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坚决,常常全员阵亡都不投降?

蝶熙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像中国人把近亲乱伦当作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样,日本人全国也不接受投降。

在日本人看来,没有比投降更屈辱,更下贱,更懦弱的事情了。

任何日本军人,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什么地位,无论曾经有什么功劳,只要投降,一切都低效了。

很多日本兵从国内出发前,父亲或者母亲都会给他一把小刀或者匕首,就是用在投降时候自杀的。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曾经俘虏过少量日军,但基本都是受伤无力抵抗后被俘的。

俘虏这些人难度很大,只要他们能动一般就拼死抵抗。抵抗的目的不是杀死八路军,而是希望惹怒八路军战士而求死。

就比如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个排长将1个日军重伤员背出战场,准备送到医院救治。

谁知道这个日本重伤员,竟然咬掉了排长的耳朵,被活活打死。


自然,也有一些被俘的日本兵。

开始八路军采用的政策,和对待国军战俘一样,就是发点路费让他们回去。

谁知道,这些战俘回到日本军队或者国内以后,立即受到极其粗暴的虐待。

比如回国养伤的一个日本战俘,家几次被邻居甚至不认识的路人冲砸,自己和家人也被殴打“打死你这个懦夫。被俘的时候为什么不自杀?”,最终被迫自杀。

初期放走的日本战俘,基本都自杀了。


所以,后期八路军改变政策,搞了日本反战同盟会。虽然有宣传角度的考虑,其实也是为日本战俘找到一个出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回去。

其实大家想想,如果中国也是当年日本这样:你投降了回家,全家都被人骚扰、讥笑甚至殴打、冲砸,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只能被迫自杀,那么你还会投降吗?左右都是死,还不如自杀落个好名声。


萨沙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的确是以难俘虏著称。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曾经有我军战士去背一个重伤的日本兵,却被他咬掉了耳朵,我军的士兵曾经去救助一个躲在车底下的日本伤病,被对方拿刀捅成重伤。

严格的说起来,日本人不仅是在中国这样,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比如像硫磺岛,塔拉瓦这些打的非常激烈的战场,日本人几乎都是全部战死,不被俘虏。塔拉瓦有近五千个日本兵,但是被活捉的只有十二个。

很多国家都无法理解日本人的这种顽固。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坚决,死都不投降呢?我国曾有位元帅是这样说的,日本兵死都不缴械,有三个原因,第一,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还有军国主义教育。其次就是他们干过的坏事太多,并且每一样都干绝了,他们自然害怕被抓住。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日本人内部流传我军不留活口,反正都是死不如拼一把。

有人说日本人不投降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如此非常有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有历史学家分析,他们这是一种假气节,他们害怕被俘虏,最主要的的原因还是知道自己干过什么事,知道自己干的事有多么可恶,同时他们害怕被用同样的方法对待。

真实的历史就是,日本主动投降的真不多,大规模投降更是少见,当然了这一切和军国主义教育也有很大的原因,他们就是为了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士兵,变成一个毫无思想的杀人武器。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知道大家认为日本兵为何死不投降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时候日本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原因除了武器先进之外,最重要还有不怕死,勇于战斗的意志。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日本宁死不降的精神呢?



第一,二战时期的日本是军事政府,武士道精神从小就被强制灌输,在日本看来,战死就是职业战死,能为自己,为家族带来无上的荣耀,而投降敌手,是莫大的耻辱,是对武士道精神,对天皇,对国家的背叛,所以日本军人宁愿战死,也不投降



第二,日本天皇是日本的最高领导者,天皇代表着一切,如果没有天皇的指令,日本根本不会投降,所以即便在二战末期,日本也没有打算放下武器,直到听到了日本天皇的投降广播



第三,日本在二战的时候俘虏了很多同盟国的士兵,并对他们施行了非常反人道的罪行,如在菲律宾的死亡行军,在中国的731部队,以及各种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本人害怕投降之后会被疯狂报复,所以美国攻打到日本本土时,日本宁愿一亿玉碎,来保卫本土,也绝不投降。只是后来美国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才被迫无条件投降


关于日本宁死不降的原因,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老兵说谈


旧日本军队的疯狂,能与之相比的也就两伊战争时,狂热的伊朗伊斯兰学生踩地雷为军队开道的行为了。

日本鬼子,把自己的命不当命,把别人的命也不当命。

也要拜几十年如一日的军国主义教育所赐,再加上几次豪赌国运成功,整个日本国上下,都弥漫在极度民族自信的狂热之中。

战死,对那些被洗脑的日本官兵来说,几乎就是一种类似于“樱花飘落”般的凄美,为天皇、为日本而死,死的其所,投降?这是不存在的,要么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日本,要么带着战死的光荣回到靖国神社。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疯狂,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那个有名的一直到1974年才投降的日本士兵小野田宽郎,以服从命令为天职,1944年12月17日,他在菲律宾的上级上司谷口义美少佐命令他在菲律宾卢邦岛带领一个小队展开游击战,并禁止他自杀和投降,必须等到他回来,这个命令才能取消。

