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嬴政
有人竟然伪造周总理的签名,骗了两麻袋现金20万!
1960年3月18日,下午5:30左右,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秘书室。他自称是国务院的,来给行长送急件。
(伪造的急件)
当时行长到外地出差去了,听说是急件,秘书赶紧送到了值班的银行计划研究局王局长手里。王局长打开一看,立刻明白了这封急件的重要性。这是来自主席办公室的拨款指示,后面还有周总理的亲笔签名。
急件的内容是这样的:
左侧是周总理的批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请拨款20万元。
在周总理签字的下面,还有两个要求:要市场流通的10元旧票;包装要好一些,晚7时以前务必送到民族饭店,交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收。
王局长一看确实是周总理的签名,赶紧安排准备钱。不过,王局长次是也有一丝的疑惑,20万这么大的数目,为什么不通过财政部呢?
就在这时,接线员告诉王局长,有来自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这通电话,是催问钱准备好了没,希望务必尽全力办好。
王局长打消了疑虑,又看到时间快到了,立刻安排三个人把装满钱的麻袋装进汽车,直奔民族饭店去了。
进了饭店大厅,就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西藏工委的赵全一,还拿出了一张盖有“总理办公室介绍信专用”图章的信函。
这封介绍信上说:“兹介绍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同志前去你行领取拨款20万元整,此致中国人民银行。一九六O年三月十八日”
送钱的工作人员一看,就把钱交给了这个人,拿到了他写的收据就离开了。
到了3月23日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着急了。这么大一笔钱,按理说总理办公室应该很快来电话,交待怎么入账。但是,等了一天又一天,毫无动静。
(王倬)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打电话到了总理办公室,但是,对方竟然毫不知情!
这下事情大了,银行赶紧报警!1960年的20万,什么概念啊!总理震怒,限期破案。
其实这个案子并不难破,因为罪犯留下了太多的线索。
他送急件使用的牛皮纸信封,是真的国务院旧信封,公文用纸也是大机关用的15行横格纸。这些东西,一般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接触到的。
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办案人员很快就查出,那个旧信封是国务院发给外贸部使用的,公文纸也是来自外贸部。所以,这个罪犯应该就在外贸部!
办案人员到外贸部一查,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很可能是王倬!
为什么这么说呢?和王倬同一办公室的人回忆说,案发当天王倬请假没有上班,说是带母亲去积水潭医院看病,但是经查他们根本没去。
办案人员找出王倬的笔迹一鉴定,完全一致。没跑了,就是他!
王倬这个人,1951年自荐到中国进出口公司工作,1952年9月到外贸部出口局工作。早在1950年的时候,他到公安部礼堂看演出,发现墙上有周总理的题词和签名,就找张纸临摹了下来。
回到家之后,他就一直在练习。到外贸部工作之后,王倬更是有很多机会见到周总理的批示。
他发现,周总理对外贸部门的批示和安排,外贸部和银行都处理的非常快。所以,王倬就萌生了伪造周总理笔迹,骗一把的想法。
经过细致计划,王倬一步一步的设套,还真把20万骗到手了。
(审判现场)
拿到巨款之后,王倬骑着自行车带回了家。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笔钱根本花不出去。
北京已经四处严查,别说花钱了,把钱藏在家里都不敢了。王倬没办法,为了毁坏证据,开始在家里生炉子烧钱。接连几天,白天黑夜的烧,王倬上班的时候,就让他母亲接着烧……
但是,直到被捕,钱还没烧完。
1960年7月,王倬因反革命诈骗罪被判处死刑,王倬的母亲因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敢伪造周总理的签名骗中国人民银行,胆子太肥了……
七追风
1992年左右著名的“水变油发明”。
水变油的发明者王洪成在发明出可以使水变成燃油的“膨化剂”之前是是一位普通司机,从未有过科研经历。
1984年王洪成发明了这项发明,那个年代传媒业远不如现在发达,直到1992年才被大街小巷的百姓知晓,其中80多家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体进行过报道,包括1992年8月14日的《人民日报》也进行了报道。
到底这项发明有多神奇?
