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藝術家怎樣體驗音樂內涵?

孤單的飛11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理解是,題主想知道樂手如何去理解歌曲中的內在含義?

這個是事情不是講講就懂的事情,需要有積累的。再一個,不知道題主怎麼去理解音樂的內涵這個事物,因為聽到一個被演奏出來的音樂,每個人理解的涵義都不一樣。如果能知道題主所理解的內涵是什麼,能更加精準地說明。

這裡我按照我的理解音樂的內涵吧,首先是音樂的音符、節奏、和聲、復調、力度、速度、技巧、等等的硬件因素,然後是音樂從音響效果上帶出來的感情色彩,和體感的舒適度,接著是音樂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的狀態,還有當時的社會狀況。

就第一點硬件因素,演奏者是需要長年的學習練習,一日復一日地磨鍊自己的技能得到的理解力,艱苦地鍛煉出來能完美演奏作品的能力。

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作者狀態等,需要根據作品尋找相關的書籍去了解,還要有客觀的審視態度去閱讀理解歷史以及客觀去理解作者。以及當時作者的心情。還有作者希望通過作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

通過上述兩個項目的積累以及分析,然後根據自己的經驗,主觀地去理解音樂給人帶來的感覺以及體感。並把這種感官,通過自己的演奏,運用多年鍛煉出來的演奏能力去再現給觀眾。

這就是演奏者如何去理解體會音樂內涵的過程。不是一蹴而成的,也不是聽一聽就能理解。沒有深層的積累和深厚的基本功是很難做到的。


覆聽音樂的天職老師


問題的意思是,如何表現出所演奏的音樂的內涵嗎?

通常拿到一份作品,我們會先粗略地過一遍,大概就是:粗略地彈一遍,粗略地瞭解一下樂句是怎麼分的,粗略地通過旋律感覺一下這首音樂要表達的感情。

在練習的同時,可以去找幾個不同版本的音頻聽一聽,感受一下這些演奏家是通過怎麼樣的方式去表達音樂感情和音樂內涵的。

不光要做這些,還要去查閱關於這首作品的相關資料:作者是誰,作者的生平,創作該作品的時期,創作時的經歷。簡而言之,就是了解一下時代背景什麼的。

比如肖邦的《革命》,這個作品是不是一聽就能聽出濃濃的戰爭時期祖國被侵略、憤怒的感情,也能一下子就感受到該作品的音樂內涵。

如果你的演奏不出什麼大問題,演奏水平夠高,在瞭解了這些東西之後,加上自己的理解,就能表現出該音樂的音樂內涵,當然,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所以表現出來的方式也不一樣,這我們就要另外討論了。


阿然的小貓咪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音(主要是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


創作、演奏(演唱)和欣賞,是音樂藝術實踐的三個方面。欣賞音樂是一種審美活動。美的標準是由一定時代、一定民族、一定社會群體的審美趣味所決定的。


欣賞音樂有三個階段:1、官能的欣賞;2、感情的欣賞;3、理智的欣賞。官能的欣賞主要滿足於悅耳(即好聽),是比較初淺的欣賞。要對一個音樂作品進行全面的領略,從而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就必須進入感情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


要從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賞一個作品,就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1、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2、作品的民族特徵。3、作者的創作個性。4、作品標題的內容。5、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6、曲式和體裁。


其中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及曲式和體裁知識,是基本樂理的常識。下面對這兩項基本樂理的常識,做簡單介紹。


旋律又叫曲調,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長短和強弱關係而組成的音的線條。它是塑造音樂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樂的靈魂。節奏是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係和強弱關係。由於不同高低的音同時也是不同長短和不同強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然包含節奏這一要素。

節拍是強拍和弱拍的均勻的交替。節拍有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節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進行的。


速度是快慢的程度。為使音樂準確地表達出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必須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是強弱的程度,音的強弱變化對音樂形象的塑造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音區是音的高低的範圍。不同音區的音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


音色是不同人聲、不同樂器及其不同組合的音響上的特色。通過音色的對比和變化,可以豐富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


和聲是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同時結合。和絃進行的強和弱、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協和,以及不穩定、不協和和絃對穩定、協和和絃的傾向性,構成了和聲的功能體系。和聲的功能作用,直接影響到力度的強弱、節奏的鬆緊和動力的大小。此外,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復調是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復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時間的先後模仿稱為模仿復調。運用復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後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調式是從音樂作品的旋律與和聲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歸納出來的音列,這些音互相聯繫並保持著一定的傾向性。而調性則是調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許多音樂作品中,調式和調性的轉換和對比,是體現氣氛、色彩、情緒和形象變化的重要手法。


音樂語言的各種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幹變萬化的表現力。旋律儘管是音樂的靈魂,但其他要素起了變化,音樂形象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在一定條件下,其他要素甚至可起主要作用。例如,賀綠汀的管絃樂曲《森吉德馬》,第一段輕柔緩慢,用拖長的和絃和陪襯聲部來烘托旋律。開頭由雙簧管和長笛吹出富於田園風味的曲調,在絃樂器和絃的襯托下,音色顯得柔和而平靜,描寫了遼闊的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後來旋律先後改由圓號、小提琴和小號吹奏出,色彩漸漸明朗起來。第二段快速而強勁,絃樂器撥絃奏出輕快活躍的伴奏音型,旋律和第一段相同,音色也改變不大,但由於速度、力度以及伴奏樂器的節奏都起了變化,因此表現了不同的音樂形象,反映了內蒙人民載歌載舞的愉快生活。


另外,還有曲式,是音樂材料排列的樣式,也就是音樂的結構佈局。曲式有樂段、多段式、迴旋曲式、變奏曲式、奏鳴曲式、迴旋奏鳴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另外,還有中國古典和民族樂曲獨特的曲式。曲式是為表現不同音樂形象、內容的需要而設置的。


體裁是音樂的品種,有歌曲、舞曲、進行曲、諧謔曲、敘事曲、夜曲、序曲、交響詩、協奏曲、交響曲、組曲等等,各有其不同的特點,適合於表現不同的題材內容,這也是欣賞音樂作品時必須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