在日本投降后,虽然小野田也看到了美军飞机散发的传单,但他坚信这是敌人的圈套,日本不可能投降,他带着几个人跑到深山躲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近30年时间,他们不断与菲律宾警察和军队交手,杀死或杀伤了100多个菲律宾人,这期间,小野田身边的同伴陆续死去或被击毙,直至剩下他一人。

一直到1974年3月,直到他之前的上级谷口义美少佐亲自来到卢邦岛,向他宣布了投降的命令,小野田才随后向菲律宾政府投降,结束自己的战斗任务。

小野田得到了菲律宾总统的特赦,随后他返回国内,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英雄版的热烈欢迎,成为日本举国崇拜的偶像级人物。

这是小野田和分别30多年的母亲相见

这个老鬼子最后一直活到2014年,终年91岁。


云中史记


这个源于日本的文化和日本的民族性格,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日本本的武士道和耻感。在武士心目中赴死是一种荣耀,日本同样倡导儒家文化,但是核心为忠孝节义,却唯独没有中国儒学的"仁",这也造就了日本人在极端条件的暴虐性格,对自己的生命上且漠视,就更不会怜惜敌人,拼劲最后一点力气然后牺牲。如樱花盛开般绚烂,然后如沐雪一般凋零。

日本士兵在军国主义化的过程中,被灌输武士道精神,并且设立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的核心存在,士兵在面对不利的战势时往往会以"杀生成神,九段北见"(靖国神社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北)相互鼓舞。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其会阵亡也不愿意投降,死可以成神受国家供奉,而投降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



日本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其语言当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很漏骨侮辱性的词汇,而且敬语特别多,生怕自己的言行会让人生恶。日常的小事尚且如此,那么投降可能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折磨。与其备受折磨不如通过死让灵魂得到安息。还有一点,推己及人,日军中的军官会向士兵宣传如果投降就会像自己虐待战俘一样遭受虐待,这也间接造成了日军投降率低的原因。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1为樱花,2为靖国神社,3准备剖腹赴死的日军,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二战后期,无论是太平洋战场还是欧洲战场,盟军高歌猛进,法西斯国家的战败已成定局。

而日本的抵抗丝毫没有放松,大有一副不死不罢休的架势!

一、陆军主力尚在,有一战之力

1945年初,日本海军虽然损失殆尽,但当时的日本陆军却主力尚在

日本陆军主力深陷我国广大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各抗日战场的泥潭,在东北地区,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尚共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装甲旅团和2支航空兵部队。

加上伪满洲国部队和驻守日本本土的部队,1945年日本陆军还有大约260万的兵力,因此很多日本人觉得还有放手一搏的机会。

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凭借主力尚在的陆军,完全能够抵抗住美国的进攻。

如果轻易投降,

日本举全国之力14年的奋斗成果将化为泡影,日本人已经做出的所有“牺牲”也将是徒劳,这是日本万万不能接受的结果。

若能凭借剩余的陆军主力,在本土决战时重创美国军队,促使美国撤军,就能让日本在停战谈判时有更多的筹码,以争取更多地利益。

二、“一亿玉碎”,心存幻想

正义的胜利不可阻挡,1945年5月,德国投降,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

7月,中英美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尽快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接连对日本下达最后通牒。

但日本方面根本不予理睬,更是喊出“一亿玉碎”的口号,全民皆兵!日本政府制定了决战策略,即日本、伪满、朝鲜全力保卫东京,以

自杀战术阻抗盟军,如果东京陷落,即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东京投降后,中国华北、东北及朝鲜的日军必须继续决战,直至全军覆灭,不许一兵一卒投降或活命。此时的日本,家家户户都是武器作坊,就连女人、小孩也被武装起来,各种自杀性武器层出不穷。

日本整个民族都是一副“誓与日本共存亡”的架势。

三、幻想破灭,邪不胜正

让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苏联突然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三省,横扫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顺带还解放了整个朝鲜。

短短17天内,苏联红军击毙日军8万余人,俘虏59万多人,日本关东军几乎全军覆没

美国原子弹则成了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5年8月6日和1945年8月9日,美军分别将两颗原子弹投向了广岛和长崎

原子弹的恐怖威力和巨大的伤亡炸醒了冥顽不灵的日本法西斯政府,彻底击溃了日本的抵抗信心。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下无冤魂”,邪不胜正,广岛和长崎的悲剧完全是日本政府的咎由自取一手造成的。

日本法西斯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广大东亚、东南亚地区饱经涂炭,更亲手将日本国民拉下了万丈深渊


史今


因为民族使命感和优越感。

什么是民族使命感?日本当时自认为是拯救东亚各个民族的战士,全亚洲最优秀的民族。他们的使命与责任就是打破白人对黄种人的打压,建立可以与西方抗衡的、以日本帝国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所谓共荣,大概相当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本就是得道的人,其余国家就是鸡与犬了。

这样的使命感,让他们在面对老牌烈强英国法国时作战生猛,连占尽优势的美国人也不能轻易使之屈服。同时,这种使命感让他们在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抵抗时,加倍地瞧不起这些国家,概因他们认为抵制“解放”的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