王洪成公开的配方是75%的水勾兑上25%的汽油,再加上王洪成保密的“洪成基液”,经过40多秒的反应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燃料。
按照王洪成的说法,洪成基液的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就利用这个所谓的发明到处宣传造势,寻找投资,
有300多家乡镇企业拿出上亿元资金给投资王洪成搞共同开发,他自己一不申请专利,二不建厂。下图为王洪成当众表演
如果水变油成功,那对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都影响极大,但是很明显示违背科学原理的,王洪成使用的很可能是刘谦的魔术手法,掉包计。这种方法之能作为表演效果看来,真的开厂投产,是不可能的。
最终,王洪成经济诈骗最被逮捕,被黑龙江中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核先生科普
在精彩纷呈的中国古代史上,各种“有才”的骗子骗局,有时也窜出来混个熟脸。但下面一个著名的骗局,效果却堪称震撼:把古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都哄得如傻孩子一般团团转。这个事件,就是汉朝“栾大骗汉武帝”的闹剧。
身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铁腕帝王,揍匈奴拓疆土通西域的汉武帝,堪称强横得无人敢惹。但强人汉武帝,却也有纠结心病:我现在这么牛,将来还不是有一天要死?于是中年后的汉武帝,开始瞪圆了眼找长生不老之术。一个叫栾大的骗子,也就轻松趁虚而入。
栾大,原先只是胶东王处的一个小官,但机缘巧合学过一些才艺,比如皮影和一些魔术。然后就胆子变肥,轻松就把自己包装成神仙。觐见汉武帝时,栾大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磁石铁屑制作的棋盘,表演棋子的自动行走。就这么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就叫汉武帝瞬间跪了膝盖,认定栾大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神仙。
于是栾大的好日子来了,先被汉武帝不停加官进爵,不到两个月就封了乐通侯,拥有两千户食邑,这可是多少抗匈将士们浴血奋战都得不到的爵位。接着又给了栾大十万两黄金和上千奴仆,连汉武帝的掌上明珠卫长公主(抗匈名将卫青的外甥女)都许配给了他。 完婚没两年,又加封栾大为天道将军,简直是位极人臣。
当然,汉武帝如此重用栾大,自然不是要白花钱供着他,而是有目的的:你不是神仙吗?那去给朕到海边找长生不老药吧。
可栾大本来就不是神仙,这事哪里办得成?磨叽了两年以后,栾大终于在汉武帝的逼迫下上路了,可这个骗子心够大,居然从海边溜达了一圈,就回来找汉武帝复命,说自己见着大神仙了,可大神仙太忙,长生不老药得下次来取。
熟料汉武帝虽然被骗了两年,却早派人盯着他,把栾大的一路糊弄看了个满眼。这下把戏揭穿,暴怒的汉武帝,一怒把栾大处死。虽说戳穿了把戏,但毕竟大把的金钱,都让这栾大挥霍的差不多,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亲女儿。汉武帝这趟受骗,堪称灰头土脸。
可这么个民间变戏法的把戏,就能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两年里乖乖的牵着鼻子走?与其说栾大的本事太高明,不如说,汉武帝长生不老的愿望,简直是吃了秤砣般坚定。 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想法太荒唐。
人如果信错了事情,再精明也有变傻的时候,不信?可看汉武帝。
历史风云录
1889年,从普法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法国,决定再一次在巴黎举办世博会。
恰好当年也是法国大革命胜利一百周年,所以法国政府决定修建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于是他们开始了工程招标,要求有两个——第一是要高,要能够吸引观众参观。第二点比较匪夷所思:法国政府要求这种建筑能够随时拆除。
于是在众多的竞标项目中,艾菲尔铁塔诞生了——
艾菲尔铁塔高三百余米,用了七千吨钢铁,它完美的符合了两个要求——首先它很高,可以俯瞰整个巴黎,一看就让观众很有参观欲。其次它几乎完全是钢铁结构,可以随时拆卸。
一开始,法国政府并没有保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因为当时的巴黎城里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这么一个巨塔在城中显得太突兀了,另外其巨额的维护费用也是一比大开销。所以世博会结束之后,巴黎政府决定拆除埃菲尔铁塔。
但是巴黎市民不干了,他们觉得铁塔已经成了巴黎的象征,一番抗议之下,政府取消了拆除铁塔的计划。但是巨额的维护费用却让巴黎政府有些不堪重负。
在铁塔建成三十多年后,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个人叫做维克多.拉斯蒂格,是个游手好闲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直干一些赌场出千,坑蒙拐骗的事情。当他看见庞大的埃菲尔铁塔后,他心中有了一个念头——这么大一个铁塔,要是卖废铁也能卖不少钱啊!
