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的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用于纠正心衰患者的心脏失同步以改善心衰;一项是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用于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或二级预防。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器械治疗是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指南较2014版有不少更新,例如对QRS波时限推荐由上版≥120 ms更新为≥130 ms;推荐左室多部位起搏可用于常规CRT无效者,并增加了希氏束起搏的相关内容。
一. CRT
1. 适应证
充分的证据表明,心衰患者在药物优化治疗至少3个月后仍存在以下情况者应该进行CRT治疗,以改善症状及降低病死率。
(1)窦性心律,QRS时限≥150 ms,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A);
(2)窦性心律,QRS时限≥150 ms,非LBBB,LVEF≤35% 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IaB);
(3)窦性心律,QRS时限130~149 ms,LBBB,LVEF≤35% 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B);
(4)窦性心律,130 ms≤QRS时限<150 ms,非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Ib,B);
(5)需要高比例(>40%)心室起搏的HFrEF患者(IA);
(6)对于QRS时限≥130 ms,LVEF≤35%的房颤患者,如果心室率难控制,为确保双心室起搏可行房室结消融(IIaB);
(7)已植入起搏器或ICD的HFrEF患者,心功能恶化伴高比例右心室起搏,可考虑升级到CRT(IIbB)。
2. CRT方法选择
(1)双心室起搏
双心室起搏是纠正室间及室内不同步的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房室间期正常的LBBB患者,进行优化的单左心室起搏,可能提高CRT应答率。
此外,有研究显示,左心室多部位起搏较左心室单部位起搏临床效果更好,尤其适用于常规双心室起搏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者。
(2)希氏束起搏(HBP)
如果通过HBP能成功纠正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尤其是LBBB),理论上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随着植入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HBP的成功率,拓展了HBP的应用,主要适合以下患者。
①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患者;
②CRT术后无应答患者;
③药物控制心室率不理想的房颤伴心衰,且经导管消融失败或不适合房颤消融,需要房室结消融控制心室率的患者;
④慢性房颤伴心衰,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40%)的患者。
HBP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尤其是对生存率的影响。
二. ICD
心衰患者植入ICD的适应证包括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
(1)二级预防适应证
慢性心衰伴低LVEF,曾有心脏停搏、室颤或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IA)。
(2)一级预防适应证
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心肌梗死后至少40天及血运重建至少90天,预期生存期>1年:LVEF≤35%,NYHA心功能II或III级,推荐ICD植入,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IA);LVEF≤30%,NYHA心功能I级,推荐植入ICD,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IA)。
②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预期生存期>1年:LVEF≤35%,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推荐植入ICD,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IA);LVEF≤35%,NYHA心功能I级,可考虑植入ICD(IIbB)。
来源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10月第46 卷第10期。
閱讀更多 心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