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成都溼地面積將不低於43萬畝

記者10月30日從市政府官網瞭解到,為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溼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我市將實行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全市溼地面積不低於43萬畝,其中,自然溼地面積不低於32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23%以上。

《方案》明確,要完善溼地分級管理體系,建立溼地資源數據庫:以全省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成都市溼地資源數據為基礎,收集完善近年來溼地保護修復相關數據,建立我市溼地資源數據庫。同時,建立溼地分級體系: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市溼地劃分為國家(含國際重要溼地)、省級、市級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列入不同級別溼地名錄,定期更新。

按照國家溼地生態狀況評定標準,我市將從影響溼地生態系統健康的水量、水質、土壤、野生動植物等方面,科學開展全市溼地生態狀況評價。到2020年,國家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於50%,重要江河湖泊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水鳥種類不低於114種,全市溼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不減少。

《方案》強調,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禁止擅自徵收、佔用國家和省級、市級重要溼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溼地,禁止侵佔自然溼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佔的要限期予以恢復,禁止開(圍)墾、填埋、排乾溼地。

建立退化溼地修復制度是《方案》的重點之一。《方案》要求,要多措並舉增加溼地面積,各區(市)縣政府要對近年來溼地被侵佔情況進行認真排查,並通過退耕還溼、退養還灘、排水退化溼地恢復等措施,恢復原有溼地。

在溼地的監測評價體系上,我市將完善溼地監測網絡,統籌規劃市級重要溼地監測站點設置,建立市級重要溼地監測評價網絡,充分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最新技術和成果,加強對溼地面積變化、溼地生態質量變化、水生生物的監測,強化對具有飲用水源功能的湖庫水環境質量監測,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和信息化水平。同時,建立統一的溼地監測評價信息發佈制度,規範發佈內容、流程、權限和渠道等。

本報記者 侯初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