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二十五)——张大千:“世界第一大画家”(二)

张大千:“世界第一大画家”

2

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二十五)——张大千:“世界第一大画家”(二)

张大千一生数度辗转迁移,从1927年到1937年,他三上黄山,两登华山,泛舟长江,于东海观日出,笠屐所至,舟舆所经,无不接其胜流,睹其名胜。丰富的阅历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他的创作题材受此影响,多山水,兼及花鸟、人物等。此间他画幅中多以黄山为背景,其中较著名的有《黄山云海》《朱砂泉》《人字瀑》,1936年所作的《黄山前后舆图》艺术境界最高。他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色彩、线条多明快、秀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之后,张大千又先后在上海、苏州、北平等地做短暂停留。他坚决拒绝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誓死不给日本人做事,辗转逃向大后方,于1938年迁居成都青城山,生活得以稍稍安定。寓居青城山期间,张大千开始形成“画家就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权”的艺术主张,一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低沉画风,以古藤老树、粉蝶小鸟、山花野草为题,创作上千幅作品。美术评说家黄蒙田评价张大千此期的作品时称:40年代大千那些出色的青绿山水,固然是由于他精湛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创造,和他对青城山自然景色的深刻体会也是分不开的。对山水画《上清宫》而言……它不酷似青城山第一峰上清宫,但在精神上又极其酷似。这不是画家的如实描写,而是高出于自然的创造。张大千自己也在《论花鸟画、花卉》中称:更严格地说,要能从发叶子的时候,一看就可以辨出花开的颜色,要这样才能算深入里面,算是花的知己,称得画师了。

1939年5月20日至30日,张大千偕友黄君璧、张目寒自成都出发北上,专程游览了剑门、广元等心仪的川北名胜。1940年10月和1942年11月,张大千又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了剑门关。三游剑门关,给了张大千以极大的震撼。回到成都青城山后,张大千凭回忆和草图,画出了剑门关系列组画:《剑门关》《翠云廊》《西秦苑关》《嘉陵泛舟》。

1967年,在张大千三游剑门关二十年后侨居巴西期间,他又以饱满的激情,遒劲的笔力,精湛的技艺绘下了泼墨巨画《蜀中四天下》。并在图上题曰:“剑峨夔巫,原四天下,出云导风,谁欤匹者!”充分表达出他对蜀中四座名山的骄傲与自豪,更表达出他对家园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刻骨思念。

受严敬斋的影响,张大千对敦煌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1941年,张大千偕夫人、子侄西出嘉峪,礼佛敦煌,深入茫茫戈壁、沙漠长达三年之久。其子张心智在《张大千敦煌行》中对这一段经历做了极翔实的记述:出敦煌县城南四十里,黄沙旷野,不见茎草。到此则白杨干树,流水绕林,诚千百年来之灵岩静域也。张大千到达敦煌后,克服重重困难,从沙里清理出石窟,并逐一进行编号,共三百零九窟;又对壁画的年代、风格、人物身世做了极其详细的考证,撰成专著《敦煌石窟记》二十余万言,同时临摹作品达二百六十余幅之多。

敦煌之行后,张大千的画风陡转,前期的清新淡泊变为广阔宏大,同时更重渲染、积墨、破墨、积笔等手法,先后创作《青绿山水画》《洗砚图》《蕉荫仕女图》等名作,“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张大千敦煌壁画展”相继在兰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地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特集》《敦煌临摹白描画》等画册也随即出版,国内画坛一片轰动。张大千先生在为成都临摹展的序言中写道:“独石室画壁,简册所不载,往哲所未闻,……今者何幸,遍观所遗……”陈寅恪先生也盛赞先生敦煌之行“实能为吾民族艺术别创一新境界”。

1947年6月,张大千又深入西康省,经二郎山、大渡河到达康定,然后涉足关外,留迹塔公寺、道孚、炉霍等地,费时半年,行程达几千里。此次旅行,张大千突破了以前绘画题材上仅春闺仕女、深山幽壑的局限,开始把笔触伸向更为广阔、朴实的少数民族现实生活,同年底出版了《西康游屐》画册,并发表组诗《西康游屐》以资纪念。

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二十五)——张大千:“世界第一大画家”(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