结果仔细一打听,维克多从巴黎市民口中得知,巴黎政府还真曾经有把埃菲尔铁塔卖掉的计划!
维克多随即到处跟人说,政府准备拆掉埃菲尔铁塔,等谣言发酵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租下了一辆豪华汽车,租下了巴黎最贵酒店的套间,还租了一身体面的行头,开始了角色扮演。
他请来了欧洲最有名的几个钢铁商人,告诉他们,自己是法国邮电部的副部长。带着他们坐着豪华汽车绕着埃菲尔铁塔风风光光的绕了一圈,同时还有他雇佣的一群工人,在他们参观铁塔时在铁塔里进进出出。
为的是什么呢?
等维克多把这些商人们拉回酒店,他宣布——法国政府要拆除埃菲尔铁塔,他们可以竞标收购铁塔的废铁。
同时他还强调——巴黎市民反对这一计划,所以竞标过程必须严格保密,等竞标完成直接拆除,生米煮成熟饭。
这可是大生意,几个钢铁商人被他的架势唬的一愣一愣的,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参加竞标,交了一大笔保证金。
同时,他还像几位商人暗示自己手头比较紧,几位商人自然会意,又给了他一大笔贿赂。在行贿的时候商人们还很高兴,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了这么一大宗秘密生意。
结果自然可以想到啦,拿到了钱的维克多随即跑路,几个商人直到一个礼拜后才发现自己好像被骗了!可是他们都没有报警,因为他们已经实际上违法参与了政府资产的买卖,而且其中损失最多的商人觉得这件事说出去实在是太丢人,因此没有向警察举报。
没想到的是,维克多胆大包天,一个多月以后,他发现没人报警,居然故技重施,把埃菲尔铁塔又卖了一遍!!!
这次他倒是没有那么幸运,被商人们举报,但他提前得到消息离开了法国。之后里面,他又成功诈骗了芝加哥黑手党教父五千美元(上世纪三十年代),干了一些零敲碎打的骗局,直到在美国落网。在监狱中,他甚至还成功越过一次狱,逼得美国政府不得不把他放在了著名的恶魔岛监狱上,让他在恶魔岛监狱里度过了余生。
小约翰
【纺织工人的起义英雄根本是杜撰的】
小方说历史1990
历史上的骗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下面简单说两个。
男扮女装,骗奸数百人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明成化年间有一个叫做桑冲的泼皮无赖,成天无所事事,混迹于市井之中。
偶然间得知一个叫做谷才的人善于男扮女装,以教授女工为由,暗行奸宿,诱奸、迷奸良家妇女,竟然连续十多年没有案发。于是桑冲不远千里拜师学艺,终于在学习了两年之后,桑冲辞别师父谷才,一个人开始了骗奸少女之路。
这一晃就是就是十年,桑冲的足迹走遍了山东、河北、山西一带,而且还教导了很多徒弟。不过最后一次桑冲在晋州高员外家时,被高家的女婿赵文举看中。
晚上,桑冲正盘算着如何对高家小姐动手时,赵文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爬进了“桑小姐”的卧室,准备对他施暴,两人争执间,赵文举摸遍了桑冲全身,发现了“桑小姐”竟然是男人。于是便把他绑了送到了衙门。
经过桑冲交代,十年间骗奸一百八十多位黄花大闺女。成化帝也感到十分震惊,于是下令把桑冲凌迟处死了。
假扮皇帝、行骗数省
清代《世载堂杂忆》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当时湖北武汉的一个公馆之中来了两个人。他们一主一仆,主人20多岁的模样,身形俊朗。仆人40岁的模样,说话声音中略带女声。关键二人谈话中还带有一定的京腔。
当他们入住公馆之后,这个仆人自“奴才,而且这个奴才还称呼另一个人为“圣上”,这种事情马上就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武汉瞬间炸了锅。
传言纷至沓来,最后武汉的官员也听说了这件事,但是由于武汉的大小官员没人见过光绪皇帝,而且当时也没有光绪皇帝的照片,所以很多人就拿着光绪皇帝的画像比对了一下,发现这个人和光绪画像还真有些相似。于是武汉的大小官员,以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拜见“光绪皇帝”,当然也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
