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 華
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報名參加第三屆新零售峰會
過去有一段時間,京東到家在市場中的“形象”,被看作是“做物流的”。或者說零售O2O平臺被認為是一個主要輸出物流能力的平臺。
這一形象在三線及以下市場,表現得更為明顯。《商業觀察家》一年前訪問一些三線商超零售商,探尋在三線及以下市場是否有基於門店發貨,1小時配送到家的需求,是否到了跟第三方O2O平臺開展相關業務時。
得到的很多回答是,未來幾年,一二線市場的這種到家便利性需求會傳遞到三線市場,但迎接這波需求,零售商首要的工作是研究好年輕消費者,做好定位,做好適用商品,然後,才是做“物流”。
一年後的今天,京東到家宣佈要下沉三四線市場了。其稱,計劃在2019年內完成超過200座城市核心區域的全面覆蓋,加快渠道下沉速度。目前,京東到家已覆蓋全國63座城市,主要為一二線城市。
這樣的變化,可能源於京東到家能力變化。通過後臺業務體系的協同與整合,在沃爾瑪增持京東到家,持股15%。騰訊、京東、沃爾瑪、京東到家多方都達成股權,及戰略合作之際,業務協同效應正在推動各方的渠道下沉努力。其中,京東到家可能是幾方的支點、連接器。
有騰訊於低線市場的數據、用戶洞察,京東的物流、流量,沃爾瑪的商品供應鏈、門店網絡。京東到家未來是可以作為一個獨立“支點”,將這些資源串起來,提供涉及零售運營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京東到家的渠道下沉,可能早已不是“物流”概念了。
一
需求
對於將到家業務下沉低線市場,整體而言,可能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現階段低線市場到家需求到底有多大。二是,低毛利、低客單的商超業務,要在低線市場做到家業務,如何覆蓋同城配成本,低線市場消費者可能會更難被“培育”配送到家的付費習慣。
第一個問題,京東到家CEO蒯佳祺在回答《商業觀察家》時稱,目前,消費者對於一小時送達的預期和體驗已經相對成熟,因為整個生態的變化,比如滴滴在改造整個出行,而且這些企業都下沉的很深。因此,對消費者來說,即時需求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太需要教育了,當你有這樣一個服務(到家)推出來的時候,消費是很高的。
“多年前,淘寶用戶包郵,三五天或者一個禮拜才可以送來,所以,京東的當日達服務有價值。今天是類似的,當你可以一小時達的時候,(對於次日達等服務)你會覺得一天是那麼的漫長。”蒯佳祺表示,“商家端也有他的邏輯,幾天達的模式,它的供應鏈和物流的效率成本,不一定是最優的,你買一箱可樂,從大倉到消費者手上,履約成本非常高,不太值,如果庫存離消費者很近,在任何一個點,在你周圍有很多可樂,我為什麼從100公里以外把商品送過來?消費者身邊已經有很多商品了,我們推起來就比較快。”
而對於低線市場到家業務的盈利模式問題。蒯佳祺表示,本質上看提供什麼價值,模式上有很多創新,像我們這樣的平臺,第一帶我們帶來了流量,產生了銷售,(流量)肯定會跟新銷售的金額掛鉤。
第二個價值是技術解決方案的價值。比如今天提供了所有的系統來幫助零售商做撿貨、收銀、用戶管理等,這塊今天說全免費,但是它是挺重要的價值。
第三,我們提供了履約能力,讓零售商送得出去,包括客服等等,這是目前為止提供的核心價值,未來商業模式和變現方式可以不斷的創新迭代,最終還是看提供的價值。
“這個行業的形態在發生變化,今天的超市和兩年前的超市不一樣,再往前走更不一樣,長得樣子都不一樣,價值鏈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價值鏈適用於傳統的商業模式,傳統的零售商本質上是把貨堆在店裡,消費者過來買,這是一個坐商。今天不完全是這樣了,今天因為有我們出現,幫助商品的頻效翻若干倍,當這件事情發生,他的利潤率在重新拆解,價值鏈參與的各方從零售商到平臺,大家分潤的機制我相信未來會有一些演進,而這個演進核心還是看各方所創造的價值。”
