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

打死不回头的80后小生


有互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面,我从精神文化、技术革新以及地理资源的互相关系中,予以论述:

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意大利一些较大的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弗罗伦萨和米兰。因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它们成为了文艺复兴的中心。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欧洲不仅发生了文艺复兴,还发生了宗教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这两者是同一种社会运动的两个组成部分——从文化到政治。

(宗教改革中的人们)

这种社会运动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要把基于欧洲传统社会的关系制度,变成一种基于买卖和劳力的社会制度。这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这也得益于,商人中世纪长期积累下来的巨大剩余财富。而促使这些财富得以大规模积累的,是中世纪后期所采取的技术改进。

有时候仅仅仅量变,仅因为开始扩大工具的规模,就能引起某些行业的关键改变。

瑞典和俄国崛起

就铸铁业而言,在整个中世纪,炼铁炉都在逐渐加大:最初是小型吹炼炉,在炉内相对低温下,通过木炭还原制铁。到后来,人们开始把炼铁炉做大,大到需要用风箱来鼓风。再后来,风箱大到需要用水力来推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工艺)

就这样,炼铁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大。

但铸铁的发展,并非直线。炼铁炉开始变大,可以练更多的铁。同时,由于量产,铁就会很便宜。这就是直线发展的思维。

但当时的现实是,炼铁需要大量木材。而在炼铁炉改进之后,木材显得极度缺乏。因此,往日建立的一些产铁区:如苏塞克斯的威尔德,就渐渐失去了他们的重要地位。

这样的重要地位,逐渐转移到有更多木料的瑞典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借此,通过贸易和战争,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之列。

(俄罗斯国旗和瑞典国旗)

俄罗斯发家的地方,是气候苦寒的东欧平原。在中世纪以前,以当时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还无力对这类寒冷地带,进行充分的农业开发(其实,到了苏联时代,俄罗斯的农作物产量,也比其他地方,更靠天吃饭)。

但时来运转,到中世纪中后期,欧洲农耕技术,积累了千年的进步。这些技术,已经小有所成。人们因此可以在较寒冷地区,开展农业种植。加上欧洲因为铸铁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对木材的需求。

同时,蒙古人在俄罗斯的金帐汗国,寿终正寝。

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俄罗斯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大国之路(个人感觉,木材会不会是那个时代的天然气?)。

然而,盛产木材的国家,并非只有俄罗斯。瑞典,也有做木材生意的心思。

瑞典作为国家,成立于公元11世纪。其实,海盗时期的瑞典人,就比近邻丹麦人和挪威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

部分史学家认为,瑞典和俄罗斯开打“大北方战争”,主要原因是为了各自的贸易。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贸易,它们在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大北方战争中的瑞典炮兵)

荷兰和英国

同时,由于炼铁导致的木材缺乏,也引起了16世纪后,荷兰和英国严重的木材恐慌。

脱离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等的统治后,荷兰开始独立。它由4个构成国组成。本质上,荷兰是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其实,荷兰中央政府权力不大,仅限于国防、外交、国籍和引渡。这样的条件,使得很多商人,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

他们可以避免冲击。这种冲击,是在同一时代的欧洲,大多数人都要面临的宗教迫害。宗教问题,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严厉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荷兰当时商业发达,就不难理解了。

——大量商人的云集,让荷兰的经济实力猛增。这也为以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埋下伏笔。

(海上马车出海了)

但荷兰的繁荣,是科技萌芽时代的商业繁荣。这不同于过去的繁荣。

在以前的商业繁荣中,人们已经开始用木材造船、造房子、当柴火烧、制麦芽糖以及家庭杂用。这些需求一直存在。它们和炼铁技术的进步,逼得传统经济中心,不能再靠森林维持。

因为森林,已无法提供足量的木材。16世纪开始,木材价格高涨。人们开始以煤为新的替代能源。而在此以前,人们没有足够的必要,去煤矿冒险。毕竟,煤矿容易塌方,也容易淹水。被压在煤矿里,九死一生。

从1564年到1634年的70年里,纽卡斯尔每年运输的煤炭,增长了14倍,几乎达到了15万吨。相应地,欧洲人不得不,在技术上更加努力。他们从更深,也更易受水淹的煤矿坑里,去采集煤矿。

(油画内容:纽卡斯尔发生的火灾)

由于屡次出现燃料恐慌,煤逐渐代替了木材。所有的文明商业中心,从一开始追逐边区的森林,到后来开始转向煤矿区。

从那以后,至少400年的时间内,这一趋势都被固定下来。

大英帝国后来遍布全球。其最初的优势,其实就是不列颠附近有丰富的煤矿。而未必是其他因素。这个观点,最早可能来自观察家丹尼尔·笛福。他对此有着敏锐的观察。

在论述约克郡三分区的西区中,丹尼尔·笛福曾这样说过:

英国“最初的优势,其实就是不列颠附近有丰富的煤矿而未必是其他因素。大自然对于这个在其他方面非常恶劣的国家,所失的人爱就是这样:工商业以及人民安乐所需的两个主要东西都在这里。而且所处的局面是我们英格兰,其他任何地方未曾见到的……我指的是没和高山顶上的长流水”

