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貓雙11隨著新零售演進,開始有了新的變化,小米便是典型案例。今年小米雙11的策略是,全品類、全渠道、全場景。
小米雙11,小米MIX3、小米8和小米8青春版拿下從高端旗艦到中端,三大價格段冠軍,此外,小米IOT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品共獲72項品類和單品冠軍,小米電視銷售了70萬臺,銷售金額突破15億。雙11新零售全渠道52.51億元,總計4419萬用戶參與了小米雙11,其中線下門店869萬。
細數小米雙11各個表現,情理之中卻有不少意料之外。
小米上市前有過關於小米公司的討論,小米首先是互聯網公司,也是IOT公司,新零售是它的戰略,但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小米又有其他特點:譬如,它的硬件體系,從手機到電視,手環、路由器等IOT體系,甚至包括許多其他生活周邊;譬如,它的銷售渠道,覆蓋天貓、京東等,也有自己的小米商城,以及線下體驗店,覆蓋全場景。
此前各種傳統概念都無法準確描述小米公司,因此也有人將小米公司稱之為“新物種”。
新零售概念提到最多的兩家公司,一家是阿里,另一家就是小米。
新零售,是基於大數據的人貨場的重構,譬如,阿里新零售明星樣本盒馬,為什麼盒馬能夠突出重圍,張勇的這段話值得玩味:“(新零售)基於大數據的人貨場的重構需要頂層設計,因為需要頂層設計,需要每個環節絲絲相扣,每個局部改造能夠產生局部化學反應,但是要有足夠大的化學反應,要進行全面改造,要進行全面改造非常重要的一點,在實踐中發覺有的時候,創造一個新物種比改造一個老物種容易,新物種找對了用戶痛點,建新城很有意思,你找到用戶痛點,你沒有做過這樣的物種,你可以放開膽去想很多東西”。
描述盒馬的這段話也適用於小米,小米就是個基於頂層構思、頂層架構,創造的新模式。
小米的模式,有張圖叫“小米旋風”可以解釋很清晰。小米模式的一個核心是數據,或者說是基於會員體系的數據流。雷軍一向推崇國外兩家連鎖超市,德國的ALDI、美國的Costco,兩家超市與沃爾瑪、家樂福不同,它們最核心的是會員運營。
連鎖超市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強調三點:1、選址;2、規模;3、數據運營。
零售的競爭,核心是數據運營,但有個前提,數據是分層的,數據也有緯度的。ALDI與Costco比沃爾瑪、家樂福數據運營在數據上多了一個維度——沃爾瑪、家樂福固然知道哪些貨賣得好,但做會員的ALDI、Costco,不但知道哪些貨賣得好,更知道哪些人喜歡買哪些貨。
新零售之所以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零售的改造升級,優勢就在於數據的維度。互聯網公司天然的擁有自己的會員體系,以及會員數據優勢。傳統零售是物以類聚,新零售是人以群分。
談到這裡,自然也就明白MIUI對小米的重要性所在,小米之所以重視米粉的原因所在。
新零售在小米公司戰略中舉足輕重,因為,小米的產品體系,除了互聯網服務、IOT想象空間,還有一個就是,圍繞小米米粉,提供一種科技生活方式。
所以小米線下新零售店,與傳統的3C賣場、專賣店不一樣,更像是生活館,基於科技產品的生活館。正是如此,小米在品類上也與蘋果、三星、華為、榮耀不同,它的品類更為豐富。
今年雙11,小米策略是全品類、全渠道、全場景,品類方面自然不必介紹太多,渠道上則是小米商城、天貓、京東、蘇寧,以及小米之家,天貓國貨出海,包括線上與線下各種場景,雙11期間,小米全平臺有4419萬消費者參與,其中線上3550萬,線下869萬。小米線下第一單是在青海,雪域高原的一家小米授權店。
雷軍小米雙11後的內部信表示,“今年是小米新零售規模初成的元年,新零售是小米“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的三足之一…始終走在創新的前列,不斷探索未來的邊界,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是小米人最寶貴的品質”。
曾鳴將數字化商業未來總結為“智能商業雙螺旋”,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用“網絡協同”能恰如其分的解釋小米品類突圍的優勢所在——以MIUI為基礎,手機作為主力品類,建立品牌與流量勢能,通過IOT戰略,串聯智能周邊,或順勢而為,通過品牌與流量勢能,降維收割螞蟻市場。
正如雷軍所言,“今年的雙十一,是意義深遠的里程碑,是對我們新零售思維、打法的檢驗,對我們新零售體系運營能力、服務能力的壓力測試”,對新物種小米來說,新零售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閱讀更多 科技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