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人沒有來,這個村可能就消失了」

索莫夫·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是季米特羅沃村的村長,這裡的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老薩沙”。

季米特羅沃村,位於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首府比羅比詹市以南約70公里。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老薩沙今年74歲。1992年,他來到季米特羅沃村定居,“那時候村裡還有300多幢房子、100多口人,有學校、商店、藥店,還有一個養豬場。”

但因為交通不暢、就業困難,村民陸續搬離,最壞的時候,整個村子只剩不到十戶人家。“年輕人都去了大城市,留下的幾乎都是老人。”

由於人口稀少,州政府撤銷了村子的行政編號。從此,地圖上再也找不到這個被遺棄的荒村。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2014年,隨著中俄遠東合作的開展,來自黑龍江綏芬河的應峻峰、應秀峰兩兄弟來到這裡,租下3000公頃荒地,幹起大豆種植。

老薩沙說:

政府並沒有把最好的地給他們,而是誰也不要的沼澤地,但他們乾得很棒,四年裡開墾了兩千多公頃土地。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應峻峰等人初到時,村民對他們並不信任,沒有人相信他們會一直待在這裡,也沒人相信他們能把沼澤變成良田。

但周圍慢慢改變的一切:新的道路、新的路燈、新的公交站……令他們漸漸明白,這些中國人,是真的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把他們當成了家人。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應峻峰還記得第一次來農場時的情景,進村的路是一條6公里長的“返漿道”,路面泥濘不堪,一般越野車都無法通行,村民進出村子只能淌水步行。

為了打通村子與外界的唯一通道,應峻峰帶人用農場挖掘機和推土機平整路面、排水填坑。6公里山路,反覆修了4年。終於,路通了,村民們笑了,到農場串門的人也多了。

他們幫我們修了路,還修好了壞掉的電線和水渠,他們真的為這個村子做了很多。我們現在是很好的朋友。


如果中國人沒有來這裡,這個村莊可能就已經消失了。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十月是豐收的季節,一得空老薩沙就會跟著應家兄弟倆一起下到豆田裡看看。

你們把這塊沼澤地救活了,這簡直是個奇蹟,還有我們村子,因為你們農場來了,我們的村子也有了生機。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現在,村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在農場務工,農場工資大概每人每天1000盧布(約合人民幣106元),甚至高於比羅比詹市區的平均工資。周圍村的村民也都想來農場工作。

老薩沙高興地說:

現在大家手裡有了錢,生活有了希望,村民們這兩年開始重新裝修房子,置辦家電。去年農場還給每家每戶安裝了路燈,村裡第一次晚上有了光亮,大家晚上出來再也不害怕了。

在村頭交叉路口,嶄新的公交車牌和藍色鐵皮候車棚在夕陽下格外引人注目。一度被取消的公交車又重回村裡,接送孩子們上下學了。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應峻峰迴憶道:

拆老車站的時候,村民還有戒心,以為我們搞破壞,把我們給圍了。等到新車站建好了,村民們拿著自家打的鹿肉、野豬肉送到農場感謝我們,從那一刻我知道他們開始從心裡接納我們了。


中俄遠東合作開發不是空話,只有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我們才能真正紮下根。雖然力量微薄,但是我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和熱情澆灌這片土地。

“如果中国人没有来,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

豐收的豆田彷彿一片金色的海洋,收割機發出陣陣轟鳴。曾經瀕臨消失的荒村,又重新活了過來。

記者:張若玄、李東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