这件事最终越闹越大,当时的民间传闻称光绪帝在革命党人的掩护下逃离北京,准备寻找两江总督张之洞对抗慈禧。这件事引起了张之洞注意,于是立刻向朝廷打探消息,经过确认,光绪皇帝依然在北京,所以张之洞立刻把二人抓获。
经过审讯得知,假扮光绪的人叫崇福,是一名戏子,曾经多次出入皇宫大内,对宫中礼仪非常清楚,而且因为长得像光绪,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假皇帝。当他看到别人冒充亲王、大臣到各省行骗暴富时,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勾结了一名畏罪潜逃的太监假扮光绪行骗。
最终,当事情明了之后,二人也被判处了斩立决。
倒卖埃菲尔铁塔,成功获利
1925年巴黎有传闻称法国政府负担不起埃菲尔铁塔的维护保养费用,准备把埃菲尔铁塔卖掉。这时巴黎境内一个叫做维克多的小混混看到了希望,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消息发一笔横财。
首先维克多花钱给自己置办了一身政府工作人员的着装,伪造了大量政府工作证件。然后花钱让报纸针对埃菲尔铁塔的去留进行讨论,等到社会舆论已经沸沸扬扬的时候,维克多以政府的名义给5位钢铁商人送去了邀请信。
信中告诉这5位钢铁商人,法国政府认为埃菲尔铁塔没有根本没有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浪费管理费用,所以准备把埃菲尔铁塔卖掉。但是这个事情可能会触怒民众,所以你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而且约好了见面会谈的地点。
这5位钢铁商人为了得到这个大业务,所以积极的贿赂这位“政府高官”,而维克多也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等到会谈的时候,维克多带领着这几位商人参观了埃菲尔铁塔,并且出示了伪造的证件。然后告诉他们,等回去之后,每个人写一封信说出自己能够出的三皇价格,然后寄给自己。
维克多看到信件之后,从中挑选了一个出价最高的人,然后告诉他需要先付10万法郎的中间人手续费。然后这位商人付给了维克多10万法郎,当维克多收到后,立刻逃离了巴黎。而商人知道被骗后,因为害怕政府给他定罪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当维克多花光骗来的钱后,竟然故技重施竟然又一次准备把埃菲尔铁塔卖掉,不过这一次却没有成功,失败后的维克多也逃往了美国。在美国的维克多也因为得罪了黑手党,被关进了监狱,直到死没有出来。
我是越关
百年骗局——酸奶,造就万亿产业
酸奶对于每个人而言再熟悉不过。尤其经过奶企厂商通过电视、手机、网页全方位的轰炸宣传,各种关于酸奶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色、减肥的噱头已让我们深信不疑。
但这其实不过是彻头彻尾的一场大骗局,就目前科研表时:没有任何研究成果能证明酸奶有这些神奇的功效。广告中所大肆宣传的这些功效其实都是假的,而布下这个百年骗局的始作俑者就是——梅契尼科夫,1908年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获得者。
1899年9月,梅老师途经保加利亚一个原始村落,意外发现这里每20个人中就有一位百岁老人,经过几番交流后,他发现村民常常喝一种神秘的饮品。这种把牛奶经过特定条件而成的神奇饮品,口感独特,有点酸涩,当地人称其为酸奶。
1903年,梅老师开始潜心研究衰老和长寿的关系,还把在保加利亚的见闻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于法国《Ie matin》报。文中称:经过他研究发现,保加利亚人是全球最长寿的民族,很可能源于他们常食用一种叫‘酸奶’的神奇饮品。
