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國卷改革,不分文理科,改成3+3模式,爲什麼這麼改,有什麼依據嗎?

人生苦短已到中年


多省正在實行的高考改革,最大的特點是文理不分科,但是文理不分科並不意味著學生要9門學科一起參加高考,而是在傳統的“3+X”基礎上轉變為“3+3”模式,由學生自主從6門小學科中挑選3門參加高考。

關注新高考

全新的“3+3”模式下,高一階段基本上和過去的舊高考模式差不多,至少形式和規定上是差不多的。學生除了語、數、英三門主課要每天學習之外,六門小學科原則上也是一視同仁的。不管考生打算將來選擇哪三門小學科,必修階段的課程都是需要學習的。到了選課之前,六門小學科將會參加類似目前學業水平檢測一樣的通過性考試。通過考試之後,考生再選擇三門小學科,繼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學習,這三門學科也是將來參加高考的學科。

新高考時代課程結構

對比新高考和過去傳統的高考,不難發現大致的套路似乎很像,無非都是高一時讓大家全部小學科都要學,到了高二階段在小學科中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搭。這不過以前是固定搭配,要麼政史地,要麼理化生,而現在可以自由選擇,兩種固定搭配變成了近二十種隨機搭配。

多種學科搭配

在筆者看來,其實傳統的高考模式已經很合理了,不過也確實存在缺陷。一方面,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是政、史、地要好一起好,也不可能所有的學生理、化、生不行一門都不行。固定的小學科搭配未必是所有學生都適合的模式。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提前分科的情況非常普遍,例如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已經有很多人現在已經文理分科了。高一上學期都還沒結束了,就已經分科了,相信任何一個稍微懂點教育的人都知道這並非是什麼好事。但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升學率,學校、家長、考生自己心甘情願的讓自己成為完全偏科的“人才”。

文理分科

針對舊高考模式存在的弊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還是值得點讚的。讓學生自主選擇小學科,無疑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科特長。相比過去的固定搭配,新模式絕對是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不過要想實施新高考,卻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相對均衡,教育資源也要儘可能平衡。

走班制教學

新高考施行後,原有的教學模式會伴隨著“3+3”模式的到來發生根本的改變,走班制的興起是必然的結果。經濟發達地區因為學校硬件條件好,師資條件也比較好,實行走班制的難度不大。但是經濟相對落後地區,想實行走班制就不那麼容易了。與此同時,生源質量比較好的學校,實行走班制,無非就是讓中學生提前享受類似大學的生活,學習上未必會有什麼影響。但是生源質量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是否能在走班制的環境裡提高成績,就真的不好說了。

素質教育時代裡的應試教育

在舊高考的時代裡,重理輕文是幾乎所有地區的“光榮傳統”,大量理科基礎很差的學生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理科。明明不適合學理科,但是還是選擇了理科,各種各樣的補課自然是少不了的事了。在新高考時代裡,一些吃香的學科,過去輔導班賺的盆滿缽滿的,突然一下子利益嚴重受損了,真是讓大量的教師心情跌入了低谷。但是還不能公開的發洩自己的不滿,只好指桑罵槐的聲稱高考改革在摧毀中國高科技的未來。

這個時代裡的最好投資

過去重理輕文了幾十年的時間,不過現在不管是一線的大都市,還是五、六線的小縣城,GDP的主力軍都是房地產,財政收入的大頭都是賣地皮,產業升級喊了多少年了,也沒見到幾個城市成功的轉型為高新產業。在這樣的大環境裡,就算所有的學生都學了理科,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有幾個會安心的去搞科研?不看社會大環境,把板子全部打在高考改革的身上,開口閉口都罵罵咧咧的,實在是譁眾取寵,掩耳盜鈴。

