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終南山爲什麼那麼多隱士?

柳育龍


有道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深山修行苦中生,

皆是厭世覓清靜。

人各有志勿強求,

只願世人終生寧。

一個人放棄事業,遠離家鄉,與世隔離,隱姓埋名,放下妻室兒女隻身在終南山修身養性,也有閤家隱居之士。我個人沒有資格對這些人評頭論足,指責其對家人不負責任。但我不支持人人都放棄事業,遠離家室只求個人安寧,不說大話,人總得對家庭有擔當。深層次剖析,一個人能走到這一步,上不報父母養育之恩,下不擔撫育兒女之責。隻身遁入深山,隱居一隅。肯定是仕途或家庭變故,遇到的措折,打擊太大了,感到迴天無力,失望之下,實在不得意而為之,獨善其身出走了之。無可非厚。

也有事業成功人士,家境富裕,經濟寬餘,家有依靠,後顧無憂。也許人太累了,選擇隱身山林,少了爾虞我詐,鉤心鬥角,過上與世無爭平平淡淡的修行生活。悟透了人生,看破了紅塵。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年輕人,必須以事業為重,儘自身最大的能力,幹出名堂,作出成績,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山水1320


終南山隱士,確實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由於本人有過親身體驗,我之前回答過幾個終南山隱士問題,無論是閱讀量還是評論量都很高,看來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關注。

瞭解跟自己不一樣的生活,豐富自己的見識,恐怕是人們關注終南山隱士話題的根本原因。

其實,終南山隱士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風光。在此,我只說真正的隱士生活。

在外人看來,他們生活在沒有汙染的自然環境中,沒有人打擾,與世無爭,每天呼吸著新鮮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在耳畔迴響,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但是,山上艱苦的生活條件,讓他們要承受許多難以想象的煎熬。比如,住宿房子破舊簡陋,遮風擋雨效果不夠好,再加上山上早晚寒氣重,他們要承受寒冷和潮氣的侵襲。

由於食物不夠豐富,食物都要從山下運上來,為了節省,很多人每天只吃一頓飯,要承受飢餓的考驗。

一個人從清晨太陽昇起便出門,開始打坐修煉,直到太陽落山才能回去,這漫長一天都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沒有人跟你聊天說話,眼前盡是山石樹木,如果心靈不夠豐富,不夠平和,心理上註定會非常孤獨。

當然,在山上還要格外注意身體,如果生病,會很難找到人及時醫治,只能承受病痛折磨。因此,一些隱士不得不學會一些簡單的中醫治療,自己採藥、製藥並給自己治病。

我經過長時間採訪瞭解,終南山隱士群體其實跟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沒有多少區別,社會上有哪些人,隱士中同樣有哪些人。把終南山隱士群體看作一個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小江湖,並不為過。

有江湖,就有江湖規矩和目的。

在這些人中,一小部分人嚮往真正的歸隱生活,傳承著傳統的隱士文化,希望到這裡來感受生命真諦和生活樂趣,他們是真正修煉內心、修身養性的人。

還有一部分人逃避現實生活的打擊,來這裡調理精神狀態。其中以仕途失意者、失戀者和生意失敗者最多。

但更多的人都是一時衝動進入山中,卻發現自己難以適應這種艱苦生活,又不願走回頭路,就硬著頭皮堅持下來,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真正隱士,更多的人還是在披著隱士的外衣關注著社會上的風吹草動,為出山做積極準備。

他們的做法,是對“終南捷徑”的最好詮釋。


鴻鵠迎罡


有位西安的媒體同行曾多次探訪終南山,採訪過很多那裡的隱士,我們曾聊起過為什麼很多隱士選擇在終南山隱居。這其實可算是個世紀話題。


據這位哥們說,在終南山隱居修行的人還真不少,但這些人中八成以上都是臨時頭腦發熱跑去體驗生活的,還有些人是去裝十三想成網紅,甚至有人在那裡搞直播。

真正的隱士,大多離群索居,他們不喜歡被打擾,有的人已經在山裡住了十多年。居處很簡陋,自己耕種自己採藥,日常做的最多的就是修行。

終南山多隱士,這從千年之前就開始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這裡的道教逐漸興起,到唐朝李唐奉道教為國教,終南山作為道教發源地之一,在地理上又居長安很近,自然是很多修道之人熱捧之地,那時就有不少未出家的帶髮修行之人來此隱居,這些人中其實有不少是宦途失意者,或者想接近權利樞紐者,因為這裡里長安近,又是宮裡之人常來之地。一邊修行一邊等待機會。



