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曾經的古都洛陽,如今卻成爲了普通地級市?

靜夜史


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 河南省西部,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 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 鄭州,西接 三門峽,北跨 黃河與 焦作接壤,南與 平頂山、 南陽相連。

這種地形,在封建社會都是必爭之地,所以前後一共有十三個朝代定洛陽為都城。正因為地處中原腹地,所以只要天下打亂,就會給身處中原的城市帶來滅頂之災。也因為居中原腹地,所以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成為天下經濟的樞紐,也推動了唐朝的繁榮。

但是從唐朝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以洛陽為中心的大一統的政權,雖後有後梁,後唐,後晉在這裡定都,但是畢竟國力有限,再加上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使得以洛陽為中心的這一地區人口銳減,更加難以推動城市的發展,使得行政地位不斷下降,在宋代定都開封,洛陽為西京,金代洛陽為中京,從此之後洛陽不再稱京。隨著後來在元代大運河東移,使得洛陽失去了樞紐的作用,更是大不如前。明清兩代只是州府的所在地。

縱觀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先是東西移動,然後是南北。失去了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洛陽就這樣不斷衰落。


繁華落漠塵埃已逝7372708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遠超南方,故有南蠻之地的說法。自從隋唐之後,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漸發展起來,但大多數的朝代還是會定都於北方。隨著朝代的更迭,都城也曾多次變遷,不少城市都曾是無比繁華的都城,發達程度也是同時代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擬的。

自古就有“得中原者的天下”的說法,這裡所謂的中原,基本指的就是河南,足以看出河南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鮮為人知的是,在河南有一座城市,它曾作為多個王朝的都城,尤其是在隋唐時期,該城市的繁榮程度幾乎超過了長安,成為當時最為發達的城市。即使到了近現代,它還曾是河南省會,但現在卻僅為普通地級市。

此城市就是洛陽,古稱雒陽、豫州,我們所熟知的女媧、虞舜、夏禹等上古事蹟,大多都與洛陽有關。洛陽曆史極為久遠,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先後有一百多位帝王在此問鼎九州,也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古代洛陽地理位置優越,乃兵家必爭之地,故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就定都於洛陽,後來遷到了長安,劉秀建立東漢後,改洛陽為雒陽,並定都於此。隋朝時期,洛陽被稱為東京,並設置了東京尚書省,隋煬帝對洛陽情有獨鍾,故在公元605年的時候,將都城從長安遷到了洛陽。唐朝建立後,洛陽的地位與都城長安不分伯仲,被稱為東都。

公元684年,武則天下令將洛陽改名為神都,它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雖然洛陽在宋朝不是都城,但它卻繁華依舊,朝廷還在此設置了“國子監”,遷客騷人也都爭相來洛陽居住,如趙普、歐陽修及司馬光等人。

從元代開始,洛陽就逐漸沒落了,失去了往昔的繁華,連陪都的資格也都沒有了。民國十二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它成了河南省會。現如今,河南省的省會為鄭州,洛陽僅是普通的地級市,但依靠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相信洛陽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也會越來越繁華。


Mu牧一簡單生活


洛陽市在剛解放的時候,做為洛陽地區還是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的。改革開放後劃分成為洛陽市地級市後,做為非省會城市社會資源匹配不足。但做為礦產資源豐富的城市在改革的大潮中沒有把握住發展機遇,經濟發展雖然在河南省名列前茅。在全國範圍內還是發展緩慢的,國有企業過多是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私有經濟不足是另一個原因之一。


五眼神通1


自古以來權安逸如今科技飛發展沒有什麼好討論什麼幾線城市一個國家首都只有一個,一個省只有一個省會,不可能都是首都,都是省會,人為的因素太多,政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利己主義嚴重影響均平發展所以討論這個話題沒有真實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