總的來說,相比過去的老課標,新課標的調整處處都顯示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先進之處,而新的高考模式相比傳統的舊高考,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但是,在對待高考改革的問題上,一定要準備好了之後才徹底開啟改革,如果相應的師資不能均衡,地區之間教學條件差異過大,那新高考就很難實行。沒有準備好就應該暫緩實施,畢竟高考是關係千家萬戶的大事記,切不可過於急躁,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徽南城意


高考改革,將牽動無數家長的心,改革制度的出臺,不是隨心所欲的決斷,也不是突發性的決定。制度的好與壞,莫衷一是,只有在以後的實踐中檢驗其合理性或弊端,對好的方法保留,對差的方法做出調整或更改。如果一成不變地沿用老的舊的方法,缺乏活力和創新意識,也會掣肘我們的發展,比如稅務制度的改革,比如股票制度的改革,比如戶藉制度的改革,還有許多改革。作為受影響的第一次面臨新高考制度的見證者,給新制度給予一定的包容與理解是必要的,因為一項制度的執行總有一個起點,比如延長退休制度或靈活退休制度的出臺,總有一個啟動點。

我早已經中學畢業,但我決不因為自己沒受什麼影響而在一邊說風涼話,沾沾自喜,從大局出發,一項新模式也許會對未來更好,充滿希望,我們沒必須對其說三道四,指指點點,潑髒水,或者臆斷其有多少問題或漏洞,相信其存在的好處,也要相信其執行的更規範合理公平,因為現在媒體的監督能力更強大。

選擇"3+3"模式,個人認為有一些優點:

1.至少給學生們一次自我做主的機會。

2.孩子們可以從自我興趣出發來學習,至於以後就業,專業對口的又有多少呢?

3.自主決定學習能力的強弱來決斷。


彭斯斯


是為了渾水摸魚,借高考改革之名,行偷雞摸狗之實。一個簡簡單單分數相加就可以明白自己上哪所大學哪個專業的高考規則,被這些狗人士一改變成了出了分數也不知道考哪裡的局面了。同時,更為嚴重的事情出現了,因為還有三科是省級學業命題,這樣這些人可以操作了,因為出題者都是某個學校自己老師,在他被關進命題組賓館前,這幫人就已經準備好了方案,這樣,這幫人可以操控命題。而且,閱卷也是這樣亂七八糟的事了,總而言之,一切都變成了操控。


彩色生活2068


傳統的考試模式是文理分科,即文科是語數外加政史地,理科是語數外加理化生。在接下來的改革中,把原來的政史地理化生任意組合三科,不在受文理科的限制。這樣以來,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選擇餘地更大,避免強制捆綁弱勢學科,有利於學生髮揮自己特長。

二,學生髮展均衡,避免出現文科生普遍不懂理化,理科生普遍不懂政史的尷尬局面。這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多文理兼修的急需人才。

三,突出學生興趣培養,減輕學生學業負擔,選擇學生學起來比較感興趣的科目,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教育平臺號


這是國家人材結構失衡而做出頂層設計。

在大學裡的專業設計中體現了過多的國家初建時期的特點,工科類專業比重最重,畢業後的工科類工作最好找工作。相反基礎學科,也就是決定一個國家科學研究的最高層面的專業人材匱乏。

為了由技術大國向科技大國變化,所以產生了這樣的高考改革!


趙巍東成西就


不知道有什麼依據,社會發展理科絕對佔大頭,發明創造也靠理科,為什麼要這麼改,感覺和現實依據是反的。


天塹變通途13


我兒子正讀初二,有點糾結,改吧遇到頭炮,試驗品,犧牲品,不改吧,也許是最後一批文理分科,大學都改了,到時怎麼選?感覺挺亂的。


用戶85468691615


這個不需要依據吧,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啊反正有人沒事幹


凡塵184463124


真實的是學校通過地方規定,堅決不讓學生查看自己的考卷,最終達到地方教育部門說你多少分就寫多少分。


---yang373


現在學文科的考生少,但就業難的還是文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