從那時起到現在,終南山的隱士就一直沒斷過,在抗戰時期這裡也有很多人修行。進入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節奏加快,隱居成了很多人內心的夢想,一些人付諸行動,終南山因為有這樣的人文條件,加上當地百姓對隱士比較善待,當地官方也不會過多幹涉,隱居終南山成了很多人的首選。


凡塵往事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終南山吧。

我國幅員遼闊,地貌變化多端,有數不清的山巒,供人們逃避世事的地方有很多,但為什麼終南山成為一個隱居的聚集地呢?

終南山之所以能成為“隱居”的代名詞,大概跟三個方面原因有關係:

1、終南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終南山的道教追溯,可以追溯到老子入關傳經設教之時。道教屬於多神信仰的宗教,終南山在道教的傳播中,成為一個“仙山”,這裡高道雲集,仙人出沒。

道教的修行普遍喜歡在名山大川,少有人煙的地方,終南山的自然條件符合,加上終南山神秘的道教文化色彩,所以諸多信仰道教修行的人,會選擇來終南山。

2、終南山有隱修的傳統

終南山的隱修起源,就如同第一條講的,它有良好的人文環境。這裡從隋朝開始,就有人修建了隱居的七十二茅蓬,千百年來,這裡的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這裡的山民也對隱居者報以寬容的態度,而且會得到山民的物質資助,當地的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這裡可以隨意搭建茅棚,這種無人干涉的現象,大概只有終南山可以做到了。

3、終南山離城市並不遠,物資補給較為方便和充分。對於很多有隱居訴求的人來說,很多時候並不是想住在荒山野嶺,而是圖個清淨,又能不跟現代文明脫節。那麼終南山就是可以去的地方,偶爾下個山進城,也算方便。再說,終南山如今隱居的人那麼多了,互相照應,也不至於太孤單。


據說如今終南山的隱居人數,已經突破了5萬,你說熱不熱鬧?


小川叔


◎終南山現代隱士居住的房子

圖中的房屋原本是西翠花村民居住的地方,村民搬到山下以後,空下來的房屋便出租給到此隱居之人。隱士到此之後,精心修飾裝扮,門前花草相映成趣,頗有寧靜閒適之感。

1

終南山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屬於秦嶺山脈的一部分,位於西安南邊,距離主城區不到二十公里。終南山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之稱,從古到今就有人在此隱居修行,道教中的全真教就發源於此。唐代的時候,終南山裡住滿了隱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終南山離當時的首都長安非常之近,隱士們借隱居博取名聲,方便朝廷徵召自己,這便是人們常說的“終南捷徑”。

今天,終南山裡依舊住滿了隱士,具體數字無法統計,但據說有數千之眾,隱士比較集中的幾個地方有獅子茅棚、西翠花等地。2015年10月的一天,筆者一行特意到了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引鎮大峪鄉的西翠花村,探訪現代隱士及他們的生活狀況。

2

金秋季節,秦嶺山色正好,有些葉子紅了,如生命之火燃燒,有些葉子黃了,接近於黃金的純度。美景在前,我們且走且停,滿心舒暢!