人类对长寿的话题总是如何趋之若鹜,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轰动,看过文章的吃瓜群众们纷纷向报社寄信询问如何制作酸奶或者在哪里能够买到酸奶。
报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堆满了一屋子邮件,编辑频频联系梅老师,希望跟进关于酸奶的文章。很快,梅老师又发表了一篇解答酸奶疑云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内容更让群众们为之疯狂。
文章称:梅老师已经找到了酸奶长寿的秘密!那就是酸奶中含有的“保加利亚乳酸菌”,每天食用含有乳酸菌的食物,普通人的寿命就是能大幅度延长至150岁!
作为一名享誊世界的资深化学家,梅契尼科夫早就探明了乳酸菌的特性,深知无论怎么吃都不会使人延年益寿,但此刻无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此却深信不疑,认为如果自己把当做独门秘方来卖,一定能大赚一笔。
文章发布后,消息很快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乞求乳酸菌。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都会守在报社和他家门口,甚至,还有些人在他面前下跪,祈求他赐予一点乳酸菌。而不惜重金求购的大有人在。
在此之前,梅老师已然早就和食品厂商谈妥,秘密在巴黎开设了4家“乳酸菌工厂”,通过他的指导批量生产固体状乳酸菌药片。
此后,梅老师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宣讲乳酸菌的神奇功效,市场对于乳酸菌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眼见时机成熟,终于,梅老师宣布开卖乳酸菌药片。而药片甫一面市就遭到哄抢,供不应求。梅老师被抬上神坛后开始全欧洲巡回演讲,民众对乳酸菌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1904年,狂热的梅老师在巴黎演讲时声称:酸奶可以让普通人寿命延长至200岁,并且头发永远不会变白!此刻的他已完全罔顾事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胡编乱造起来。
这场演讲快结束时,他还大方地公布了制作方法。此后短短一个月,法国境内数十家酸奶工厂拔地而起,世界酸奶产业在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中诞生了。
1907年,梅老师把之前的“科学研究”汇总,写成一本《The prolongation of life:Optimistic studies》的书,提出乳酸菌会杀灭人体肠胃道里腐败细菌,从而得以让人长寿,因此鼓励人们多喝酸奶。
1908年,“发现吞噬细胞,建立细胞免疫学说”让梅老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此时的梅老师已经陷入癫狂,把自己也骗进去了。他甚至疯狂地向《费加罗报》记者说到:我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喝酸奶能让人长生不老!
这位受诺贝尔奖神圣光环加持的生物学家,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神。
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总会有戳破的一天。1916年,发生了一件举世哗然的大事,被法国人神化的梅老师去世了!
这位掌握长寿秘诀的人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法延续?喝酸奶能永生的真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质疑,甚至很多人开始宣扬:喝酸奶有害身体健康!