蒯佳祺稱,“第二件事情,在同一群人當中的蛋糕會重新劃分,我們相信零售商的市場格局,今天和未來幾年會很不一樣,頭部的零售商可能會更強大,這其中會有兩個重新分配的過程,一個是零售商之間重新分配蛋糕的過程,以及產業鏈重新分潤的過程。”
《商業觀察家》認為,最終這其實就是一個效率問題。即低線市場消費者如果有到家服務需求,未來就看誰能夠創造出更好的價值,以及成本效率。
從京東到家、沃爾瑪、京東、騰訊聯合發佈的2018年《中國零售商超全渠道融合發展年度報告》來看,整體面,到家服務渠道下沉似乎趨於樂觀。
報告列了三組數據。一是根據京東超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在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的銷售額增長率高於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隨著收入的持續提高,三線及以下城市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
一是,艾瑞的調研數據,有67.6%的消費者選擇O2O平臺購買商品的原因是“送貨上門/上門服務,方便快捷”。隨著主要消費人群的代際變遷,便利性需求、一站式購齊的需求在提升。
麥肯錫的消費者研究報告則顯示,目前,5%的消費者選擇了純線上購買商品,79%的消費者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購物,而有16%的消費者只進行單一的線下消費。
二
效率
京東到家現在已經不單是“做物流”的概念了。因為從其與沃爾瑪的合作案例看,京東到家還創造了其他價值。
現在,京東到家在沃爾瑪門店內,正在合作構建前置倉,也就是在門店內劃出一塊麵積,做前置倉。蒯佳祺稱,與京東到家合作的面積大的賣場零售商,如沃爾瑪、永輝、華潤幾乎100%都做了前置倉,成熟店日均單量達到幾千單。
表面上看,這是為門店增加線上訂單履約的一個功能。因為要在傳統賣場內揀貨配送,效率不高,像大賣場面積很大,如果全場分揀,只要線上訂單到1000單左右,整個賣場就亂了。要搭建類盒馬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進行全場分揀,則投入很高。
因此,劃出一塊麵積做前置倉,集中動銷快商品,能極大增強門店的線上訂單履約能力。是一個對存量賣場改造的更經濟的方案。
但深層次看,增加線上訂單履約能力,背後業務邏輯也是對業務的重造,對效率的提升。
首先,做前置倉會增加門店服務顧客的能力。假使一個賣場每天客流是5000人,到店的客人通過留存,變成線上的客人,實現低成本的線上流量。如果這時門店有很強的線上訂單履約能力,通過前置倉實現線上更好的有貨率,那麼,以後更多的客人可以不用到店來了,通過到家服務,門店整體服務客人的能力大幅提升,比如可以達到10000人。
這增強了門店的滲透表現和輻射範圍。既意味著更高的坪效,也意味著門店資產價值的提升。
其次,在人效方面,如果能低成本強化線上訂單履約能力,賣場的促銷人員、員工的勞動效率可能會得到提升。
因為線上訂單履約也是在門店場景內完成,員工還是那波人。同時,通過線上來完成支付,以及門店收銀數字化也能減少線下收銀員工崗位數。
最後,是流量數據價值。
這一塊,京東到家自有的流量、來自京東的流量,以及來自與騰訊合作的流量數據價值。一方面會帶來線上訂單,幫助門店獲客。另一方面,流量即數據,線上只要進來,就是有數據沉澱的,背靠騰訊、京東的大平臺,則有可能“融合”數據形成更好的用戶洞察,也就是能幫助低線零售商更好研究年輕消費者,做好定位,做好選品。
目前,京東到家提出了兩個自身定位,一是做零售商線上化升級的基礎設施。二是做消費者即時消費的全品類商城。作為各大平臺的支點,京東到家能夠將各家最大的優勢進行整合,並憑藉多年服務、賦能一線市場零售商所積累的經驗。逐一解決解決低線零售商發展到家業務的顧慮、痛點。
閱讀更多 商業觀察家 的文章