其实,这样的地理因素,并不逊于光荣革命的影响。在那时,英国资产阶级废黜了英王詹姆士二世。同时,他们邀请其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对英国进行名誉统治。客观上,荷兰的优势,因此向不列颠转移。

(丹尼尔·笛福)

结尾

本文并非认为,科技是唯一重要的历史推动力。

其实科学技术的进步,并非单纯对人类历史,造成一一对应的影响。它的作用力和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这些因素包括:人类社会学意义上的各种运动,以及地理上的各种资源差异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产生了多因多果的影响。

同时,这些因素本身,及其后续产物,将继续影响世界的今天和未来。


通灵半藏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工业革命,肯定是有关系的,但二者之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的因果关系”。

关于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被称作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是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点。

“文艺复兴”这个概念,14世纪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就呼喊出了相近的口号;19世纪的作家朱尔.米什莱、约翰.阿丁顿.西蒙兹则专门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同时期,瑞士的雅各布.布克哈特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使“文艺复兴”的概念,被世界所普遍接受;而且这部著作,成为了解和研究那一时期文化的不二之选,以至迄今仍有着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的起止,一般认为是从14世纪至17世纪。最早从意大利发轫。

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一些文化人要“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质上,标志着欧洲神学统治走向衰落和新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后,所谓欧洲的文化,也就是先希腊后罗马的文化,其他地域基本还处于荒蛮状态。476年,西罗马帝国瓦解冰消,教会势力成了唯一能够连结欧洲的力量。希腊罗马文化几近消弭于无形,除了基督教文化之外,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一片文化荒漠。

13世纪,罗马教会的势力已经在走下坡路。意大利的城市逐渐发展为城市国家。随着城市独裁政治的崛起,世俗势力也慢慢有力量在文化方面对抗教会影响——这是从古希腊和罗马的语言受到追捧开始的,然后扩展到艺术、哲学、历史、数学等方面;最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萌芽。

14世纪开始,文艺复兴热浪遍及整个意大利。15世纪末,法国入侵意大利。附带的结果,是使文艺复兴迅速蔓延到了欧洲北方。 文艺复兴,也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对开始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大发现”航海冒险,也提供了科学和技术的支持。

关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国际上比较认可的表述,是指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转变到以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经济的过程——这是指18世纪60-80年代开始于英国,又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初,提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这个词汇的,是英国经济历史学家汤因比(1852-1883)。他用此来描述1760-1840年间英国的经济发展。

英国的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本不是自己长项的棉纺织业——“飞梭”的发明,使织布效率大大提高。这促使多轴纺纱机的出现;然后,水力纺纱机登场,纺纱速度提升100倍。反过来,这又促进了水力织布机的发明,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同时,英国的采煤业、冶铁业中,技术革新不断涌现。特别是178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让历史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英国的迅速崛起,极大地“刺激”了欧洲其他国家。在欧洲大陆,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其次是法国,1848年,法国已成为工业强国,但仍落后于英国。由于国内的动荡,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才迅速发展,但是到1900年以前,其钢铁业已超过英国,化工业则跃居世界首位。西欧其他国家,也很快完成了工业化。

关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一,文艺复兴发生在前,并且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是有其必然性的。 文艺复兴,在那个时间段,发生于意大利,不是偶然的。首先,和经历漫长的中世纪之后,教廷统治力和影响力已经式微有关;其次,和意大利城邦新君主制的兴起有关;也和意大利沿海城市资本主义逐渐萌发有关。教廷统治力的下降,使借着“再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以主张人文主义的探索成为可能。这种探索,反映着新生产力的要求。 后来,宗教改革和15世纪活字印刷在欧洲的普及,使文艺复兴如虎添翼地扩展到欧洲北部。 当时的情况下,那里的进步文人们,能做的也只是这个了——工业革命还完全不可能发生——条件还完全不成熟。

第二,工业革命最初发生于在英国,也不是偶然的。 在文艺复兴兴起后四百年,才在英国产生了工业革命。 对于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西方学界长期存在“主因说”和“多因说”的争论。但无论如何,科学的条件、社会的条件都是必须具备的。在此基础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是根本原因。 恩格斯说过很经典的话——不在于人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人们用什么来生产。工业革命,是人类用什么来生产的一次根本性飞跃。这个飞跃是在长期的生产力发展的积累基础上实现的。当时的英国,恰恰具备了这个条件——这就是手工工场的充分发展;圈地运动使新兴资产阶级逐渐成熟,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人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人员储备;海外殖民地的财富大量流回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准备了政治条件,等等。

第三,文艺复兴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英国,对工业革命肯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是,客观地说,其没有直接的作用,也不是主因的作用,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文艺复兴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一百多年后,才波及到英伦,涌现了乔叟,特别是莎士比亚这样的大文豪。同时,也启发了那里的思想界和文化人。托马斯莫尔写了《乌托邦》。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都是工业革命前的著名思想家,有些还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瓦特的功绩更不用说。 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革生产管理和生产关系的强烈愿望,英国的工业革命便水到渠成地发生了。

总结一下——

1,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最初的发生,是由意大利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艺复兴对整个欧洲,包括英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正是体现了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反作用。

3,四百年后发韧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根本原因也是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其中包含着文化、思想等作用,这与文艺复兴的影响有关,但不是最主要的。至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这个观点很重要——科学属于第一生产力——其对于工业革命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老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