也有感慨!因為自打進入大峪口之後,便發現一路上農家樂眾多,其中最大的一家門前有一大魚池,裡面養著紅鱒等魚類,廊橋上掛滿紅燈籠。據看守院子的人說,國慶十一長假之後,沒有人來了,他們也不營業了,不過四月份到十月中旬,尤其是節假日裡,這裡生意火爆,忙都忙不過來。我們亦笑言:在此隱居,倒也生活方便。

開車經過一個名叫“獅子茅棚停車處”的小村莊,村裡大部分人已被安置到山下鎮子裡去了,這裡只剩下四五戶人家,幾乎都是老人,或坐門口吃飯喂貓,或在屋前翻揀毛栗子。還有一戶人家,開了一間農家樂兼小旅社,這個季節客人已少,但他們依然在門口賣野獼猴桃和柿子。

此處有兩條路,一條通往獅子茅棚,一條通往西翠花。我們往西翠花方向前行,在一條山路口,一塊牌子上標著箭頭,寫著“西翠花”幾個字,旁邊平坦處停著幾輛車,有兩名衣著時尚、頗具小資風情的女子正從山上下來,開車離去。山路看起來比較窄而且坑窪,不便行車,遂步行上山。後來我們發現,這條路越野車實際上是能開上來的,路上不時開過來的三輪蹦蹦車,司機輕車熟路,操控自如,速度飛快。又見一僧人,布包斜挎,騎摩托下山而去。

上山不久,路遇一對年輕男女,穿著防風衣,揹著大揹包,筆者問:“你們是來登山的?”答曰:“不是。我們就住在這裡,現在下山去補充一些生活用品。”如此看來,他們便是我們要尋找的現代隱士了。再往山上走,風景越來越美,一塊山坡上,開滿了山地蘆葦,蘆花在風中搖擺,像浪花湧動,我們架起相機,尋找各種角度拍攝。

此處已可看見一些農家屋子,一戶門前種滿鮮花,有人在裡面看電視,門上貼著與修行悟道相關的一幅對聯,橫批是“定心修佛”幾個字;另一戶在屋前圍起了一道柴門,頗具田園古意,門上貼的對聯的意思和第一戶的差不多。看來住在這裡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村民,大概就是現代隱士吧,但我們沒有去打擾他們。後來我們瞭解到,這裡的村民已被安置搬遷走了,空下的房子就租給了在此隱居修行的人。果然,我們看到有一座房子的門上,除了貼有很具禪意的對聯外,另有“出租”兩個大字。

由於貪戀眼前美景,加之天色已晚,山裡氣溫下降,我們沒有再往山上走,而是下山了。因此,沒有見到有名的終南草堂。終南草堂是一名名叫張劍鋒的文化學者所建,張劍鋒多年來一直研究終南山的隱士文化,多次到終南山尋訪隱士,出版了散文集《尋訪終南隱士》,後乾脆創建終南草堂,是全國各地來終南山隱居者的一個落腳點。

◎終南山裡的現代隱士

筆者在拜訪終南山時路遇一對衣著時尚的男女,交談中得知他們每年都會來此地居住一段時間,現在正準備下山採辦生活用品。他們大概就是我們理解的現代隱士的一種,有錢有閒,所謂“隱居”,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小資情調與浪漫情懷。

◎終南山大峪口喂貓的農民

相比於那些有錢有閒而每年在終南山裡“隱居”生活一段時間的小資人士而言,這個正在喂貓的農民,她一直生活在此,山中的生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日常,甚至於在她內心裡,反而渴望的是到城裡去過日子。

3

在本刊本期《局內人—也談隱士》一文中,筆者談到了古代隱士隱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種是希望通過隱居,達到入仕的目的;一種是在官場混得不如意,暫時隱居,等待時機東山再起;還有一種是厭倦了官場,歸隱田園。

現代人想靠隱居來謀個一官半職是不可能了,那麼現代隱士隱居的原因是什麼呢?很遺憾筆者沒有時間一一去做調查走訪,只是通過閱讀和這次的行走觀察,瞭解到有以下幾種:

一是治病。有人身體不好,而終南山裡廟宇、道觀比較多,藥材又豐富,相比城市生活也安靜,因此有人因為身體原因就留了下來,或求神拜佛,或自己鑽研藥材,既給自己治病,又可以賣藥材掙到生活費。這類人相對較少。