1917年,多名科学家组成联合调查团奔赴酸奶发源地保加利亚长寿村进行调查。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保加利亚根本没什么长寿村,梅老师得出保加利亚人长寿的结论也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很多人会使用一样的名字!梅老师把这些重名人寿命叠加在一起,便有了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百岁老人的假数据。
此后,神奇的酸奶被迅速拉下神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它当做一种日常饮品,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虽然它神奇的功效不在,但仍有不少人喜欢他独特的口味。
然而,酸奶的风波并未就此停息。
1942年,美国第一家酸奶厂落成。虽然酸奶已经摘掉了神奇的长寿光环,但奶企厂为了利益,总能想出点噱头去重新包装。
当时奶企厂瞅准了女性减肥、美白的市场,经过一番宣传后,酸奶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减肥、美白、养颜功效的保健品。这样一来,顿时引起喝酸奶的风潮,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养成了喝酸奶的习惯,奶企销量大幅攀升。
这引起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注意。1960年,FDA专门成立调查小组,开始对酸奶进行严格的调查分析。
再一次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是:实验结果表明酸奶非但不具有减肥、美白、养颜的功效,反而由于牛奶经过发酵营价值部分丧失,高脂酸奶中所含的脂肪和粮反而会增肥。
1962年,FDA规定:酸奶具有健康功效的广告禁止出现在美国境内,因为这完全是虚假宣传。酸奶在欧洲、美国折腾一圈后,21世纪初,酸奶中添加“益生菌”的广告又开始风靡,助消化、易吸收、增强免疫力这些噱头卷土重来了!
2009年9月,加州大学的科研机构对酸奶的功效进行了科学评估:市面上数百种所谓“益生菌”没有一种增进肠道健康或免疫力。欧洲所有乳企关于添加益生菌能增进肠道健康、免疫力的广告被全部叫停。
同年,法国达能旗下奶企因关于益生菌的虚假宣传还被判赔偿3500万美元给消费者并责令修改了宣传语。
这个百年骗局,这些虚假噱头的广告早已在欧美被叫停,但直到今天,这些假广告仍在国内被大肆宣传,广而告之,而这些宣传语放到欧美地区毫无疑问会被严惩,甚至可能直接让你破产。
为什么酸奶在国内如此有市场,大行其道而无所顾忌,不得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样,还有一个远比酸奶骗局夸张并且至今未被拉下神坛的营销骗局——钻石。
钻石一度是地位的象征,十九世纪后期南非一座产量几千万克拉钻石矿被发现,一旦这些钻石流入市场,钻石价值势必一泻千里,于是,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开始纷纷低价出手钻石。
1888年,戴比尔斯公司创始人罗兹调研后发现:从目前形势看,能控制钻石的流通就能控制信价格,于是一横心全部买进,买进了南非的钻石矿。此后,带着团队严格控制全世界钻石出产量,垄断了整个钻石供货市场近90%的交易量。
尽管如此,钻石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也不具备保存价值和溢价空间,价格自然越来越低。为了挽救这种颓势,戴比尔斯公司苦思冥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天才的营销方案。
1938年开始,戴比尔斯耗巨资打造“钻石文化”,广告开始疯狂轰炸民众。钻石逐渐洗脑成为爱情的隐喻,甚至演变到订婚缺它不可。
1950年,“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横空出世,彻底奠定了钻石对于爱情不可撼动的地位。
捆绑了爱情后,买钻石的人越来越多,但转手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女人看重的不仅是钻石,更看重的是钻石代表爱情的象征。至今世界上已有五亿克位钻石,但市场仍然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在扶摇直上,一切都归功于把钻石与爱情捆绑的完美营销。
而究其组成成分,不过是碳而已,价格上涨是人为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许多现在我们看来深信不疑的东西,也许不过是场精心布置的骗局而已。
八零印記
中国历史上,骗局非常多。但最严重、最恶劣、最违背契约精神的骗局有二:一是商鞅骗公子卬。二是张仪骗楚。
一、商鞅骗公子卬。
商鞅为人刻薄,背信弃义。虽徙木立信,却最不守信。
商鞅率领秦军与魏国公子卬率的魏军交战。商鞅畏惧魏武卒方阵的强大,不敢与之交战。便写信给公子卬。在称自己魏国时,常常受身份高贵的公子卬关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与恩人动兵戈,愿意议和,签订和平协议。 就在商鞅与公子卬议和之时,商鞅却暗藏伏兵,把公子卬抓获。
而《大秦帝国》中,严重抹黑丑化公子卬,颠倒黑白,歪曲事实。 商鞅此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违背和破坏契约精神。
二、张仪骗楚怀王。
在《芈月传》中,楚怀王的形象被严重丑化。楚怀王是一代雄主,曾消灭强大的越国。攻破秦国函谷关。秦国无力抵挡,向诸侯求援。秦国才没有被灭。若不是诸侯救援,秦国就成为越国第二,被楚怀王所灭了。
秦国为破坏齐楚同盟,谴张仪使楚。承诺楚国与齐国解盟,与秦国结盟,秦国便割让五百里土地给楚国。
楚怀王到秦国,准备接受秦国割让的土地。但张仪却称只割让五里。楚怀王义愤填膺,准备回楚国。秦国严重违背契约精神,拘禁楚怀王的。 秦王称,只要楚怀王割地给秦国,便放他回国。
铁骨铮铮的楚怀王拒绝割地,被秦国拘禁致死。
楚怀王死后,震惊诸侯,不再朝秦。
秦国两次骗局,都严重违背契约精神。必将被后世唾骂!