这就极大地激发了日军的民种优越感。他们自认是“万世一统”的“神之子民”。别说是同为亚洲人的中、朝、交趾人,就连金发绿眼红胡子的“南蛮人”也不如他们优秀。

优越感产生自豪感,自豪感产生骄傲,一个骄傲的民族怎么会向“劣等民族”投降呢?况且他们认为“即便一时失利、皇军终将获胜”,投降的人在己方胜利后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谁会投降呢。宁可成为烈士了。

日本在战后确实在纪念那些不甘投降而战死的士兵,而且尽力做到有名有姓有牌位,确实没有辜负那些宁死不降的人。


大猫猫17


二战中日本士兵死不投降其中效忠天皇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惧怕军队中的连坐法,一旦日军士兵投降自己在日本本土的家人都会受到连累,财产、荣誉都会被剥夺,只能生不如死。

而且日本军队的组建是由某一个地区招募的士兵编练成一队,很多人都是亲戚朋友,这种情况下有人投降是全部人的耻辱,都要受罚。所以对于投降的人,在日本军队中被俘人员即使还能回到自己的队伍也会被战友秘密处决。

特别是1940年日本军队教育总监部本部长今村均奉东条英机命令制定《战阵训》发布后,更是将日军士兵逼上了绝路。战阵训分三块内容,大致都是“皇国、皇军、团结、协作、攻击、必胜”之类的训词,其中第二块的第七条和第八条:生死观和爱惜名誉,明确警告日本兵:不能当俘虏,否则就自己受辱也让家人受辱,宁可自杀!


当狗容易做人难


“投降两个字在日本军人的词典中是没有的,军队的教育是,武器失去了就用手去战斗,手不行了就用脚,手脚都不能用了就用牙咬,实在不行了,就自己咬下舌头自杀。”

这是日本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在日本即将投降时,在陆军省会议上说的话。当时美国要求无条件投降,日本陆军提出自己解除武装,说如果不是日本陆军自己下达放下武器的命令,他们是不会投降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天皇才在战后第一天就让皇族将领东久迩宫稔彦当首相,以皇室的名义命令日本军人放下武器,接受投降。一般人还没有这个威信,日军不会听话。

日本从1860年代明治天皇改革时,就对军队发布《军中敕谕》,强调:

  • 1、军人当以尽忠尽节为本分;


  • 2,军人须以礼仪为重;

  • 3.军人当尚武勇;

  • 4.军人当以信义为重;

  • 5.军人应以质素为旨。

五条训谕是军中“圣经”,日军每天必读,其核心为第一条“忠”和第三条“勇”。

训谕中说,“惟以守己本分之忠节为主,须知义有重於泰山。死有轻於鸿毛,慎勿丧失节操。”

天皇是日本的魂,天皇的话足以让每个日本人为之赴死(二战前)。无论在哪个战场,日军每天都朝着日本皇宫的方向朝拜。“为陛下而死”是长期被洗脑的日军无上的荣光。

要说,强调军队忠勇是每个国家对士兵的基本要求,为啥日本就不许自己投降呢?

忠勇是武士道的核心精神,由此衍生礼义耻感文化,在日军看来,名节比生死重要。怎么死比死的结果更重要。

东条英机曾用枪朝自己心脏开枪,结果心脏畸形没有死成,成了笑柄,笑他胆小怕死。而同为陆军大臣的阿南惟几,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一时间切腹自杀,血流尽而亡,成了英雄。

(看到他胸部的枪口伤没?)

在战场,如果被抓为俘虏,那是最大的罪过,即便被敌方放回去,也常被陆军质问“还不剖腹吗?”下场很惨。(在中国战场受伤,被国军救起看好病送回日本的少佐空闲升的故事)

这就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和耻感文化作祟。

如果在战场上自己生病受伤走不成打不成了,他们就让同伴把自己杀掉,更恐怖的,他们会死前请求同伴把自己身上的肉吃掉(特别饥饿的太平洋战场上的事)。这样在他们看来才完美地实现了自己当军人的精神追求。

(巴丹死亡行军)

所以,日本人怕投降胜过怕死,战死还有个名节,投降了回去还是死,身败名裂,家人头都抬不起来。

日本不但自己鄙视投降,对待别国的战俘也不当人看,巴丹死亡行军,美国人那么怕死,集体投降,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倍加虐待,不让吃不让喝日夜逼着行军,反抗就杀。

(史料参考:《菊与刀》等)


飞春读传


二战时期的日本如此坚决并不只是那一个时期的军国思想洗脑的,日本的孩子从小就要战斗,要杀人也要学会被杀,这是日本的死亡艺术。

日本的军旗里出现频率最多的除了武运长久在,还有七生报国,武运长久是代表胜利,七生报国代表的就是决死,七生报国来自日本幕府时期南朝大将楠木临终时所说的七世为人,世世为国尽忠。


走了这样的人,军国主义分子就利用这一点大肆宣扬所谓只要是为天皇战死都能进去英灵堂(靖国神社),在这样所谓的“感召”下,大量的日本士兵不在惧怕死亡。

在美日夺岛作战中,冲绳岛炸弹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巴丹死亡行军同样也是对生命的种漠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