二是逃避生活壓力。有些人因為生存能力比較差,心裡比較脆弱,就選擇逃避在此生活。這類人相對來說也比較少。

三是做生意。這類人往往打著隱居的幌子,在此辦“國學院”之類的學院,表面上說是清心寡慾、弘揚傳統文化,實際上是以此為契機掙錢,有些生意還不錯。這類人相對比較多。筆者瞭解到有一位從北京來的詩人,就在這裡辦了間 “物主義學院”,提倡“建立與地球、自然的親近感”。

四是生活無憂無慮者,有錢有閒,找個安靜的地方,每年來住一段時間。我們上山時遇見的正下山補充生活用品的那對男女當屬此類。從著裝上和他們有車這兩點來看,他們不差錢,從談吐上看,他們有文化。他們隱居在此,不是出於生活壓力,也不是想掙錢,而是尋找一種生活樂趣,放鬆一下自己心情。聽說還有一位廣東老闆,原在佛山帽峰山隱居修行,後來覺得帽峰山氣勢不夠,就到終南山來了。現代終南隱士,這類人也比較多。從本質上講,這些人的所謂“隱居”,就是一種小資情趣,相比他們而言,那些一直生活在此的人,比如我們所見到的在門口喂貓的老人,對他們來說,這裡的生活就是一種日常,沒有任何浪漫的情趣,或許,在他們心中,嚮往的是過城裡人的生活,說不定他們還對城裡人來此生活,覺得不可思議呢。

◎西翠花村正在出租的農家房屋

◎終南山裡的僧人

終南山自古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之稱,從古至今都有人在此修行,山中有許多道觀和廟宇,諸多道士和僧人在此隱居修行。我們遇到的這位僧人,斜挎布包,正騎著摩托下山而去。

4

下山時,我們遇見了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農婦,面色紅潤健康,正提著老豆腐之類的東西上山。與之攀談,她說她是這裡的原住民,山下也有房子,但他們一家子還住在山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兒子和兒媳婦的工作是在山裡採藥材,必須得住在山裡。她也不願閒著,找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打撈遊客們扔在河道里的垃圾,一個月能掙一千元左右。

那麼,她是隱士嗎?

筆者答曰:“她不是隱士,而是逸民!”

本刊本期的《逸民與隱士之別》一文中,筆者對逸民與隱士做了區別。簡單來說,隱士還是政治生活裡的人,或進或退,心裡頭都掛念著政治,而逸民則是在政治之外尋找自己生活的人,朝廷政治好不好,與我無關;隱士有姿態,逸民無姿態;隱士還是屬於傳統文明的一部分,逸民則是現代公民。陶淵明筆下那些生活在桃花源裡“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人是逸民,我們遇見的農婦同樣也是逸民。逸民就是老百姓自己,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也是平凡的大多數!Ω


說野史


多數不是隱士,是臨時居住者。是練功🧘‍♂️的人。

大家把終南山的“隱士”寫的那麼神秘,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會選擇終南山修行呢?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生活便利!無論是生活、出行,終南山距離西安一目可眺,當日便回,“安靜於城市旁邊,坐看雲霧起”!這是很多人選擇終南山居住的首要原因。

而更遠處山谷則不具備這種優勢,比如太白山,過去交通不便上下比較困難,相比就會居住人少很多。

2、信息暢通!出世是為了更好的入世,人在深山處,心在朝堂中,用現在互聯網語言,就是“大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很重要,世界雖然不在我身邊,但我卻深知天下所有。

3、個人價值!任何修行都是為了使用,有機會使用自己,沒機會使用自己的智慧,終南山離大城市近,只要你想讓人找到你,就會有人找到你。

悟道不用道,悟道幹什麼?

