許崇智的粵軍,投靠蔣介石後擔任過北伐軍的師長軍長。抗日戰爭期間,顧祝同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是皖南事變屠殺新四軍將士的罪魁禍首。

解放戰爭中,顧祝同長期在鄭州指揮作戰,全民進攻,重點進攻都被解放軍粉碎。淮海戰役,顧祝同把國民黨所有的主力部隊都送上絕路,這樣的一個庸才,被蔣介石重用,不敗才怪呢。

3,錢大鈞。


錢大鈞曾是黃埔教官,後來蔣介石侍從室主任,可別小看了這個委員長侍從室,它在蔣介石領導下完全成了小政府,行政院等機構全部被架空,錢大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4,陳誠。

這個人,更了不得,陳誠被稱為“小委員長”,是蔣介石的影子,陳誠組織的土木系,也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重要派系。陳誠這個人,心胸很狹窄,排斥異己之類的事情做的不少,逃往臺灣後,陳誠成了蔣介石第一副手。

5,劉峙。

劉峙,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是長腿將軍,到了內戰時,主持徐州,為蠢豬將軍。劉志這樣的人都能成了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可見蔣介石多會用人。

淮海戰役中,劉峙上有蔣介石和顧祝同,下有杜聿明,根本沒機會只會戰爭,但最後必須找他當替罪羊,後來差點都沒去成臺灣,真是夠慘。

6,張治中

張治中是老蔣嫡系中唯一沒有和共產黨打過仗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治中從沒有違背過孫中山的“三大政策”。1949年國共談判,張治中率領談判團隊留在了北京,成了新中國的一員,是一個偉大的“和平將軍”!

7,蔣鼎文。

蔣鼎文是北伐戰爭中的飛將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了戰區司令級別的長官。豫湘桂大潰退讓他身敗名裂,從此淡出政界。

蔣鼎文和蔣介石共同點挺多,都是浙江人,都姓蔣,都喜歡嫖妓,都得過梅毒。

8,陳繼承。


陳繼承這個人,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但很少有獨立行動,也沒有什麼戰功沒有什麼名氣,是八大金剛中存在感最低的。


歷史知事


蔣介石手下有無數徒子徒孫,最著名莫過“八大金剛”,8人都曾是黃埔軍校教官,與蔣校長淵源深厚,因此深受蔣介石信任,堪稱心腹中的心腹。這“八大金剛”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其中綜合能力最強的是陳誠。

1、何應欽(1890年-1987年)

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長期在軍中任職,歷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等職務。抗戰勝利後,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何應欽軍事經驗豐富,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是他一生的最大榮耀,但經濟、政治方面的能力不如陳誠,並且在敗退島內後,受到蔣介石冷落,從此退出官場。

2、陳誠(1898年-1965年)

字辭修,浙江省青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早年在軍中任職,歷任軍政部政務次長、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總政治部部長等職,退居島內後兼任“副總統”、“副總裁”、“行政院長”三大要職。

陳誠軍事天賦和成就一般,卻富有政治和經濟才幹,且情商很高,站位很正,是蔣介石最器重的心腹,內部稱他是“蔣介石替身”、“第二號人物”、“小委員長”,特別是主政島內事務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島內民眾稱其為“陳誠伯”。

3、顧祝同(1893年-1987年)

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職業生涯主要在軍中和任職,先後歷任國民警衛軍軍長、四大中央執委、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退居島內後任代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同時是“五虎上將”之一。

顧祝同對蔣介石忠貞不二,一生官運不衰,堪稱政壇常青樹,政治生涯和地位僅次於陳誠,還被蔣介石“臨終託孤”,輔佐蔣經國。

4、劉峙(1892年-1971年)

字經扶,江西省吉安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歷任黃埔軍校教官、抗戰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河南省主席等職。

劉峙有“四將”之“美稱”,即北伐戰爭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戰中的“長腿將軍”和內戰中的“豬將軍”,反映出他在不同戰爭時期的不同表現。

5、張治中(1890年--1969年)

