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行走
看了最近央視熱播的右玉和他的縣委書記們,被右玉縣的縣委書記們和右玉人民的那種為改變自然環境和生存狀況而不懈努力,忘我奮鬥的精神所折服。右玉縣的歷屆縣委書記以人民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搞特殊化,為了讓右玉人民不餓肚子這樣一個既定的目標,堅持傳承與創新,一屆接著一屆的幹,右玉縣的各級領導和黨員幹部群眾緊跟縣委的工作部署,埋頭苦幹,又不斷創新,既種樹種草,控制黃龍(沙塵暴),又新修水利,改變自然環境,無怨無悔,久久為功,特別是劇中人物史來保的口頭禪俺是黨員,俺聽黨的,他儘管受到撒職處分,但仍不改對黨的忠誠。正是右玉縣的縣委書記們這種大公無私,平易近人,艱苦奮鬥,身先士卒的品德帶動和感染了右玉縣的人民,經過長期不斷的奮鬥,他們改變了右玉貧窮落後的面貌,使右玉人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反觀鳳陽縣小崗村,沒有風沙,灌溉便利,土地肥沃,自然環境比右玉縣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而小崗村卻土地荒廢,老百姓不從事農業生產,每年糧食產量僅僅一萬三千多斤,坐等國家救濟,與右玉縣的老百姓比,小崗村人簡直就是一些好吃懶做的懶漢和混混。他們辜負了小崗村這片土地。他們分田到戶後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儘管國家在小崗村投入了海量的資金幫他們建設和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又已落後於華西村,落後於南街村,落後於大寨大隊,落後於絕大多數當時在大包乾中保留有集體資產的村莊。分田到戶可以解決眼前的溫飽問題,但不能解決農村農民長期發展的問題。農村農業要發展,農民要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還是發展集約化經營,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呼南高鐵
總有人說是單幹讓我們吃飽了肚子,這很不客觀,事實是,中國單幹了五千多年了,到解放前仍然是畝產二百斤就是好年景,五千年來老百姓吃飽過嗎?所以單幹只能餓肚子。讓我們吃飽飯的原因是毛澤東時代的糧食種子的改良,化肥的廣泛應用,土地、水利基礎建設的完成的結果,這是鐵的事實,這才是讓我們吃飽肚子的根本原因!跟單幹沒有屁的關係。糧食種子改良一代,糧食產量就增產一次,到主席去世時糧食種子以改良了好幾代,雜交水稻就是毛澤東時代研製成功的!特別是第一次用化肥,大隊給每個生產隊兩袋化肥(我說的是我們村)讓試用,因為第一次試用,大家擔心減產造成了損失,所以就選擇了一小塊地試用,收割、打場都是分開的,記得老師帶我們去現場參觀,隊長告訴老師現在用化肥的地小麥產量已經達到八百斤了,老師懷疑隊長造假,隊長就把小麥倒在地上,讓老師自己看用化肥的小麥麥籽和沒用化肥的麥籽比較,很明顯,用化肥的麥籽,麥粒粒粒飽滿,和沒用化肥的差距確實很大,回到學校老師特別興奮的告訴我們,以後不用吃窩窩頭了,你們趕上好日子了!當時我不知道別的村,反正我們村,已經很少吃窩頭了!而且逢年過節個生產隊就會都會分發牛肉、羊肉、豬肉!因為我們村有養殖隊,就是負責養牛、養羊、養豬。豬是按國家要求上預購,上完預購剩下的豬就會等到過節時殺了分給老百姓……
感謝毛澤東時代科學家!感謝毛澤東時代辛勤勞動的全國老百姓!更感謝為實現農業機械化而努力工作的全國工人同志!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是您們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結果!
奇聞天下AAA
小崗村帶頭分地單幹,現在為何有些地方土地又流轉為集體?你怎麼看?
我們先來看看小崗村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吧,典型最有說服力。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隨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小崗村因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帶頭村。當時的小崗村,全村只有20戶人家百十號人300多畝地,分田到戶第一年就結束了吃救濟糧和出門討飯的日子,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邁出了我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步,人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就小崗村來說,改革使他們迅速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糧食豐收了,又出現賣糧難,他們也探索過積極發展發展養殖業,也想開辦其他工副業。但是在致富的道路上卻沒有跟上整個農村發展的步伐。雖然村民也住上了瓦房,開上了拖拉機,但是“一年越過溫飽線,20年沒過富裕坎。”到2003年,小崗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
事實證明,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雖然能夠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但在市場經濟大潮下,這種方式很難應對生產生活中的風浪,沒有新一輪改革,傳統農業就邁不上現代農業,農民就走不上富裕之路。因此,2005年小崗村開始嘗試進行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讓有實力的公司進駐,實施現代農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小崗村有23個村民組,1000多人家,4000多人,全村有1.45萬畝,流轉土地近9000畝。2016年,小崗村又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併發放股權證,村民從“戶戶包田”改成“人人持股”。小崗村的產業經濟正在起步,各種合作社蓬勃發展。2017年,小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6元。
改革開放40年,小崗村從村民按“紅手印”點燃改革,到“紅證書”土地確權,再到“分紅利”增收富民,小崗村見證著農村改革。這個村子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不是一勞永逸,只有不斷探索,不斷解決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中國才會不斷髮展。
從我們當地情況來看,哪個村子比較好過,哪個村子就有集體經濟支撐。沒有集體經濟的農村,農民有個別暴發戶,但大部分農民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共同富裕成為空談。集體經濟時整的大寨田,分產到戶後分割成了小塊塊,你趕我趕,最後地中間起了籠成了分割線,沒有集體經濟和上級撥款,農田水利無從建設,大型機械進不了田地,嚴重製約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所以,農村土地流轉,引進農莊式集體經營,農民持股分紅,願意在農莊打工就在農莊,願意外出打工就放心外出打工掙錢,目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至於日後中國農業向何方向發展,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解決,我個人以為,隨著時代發展,農民也將像產業工人一樣,健壯時有合理的收入,年老時也將有著可靠的養老金,社會差別差逐步縮小。“讓農業成為一個有前途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個中國夢實現的時候,農民真正的好日子就來了。
齊東晏子
要理性看待建國後的集體生產,如果沒有那時的大集體時代,全國修建大大小小几萬個水庫,恐怕現在很多地方吃水都成問題。這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至於說那個時候餓肚子,那不是集體主義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前也是單幹,同樣也有餓肚子的。原因在於當時新中國白手起家,沒有資金,科技落後,沒有多少化肥,也沒有培育出高產良種,糧食產量低,這才是主要原因。如果沒有那20多年打下的基礎,你現在改革開放等於在沙灘上修房子。能成功嗎?