當然了,選擇了深山居住的人基本都不再是為了自己,人在看破物質財富的時候,智慧就有機會灌頂。個人價值不一定是自己去實現,他人使用了你的智慧實現了成功也是一種價值。君子好為人之師,很多人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漸漸欣慰。

4、容易修行!生活方便、信息通暢、交流容易、修行方便,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就是終南山處於秦嶺深處,山清水秀,遠山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充滿能量和精靈,確實是個人生活和修行的比較好的地方。




終南高揚


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因為他們都想學神鵰大俠和小龍女、去終南山避開世俗過清靜的日子。



AO心如止水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西安藍田縣,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主峰位於長安區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終南山主峰太白山盛產藥材,素有“草藥王國”之稱,在當地至今都傳唱著“太乙山,遍地寶、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謠。太乙山黑膏便產自於此地。

終南山以秦嶺造山帶地質遺蹟、第四紀地質遺蹟、地貌遺蹟和古人類遺蹟為特色。公園由翠華山山崩地貌園區、驪山裂谷地壘構造園區、冰晶頂韌性剪切帶與構造混合巖化園區、玉山島弧型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南太白板塊碰撞縫合帶與第四紀冰川園區等五個各具特色主題又互相聯繫的園區。公園地處中國南北大陸板塊碰撞拼合的主體部位,是中國南北天然的地質、地理、生態、氣候、環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線,有"中國天然動物園"、"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

氣候特點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溼分明,年無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氣溫0.4℃,7月份平均氣溫26.6℃,年平均氣溫13.3℃。年平均降水量613.7mm,年平均溼度69.6%。山區氣候垂直分帶明顯,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大約下降0.6℃。

地形地貌

終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里。《左傳》稱終南山“九州之險”,《史記》說秦嶺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至於它的麗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古人云:“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里茸翠,以樓觀為最佳。”終南山樓觀臺以其悠久的道教歷史、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眾多的文物遺蹟,吸引著古往今來的信士遊客。人稱它為終南神秀之最。山頂有觀音、文殊、清涼、捨身、靈應5峰,俗稱南五臺,以觀音臺最著名。 終南山現已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個地質公園。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后,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以後歷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 ,一片廢墟。此後,樓觀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臺。新中國成立後,對古樓觀進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說經臺為中心的建築群。

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

傳說今天樓觀臺的說經臺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對終南山的雄偉,張衡的《西京賦》有一段描寫:“終南山,脈起崑崙,尾銜嵩嶽,鍾靈毓秀,宏麗瑰奇,作都邑之南屏,為雍梁之巨障。其中盤行目遠,深嚴邃谷不可探究,關中有事,終南其必爭??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漢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進貢楊貴妃的荔枝,取道西鄉驛,不三日即到長安,因此這條道也名荔子路,武關道,是西安經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關歸”,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韓愈去廣東潮州.途經藍關時寫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近人有做《終南山-三字經》[1],其匯合了金庸武俠等眾所周知的典故以及其他文化資源,朗朗上口,對於宣傳終南山歷史文化有一定意義。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臺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后,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


綜上所述,終南山環境秀麗,氣候宜人,山好峻險,清淨,最主要的是這裡是道教的發源地。所以,終南山成為隱士竟相追逐的地方。


延安姑娘



今天去了離西安較近的子午峪,到處是本地遊客,停車還收費10元,有很多山民在賣板栗,酸棗等等土特產,感覺近一點的地方不適合隱居,不適合修行,到處都是人


互聯網創業888


本人曾經有句座右銘:寧為平民庶,不為南山士。大致意思喜歡自己莫裝逼,做一個真誠的人。

終南山環境好這個就不講了,以前在提及終南山隱士多是些虛偽之輩,妄圖藉助修道這種方式來引起當朝者的關注,根本原因是想出仕博名利!修道只是一種手段。也就是說那是一幫假隱士,打著隱士知名做追求名利之事。

所以才給自己做了,寧可當平民老百姓,也不幹那種虛偽之事的座右銘。

最近一年也一直在拍攝世外桃源的內容,從老家,到他家,但邊境。看了很多人,走了很多地方,但又回到了原點。其實人作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他是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的。

有人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雖然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裡面折射出一個道理,那就是真正的隱在於心,心裡有桃園,哪裡都有桃源。

至於題主所問,為什麼終南山那麼多隱士,我覺得可能隨大流居多。並沒有擺脫世俗的影像,沒有達到真正的隱。

點擊關注我,翻看主頁,可以看我關於桃源的系列圖集。

下圖是我騎車去緬甸拍攝那裡人生活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