杨朱学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历史上最著名的骗局非庞氏骗局莫属,时至今日,一些所谓的资本大佬、成功人士仍在用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敛财手段,一茬一茬割着不明真相的韭菜们。
发明这个骗局的人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人, 虽然家里穷,但出身贵族的他,还是气质不凡。1903年,揣着叔叔给的200美金,他只身横渡大西洋,来到了美国讨生活,和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一样,没有一技之长的庞兹只能做些推销员和洗盘子的工作维持生活,甚至因为没钱付房租,他还露宿过公园。
一次偶然间,庞兹发现了国际邮政代金券之间存在利率差价,举例来说就是花一美元在意大利能买20张代金券,这些代金券运回美国使用就可以价值一美元十美分。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国发行的代金券数量有限,所以这项操作并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的可能。庞兹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缺陷,但是在他的设计中,他要出售的并不是代金券这种商品,而是他的创意。1919年庞兹来到了波士顿,他改头换面,把自己伪装成了一名成功商人的形象,并在《波士顿邮报》上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
“三个月内让你的金钱翻一倍,庞兹在45天内付给投资者50%的利息——吸引了数千名投资者,国际代金券的交易利用低汇率获得利润。”消息一出,被高额收益诱惑的波士顿人陷入了疯狂。
而当庞兹用第二批投资者的钱支付了第一批投资者的利息后,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也难抵金钱的诱惑,投资者蜂拥而至,一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美国人投资给庞兹,庞兹聚敛了在大约1500万美金的资产,这足以让让当时的任何一家银行崩溃,而一些美国人也将庞兹和哥伦布、马可尼并列,称作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而实际上,而庞兹手上用来出售的邮政代金券却只有61美元。
拿到了钱的庞兹为了维护自己成功人士的形象,开始大肆挥霍,购买高档消费品,他住上了有20个房间的别墅,他拥有一百多套高档西装,专门定制的皮鞋,数十根镶金的手账,甚至连他的烟斗都镶上了钻石。为了能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庞兹是不断地以高额利息吸收存款,甚至当有金融专家在《华尔街日报》上戳穿了他的骗术,说他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交易,只不过是在骗取投资人的钱财,庞兹还发表了文章反驳说专家什么都不懂,不明白自己的高明之处。
然而因为只是资本的游戏,庞兹的骗局没能持续太久,当他不能再足额支付高额的利息后,大量的投资者找到了庞兹要求撤出投资,无力支付的庞兹宣告破产,这时人们才发现,所谓的暴富神话,不过是一场骗局,大量的投资者破产,无家可归。后来庞氏骗局就成了一个专门名字,指用后来者的钱给前面投资者回报的骗术。
