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說或影視劇里那些強行的悲劇?

Toys-crazy


一部成功的悲劇影視劇作品往往能使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由劉德華和吳倩蓮主演的電影《天若有情》,男女主角由於身份上巨大的差別,雖然彼此真心相愛,但不得不面對來自現實中的境遇和家庭的阻撓。最後,劉德華扮演的華第為了保護女主角,選擇了和仇家同歸於盡。這部影片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是劉德華騎著摩托車載著身穿婚紗的吳倩蓮,劉德華迎著風遍佈傷痕的面孔但是堅毅的表情,以及男女主人公感人的愛情故事,最後悽美的結局,都使得觀眾心碎,唏噓嘆息,成為70,,80後心目中經典難忘的香港電影。

一部成功的悲劇影視作品,應該是情節的自然真實,而不是強行安排的。悲劇成分的內容應該符合主人公人物背景和性格的設定以及劇情的發展,有合理的鋪墊過程,不使觀眾產生刻意安排的感覺。比如有的韓劇中,相愛的死去活來的一對男女主角,明明之前還健康活波的女主角會忽然莫名其妙的患上絕症。這樣刻意營造,強行安排的悲劇情節,顯得生硬,很難讓觀眾接受,更不會讓觀眾對劇中主人公的人物命運產生共鳴。

有人說悲劇是把美好的事情撕碎了給人看。但是如果是強行安排,生搬硬套就很難達到這個創作者的訴求。


D三隻眼觀察


在回答此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強行悲劇。

正常的一部小說或者影視劇,如果劇情合乎邏輯的發展,即使是悲劇也會讓讀者或者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沒有任何突兀感。

並且同喜劇比起來悲劇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思考,從藝術價值的角度分析,悲劇也更容易將藝術推向高峰。

所以我們並非不能接受悲劇。但強行悲劇就有些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了。

因為答題需要,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強行悲劇的代表,發現有網友提出《蘭陵王》。

原本男女主角已經突破層層障礙要在一起了,女主角卻被一支飛箭射中。

這樣的結局讓觀眾感覺出乎預料,如果是為了突出蘭陵王本人的悲劇性,要他愛的人在自己面前死去,也是無可厚非。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的是整部劇的劇情走向都指向男主這樣的命運,這種樣結尾才不會顯得突兀。

若是大家正在隨著劇情看的津津有味,猝不及防的死掉就有些不對了。

就拿前陣子大火的《延禧攻略》來說,秦嵐演的皇后娘娘像白月光一樣高潔美好,但卻一次又一次被身邊的人傷害,一次又一次承受喪子之痛,直到爾晴與皇上滾床單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皇后選擇了自殺死亡成為了她必然的結局,這樣的悲劇設置不但不會讓大家反感,反而對皇后一直念念不忘,讓這個人物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白月光。

這種悲劇的處理在影視劇和小說就顯得十分打動人。

說到底,所謂的強行悲劇還是內容創作者不夠走心,只要不抱著敷衍的心態去設置情節人物,不管悲劇喜劇,作為觀眾都能接受並且給出真心的喜愛。


都是有故事的人



朱如蒼



嚴華萍375


痛定思痛,只為表達

強行的悲劇只為讓讀者和觀眾能從劇情中的結果有更深的體會,也某種程度表露出作者消極的、悲觀的人生態度或者是苦難人生的感悟


悲劇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悲觀主義者認為,人生就是一個悲劇。人的一生,有許多的經歷是苦難的,如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生活的煩瑣與人性本來的惰性、生命的時限性與親情的斷裂、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打破平靜的生活、病痛之苦、經濟壓力與慾望之苦,等。面臨著人生許多選擇,一不小心就追悔莫及,悲劇就實在的發生。

還有一種是樂極生悲

。不可否認,人生也有很多的趣事,如童年無憂無慮的美好回憶、愛情之美、天倫之樂、成功之樂等。在這些經歷中,沒有把握好度,同樣也是一個悲劇。如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情人變敵人;過份的溺愛造成後輩的性情缺陷;創業成功到失敗的落差。

悲劇每個人都要切身感受,只為更深刻的表達著作者的思想。


冥悟天道


影視劇裡強行的片段就是生活裡反映,不足為奇。有一些是正常的,但太多也不好。特別是表現得過於詳盡,露骨,殘忍,就更不好了。如果施暴者受到懲罰還能起到警示作用,否則,不是起了反作用嗎。

現在有些影視劇為了收視率和票房,太多表現強行情結和場面,影響很壞。應該制止。男歡女愛本是人類的美事,卻被強行弄得令人作嘔,甚至慘不忍睹,影視劇為何還要推波助瀾,難道為了滿足編導的變態……?

所以還是多表現些兩情相悅的美事為好,這也應該算是社會的正能量吧!


業餘國際問題專家


記得幾年前看山楂樹之戀是哭的一塌糊塗,心情好久都沒有平復。悲劇的結局有些時候更能抓住讀者和看客的心,所有貼切現實的的悲劇情節也算不上“強行”,故事好架構好演技好就是一部好的小說活劇集。


林丫6


中國的電視劇大都沒有悲劇的轉折點,悲喜轉換的過程沒有,覺得讓人遺憾的結局才是熱點,感情劇的升溫,是愛恨情仇的交織,天大的事情,都沒有比愛來得更偉大的,一部電視劇的結束意味著愛的延續,對歷史的回顧,應該發掘更有價值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