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
导读:“后宫佳丽三千”,“最是无情帝王家”往往是形容皇帝感情生活的规模和冷漠,在森严的红墙之内,仿佛帝王们对感情是寡恩、冷若冰霜。其实不然,皇帝归根结底是人,他们在情感上的体悟仿佛并不比常人少。谓予不信,清代皇帝的痴情似乎是个“传统”,从皇太极到顺治,甚至到了乾隆均因后宫女人去世导致皇帝们性格巨变,甚至将帝国引向强烈的晃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帝国的男人们一时之间化身成了痴情男,对逝去的爱情悲痛到死去活来,让人为之感叹不已。
一、皇太极为早亡的宸妃数次哭到休克,神情恍惚。
皇太继位后,意气风发的他气势汹汹的对大明发起最强攻势,以为如此硬汉将全部感情投入到创业之中就大错特错了。崇德六年(1641)的九月,当皇太极在松锦战役的最关键时刻,收到急报,他的宸妃病危,希望能够见皇太极最后一面。按理说,决定清兵入关的关键战役,负责后方整体战略布局的统帅一旦离开前方,整个战局随时都可能瞬息改变。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作为成熟的政治家竟然想都没想,急如星火地返回沈阳,虽然日夜兼程,却没能看到宸妃最后一面。到了关雎宫,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抱着只有33岁的宸妃尸体上放声大哭,不论臣下怎样劝,竟然数度休克晕厥。此后的几天里,皇太极不顾前线战争情形为宸妃守丧,几天不吃不喝,竟然再次陷入昏迷,醒来后语言无序,陷入到巨大的鳏夫心态。大臣们力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此后不久,皇太极才克制情绪说:“天之生朕,原为父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排遣也。”《清实录》
话虽这么说,可是在宸妃下葬后,皇太极还是思念过度跑到宸妃墓前依旧哭个不停,再次昏了过去。宸妃是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在天聪八年嫁给皇太极时已经二十六岁,虽然皇太极此时已经有数位妃子,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对于宸妃的离世,皇太极无处排遣忧伤,当听说王公大臣辅国公扎喀纳和承政索海等王公大臣在治丧期间未尽礼仪,下令夺去他们的王公爵位,以此可见宸妃的死对这位清朝皇帝的巨大打击和心中的分量。
二、顺治失去董鄂妃后的寻死觅活,间接造成了顺治因病去世。
顺治十三年(1656)乾清宫迎来一位18岁的新主人,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董鄂氏。19岁的顺治帝对其可谓“一见钟情”。在当年就封她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晋皇贵妃,在举行封礼时,大赦天下,在诏书中称赞董鄂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了顺治的感情生活的明显变化:“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大婚后,“人们仍听得到他在道德方面的过失”。《汤若望传》
就是说当顺治遇到董鄂妃,曾经颇为好色的他雅竟然从此不再移情。《清史稿后妃传》对此做了佐证“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顺治特意为此举行了隆重庆典,称为“朕第一子”《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仅仅三个月后就夭折了,顺治为了安危董鄂妃,追封了这个连名字还没来得及起的孩子为和硕荣亲王。
孩子是女人的一切,而对于后宫的董鄂妃更为重要,这个巨大的打击,让董鄂妃陷入病重,没多久便去世。“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这位太子底母后不久崩殂”《汤若望传》。
在顺治眼里,这个董鄂妃是世间最完美的女人,她温柔贴贴,善解人意,最重要的是她对孝庄皇后非常孝顺,顺治深情地回忆她说:“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
董鄂妃的病死对顺治的打击是巨大的,“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董鄂妃死后几天,顺治帝俨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地位,俨然变成了一个丧偶的悲痛男人,在给江南的木陈忞写下了自己悲伤的心情:“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段时间他频繁与禅僧来往,以至于在其死后被好事者杜撰他出家为僧的谜团。几个月后,顺治由于过度悲痛,身体虚弱情况下,染上天花,距离董鄂妃去世仅仅四个月随之去世,年仅24岁。顺治在勤政后在内政处理上相当有作为,但是却如此结局,颇令人扼腕。在仓促之间,孝庄皇太后掌握权力,推出孙子玄烨继位,由此改变了历史走向,
三、强势的康熙竟然对妃子含情脉脉,暖男无比。
康熙的后宫人数最多达到55位,是有清一朝最多的一位。虽然笃信西方自然科学,但是当他的皇后接连病逝后,他认为这是自己命硬给“克”死了。在他的第三位皇后孝懿皇后去世后,他就再也敢不册立皇后。康熙一共册立了3位皇后,分别是孝诚、孝昭、孝懿。孝诚皇后因难产而死,康熙在其临终前,立即将所生的胤礽立为皇太子,以此让其瞑目。