后来庞兹被判入狱五年,出狱后,他又在设计了几个类似的骗局后,再次锒铛入狱。1934年,他被遣送回意大利。晚年的庞兹去到了巴西,最终他在巴西的一个慈善堂去世,死时身无分文。
杨过的大仙
说道历史上的骗局……明代万历年间的张应俞曾撰有一部《骗经》。这本书目前可谓是国内外皆有知闻,2017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干脆直接出了英译本“The Book of Swindles”。或者可以说,从此以后,中国骗术大概有可能会出现在类如《十一罗汉》、《华尔街之狼》、《欺诈圣手》、《瞒天过海美人计》这等犯罪电影之中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自阅全文,有白话版。(下见正文)
至于说惊天骗局……虽然各种性质都有,但我最想说的就是明朝的大忽悠沈惟敬,比卖拐的赵本山还过分,以一己之力玩弄了三个国家的政要、领导人。可以说古往今来都少有这样的杰出者,这个人名叫沈惟敬。
万历朝鲜之战是分成两部分打的,一部分是文禄之战,再就是庆长之役(日本说法)。这个沈惟敬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庆长之役。然而沈惟敬最初只是以经商谋生的普通商贾。如非因熟悉日语被赏识,根本没机会出任谈判使节。当然,他的谈判对手之一,也是商场旧识小西行长(另一人为宗义智),我觉得也很重要。
沈惟敬在《明史》中少有见到完整描述,唯有朝鲜王朝柳成龙所撰的《惩毖录》有较多记载(别看同名电视剧,太假)。《惩毖录》中曾介绍说:丰臣秀吉为招待明国使节,特意弄了个“盛饰馆宇”迎接,然而夜里大地震,只能换地方继续……这个剧情考虑到是日本,所以我个人比较认可(另有葡萄牙教士著《16-17世纪耶稣会日本报告》提到是火山爆发,灰若细雪)。而之后沈惟敬与平行长(小西行长)相熟,临时补漏,忽悠丰臣秀吉,并且把事儿谈成,却详情无一人知晓这段(明、朝两方)。我真的很佩服。下为原文“盖关酉所求甚大,不止封贡,中朝只许封不许贡,沈惟敬与平行长相熟,欲临事弥缝,苟且成而不以实情闻诸天朝与我国(朝鲜)。”
然而,虽然《明史·奸臣录》中将沈惟敬视为“市井无赖”,但柳成龙对其评价颇高,曾为其辨诬说:“而汉城之收复,更有赖于沈惟敬再入倭营,以口舌之劳游说小西行长撤兵汉城,日军遂‘恳求封贡东归’。 ”确实,止戈一事对朝鲜王朝胜于一切,更遑论光复首府汉城?但也有朝鲜使臣金晬哭诉说沈惟敬害死了六万朝鲜国民……再则这个事情放到明朝,动静可就又大了。
《明史·列传一二三·王德完》中有一段,说的很绕口令,原文“封则必贡,贡则必市,是沈惟敬误经略,经略误总督,总督误本兵,本兵误朝廷也。后封果不成。德完寻以疾归。”瞧瞧这责任关系捋的多顺溜,就冲这便可知当时明朝朝中是什么样子。不过重点却是当时不仅两国首脑,连两国政要都有以此辞归者,可见沈惟敬捅的这个窟窿委实太大……
另一个我佩服之处就是实话骗人。《明史·列传一二六·李如松》那段曾说过“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请退平壤迄西,以大同江为界。”小西行长愿封,可日本当时最大的头头却是丰臣秀吉……所以,骗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实话骗人。
之后事情就简单了,明朝以为丰臣服软,丰臣以为明朝答应了封贡通商等诸多条件。结果事迹败露之后……沈惟敬的脑袋就被咔嚓嚓了。然而就胆色来说,丰臣秀吉是评论其为“猛将兄”的。此为原文“日本国前关白秀吉书大明国使游击将军沉宇愚(沈惟敬)麾下。大明、日本为和亲,于朝鲜国趋而入予前驱营中,切询起兵,故实猛将也。”
因此说到历史上的骗局,我觉得这件事是很值得拿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