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先後歷任第五軍軍長、湖南省主席、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張治中頗受蔣介石認可和重用,但他始終堅持兩黨和平共處,對中國和平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和平將軍”、“紅色將軍”、“一個愛國主義者。”

6、錢大鈞(1893年-1982年)

字慕尹,江蘇吳縣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早年參加反清倒袁,後來擔任軍事委員長侍從室主任、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

錢大鈞常年追隨蔣介石,深受器重,他為人儒雅,胸無城府,頗有儒將氣質,退居島內後轉向體育事業,貢獻頗多。

7、蔣鼎文(1895年-1974年)

字銘三,浙江諸暨人,早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堂,先後擔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西安行營主任和第十、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退居島內後,曾任東南區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死後追晉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既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也是何應欽“四大金剛”之一,軍閥混戰中以“飛將軍”名震一時,但1944年在豫中會戰指揮失利,被迫引咎辭職,棄官經商。

8、陳繼承(1893年-1971年)

江蘇省靖江人,陸軍中將,早年就讀保定軍校,先後歷任洛陽衛戍司令、重慶衛戍副總司令、北平警備總司令、南京衛戍總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等職。

陳繼承長於教育、為人寬厚,在軍中有“黃埔儒將”之稱,是當時著名的軍事教育家。

鐵一樣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反動勢力多麼強大,無論擁有多少個金剛,只要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誰也無法挽救他們最後失敗的命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之中,有八位出色的重要將領,這八位同是黃埔軍校的教官出身,並稱為八大金剛,是蔣介石十分信任的大將。早在黃埔軍校時,他們就已經被蔣介石倚重,國民革命軍建立之後,他們成為了中央軍之中最早的一批軍長或者師長,是老蔣手下兵力的核心人物。

何應欽在國民黨之中是除了蔣介石之外最有實權的人。他先後擔任了軍政部長、國防部長、陸軍總司令這些重要官職。但在後期和老蔣也產生了矛盾,曾多次倒蔣,不過蔣介石看中他的能力,一直將他留著。同時,因為何應欽和桂系走得太近,蔣介石對他也有防心。到了臺灣之後,何應欽放下了權力,雲淡風輕得度過自己的晚年。

陳誠,陸軍一級上將,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他一直忠心耿耿得為蔣介石做事,一生追隨著蔣介石,蔣介石甚至有想過讓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在他和蔣經國之間舉棋不定。不過還沒等蔣介石最終決定好,陳誠就因為肝癌去世。蔣介石十分痛心,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都在軍閥混戰之中成績優越,成為蔣介石前期掌握大權的助手。顧祝同在黃埔軍校任戰術教官,幾十年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抗日戰爭之中也是屢建奇功,一直得蔣介石重用。劉峙在黃埔軍校擔任軍事教官,陸軍一級上將,在後來的淮海戰役之中打敗而被蔣介石棄用。而蔣鼎文同樣是因為豫湘桂戰役的失利而被蔣介石免職,棄政從商成為了一個商人。

錢大鈞和陳繼承也是在早期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後期無功無過,沒有什麼特別的作為,蔣介石漸漸也將他們拋之腦後,不再重用。

張治中是八大金剛之中的紅色將領,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在國民黨的地位之中其實和蔣介石是平起平坐的。但是他在理念之上和蔣介石大相徑庭,他一生對共產黨十分親近,對於內戰是極力反對的。1949年6月他宣佈脫離國民黨,新中國建立之後他留在了北京。

總而言之,這八大金剛並非都是奇人,他們有的追隨了老蔣一生,有的被他果斷棄用,也有跟他政治觀點不和而分道揚鑣。如果說實力上最厲害的應該還是何應欽,而論忠心的話就是陳誠了。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孫中山在晚年終於覺醒,終於明白了革命軍隊對於革命的不可或缺,於是與我黨、蘇聯展開合作,授命蔣介石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

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此時將會讓誰接替孫中山繼續領導中國的革命呢?呼聲最高的當屬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三人,蔣介石則因為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得以勉強躋身第二梯隊,但是想要繼承孫中山的衣缽,顯然不夠資歷。