而继后孝昭皇后也只是做了半年皇后就去世了。康熙对此十分忧惧,以至于十多年不敢再立皇后。直到康熙二十八年。皇贵妃佟佳氏病重,康熙想立后为之冲喜,能够度过难关,结果佟佳氏只做了一天皇后就去世了,成了清朝在位最短的皇后。
接连的打击,让康熙非常难过,情感丰富的他为此经常暗自垂泪,对后宫的妃子却日益珍爱起来。在出征时,由于出行仓促或是条件恶劣,有的后妃衣物未能及时换季康熙竟然亲自向蒙古王公大臣寻借衣物。在新疆附近巡视时,他发现这里的季节性食物很特别,竟然学起了唐明皇给杨贵妃弄荔枝,也叫人快马送到宫中后妃那里,还不忘带上一句话:“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别见笑。”《后妃传》
有时他竟然模仿其钱王给皇后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事,出门在外,忽然思念起后妃,也写短信,表达思念。当书信传出去,路上的他还等着回信,不忘问“有书信捎回来吗?”可见其感情生活相当细腻。
四、乾隆对富察氏皇后怀念了一生,诠释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宫廷爱情。
雍正五年(1727),十七岁的弘历(乾隆)与满洲富察氏的女子成亲,她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的女儿,其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开国功臣,祖父米思翰是康熙亲信。这年16岁的富察氏被册封为弘历嫡福晋。富察氏为人聪慧简朴,平时不戴珠翠,以普通的草绒花作为修饰,每年还按照关外传统技艺,用鹿羔细皮绒作荷包送给乾隆,以表示不能忘记祖业的艰难兴起。
有一次,乾隆身患皮肤疾病,需要静养百日,且每日都要不断换药,富察氏不放心别人来做,自己就搬到乾隆寝宫的侧室,日夜照顾,让乾隆深感温暖。《郎潜纪闻二笔》此前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也因病夭折,这对于夫妻二人的情感世界给予了巨大打击,这也成了压倒富察氏皇后的一根稻草。在跟随乾隆从山东回京的路上突得疾病去世,乾隆说,皇后如果继续在济南养病,也许就会好起来,但是皇后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诚恐久住劳众”,所以才急着赶回北京。
皇后“二十二年来,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宫中府中所尽知者。朕痛失内佐,痛何忍言!”乾隆强忍悲痛安排皇后葬礼,凡事均亲自操办,等忙完这些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又给富察氏皇后写了三首情真意切的挽诗,如“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这样浅白而有真情的句子。此后很长时间,乾隆神情恍惚,甚至在入睡后经常惊醒,他自己说这段日子“朕今年屡遭哀悼之事,于至情实不能已。”《清实录》。
鳏夫式的悲痛作为帝国最高掌舵人,他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在皇后的灵柩运到北京后,乾隆下旨,9天内不办任何公务,并批准总理丧仪王大臣,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斋宿27天,镐素27日,并规定百日外才可剃头。外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时起,应摘冠缨集合公所,哭临三天。这场丧事,乾隆动用了所能动用的一切表达自己的极端悲痛。谁也没想到,皇后之丧,让整个帝国陷入了从来未有的极端酷烈。官员从大学士到总督、巡抚等等各级官员均因为皇后之丧,无端遭遇横祸,由此这一年乾隆诛杀大臣级别之高,数量之多,为有清一代最大的风暴。
正因为任何女人走不进他的心里,也造成了后宫其她女人的悲剧。乾隆在立了新皇后,他还在富察氏去世三年的忌日写了一首诗,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爱这个新皇后:“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怀岁月信如流。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就是富察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任何女人也替代不。对于富察氏皇后的怀念,乾隆持续了一生,后宫女人虽多,然而凡事最怕对比,在他心里所有女人都不如富察氏温柔贤惠。乾隆十九年的五月,皇帝去往盛京,途经科尔沁草原时,探望嫁到蒙古女儿固伦何敬公主。富察氏生了四个孩子,只有这个女儿长大成人,看着已经二十多岁的女儿,乾隆再次想起了她的生母,心里感到非常难过:“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如果她母亲在该有多好啊!
乾隆三十年,当他又一次经过山东时,与前三次一样,都没有进入济南城,原因就是“恐防一入百悲生。”在他八十六岁的高龄时,乾隆最后以此来到孝仁皇后的陵前,望着参天的松树,感慨夫妻二人分离的时间,这也成了乾隆去世前最后一次给孝仁皇后上坟。历代品评乾隆诗歌大多都觉得其诗歌艺术水平普通,给这位皇后的诗作大多却能感人至深,说明他真的是动了情。
閱讀更多 歷史大波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