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
這些道理永遠都不會過時。
井底之蛙163243299
小崗當初分田包乾的出發點是不外出要飯,事實證明這是死衚衕,沒有出路。毛主席早就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分田到戶搞單幹,是走回頭路,完全是釘耙鋤頭手工勞作,根本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五六十年代農田基本建設時搞成的割田成方,大好良田,被一家一戶分割成豆腐塊。江蘇的華西村,山西的大寨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許多沒有分田到戶,走集體化道路的村組這些年來的現實證明,集體化,機械化,才是發展農業的康莊大道!看看華西,大寨,南街,再去看看小崗,毛主席發出的“農業學大寨”號召無比正確!
陳剛良
分田單幹正是鄉村工業大發展,機械化興盛時期,以我的家鄉村為例,每個生產隊都有工副業企業,大隊有兩個企業,大隊有農機站,鏈軌東方紅拖拉機2臺,28,60.12馬力膠輪拖拉機,和各種配套的農業機械,翻地,耙地,種地,全部機械化,以我公社為例,有企業十多個,大型農機站,汽車隊,農業技術站,插秧機120多臺,水稻收割機80太臺,水旱田全部機械化。水利設施齊全。文化生活多樣。基本上家家有工人在企業上班。但後來一聲令下,全部分田單幹,結果大隊和小隊的企業都黃了,全部農業機械都賣廢鐵了。道路,水利設施沒人維修了,就連辦公地點都沒了。沒過幾年,鄉鎮企業也全部賣給私人了。全鄉沒有一分錢集體資產,沒有一個集體企業。現在想重新搞集體企業,沒有一分錢,沒有廠房,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市場,好機會錯過了,根本不可能了。現在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窮富嚴重兩級分化,富得流油,窮的吃穿都成問題。不知別處是什麼狀況。
真誠555888
至於分田到戶好不好,讓時間去檢驗,農業的發達國家已經證明,要想農業升級、上臺階、上水平還是要走莊園化、規模化、集體化的科技種植,靠個體是不行的。再說說小崗村,還是那塊地,還是那裡的人,為什麼在公社,在集體,寧可餓著要飯去,也不幹活不出糧食。分田到戶了就出糧食了,這小崗人也太自私了?
走集體道路?還是分產到戶?分不清哪個對哪個錯,還應因地而定。堅持人民公社的集體的,還捱餓嗎?還都窮著了嗎?顯然不是,年分紅100萬的非常多。它們現在已經改名叫“農工商聯合體”了。我愛我的中國!我們都希望中國越來越好!
OK中國6696
農村包圍城市。小崗村人窮是因為懶,分地是部分勤人不願再受大部分懶人拖累。但是隻種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不能使大家致富。
有些人就這樣敏銳地抓住了這個不成熟的經驗馬上推廣到全國,化公為私,使當時方興未艾的農業機械化戛然而止,費時、費力、費錢興辦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多荒廢。
緊接著這股風立馬刮進城市,建國後三十年的工業化又迅速化公為私,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隨後以各種合資的名義使三十年來建立的民族品牌一個一個消失在國民的記憶裡,工業品又成了洋貨,中國的工人階級變成了洋品牌的加工者。
醒醒吧!老人家教導我們“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快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吧
逗不賴
往好裡說:分田單幹,是權宜之計,調動了部分人的積極性。但往深裡說:分田單幹簡直就是自私自利,為什麼在集體就不能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呢?還不是偷懶耍滑的那部分人,搞的人心渙散。若人人都有集體主義觀念,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堅持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光明大道,如今的新農村,不能說都像南街村,大寨,華西,周家莊吧 起碼現代化要提前幾十年,也就早日奔小康了。誰之過?過來人,都明白。好多地方,分田單幹後,還不是吃集體的老本兒,把幾十年積攢的設施都分光了。算了,說多了,都是淚。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慈祥老人14
用柴油拖拉機歐豹700耕大集體1000畝地大約要用15000元左右的柴油(每畝耕油15元),而要耕被分得七零八落的每塊只有七分八分或一畝兩畝的這1000畝地則大約需要25000元左右的柴油,因為剩一犁地也要一個來回,特別浪費。此外,收割,播種也都同樣廢油,浪費種子,增加機械磨損。如果是集體耕種,單機械耗油一項,1000畝農田就能節約成本30000元左右。平均每畝節約30元左右的機械用油。再算一筆經濟賬,今年耕地每畝費用是80至90元,如果是集體耕種那就只需要買柴油就可以了,這樣耕一畝地只要15元的柴油費用,單耕地一項就降低成本65至75元。就說到這兒,單幹還是集體好也就不言而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