但是,黃埔軍校對於國民黨意味著什麼?軍權!蔣介石掌控著國民黨的軍權,所以在廖仲愷遇刺身亡、胡漢民出走蘇聯後,蔣介石硬生生憑藉自己手上的軍權成為了國民黨二號人物,最後又憑著軍權鬥垮了汪精衛,成為了國民黨的頭號人物。



蔣介石的迅速崛起離不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也被蔣介石視為自己的發家資本與嫡系。

所謂的“八大金剛”便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即是出自黃埔軍校的在蔣介石奪權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八位功臣,即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他們在黃埔軍校充當教官,然後帶領黃埔學生跟隨蔣介石東征、北伐,讓蔣介石坐到了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陳誠,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陳誠很幸運地被蔣介石選中了,被用來逐漸取代何應欽在國民黨中的地位,這也是陳誠被稱為“小委員長”的原因,他的土木系也是國民黨中最有實力的派系之一。陳誠的政治能力高於軍事能力,當然,他能帶出11師和18軍也足以說明他的軍事才華也不賴。


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何應欽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經過1927年聯合“李白”、馮玉祥反蔣且成功迫使蔣介石辭職、1936年發兵圍攻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這兩件事以後,仍然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發展成為僅次於蔣介石的國民黨二號人物,雖然後來被陳誠逐漸取代。

對於軍事,何應欽高於陳誠;對於政治,陳誠高於何應欽。



顧祝同,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顧祝同是受何應欽提拔起來的,曾與劉峙並稱何應欽手下的“哼哈二將”,後來被蔣介石收攬,成為蔣的忠實走狗,名列蔣介石“五虎上將”。但是如果說軍事水平的話,顧祝同實際上遠沒有想象中的好。



錢大鈞,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錢大鈞在1927年便已經因功晉為上將軍長,從這點也可以看得出蔣介石很喜歡他。錢大鈞之所以名聲不如陳誠響亮,主要是因為他很早便被蔣介石調到身邊擔任幕僚性質的工作了,1936年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成立後,錢調任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兼侍衛長,可見蔣介石確實對他信任有加。



蔣鼎文,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與劉峙、顧祝同、錢大鈞曾並稱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他們可以說是受到了何應欽與蔣介石的雙重欣賞,所以晉升很快。因為在豫中會戰中兵敗,蔣鼎文被蔣介石勒令辭職,蔣鼎文也很乾脆,果斷辭職,然後做起了生意。1949年去了臺灣後,被安排了閒職。



劉峙,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劉峙這個人比較有趣,前期被贊為“福將”、“常勝將軍”,結果到了後期卻被諷為“豬將軍”、“長腿將軍”,淮海戰役後被蔣介石踢進了“冷宮”,後來想通過拍蔣介石馬屁重新獲得啟用,結果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1949年9月去了香港,後來又去了新加坡,結果在新加坡被打劫了,又擔驚受怕地去了印尼,直到1954才回臺灣。



張治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張治中被稱為“和平將軍”,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與我軍打過戰的國軍高級將領。他曾經為了執行蔣介石的“焦土政策”,在長沙放了一把大火,致使數萬百姓無辜犧牲。他曾為國共合作、國共和談而奔走,新疆的和平解放也少不了他的努力,曾被蔣介石痛罵:“文白無能,喪權辱國!”1969年張治中在周總理的保護下抑鬱去世。



陳繼承,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在蔣介石“八大金剛”中,陳繼承的存在感是最弱的,主要是在打戰方面確實沒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績單,後來又去了軍校任職,失去了帶兵打仗的機會,更加沒什麼突出的表現了。1949年陳繼承去了香港,1950年又被召去了臺灣。



如果要問他們誰更厲害的話,很難評,我只能說最受寵的是陳誠。

蔣介石逃到臺灣後,張治中留了下來,直到1969年去世。陳誠、何應欽、顧祝同等7人全部先後去了臺灣,但是到了臺灣以後,除了陳誠,剩下的6人全被蔣介石關進了“冷宮”,失去了往日的風光。只有陳誠在受到短暫的冷落後,又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