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阶段获得浙大最高层次的竺可桢奖学金,自己参与的信号课新课题研究项目所获得的成果被预编入实验教材;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三次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唐立新优秀标兵奖学金,;
专业第一保研成为电机与电器方向直博生,GPA高达4.97;
参与竞赛,参加机器人、物理、数学建模等比赛,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H奖、全国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浙江省一等奖;
还跳得了拉丁,打得了英式辩论,多次去山区支教;
……
短短三年的大学时光,这位浙大姑娘将这些体验了个遍。
外貌与实力并存,奋进与勇气齐发。
她是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爱迪生班学生王文婷,生活上的“女汉子”,学习上的“真汉子”。主动钻研编程,专注研究电机设计与控制
“我觉得做研究不只是我个人的满足,还是作为一个浙大人对学术、对社会的负责。”
喜欢是藏不住的。每当王文婷谈到自己所研究的项目和参加的竞赛的时候,眼睛里总是闪着光。
今年7月,她率队参与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设有环形道路、十字路口、减速带的高仿真赛道上,王文婷团队设计的车辆,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跑完了整个赛道,并通过车轮战,与其他五十几支队伍分别进行PK,最终拔得头筹。
“决赛的车轮战没有任何的调试程序或车辆机械的时间,这是今年比赛的创新之处。”从今年1月份开始,整整大半年时间,王文婷和队友都在为这场比赛做准备,并且乐在其中。“在我们的队伍里,有做算法的、做机械的等等分工,我就是做算法的那些人中的一个。”
由于事先是不知道赛道长什么样的,小车要靠团队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己识别障碍和规划路线,这对小车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赛中间小车还断了一次杆子,最后是拿带来的胶水稍微粘了一下马上继续比赛。没有那管胶水的话我们可能就凉了。”说到这里,王文婷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别看王文婷现在是个编程小能手,在初入大学时,她也曾经对编程感到迷茫。大一时,编程是王文婷的一块短板。因为缺乏基础和成绩的打击,她十分害怕编程。“我所在的爱迪生班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对不同编程语言,和普通课程相比,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这种高要求激发了我更大的潜力。”
于是,王文婷开始逼着自己去学编程、去啃各种教科书。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编程了,甚至在智能汽车竞赛的队伍分工中主动承担算法分组的工作。
如今,顺利直博的王文婷对未来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划:能将自己在电机设计与电机控制中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读到博三博四的时候,她还打算出国交流,去国外的科研世界看看。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努力成为站在世界最前沿的人。”王文婷说。
自我革新,拉丁舞队惊艳变身
在王文婷眼里,自己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霸。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她偶尔也会“放纵”自己,用拉丁舞来缓解压力,看看美剧,和别人聊聊天。
“都说运动(拉丁舞)会分泌多巴胺嘛,跳舞的时候我可以忘掉任何的事情,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学生工作上的。而且和非常热爱跳舞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王文婷现任浙江大学体育舞蹈协会玉泉总会拉丁舞队队长,她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份“事业”。
以前,舞蹈队的训练大多服务于表演,许多同学是“为了表演而学拉丁”,这让王文婷觉得并不可取,于是她“新官上任三把火”,改变训练模式,规定固定的训练时间,同时邀请专业的拉丁舞老师来进行教学,从基本功抓起。
“和一些优秀的大师一起,队员们总能学到一些东西。”在王文婷看来,浙大拉丁不止代表了拉丁舞,也代表着浙大的形象。她想把浙大的拉丁文化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浙大拉丁,为浙大塑造更好、更全面的形象。
王文婷也曾经担心她的“魔鬼训练”给队员带来了过大的压力。但是,通过私下交流,她发现队员们大多赞同并且支持她的决定。队员的鼓励给了她不少的动力和满足感,也让她感受到,队长职位赋予的责任是挑战与欣慰并存的。
当然,在训练之余,拉丁舞队的氛围还是轻松活泼的。王文婷经常带着队员出去吃东西、放松。私下里,王文婷丝毫没有队长的架子,与成员们打成一片,练舞室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成员们还常常称她“大哥”。
在自由中寻找约束,谁说女子不如男
为什么王文婷可以同时拥有如此丰富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历呢?
原来,浙大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全人教育思潮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变革的当下,学校正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KAQ2.0)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宽厚基础、卓越能力、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
在电气工程学院爱迪生班,王文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研究方向的干预减少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加了。比如王文婷在信号课程上做的一个新课题项目。在普通班,这个信号课程实验课基本是老师给出一个实验,然后让学生照做。但是在爱迪生班,老师只抛出一个大方向,要学生自己想出一个课题、自己解决,老师不会参与制作的过程。
“我们组里面的同学自己去找论文、找文献,看看哪个更加感兴趣,大家商量后定下方向。”在这种自由的科研环境中,王文婷和团队设计的残障人士智能家居系统,还顺利地被预编入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孙晖的信号实验教材。
“但是环境越自由,我们越要学会自我约束。”王文婷说。刚成为爱迪生班一员、与优秀的人为伍,忙不过来的社团活动和紧张的课业压力,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在好友与鼓励下,王文婷渐渐找到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学习是最主要而且重要的部分,是大学生活的主心骨。所以我慢慢放掉了一些社团和组织的工作,保留了一些活动时间比较固定的社团和组织,使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更有机动性。”王文婷介绍道。
风雨之后总会出现彩虹,黑暗尽头总会浮现曙光。分清了学习和课外活动的主次关系,王文婷成为了学习实践上的当仁不让的标准典范。
她还给学弟学妹们送了“四字箴言”——自律、效率,并且以身作则。双休日有空的时候,她七点多便会到达自习室开始自习,一直自习到自习室关门。“和朋友一起约着自习很有意思。”
对王文婷来说,自由不等于散漫。自律带给她最大的反馈就是一种成就感。在一次又一次解决难题之后,获得的成就感让她觉得,自律是快乐的、值得的。
就这样,在劳逸结合中,王文婷实现了实践和学习的双赢。
文质彬彬,亭亭玉立,王文婷人如其名。她乘着浙大自由的学风起飞,在求是创新的天空中翱翔。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陆心怡 周亦颖
閱讀更多 浙江大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